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5B發射成功給我們吃了一個定心丸,畢竟連續失敗的陰影是很壓抑的,這次發射有多少人都捏著拳頭看,連續失敗沒有影響新型火箭的發射,不得不說中國航天真爭氣,也見證了中國航天人的自信。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比以前的瘦杆火箭、小火箭大,非常有大國重器的氣質,大氣磅礴,非常有科幻的美感,這種美感以前只在美帝發射火箭的時候看到過,是我們星辰大海目標上的實質性進展。
大火箭使我們成功地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空間站,深空探測等未來都需要大火箭的支持,我們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在2011年就已經研究出了,但是沒有合適的發射平臺只能找到了俄羅斯,結果失敗了,讓印度以一顆特別小的衛星成了首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亞洲國家,這是一個多麼尷尬的事。
不一樣的長五在他的圈子裡屬於什麼位置呢?
長徵5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世界排名很靠前。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有幾個是美蘇爭霸時的變態產物,僅存於歷史中。
退役的火箭
美國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載人計劃中使用的火箭,近地軌道載荷119噸。
蘇聯的能源運載火箭,地軌道載荷105噸,還有蘇聯的N1運載火箭,近地軌道75噸。
現役的火箭
美國的
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近地軌道有效載荷28.79噸,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通信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是美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此外,美國的航天領域技術獨霸全球,在研的有很多項目,「火神」「獵鷹重型」以及「新格林」號大推力火箭,預計它們都有相當於或者超出德爾塔4型火箭的運載能力。
歐洲
阿麗亞娜5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6.1~11噸,1999年正式投入商業發射,火箭長50.5米,直徑5.4米。目前,歐洲航天局已開始著手研發阿麗亞娜6型火箭,將更加注重實用性、經濟性。
俄羅斯
安加拉-A5近地軌道運力近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最大可達7噸以上,於2014年首次發射成功,「安加拉」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製的第一個運載火箭系列,包含了輕型、中型和重型三個級別,重型設計近逼近已經退役的那幾個「怪物」只不過還在設計圖上。
質子M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約為21噸,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約為6噸,是在蘇聯時代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型號。
日本
H-2B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約為16.5噸,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約為8噸,火箭長56.6米,重531噸,2009年9月首次發射升空。
其實我們在這一領域是「新手」,這些發達國家已經在這領域深耕多年,未來的空間站建設,登月,探測火星,都離不開大火箭的助力,對於我們走向深空是不可或缺的,期待未來我們的「土星五號」早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