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BOSS直聘陷「情色招聘」風波後,智聯招聘上也被發現有企業打著招聘「客房服務員」的幌子,疑似招募性工作者。智聯招聘回應稱,該平臺已針對涉事企業進行資料調查,並表示對相關現象零容忍。(12月16日《南方都市報》)
今年以來,多地網民反映在招聘平臺上有過「桃色招聘」的經歷,有不法企業打著「董事長助理」「生活助理」的旗號發布招聘信息,實為要求應聘者提供性服務。這暴露出一些招聘平臺既沒有嚴格的信息審核機制,也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體系。
報導發出後,相關平臺迅速對涉事企業帳號封禁,下線全部相關崗位。封禁涉事企業理所當然,但處置措施顯然不應止於「相關崗位全部撤銷」。企業在招聘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需繳納費用,一定程度上來講,招聘平臺是在給企業招聘背書,理應對招聘行為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管義務,包括信息的審核、核實、監管等。一旦頁面上出現虛假招聘信息,甚至充斥「情色」標籤、見不得光的「招聘陷阱」,出現一系列違法犯罪等行為,平臺難辭其咎,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事實上,招聘方和應聘方任意一方受到傷害,不僅意味著招聘平臺的失責,還會致使品牌效應貶損。有鑑於此,招聘平臺亟須通過大數據風控等手段,進一步完善審核機制,對經營範圍、經營主體、工作內容、實際控制人等信息進行穿透式核查,杜絕不法分子換個馬甲繼續實施不當行為,同時通過查漏補缺、升級內外部監督體系、引入門檻更高的評級和押金機制等手段來規避風險,讓行為失當的企業付出相應成本,對濫用平臺功能的違法行為絕不姑息。
求職平臺不是「獵豔之地」,更不是法外之地。嚴打「掛羊頭賣狗肉」的「情色招聘」,一方面需要相關平臺直面問題、「刀刃向內」,對此類亂象痛下狠手;另一方面,還需執法、司法機關積極介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主動接收平臺的反饋和媒體的輿論監督,對情色招聘「露頭就打」,剷除「桃色招聘」的土壤,讓職場招聘回歸原軌,也讓廣大求職者更有安全感。
健全監督審核機制,為信息安全戴上「緊箍」,求職者尤其涉世未深的「職場小白」是最大受益方,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誤入歧途,甚或遭人暗算。當然,作為應聘方,也要提高自身警惕性,打醒十二分精神,加強對招聘信息的辨別,確認應聘企業的正規性、合法性,並提升法律意識,遇到侵權行為,及時進行舉報和追責,切莫讓違法之手鑽了空子。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