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我們簡略地聊了一下信息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以及如何處理不同種類的信息,以應對信息過載。今天,小編要把自己非常喜愛的一位作家介紹給大家——Daniel J. Levitin,他是一位認知心理學家(cognitive psychologist),神經學家(neuroscientist),作家,音樂家,以及唱片製作人(record producer)。
(BTW,有沒有想到之前的一篇斜槓青年打卡?Daniel可真是我的斜槓大神啊~ )
Anyway,Daniel J. Levitin在其2014年出版的著作「The Organized Mind: Thinking Straigh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中文譯名:《有組織的大腦》)中,詳細闡述了人類大腦的進化史,並研究了人類如何在信息超載的時代組織信息、更好地生活。而今天的練習,就是本書出版之後,Daniel Levitin接受的一次採訪。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2 開始練習。零基礎同學,先做3次無筆記翻譯,再做有筆記交傳。第①遍用目的語一句話總結大意,第②遍捋出結構並分出段落,第③遍捕捉更多細節,第④遍按時間點做有筆記口譯。有基礎的同學直接做有筆記交傳。neuro-biological resources 神經生物資源cortisol 考地松,即壓力荷爾蒙 stress hormone劇透警告!可根據自身情況直接跳轉到 part 3 做練習~ 1、只有當我們打開電腦、手機,閱讀文字或看視頻聽音頻的時候才會獲取信息嗎?NO!Daniel Levitin提到了一個例子——grocery store(食品雜貨店)。當我們逛一家小小的食品雜貨店時,也會面臨information overload的衝擊。因為當我們購物時,是不可能自動忽略掉所有非目標商品,而一眼就從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中定位出自己需要的那一件。相反,我們會從貨架上一件件掃過去,直到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件。而每排除一件非目標商品,都需要消耗我們的神經生物資源(neuro-biological resources),乃至耗盡(deplet)該類資源。而採訪中,主持人也直言這件事才是真正的frightens him.2、當我們處於信息過載狀態時,大腦會產生什麼變化?箱子裡設有一個壓杆,只要老鼠按壓壓杆,就會獲得一個強化刺激(reinforcingstimulus),如食物或水,或是一個懲罰刺激(punishing stimulus),如電擊疼痛。箱中的老鼠不僅很快就學會了按壓壓杆來獲得食物獎賞,而且還能躲避電擊懲罰。
1953年,在麥吉爾大學(McGill)攻讀博士後的Peter Milner和James Olds對斯金納箱進行了修改。老鼠被事先植入電極,而在按壓槓桿後,老鼠的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將會直接得到輕微的電擊(tiny electric shot),而這種電擊使得大腦分泌多巴胺(dopamine)。
兩人的研究發現,老鼠為了獲得大腦刺激,竟然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按壓壓杆達7000次,甚至於廢寢忘食,不死不休。
暫停時間點:建議一問一答為一個節點,總共五個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的回答較長,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暫停翻譯學習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