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 應「除草滅蟲」

2021-01-08 1905電影網
北京日報: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 應「除草滅蟲」
時間:2018.11.1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抄襲、造謠、大搞「黑公關」、傳播低俗信息……近段時間,針對自媒體野蠻生長的亂象,國家網信辦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除草滅蟲」——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多家平臺被嚴重警告,9800多個自媒體帳號被依法依規處置,其中不乏「紫竹張先生」「有束光」等粉絲逾百萬的「大號」。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行業資訊迅速成了全民關注的熱點,「大快人心」「早該封殺」,網上一片叫好聲。


人們的支持呼聲來自對亂象的忍無可忍。傳媒變革的浪潮下,注意力無疑是最寶貴的資源。受眾的個性化資訊需求被高度重視,個人色彩鮮明、風格短平快的自媒體蓬勃發展。但是,隨著規模越來越大,一些自媒體卻「變了味」。在流量指揮棒下,很多拿著「麥克風」的從業者不再表達有價值的觀點,反而念起了「歪經」。謠言穢語橫行,信息垃圾叢生,網絡空間一度烏煙瘴氣,受眾更是被縛於「信息繭房」中不堪其擾。


一直以來,說起自媒體,不少人總喜歡拿「自」字做文章,認為這種業態倡導個性、崇尚自由,即便出現亂象,也可以通過市場實現自淨。然而,自媒體的操守與規範跟「自」無關,跟「媒體」二字有關。現在,自媒體發展早已超出了「自」的概念,私人抒懷、小打小鬧已是過去式,「農村自媒體工作室月入百萬」「50人做981個公號」,諸如此類的消息逐漸讓我們意識到,自媒體不僅影響力可觀,許多大號還往往出自公司化團隊之手,某種意義上就是「機構媒體」。因此,原創、真實、客觀、理性等傳媒準則依然適用,遵規守矩、接受監管是不可推諉的義務。


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近些年,《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性文件相繼出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媒體管理正逐漸步入法治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頂層設計已有,末端治理也不能缺位。目前自媒體數量以千萬計,執法難度可以想像。大浪淘沙的過程中,除了相關部門,自媒體所依附的平臺必須負起主體責任,當好「把關人」,做好「門前三包」。近些年,從增加人工審核員,到將法律法規融入大數據使用,主流平臺幾乎是相關部門推一步、走一步。實際上,技術賦能決定了平臺的起跑速度,但價值觀決定了能跑多遠。真正識時務、有雄心的公司,就應該未雨綢繆、主動作為。這不僅是配合管理、守土盡責,也是對自身發展負責。


自媒體的概念雖然源自歐美,卻在中國崛起壯大。當前,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發展水平難同中國相比擬。這就決定了,可資借鑑的管理經驗並不多,更多需要我們自我探索。比如,國家網信辦提出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全流程管理,這些不失為有益嘗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監管手段或將持續創新,但目的一以貫之,就是去痾除弊、刮骨療毒。正如很多有遠見的從業者所言:這不是什麼寒冬驟降,而是春意漸暖。因為當規範發展的時代到來,那些認真做內容的人才有更多機會「浮出水面」,整個行業也才有未來。


相關焦點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專家言論不是「法外之地」
    然而,2013年1月5日,一些專家在「2012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點評媒體溝通會」上,對去年12大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解讀認為,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總體向好,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問題為極少數。 2012年食品安全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從年初的螺旋藻、明膠到年中的螢光增白劑,再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等事件,讓公眾對食品安全充滿了擔憂。
  •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2020-06-0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時評: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新華社記者連日來,香港中文大學淪為「火場」「戰場」。包括一些學生在內的黑衣暴徒連續多日攻佔校園,四處縱火,瘋狂破壞,佔據橋梁向交通要道投擲物品,朝警方投擲汽油彈,手持弓箭與警方對峙。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中國香港,不是「法外之地」
    香港自去年6月起,暴力事件嚴重影響民生,國家已經忍無可忍,再不出手將無法扭轉局面,因此有關決定合乎香港發展,亦都是及時和有迫切性。    國安法,就是要填上香港法律的漏洞。  香港特區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 網上買菜「被貸款」 網際網路平臺不是法外之地
    網上買菜「被貸款」 網際網路平臺不是法外之地 2021-01-13 10:09:56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有用戶吐槽,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不少網友表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
  • 劉金國:境外不是法外之地
    最近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北京反腐敗宣言》,加大追逃追贓國際合作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好各種媒體,宣傳黨和政府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宣傳公安機關「即使犯罪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緝捕歸案繩之以法」的堅決態度;要通過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大力宣傳「境外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避罪天堂」,對犯罪分子形成強大震懾。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網絡空間是以數位化方式重塑的新的社會交往環境和社會生活空間,是建築於各種真實的社會關係之上的特殊空間。從本質上看,網絡空間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形態。網絡空間無法獨立於社會與人,不能離開現實主體,網絡空間的主體依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人。
  •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0-07-0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說大衣哥違法,自有法律說了算,而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如果某個人違法,也是法律說了算,不是息事寧人,溜走了之。網際網路必須有底線,不是個別人的舞場,願意咋跳就咋跳,對那些無良的人網友們都會譴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個別人任意作為的場所。
  • 招聘變「陷阱」,求職平臺不是法外之地
    (12月16日《南方都市報》)  今年以來,多地網民反映在招聘平臺上有過「桃色招聘」的經歷,有不法企業打著「董事長助理」「生活助理」的旗號發布招聘信息,實為要求應聘者提供性服務。這暴露出一些招聘平臺既沒有嚴格的信息審核機制,也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體系。  報導發出後,相關平臺迅速對涉事企業帳號封禁,下線全部相關崗位。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論應守法!
    網絡是個虛擬的空間,  但並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可以在網絡張揚個性、宣洩情緒、表達意見建議,但是,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必須尊重事實關進去可以月瘦十斤的那種,減肥不是夢!」接報後,警方迅速開展調查處置。經過對該視頻的分析,並且調閱路面監控,確定了該女子的行車軌跡,隨後鎖定該名女子的身份信息為金某。民警立即將其傳喚至派出所。「如願以償」的金某有些震驚:「你們來真的嗎?一本正經的?」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濫用網絡炒作行不通
    文︳圳論評論員姚龍華2020年的最後一天,有自媒體盤點了過去一年在網絡上出現的「十大反轉新聞事件」, 「廣州6歲哮喘女孩被體罰至吐血」赫然在列。2020年5月30日,劉某在其暱稱為「@小島裡的大海」的新浪微博發布長文舉報自己女兒的班主任,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班主任體罰女兒至吐血、暗中索要高額紅包以及女兒因體罰產生後遺症,斷送學琴生涯等「事實」,並明確提供了學校名稱和班主任姓名。為達成讓學校開除該班主任並成功索賠的目的,劉某還通過註冊小號的方式,偽裝成其他「知情家長」煽風點火。
  • 「你的地盤」不是法外之地
    (9月12日澎湃新聞)  暴力抗法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以「我的地盤」為由拒不配合執法人員的,倒還並不多見。中國自古就有「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說法,講究入鄉隨俗。即便如此,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共同價值取向,遵守共同的中央法令。現在是法治社會,早已沒有了君民高低之分,但遵守相同的法律法規,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義務。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2021-01-1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字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法者,治之端也。」11月16-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需打造網上網下齊抓共管的網絡治理工作格局,營造全行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11月19-2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主辦的以「數位化轉型與依法治網」為主題的2020年(第六屆)中國網際網路法治大會在北京召開,網際網路法治建設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11月23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同期發布,網絡法制建設內容則成為兩個《報告》中的重頭戲。毋庸置疑。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朋友圈罵人也犯法
    司法局解釋相關法條:《民法典》第一千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範圍相當。法條解析:具體到本案中,張某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辱罵李某,信息影響的範圍主要也是他的微信朋友圈,法院基於張某的侵權方式和影響範圍,判決張某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布道歉微信十日,這與張某侵權方式和影響是相當的。如果張某在法院判決生效後拒絕承擔上述責任的話,法院會採取哪些措施呢?是不是就對張某沒有辦法了呢?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遵紀守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7月1日,臨湘市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對謝某華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嶽陽頭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
  • 市場監管總局: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
    對此,阿里巴巴回應稱接到通知已按照要求整改;豐巢網絡回應媒體稱「已經收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誠懇接受,積極落實。」閱文集團回應稱:「閱文集團收到通知並高度重視,已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積極落實,全面做好相關的合規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