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院自主研製質量標準空氣浮力修正系統大幅提升質量量值傳遞準確度

2021-01-15 計量測控


  超市的計價秤、金銀首飾店的天平、收費站的汽車衡、行李秤、嬰兒秤、郵政秤……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天都和天平、秤有所交集。衡量天平和秤是否準確公平,都離不開砝碼。根據不同準確度衡器計量需求的不同,砝碼的準確度也有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的砝碼在量值傳遞過程中,除了砝碼自身精確測量,還會受空氣浮力的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中國計量院力聲所質量實驗室正致力於空氣浮力修正的研究,確保量值傳遞準確可靠。


  「在現代科學研究和精準測量中,質量測量的精度要求很高,有些已達到微克數量級」,質量實驗室主任王健用了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微克」到底有多重,「一根在空氣中漂浮著的細小絨毛的質量大約為15微克,我們測量1千克物體的精度,相當於測量一架空客A320質量時精確到4隻蚊子的體重。」

  王健介紹說,砝碼在空氣中進行質量測量和進行質量量值傳遞時,其實測量儀器上的測量示值並不能正確反映被測砝碼的真實質量。「因為標準砝碼與被測砝碼質量之間都會受到空氣浮力的影響」,因此,在質量量值傳遞過程中需要對被測砝碼的空氣浮力進行修正。空氣密度和物體體積是空氣浮力修正的主要參量,對質量量值傳遞的準確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一些先進國家已建立了相應的空氣密度測量系統和砝碼體積測量系統。

  而我國計量技術機構在進行質量量值傳遞時,確定空氣密度通常採用查表法。查表法所使用的空氣密度表完成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全國質量專業的研究人員攜帶著儀器設備到全國的很多地區進行實地測量,通過大量數據的積累、計算,合力編寫出了這一被廣泛使用的全國部分地區的月平均空氣密度表,為需要進行空氣浮力修正的測量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依據。但是40多年來,大氣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空氣密度計算公式也因為技術法規的重新修訂而改變。為了滿足相關計量和科研工作對實驗準確度的要求,急需對全國各主要地區的空氣密度進行實時測量。

  在砝碼體積測量方面,我國計量技術機構通常採用的液體靜力法。這個方法以液體密度為基準,將被測砝碼放置於液體中進行測量,並計算其體積,操作程序繁瑣,而且液體會對被測砝碼體本身造成汙染,影響其質量量值傳遞的穩定性和準確度。此外,由於液體靜力法本身的缺陷,目前還無法對帶有調整腔的砝碼測量體積。

  為確保空氣浮力修正的準確性,提升我國質量量值傳遞的準確度,必須準確測量空氣密度、被測質量體積和標準質量體積。王健課題組經過4年的努力,研製了具有比國外同類裝置具有更高準確度和量程範圍的空氣密度測量系統和砝碼體積測量系統,並通過了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系統可準確測量空氣密度、被測質量體積和標準質量體積,確保空氣浮力修正的準確可靠,大幅提升質量量值傳遞的準確度。

  尺寸與筆記本電腦差不多、厚度相當於3臺筆記本電腦摞起的高度,再和一臺計算機相連,如果不是王健在一旁介紹,真的難以將這個外觀簡單得出人意料的設備和空氣密度測量系統相聯繫。這一系統採用集成化設計,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對被測質量周圍環境參量,如溫度、溼度、大氣壓力、二氧化碳含量等的同步實時測量,實現對空氣密度的實時測量和修正,不確定度Urel=7.2×10-4(k=2)。與國內同類裝置相比,該測量系統的測量準確度大幅提升;和國際計量局等國外同類設備相比,體積小巧,檢測校準更為快捷方便,此外還具有長期數據存儲、圖形化分析、傳感器實時校準等功能,技術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個大小不一的圓柱狀的聲學耦合腔,加上信號發生器、傳聲器、功率放大器、信號採集系統就是課題組研製的聲學法體積測量系統。這個系統不再需要將砝碼浸入液體中進行體積測量,測量結果準確,測量過程快速、無汙染,測量一個砝碼體積的時間由原來的半小時縮減到6分鐘,同時可測量帶有調整腔的砝碼體積,應用範圍廣泛。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系統「填補了國際上20kg砝碼聲學法體積測量的空白,擴展了砝碼體積測量的手段和量程範圍,測量範圍及準確度等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空氣密度測量系統和聲學法體積測量系統已在全國多家省級計量部門及衡器行業龍頭企業中得到廣泛的使用。隨著這套質量標準空氣浮力修正系統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將為高準確度的質量測量提供準確的空氣浮力修正參數,為我國質量及相關量的高準確度量值傳遞提供了技術保障。《中國質量報》

【計測傳媒】本文刊載數據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計測傳媒平臺進行總結髮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


相關焦點

  • 中國計量院研發出 高準確度遠程時間溯源系統
    本報訊 (梁 坤 陳杭杭 記者史玉成)記者日前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以自主研製的高精密時間頻率標準裝置(NIMDO)為核心,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準確度遠程時間溯源系統,實現了用戶時間頻率實時「馴服」於國家原子時標計量基準UTC(NIM),從根本上保障用戶對時間頻率的準確性、溯源性和穩定性需求。
  • 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
    基本物理常數的不確定度整體上會有很大提升,這對於科學研究和社會方方面面將帶來很多影響。  根據國際計量委員會單位制委員會(CCU)的建議,千克的新定義為:千克,符號kg,是質量的SI單位。它採用普朗克常數h的固定數值6.62607015×10-34定義,其單位為Js,等於kg m2 s-1,其中米和秒是依據c和ΔνCa定義。
  • 準確計量高電壓中國標準領先世界
    項目名稱:國家工頻高電壓全系列基礎標準裝置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主要參與單位: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高電壓計量站、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項目簡介:項目歷時20年研製的1千伏至1000千伏全系列基礎標準裝置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為我國法定最高等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與德、美、日等國相比,準確度更優,電壓等級最高
  • 安徽計量院新增「氨氮自動監測儀」等18項計量標準
    計量標準是計量標準器具的簡稱,是指準確度低於計量基準的,用於檢定其它計量標準或工作計量器具。它把計量基準所復現的單位量值逐級地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以及將測量結果在允許的範圍內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的重要環節。
  • 中國計量院為全球多家機構實施時間傳遞鏈路校準
    其中,秒長國家計量基準是中國計量院研製的NIM5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可以3000萬年不差一秒;原子時標國家計量基準是UTC(NIM),與UTC偏差在±5 ns內,標準合成不確定度優於2 ns。最終產生和保持高度準確和穩定的國家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
  • 廣州白雲可燃氣體報警器檢測計量院-外校儀器校正
    當前我們生活,工作中進行儀器計量檢測工作時。採用的工具是高精度,高準確度,高靈敏度的分析儀表儀器,從傳統儀器計量工具得到啟發,並將傳統儀器計量工具創新,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發展特點,儀器計量目前的儀器計量檢測工作需要在科學的方法和儀器計量檢測設備的基礎上進行。
  • 化學計量:精準感知世界 助力質量強國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作為我國的國家計量院,代表著我國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多個學科的最高計量能力,是我國計量科學研究和量值溯源體系的源頭與核心。本期特別刊發中國計量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所長李紅梅、長度計量科學與精密機械測量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高思田撰寫的文章,以期廣大讀者從中感受到計量在科技創新、質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但其質量受空氣汙染和氧化等因素影響出現了細微變化,已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的要求。因此科學界一直想用一種基於物理常數的定義將其取代。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
  • 計量單位將迎來量子化時代
    其核心是7個基本單位,即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國際單位制最早形成於19世紀,伴隨著科技發展,發生了多次重大變革。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介紹,20世紀80年代開始,量子力學的發展催生了國際單位制又一次重大變革。
  • 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原遵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為提升我國輻射測溫水平和能力作出突出貢獻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原遵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周禕寧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首席計量師原遵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520,計量界將發生一件大事!
    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說。他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巴黎舉辦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 以實物為基準向各國傳遞量值,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精確測量的要求,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求用一種全球一致的「自然常數」取代實物基準。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但其質量受空氣汙染和氧化等因素影響出現了細微變化,已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的要求。 因此科學界一直想用一種基於物理常數的定義將其取代。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
  • 科學網—我國建立空氣比釋動能國家基準裝置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日前在國內首次建立的3套空氣比釋動能國家基準裝置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工作,有望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據了解,如何度量射線並實現電離輻射量和單位的標準化問題一直是國際電離輻射領域努力的方向。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電離輻射領域在單位制與儀器標度的統一以及使用規範化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 大連理工大學自主研製出1級精度標準齒輪
    大連理工大學自主研製出1級精度標準齒輪 2017-05-19 15:30: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計量院成為全球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地
    根據《Metrologia》期刊正式發布的最終結果,中國計量院北京昌平院區的重力點位,其國際關鍵比對參考值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優於0.7μGal;中國計量院自主研製的NIM-AAG1型冷原子幹涉絕對重力儀測量結果的國際等效度為-2.4μGal,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4.6μGal;中國計量院自主研製的NIM-3A型光學幹涉絕對重力儀測量結果的國際等效度為0.4μGal,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3.0μGal
  • 走進計量科研一線 重視質量技術基礎
    本報訊 (孫霞雲)6月30日下午,省部級幹部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專題研討班從國家行政學院課堂走進計量科研一線,深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昌平實驗基地,與科研人員面對面交流互動,進行為期半天的現場教學。支樹平在致辭中指出,質量是永恆的主題,建成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抓質量,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計量作為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的重要組成,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在科技迅速發展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計量關係國計民生,就像空氣一樣,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 中國計量院建立次聲源標準裝置
    本報訊 (劉旭紅 記者史玉成)日前,記者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建立的基於雷射活塞發生器法的次聲源標準裝置,失真度和頻率下限達到國際最高水平,並填補了我國低於20Hz的次聲聲壓量值復現與傳遞能力的空白,為次聲的監測防護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次聲是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人耳聽不到,也很少意識到它的存在。
  • 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
    同時,課題組還研製了1級精度標準齒輪,應用於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作為齒輪精度傳遞的實體基準。項目的研究不僅為高端齒輪量儀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同時也將在我國「四基」發展戰略中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共焦顯微測量及其標準化計量理論研究。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