入睡難,還容易醒?拯救人類睡眠的密碼藏在果蠅的身體裡

2021-01-0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1月2日訊(記者 章咪佳)《百年孤獨》裡那個全村人睡不著覺的馬康多村,可能已經散布在今天的全球各地了——

  《2018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表明:68%的年輕人都表示「晚上睡不夠,白天起不來」。生活在一周七天24小時都可能是工作日的全球化時代,人類正在進入一種大失眠時代。

  但是不用太多悲觀和焦慮,人類可能還有辦法能夠讓睡意重新來襲——

  近日,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科學中心郭方課題組在神經科學頂級期刊《Neuron》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首次鑑定出果蠅大腦中的幾組關鍵的節律神經元,解釋了果蠅如何睡一個安穩覺。而果蠅的睡眠特點和體內的一些最關鍵基因,和人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基於果蠅的這項研究,將對改善人類睡眠有新的啟發。

  得過五次諾獎的果蠅家族

  郭方的研究是從果蠅開始的。

  他的導師,布蘭迪斯大學的Michael Rosbash教授,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與Jeffrey Hall和Michael Young兩位教授共同獲得201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醫學獎。他們的研究對象,也是果蠅。

  Rosbash教授獲獎後,郭方和課題組的同仁為老闆準備了一個蛋糕,奶油頂上趴著一隻果蠅,人類寫著賀詞:這是果蠅的大日子!

  這樣的大日子,果蠅見怪不怪了,它們是地球上拿過諾獎最多的家族:至今為止,世界上已經有五個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頒發給了以果蠅為對象的研究。

  對普通人來講,果蠅也很常見。從爛水果上突然扎堆飛出來的小蟲子們,就是果蠅,每一隻就芝麻粒大小。

  這些身長不過2毫米的小傢伙,是許多科學家的最愛,特別是研究神經科學的——因為相比高等哺乳動物超過2萬個與節律相關的神經核團,果蠅大腦中控制節律的神經元數量非常少,只有約75對150個節律神經元組成的神經迴路。

  「所以我們能夠很快地篩選出每一個節律神經元對果蠅各種行為的影響。」郭方說。

  而且果蠅的一生短而精:25℃時,它們每隔10至12天就能產生一代子孫;果蠅活一個月相當於小鼠過一年;果蠅個子小,一個小試管就能裝幾十上百隻。一個做果蠅的實驗室裡,通常貯備個幾萬、幾十萬果蠅都很正常。

  它是決定你何時入睡的指揮官

  記者有位朋友是睡神,電視機還大音量地開著,她也能沉沉睡去。因為每天都保持著優質的睡眠,讓她成為朋友圈裡公認的元氣少女。

  為何有的人能夠這樣高效地入睡?

  郭方的實驗室裡,果蠅要接受一系列睡眠測試,幫助人類回答這些疑問。

  郭方發明製作了一個邊長20釐米的全封閉盒子,裡面有96宮格,每一格都是一隻果蠅的「獨棟別墅」。而盒子頂上有攝像頭,實時記錄每一隻果蠅的表現。

  此前,諾獎得主Rosbash教授的研究已經證明果蠅和人類一樣,體內有生物鐘:白天活動,夜裡睡覺。就算被放入實驗室的「極夜」環境(不見光的全黑環境)中,它們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白天活動、夜裡休眠」的節奏。

  而在盒子的兩側,有兩束波長不同的光源——打開紅光,就會激活果蠅腦中的神經元;綠光則會關掉神經元的活性。

  課題組由此發現一組功能相反的神經元:當睡覺時間到來時,DN1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一邊傳遞睡眠指令,一邊去抑制LND神經元,不能讓它們興奮起來,打擾到果蠅的睡眠。

  「這也是為什麼睡著的時候,不太會動的原因。」郭方說,因為生物在睡眠時,促進運動的LND神經元被抑制了。

  而DN1神經元的功能是否正常發揮,決定了果蠅何時安然睡覺。

  這一覺睡得好不好的秘密

  軍旅出身的蒙哥馬利元帥曾經在邱吉爾面前吹噓:「我每天黎明即起,身體百分之百健康。」蒙哥馬利活了89歲。

  而維克多·雨果,則是大名鼎鼎的賴床貪睡鬼,他也活了83歲。

  一個人需要睡多長時間?

  2017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鑑定出:果蠅的大腦中央,有一個EB-R2神經元。這個長得像個方向盤的神經元,決定了生物需要睡多久。

  這一階段的實驗,住在96宮格「別墅」裡的果蠅,要經歷頻繁被驚醒的睡眠——每隔30分鐘被猛烈撞擊一下,驚醒的它們茫然四顧:發生什麼事了?然後抓狂暴走,發現沒什麼事,又再睡回去。

  郭方課題組發現:當DN1被激活的時候,它還有一個小動作,就是往大腦前側投射神經遞質,激活另一種叫做TuBu的神經元。

  TuBu神經元是「方向盤」EB神經元的「上級」,它給EB神經元下指令。

  郭方課題組首次觀察到:接到指令後,EB神經元的一簇調節睡眠穩態的神經元EBR2,會發生高頻腦電波振蕩。這種振蕩越頻繁,睡眠質量就越高,它們能夠幫助生物屏蔽掉有可能打擾睡眠的外界幹擾。

  神經衰弱的人,也許就沒有這種腦電波,或者說發生頻率很低。

  如果可以影響或誘導這種腦電波的發生頻率,讓人類保持更長時間的高效深度睡眠,那麼我們將來可能少睡幾個小時,也能維持一整天的充足精力。

  採訪那天,有八卦的記者問了郭方一句:「您哪年生的?」之前,我猜郭方是個90後,至少是個85後。

  結果他說他今年36歲了。大家嚇一跳。

  「因為我睡得好。」

  是啊,在法國文學家伏爾泰看來,睡眠與希望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小果蠅身藏大密碼:自閉症有救了
    原標題:小果蠅身藏大密碼:自閉症有救了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南京4月16日電 (徐羽宏 記者張曄)東南大學一間實驗室裡養著數萬隻果蠅,這種在生活中常被人忽視,甚至惹人厭的小生物,居然藏著大密碼。
  • 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深圳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nbsp&nbsp&nbsp&nbsp深圳科學家通過果蠅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nbsp
  •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把握黃金睡眠期,輕鬆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抱睡、奶睡、落地醒」這是嬰兒期的寶寶常有的睡眠問題,對於大多數新手爸媽來說,遇上「睡不好」的寶寶,是既勞累又心煩。如何訓練寶寶自主入睡呢?本文將為各位新手爸媽分享一套訓練寶寶自主入睡的小方法:家長該如何把握寶寶的黃金睡眠期,利用6大金質睡眠法解決寶寶自主入睡難的問題。如何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 容易犯困怎麼治?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這種輕柔的機械振動刺激,往往會使人們更快地進入睡眠。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睡眠與覺醒——神奇的生物密碼
    每一種多細胞動物都有睡眠與覺醒的晝夜節律。如果被剝奪了睡眠,我們會感到難受。為什麼像人類這樣活躍的動物需要花上其生命中1/3的時間睡覺呢,為什麼嬰兒的睡眠和成年人有如此的不同?這是新手父母們常常提出的疑問,因為這樣的不同,常引起他們的焦慮,讀一讀《生物心理學》,我們可以從觀察自然的有趣角度開啟對動物和人類睡眠的探索。
  • 為什麼坐公交車時容易犯困?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這種輕柔的機械振動刺激,往往會使人們更快地進入睡眠。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果蠅睡眠時間和小孩相仿 科學家發現相關基因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控制睡眠的基因,這是針對果蠅的研究,但是對我們人類也有啟迪意義。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6月18日報導,研究發現,果蠅的睡眠時間大約和小孩差不多。雄蠅每天需要約12小時睡眠,雌蠅則每天需要約10小時睡眠。
  • 睡眠質量不好,對身體有哪些影響?睡眠專家教你快速入睡法
    我們一生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若長期存在失眠的症狀,那麼身體的狀況會越來越糟糕,各種問題也就會不斷找上門。或許短時間的失眠對我們的身體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不進行幹預,那麼失眠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還會對身體造成以下的影響。睡眠質量不好,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 昆蟲睡眠狀態十分特殊,或將揭曉人類睡眠謎團
    這種可愛昆蟲睡覺的跡象可能看起來很平常,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科學家夏洛特·赫爾弗裡赫·福斯特(Charlotte Helfrich-Forster)在2017年出版的《昆蟲學年度評論》期刊上指出,研究昆蟲睡眠可能最終有助於解決關於人類睡眠的一些重大謎團。因為昆蟲的大腦比哺乳動物的大腦更簡單,因此研究昆蟲睡眠將為分析神經基礎和功能作用提供重要線索。
  • 果蠅大腦暗藏人類睡眠「玄機」
    劉暢研究員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它並沒有其他科學功能,而是發揮其原有作用:煮粥,煮出來的食物用來培育做實驗用的果蠅。「果蠅的基因組與人類有85%相似度,其研究成果可以借鑑給高等動物及人類。」 △實驗室培育的果蠅要研究睡眠機制,首先要弄清果蠅的晝夜活動狀態。
  • Bose第二代遮噪睡眠耳塞拯救你的睡眠
    睡著之後容易醒?醒來也不解乏?再加上身邊有個沾床就睡還打鼾的豬隊友是不是感覺到痛不欲生?失眠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痛苦。我與失眠抗爭的時間比較久,因為本身入睡困難,通常要提前一小時泡腳喝牛奶,臥床半小時準備入睡,入睡前也會關閉所有電子設備,手機也不在床頭充電,但是剛剛感覺要睡了,枕邊人的鼾聲起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長期的睡眠不足與睡眠質量低會導致很多身體與精神損害,心情煩躁,皮膚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更重要的是影響生活質量與夫妻和睦。
  • 掌握睡眠模式 拯救丟失的睡眠(圖)
    這年頭,誰還沒有失眠過?它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儘管如此,幾年前它在醫療界受重視的程度並不高,以致於長時間以來,失眠患者只有兩種不幸的選擇:吃安眠藥,或者過失眠的日子。於是,睡覺這麼簡單的事也變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你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困擾?當睡眠被綁架走了,你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無數個不眠之夜呢?
  • 長期睡眠不足早逝的原因找到了!哈佛科學家發現與腸道中一種活性氧...
    我們看到的是,每次我們可以中和腸道中的ROS,我們就可以拯救果蠅。」 羅古爾加說。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睡眠。睡眠似乎是生命的基礎,但在許多方面仍是一個神秘的現象。幾乎所有已知的動物都在睡覺或表現出某種形式的嗜睡行為。沒有足夠的睡眠,嚴重的後果接踵而來。對人類來說,長期睡眠不足與心臟病、2型糖尿病、癌症、肥胖、抑鬱和許多其它疾病有關。
  • 上海交通大學揭示入睡困難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睡眠的秘密總是會不斷引起人類的好奇心。我們為什麼需要睡覺?為什麼會在夜晚昏睡,白天醒來?
  • 讓寶寶不哭不鬧學會自主入睡,睡眠聯想真的有效,實踐起來沒難度
    如果哄睡這件事對你來說成為了負擔,那麼你可以試著去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培養寶寶自主入睡能力是一件實踐性非常強的事情,照搬各種睡眠書籍裡面的方法不一定有用,實際生活中還需要媽媽多摸索,而書裡的方法則可以借鑑、改進。
  • 睡眠障礙常伴心病,切忌擅自用藥
    今年學校複課後沒多久,玄梓的媽媽就發現他的睡眠時間特別長,一看見作業就犯困,每天要睡13個小時左右,早上鬧鐘都鬧不醒,白天精神也不好,影響到學習,老師為此還叫玄梓的媽媽去學校裡談話。擔心孩子身體出了問題,媽媽專程帶他去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麼問題。在朋友的建議下,玄梓的媽媽帶他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找睡眠障礙病區主任張昌勇求助。
  • 經常凌晨3、4點自然醒,再也難入睡?或許是身體這2處「堵」了
    生活中大家也都知道睡眠對於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在有很多的人長時間飽受失眠的困擾,甚至有些人經常在凌晨自然醒,從而出現了睡眠障礙。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當中度過的,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是能夠有助於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 50%的人遭遇過「鬼壓床」壓力大導致睡眠障礙
    有的人在睡覺時,會出現一種睡眠障礙:睡眠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況,同時還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甚至還能聽見周圍的聲音,但奇怪的是,無論自己再怎樣用力,卻都使不上力來,想大叫也叫不出聲,想睜開眼或翻身起床,卻一動也不能動。拼命掙扎數分鐘後,才終於醒來,人會覺得全身很累,有時甚至滿身大汗。而這些表現都提示一種疾病---睡眠癱瘓症。
  • 嬰兒睡覺總會醒?三個原因家長要知曉,助寶寶安穩入睡
    本來表妹的寶寶夜醒次數很多,少時三次左右,多時七八次也有,弄得表妹一夜無法入睡。事實上,新生嬰兒基本上都會有這樣的情況,而初為人母的媽媽們照顧孩子的辛苦也都是感同身受。不過,總是睡不著的小嬰兒也是有原因的,了解其中的真實因素,才能減輕母親的勞累。
  • 睡眠醫學博士揭露失眠本質,困擾中國3億人的睡眠問題終於有救了
    有沒有睡醒後非常容易醒,並且每天都在做夢,有沒有早晨醒來,卻感到非常的疲憊,其實這些都是失眠的表現,睡眠是讓人很抓狂的事情,睡不好會讓人心煩意亂,感到精神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抵抗力差,渾身感到難受,嚴重的甚至會感到痛不欲生,失眠的人能體會到這些痛苦,其實失眠也是一種疾病。你真的了解失眠嗎?失眠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