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釋疑"2013年十一車少霾多":弱風高溼逆溫

2020-11-23 人民網河北

  近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北京地區全年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五級重度汙染和六級嚴重汙染共58天,佔全年的15.9%。而市民印象格外深的是,去年1月份北京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十一長假中許多車輛離開北京後卻霧霾頻出等等。

  在諸多數據與市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的背後,種種疑問急需進一步解讀。2013年的空氣監測結果到底呈現哪些新變化?民眾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有關霧霾的種種數據?記者為此專訪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

  解讀

  2013PM年均值

  比2012略低

  健德門橋西南角,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鐵塔分院,一排白色的板房中,監測儀器嗡嗡作響,電腦屏幕上曲線與數字不斷變化,顯示著此監測點周圍PM2.5的濃度變化。

  「這兩年北京市的空氣PM2.5值變化不大,根據觀測,2013年的PM年均值比2012年要略微低一些。」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他負責的「大氣灰霾溯源」外場觀測項目組,是「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中的一部分,負責對2013年北京的大氣狀況進行全年監測。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數據顯示,2013年進入1月後,北京共出現4次霧霾天氣過程,霧霾天數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多。1月PM2.5均值為142.8微克/立方米。對此王躍思認為,PM2.5濃度的增加,直接導致霧霾天氣頻發。而在燃煤供暖季中極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靜穩天氣過程和氣象條件是大面積霧霾汙染形成的客觀原因。

  2月至4月是霧霾平淡期,其中4月份是北京地區前5個月空氣品質最好的一個月,11天達到了空氣品質一級標準(PM2.5日均值小於35微克/立方米)。王躍思表示,2月份由於正值春節,煙花爆竹的燃燒會對霧霾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2月份PM2.5均值為93.1微克/立方米。在北京大部分地區採暖期結束,空氣中顆粒物的濃度也相應降低。「取暖後比取暖前主要大氣汙染物的平均下降率均在50%左右,在4月出現了全年次低值43.9微克/立方米。」

  從5月份開始,隨著氣溫的升高,大氣中的顆粒物濃度也逐漸上升,到了6月份北京市的PM2.5達到了年度第二高峰值,達到92.1微克/立方米。王躍思認為,溫度快速升高會導致大氣氧化能力增強,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顆粒物的增加,是細顆粒物濃度顯著升高的主要原因。「7月、8月就開始的雨季,汙染物濃度也會隨之降低,7月份達到了PM2.5全年最低值,39.5微克/立方米。」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認知偏差
    原標題:中科院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認知偏差   中科院灰霾研究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公眾認知的偏差   弱風高溼逆溫 致十一車少霾多 而市民印象格外深的是,去年1月份北京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十一長假中許多車輛離開北京後卻霧霾頻出等等。   在諸多數據與市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的背後,種種疑問急需進一步解讀。2013年的空氣監測結果到底呈現哪些新變化?民眾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有關霧霾的種種數據?記者為此專訪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
  • 廈門氣候一年回顧:氣溫高颱風少 雨水稀霾日多
    島外的同安高溫日數,全年達到43天,比舊紀錄(21天)多了一倍多。  少  8月竟然沒有颱風來  2014年只有3個颱風影響廈門,也就是第7號颱風「海貝思」、第10號颱風「麥德姆」和第15號颱風「海鷗」。這3個颱風對廈門的影響程度都較弱。
  • 中科院:汙染排放是霾形成的內因 精準治霾是關鍵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王瑩)2016年冬,席捲全國多地的幾輪霾天氣令人印象深刻。霾怎麼形成的,又如何有效防治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大氣灰霾研究媒體發布會,集中介紹中科院在大氣灰霾追因溯源、數值模擬、預警預報、監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為公眾認識和了解我國的霾治理提供了最新參考。
  • 去年成54年來最暖一年 北京靜穩天氣多致霧霾頻發
    據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介紹,2015年11月至12月,我國尤其是東部地區、京津冀等地經歷了四次大範圍的霧、霾天氣過程。這四次大範圍的霧、霾實際上大部分跟排放有關係,氣象條件只是造成霾的一個外部因素,不利的氣象條件主要包括靜穩天氣比較多,相對溼度大。
  •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16日,北京市啟動2016年首個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    天時不利 靜風、逆溫、弱南風等氣象條件疊加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6省市,將發生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
  • 「治霾神器」盛行 專家扒皮:就是個灑水的東西
    「神器」,多地財政跟風採購多省廠家、採購單位受訪時改口否認治霾功效專家直言就是個灑水的東西,以此治霾不可能起底「治霾神器」之專家扒皮近年來,隨著大氣汙染防治日益被重視,以及PM2.5概念的流行,霧炮車也火了起來。
  • 未來三天山東西部等地有霾天氣 今日山東半島等地有4~5級風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9日至12日,華北中南部、黃淮、汾渭平原、江漢等地的大氣擴散條件較差,有輕至中度霾,其中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重度霾。其中,10日和11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北京、天津擴散條件略有改善,其他地區的霾天氣仍將維持或加重。
  • 前沿研究丨華北地區持續性強霾事件發生的環境與動力條件
    厄爾尼諾(El Nino) 年冬季,東亞大槽偏弱,冷空氣活動弱,華北地區盛行異常偏南風,有利於霾天氣的形成;而拉尼娜(La Nina) 年冬季,東亞大槽偏強,冷空氣活動強,華北地區盛行異常偏北風,不利於霾天氣的形成。華北地區持續強霾事件主要發生在平直西風型和高壓脊型兩類環流形勢下,對流層中低層為持續深厚的下沉氣流,使大氣邊界層厚度減少汙染物擴散能力減弱,有利於霾天氣的維持和加劇。
  • 戳穿霧炮車「治霾神話」:誰在吹?誰願買?誰會信?
    而鄭某告訴記者,在無風狀態下,這臺霧炮的射程也就能達到20米左右。    基於對霧炮車功能的認識,也有城市放棄直接購買這一設備。    武漢採取的是購買第三方服務,即購買專業的環保企業提供的霧炮車服務。武漢市環保局宣傳科人員對南都記者稱,霧炮車購買成本高,使用頻率不高,平時使用效果不明顯,只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情況下才購買服務,「更經濟實惠一些。」
  • 專家詳解東北強霾汙染原因
    三因共促東北重度霧霾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衛衛和其所在團隊從2011年開始就進行東北霧霾研究,他在研究東北霧霾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今日,陳衛衛副研究員對探針詳細分析了有三個原因共同形成了11月初在東北幾乎持續的重度霾汙染事件。
  • 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中國天氣 9月29日消息,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8日),8天長假,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出行計劃。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合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 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 北方地區多冷空氣活動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十一」期間,北方多冷空氣活動,氣溫總體較常年同期偏低1~3℃。
  • 「鬧海風」的殺傷力有多大
    吉木乃人都知道,當「鬧海風」颳起時,那如「仙氣」一般的白煙都是大風帶起的雪塵;在颳風時風區外面一般都是豔陽高照的天氣,但進入風區就是另一個世界。  在阿勒泰地區西南角,距離吉木乃縣城7公裡左右,有段全長100多公裡,南北寬8公裡至20公裡的狹窄的交通、牧業要道,常刮強烈的偏東大風,使狗狂吠不已,當地群眾以訛傳訛,久而久之,這種大風被稱之為「鬧海風」。
  • 10年了,關於霧-霾成因的研究,有了這個答案!
    年也是在2010年新華社撰文提醒霧霾對健康的影響2013年秋冬季東北華北霧-霾集中爆發從1960年到現在,PLAM 年代際升高了約30%。通過分析1960年到2013年北京PM2.5的變化發現,其中有30%是氣候變暖造成的。這表明,氣候變暖對區域性霾汙染有影響,但沒有起到主導作用;汙染排放依然是主因,國家汙染防治的方向和舉措是正確的。
  • "霾中含放射性物質"瘋傳網絡 專家闢謠:鈾比金貴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霧霾」當選十大健康熱門話題,到現在「霧霾的元兇是什麼」還讓老百姓感覺有點霧裡看花。不過專家們雖然對貢獻率上各有觀點,但好歹還是認同「煤炭消費,汽車尾氣,道路揚塵」等因素導致霧霾共識。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國務院常務會議當年4月確定,組織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隊伍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  徐祥德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位於太行山東側「背風坡」和燕山南側的半封閉地形中,受青藏高原大地形「背風坡」效應所導致的下沉氣流和「弱風效應」影響,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顯著的下沉氣流區,這不利於大氣對流擴散及汙染物清除。
  • 周孝正:首先是政治霾然後是心理霾 最後才是大氣霾
    鳳凰公益訊 由鳳凰公益頻道、安平公共傳播公益基金聯合主辦的「正益論」沙龍第二期《十面「霾」伏,你行動了嗎》於3月23日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在沙龍上表示現在中國有四句話,霾基本靠風,垃圾基本靠坑,汙水基本靠衝,政績基本靠蒙。
  • 中國氣象局2013年11月新聞發布會
    從空間分布上看,東北大部、內蒙古東北部、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中部和江南東北部降水偏多2成至2倍,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 除上述地區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其中西北地區西部、黃淮、江淮西部、江漢、江南西部及華南東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10月以來, 華中平均降水量20.7毫米,較常年同期(67.2毫米)偏少69.2%,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少,次於1979、2004和2007年。
  • 2013河北「霾之痛」:難得一見「天空藍」(圖)
    有網友在微博中如此傾訴:「我天天盼著颳風,現在每天預測天氣都這麼預測:陣風5~6級=好空氣;陣風3級=空氣良;沒有風或者微風=PM2.5,等著爆表就是了……」  「石家莊的大氣環境容量小,並且靜風天氣特別多,一旦不颳風,汙染物將難以擴散。」河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豔梅表示。當日的天氣,正印證了她的話。
  • 霾黃色預警!湖南氣象臺剛剛發布
    湖南省氣象臺12月27日16時發布霾黃色預警預計27日20時至28日20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東部、嶽陽南部、益陽東部、永州北部、婁底將出現中度霾,請注意防範。延伸閱讀霾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