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2020-12-05 人民政協網

「法者,治之端也。」

11月16-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需打造網上網下齊抓共管的網絡治理工作格局,營造全行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11月19-2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主辦的以「數位化轉型與依法治網」為主題的2020年(第六屆)中國網際網路法治大會在北京召開,網際網路法治建設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11月23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同期發布,網絡法制建設內容則成為兩個《報告》中的重頭戲。

毋庸置疑。隨著數位技術不斷演進,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基本的生活空間和主要的生活方式。完善法治建設,數字世界同樣不能在法治之外。

受訪者普遍表示,特別是在當下我國正在向網絡強國邁進,數字轉型的關鍵時期,網絡空間法治化、規則化不僅是我國走向網絡強國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行穩致遠的重要法寶。

■■緊迫性

據此前於7月23日召開的2020年(第19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19億人,佔據全球網民總規模的32.17%;網絡支付交易額達249.88萬億元,行動支付普及率位於世界領先水平。

那麼,13.19億網民、249.88萬億元交易額,這些數字已經成為我國網際網路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最直觀的體現。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事業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與生俱來的「雙刃劍」特點也日趨凸顯。

「隨著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不斷深入融合,數字經濟在飛速發展過程中伴生的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內容管理、平臺壟斷等問題也開始越來越突顯。」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尚冰如是說。

如從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帶來的海量數據來看,這些海量的數據又帶來了巨大的數據價值,這就使得數據成為數字世界裡的「香餑餑」。而伴隨著隱私問題的提出,大數據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據CNCERT抽樣監測發現,我國境內網際網路上用於MongoDB資料庫服務的IP位址約2.5萬個,其中存在數據洩露風險的IP位址超過3000個。同時網際網路平臺的數據洩露以及數據倒賣等現象也開始層出不窮。

同時基於數據收集、分析、加工、分享等與數據相關行為而產生的數據權屬確認和數據權益分配問題,也還尚未有明確的法律規範,由此引發的數據壟斷及妨礙創新等問題已然出現。因此,如何建立健全數字場景下利於創新激勵和公平競爭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已成為當下亟待回應的問題。

「網絡空間的法治化、規則化已經迫在眉睫,這也是我們實現數位化轉型,並走向網絡強國的必經之路。」尚冰說。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法律制度對經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網際網路經濟同樣離不開法治化。法律對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是制度的基礎,規則的基礎,是對網際網路經濟產生的新生產要素的保護和規範,也是對網絡交易和市場秩序的規範,只有依靠網際網路法治化才能確定網際網路新的組織形式,確保網際網路行業在創新發展中的行穩致遠。

■■正提速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網際網路法治化建設同樣也在提速。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了關於網絡安全領域方面的多個相關法律法規。

201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自2020年6月1日起實施。《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2020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全文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草案內容共7章51條,提出國家將對數據實行分級分類保護、開展數據活動必須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等。

相關法律法規正在完善,也讓網際網路法治化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不過,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劉傑表示,僅僅有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還不夠,網際網路法治化建設還需要全社會全行業共同參與,只有信仰法治、厲行法治,網際網路事業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我們一方面要提高法治意識,把普法和守法作為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同時還要嚴守合規經營底線,維護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特別重要的是要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抵制不正當競爭,支持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等社會組織在網際網路法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其中也要特別重視加強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強化不良信息的治理。全面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劉傑建議說。

對此,尚冰也提出,我們一方面要強化網際網路管理法治深度,支撐網際網路行業行穩致遠。同時也要構建網際網路良好法治生態,促進網際網路創新發展。進一步加強網際網路法治宣傳,拓展網際網路對外交流,培養網際網路法治人才,營造開放共享、包容審慎的網際網路法治環境,推動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形成良好法治生態,促進行業向縱深發展。

■■科技向善

在網際網路法治建設中,網際網路平臺無疑是重要的主體。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平臺是網際網路法治建設中一個最重要的角色,它一面連接著經濟社會,一面連接著網民權益,一面連接著國家的安全和網絡安全。它既是盈利者,也是經營者,是整個網際網路經濟生態的重要一環,因此網際網路平臺一定要明確自己在法律下的主體責任,一方面用科技的力量做好創新,同時也用科技的力量做好網絡法治化建設。

新浪集團法務部總經理谷海燕對此也表示認同,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和公共空間,網際網路平臺必須受到國家權力的約束和法律道德的規範。同時應特別關注幾個方面,如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準確性及技術規制與法律規制,流量導向的信息內容生態環境則需要重點把控輿情風向。網際網路平臺一方面要重視廣大網民的信息安全,同時法律也應當根據信息傳播方式、載體及傳播平臺的變化不斷完善。

隨著各類平臺承載的功能和期待越來越多,其背後的社會關係和法律關係也變得日趨複雜,這就要求平臺運營方要更加慎重。「平臺方應秉持『科技向善』理念,不斷完善平臺規則,將平臺治理能力轉化為自身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平臺經濟和平臺治理更加健康穩健的發展。」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張欽坤說。

當下短視頻平臺的熱度有目共睹,隨之而來的新的平臺法治化問題也開始呈現。

對此,快手高級法務總監孟潔認為,在國家面對新現象新問題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網際網路平臺主體也應逐步完善內部的治理規則。以快手平臺為例,對於發布的各類作品,如圖片、短視頻、直播等,設置了「技術攔截管制+人工審核」的審查制度,對於不合格的內容處以規制處罰,來進行平臺內容治理。

「有目共睹,我國網際網路發展迅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同時在網際網路法治化建設的道路上,我們也沒有外國經驗可借鑑。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在管理上的自我創新也正在為網際網路法治化建設提供經驗來源,正在發揮協同共治的作用,把『科技向善』的力量繼續發揮。」許可最後說。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說大衣哥違法,自有法律說了算,而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如果某個人違法,也是法律說了算,不是息事寧人,溜走了之。網際網路必須有底線,不是個別人的舞場,願意咋跳就咋跳,對那些無良的人網友們都會譴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個別人任意作為的場所。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自媒體時代,人人持有「麥克風」,個人言論的空間前所未有地拓展。不過,天橋區檢察院檢察官提醒您,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不等同於無所不言。侮辱受災群眾網友被刑拘  近日,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我國多個省市突發暴雨洪澇災害。
  • 他們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究竟有幾個意思?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信息權、表達權、參與權,但與之相應的是,低俗信息和網絡謠言也充斥網絡。為了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有必要向公眾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過,下文談到的幾個例子,口口聲聲也在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而表達的卻是另外的意思。 法院不是你家開的 第一個例子是歌手陳羽凡吸毒事件。
  •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吉言法語》第3期:網絡世界,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0-07-0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但網絡空間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空間,它源於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電子映像」,在這裡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數位化重構。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
  • 知法懂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專家言論不是「法外之地」
    新的一年,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艱巨,採取有效措施才是可行之道。不料,專家一碰頭,形勢一片大好,越來越好。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感。正是對這種形勢的認識,最高人民檢察院2011年就下發了《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關職務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從司法層面加大對國家公職人員在食品安全失職、瀆職犯罪的查處,明確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者和執法者要有司法問責。
  • 「你的地盤」不是法外之地
    (9月12日澎湃新聞)  暴力抗法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以「我的地盤」為由拒不配合執法人員的,倒還並不多見。中國自古就有「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說法,講究入鄉隨俗。即便如此,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共同價值取向,遵守共同的中央法令。現在是法治社會,早已沒有了君民高低之分,但遵守相同的法律法規,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義務。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遵紀守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7月1日,臨湘市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對謝某華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嶽陽頭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務必不造謠、不傳謠!6月30日上午,臨湘市組織開展交通聯合執法行動,在群強路永發巷對侵佔路面經營行為依法整治時,遭到謝某玲等人阻攔。
  • 新華時評: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新華社記者連日來,香港中文大學淪為「火場」「戰場」。包括一些學生在內的黑衣暴徒連續多日攻佔校園,四處縱火,瘋狂破壞,佔據橋梁向交通要道投擲物品,朝警方投擲汽油彈,手持弓箭與警方對峙。
  • 這裡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直播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守法律、講道德。對於挑戰法律底線、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公安機關將堅決依法打擊,切實淨化網絡環境。此前,虎牙直播在10月10日凌晨公布了對此事的處理結果,決定即日起封禁該主播的直播間,凍結其直播帳號,下架全部相關影像作品。
  • 中國駐蒙特婁總領事刊文:香港不是中國「法外之地」
    文章指出,香港不是中國「法外之地」,以法治方式在港維護國家安全,天經地義。國安立法保護的是遵紀守法的絕大數香港市民,也符合在港工作生活的30萬加拿大公民的利益。文章說,中國全國人大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製作出決定,目的是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而非象有人說的那樣「背棄一國兩制」。「一國」是「兩制」的基礎和前提,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是國家首要責任。
  • 劉金國:境外不是法外之地
    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好各種媒體,宣傳黨和政府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宣傳公安機關「即使犯罪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緝捕歸案繩之以法」的堅決態度;要通過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大力宣傳「境外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避罪天堂」,對犯罪分子形成強大震懾。
  • 中國香港,不是「法外之地」
    這幾天最重磅的新聞,莫過於「港版國安法」的審議了。  5月21日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說,本次大會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
  • 網上買菜「被貸款」 網際網路平臺不是法外之地
    網上買菜「被貸款」 網際網路平臺不是法外之地 2021-01-13 10:09:56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有用戶吐槽,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不少網友表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
  •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財產」難逃執行法網 2021-01-1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場監管總局: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
    負責人強調,平臺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市場監管總局: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http://news.zol.com.cn/758/7585862.html http://news.zol.com.cn/758/7585862.html
  • 計算機信息系統不是法外之地
    法官提示,計算機信息系統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的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任何企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不義之財的,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本文由本報記者蒲曉磊整理)
  • 聊天軟體不是法外之地,兩被告人因販賣毒品被判刑!
    聊天軟體不是法外之地,兩被告人因販賣毒品被判刑!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開展以來,雖然澄邁法院新收毒品犯罪案件呈斷崖式下降,但澄邁法院依然堅持嚴格審理、依法嚴懲毒品案件犯罪分子,為淨化澄邁縣社會環境、營商環境不斷努力;此外,澄邁法院的法官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妄想通過一些小眾聊天軟體行違法犯罪之實是不可取的,是必然要被查處受到法律懲罰的,希望廣大群眾都能遵守法律底線,不要以身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