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用iPS細胞再生出完整皮膚系統

2021-01-10 網易新聞

日本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利用實驗鼠的iPS細胞再生出完整的皮膚系統。這可能將有助於開發出治療燒傷、嚴重皮膚病、重度脫髮等的新方法。 (據新華社)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KO皮膚細胞再生多年爭論!利用轉基因幹細胞再生完整的...
    培育出的表皮薄片,圖片來自CMR UNIMORE。2017年11月10日/生物谷BIOON/---多虧了一個由科學家和醫生組成的國際團隊,一名因患上一種危及生命的遺傳病而喪失了大部分外層皮膚的7歲敘利亞難民如今在他的大約80%的身體上有了利用他自己的細胞培育出的轉基因皮膚。
  • 日本成功使用iPS新型幹細胞生成完美皮膚
    日本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利用實驗鼠的iPS細胞再生出完整的皮膚系統。這可能將有助於開發出治療燒傷、嚴重皮膚病、重度脫髮等的新方法。iPS細胞是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可能。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3層,包括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膚附屬器,是非常複雜的系統。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07年11月,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銜的Thompson實驗室和山中伸彌實驗室幾乎同時報導,成功地誘導人皮膚纖維母細胞成為幾乎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樣的ips細胞,所不同的是日本實驗室依然採用了用逆轉錄病毒引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種因子組合,而Thompson實驗室採用了以慢病毒載體引入Oct4、Sox2加Nanog和LIN28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iPS細胞:再生的希望與風險
    2012年,京都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說,他們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培育出實驗鼠的卵子,並使其受精,誕生出健康的小鼠。該研究小組還曾於2011年8月成功「人造」實驗鼠精子。從理論上說,「人造生命」已成為可能。
  • 首次用iPS細胞培育出功能性人類肝臟
    據英國《衛報》和《自然》雜誌網站7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日本橫濱市立大學與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科學家合作,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構建出微小「肝芽」,然後移植到小鼠體內,結果這些肝芽成功生長成微型人類肝臟,並像健康器官一樣具有正常的肝功能。
  • 幹細胞與皮膚衰老和再生
    而在皮膚衰老過程中,主要是DNA所累積的受損及蛋白質損害造成不穩定性,另一個是內源性幹細胞群的耗盡,此群幹細胞有助於維持細胞組織穩定和損傷組織的修復。多項研究也證實衰老與幹細胞完整性密切相關,因此許多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目標就是研究這群細胞來逆轉衰老及其伴隨的功能影響。
  • 再生醫學技術獲重大進展-科學家首次不使用病毒研製出iPS細胞
    英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新方法,首次不使用病毒,安全地將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該技術有望使生物醫學研究今後無需使用人類胚胎就可以製造幹細胞,這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個重大進步,相關研究發表於3月1日的《自然》網站。   幹細胞是身體的主控細胞,產生所有的身體組織和器官。胚胎幹細胞可以產生任何組織,因此功能最強大。然而,許多人反對使用胚胎幹細胞,他們認為,在生命最初的幾天,從一個胚胎中獲得胚胎幹細胞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胚胎幹細胞一直處於巨大的倫理爭議漩渦中。
  • 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胰島是胰臟中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可分泌降低血糖值的胰島素。如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會患上糖尿病。
  • 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髮再生
    2017年5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通常與炎症控制相關聯的免疫細胞,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直接觸發皮膚中的毛囊幹細胞分化,從而促進健康的毛髮生長。他們發現,若缺乏這些免疫細胞,這些幹細胞就不能夠再生毛囊,從而導致脫髮。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治療禿頂成為可能
    幹細胞也被稱為「種子細胞」,這是因為它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在特定條件下,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為機體組織器官所需的各種類型的細胞,如神經幹細胞、肝細胞、胰島細胞、心肌細胞等等。因此,利用幹細胞進行人工組織或器官的再生,用於器官移植,也是目前再生醫學研究的一個重點。
  • 幹細胞研究再上新臺階!近期有哪些亮點研究成果?
    這些罕見的骨髓細胞單獨負責產生血液和免疫系統中的所有細胞。培養這些細胞的困難嚴重阻礙了許多研究工作,包括那些讓某些癌症或血液疾病患者更容易和更安全地接受幹細胞移植或基因治療的研究工作。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破解了這些密碼。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Velychko的實驗表明僅使用SKM(即Sox2、Klf4和cMyc)就可能產生iPS細胞(下稱SKM ips細胞)。Velychko告訴《科學家》雜誌,「我們只是想發布這一觀察結果」,但他知道他需要首先重現這一結果,不然「審稿人是不會相信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們,包括Sch?
  • 研究發現一種新發現的遺傳因素能使成人皮膚像新生兒一樣再生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發現對更好的皮膚傷口治療以及防止皮膚老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因素,這種因素在小老鼠的皮膚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在它們出生後的第一周控制著毛囊的形成。皮膚形成後,開關大多關閉,在成人組織中保持關閉。
  • 用iPS細胞進行安全治療的方法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擁有發育成各種細胞的能力,但也存在發育成癌細胞的危險,而日本研究人員日前開發的一種新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先調查iPS細胞發育成癌細胞的風險,發現了一種安全性很高的iPS細胞。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1) 細胞重編程過程研究:比較SCNT、iPS等多種重編程過程,描繪出細胞重編程過程的精細圖譜;揭示參與重編程的各種信號統一協調的作用方式;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模擬分析細胞重編程的動態過程。幹細胞自我更新及多能性維持的機制研究及新物種多能幹細胞的建立 研究幹細胞自我更新、多能性維持的分子網絡及調控機制,取得理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