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醬 | 我們的大腦能進化適應信息過載嗎?(E-C)

2021-02-20 翻譯學習共同體

第4期,我們簡略地聊了一下信息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以及如何處理不同種類的信息,以應對信息過載。今天,小編要把自己非常喜愛的一位作家介紹給大家——Daniel J. Levitin,他是一位認知心理學家(cognitive psychologist)神經學家(neuroscientist)作家音樂家,以及唱片製作人(record producer)

(BTW,有沒有想到之前的一篇斜槓青年打卡?Daniel可真是我的斜槓大神啊~ )

 

Anyway,Daniel J. Levitin在其2014年出版的著作「The Organized Mind: Thinking Straigh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中文譯名:《有組織的大腦》)中,詳細闡述了人類大腦的進化史,並研究了人類如何在信息超載的時代組織信息、更好地生活。而今天的練習,就是本書出版之後,Daniel Levitin接受的一次採訪。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2 開始練習。零基礎同學,先做3次無筆記翻譯,再做有筆記交傳。第①遍用目的語一句話總結大意,第②遍捋出結構並分出段落,第③遍捕捉更多細節,第④遍按時間點做有筆記口譯。有基礎的同學直接做有筆記交傳。neuro-biological resources 神經生物資源cortisol 考地松,即壓力荷爾蒙 stress hormone劇透警告!可根據自身情況直接跳轉到 part 3 做練習~ 1、只有當我們打開電腦、手機,閱讀文字或看視頻聽音頻的時候才會獲取信息嗎?NO!Daniel Levitin提到了一個例子——grocery store(食品雜貨店)。當我們逛一家小小的食品雜貨店時,也會面臨information overload的衝擊。因為當我們購物時,是不可能自動忽略掉所有非目標商品,而一眼就從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中定位出自己需要的那一件。相反,我們會從貨架上一件件掃過去,直到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件。而每排除一件非目標商品,都需要消耗我們的神經生物資源(neuro-biological resources),乃至耗盡(deplet)該類資源。而採訪中,主持人也直言這件事才是真正的frightens him.2、當我們處於信息過載狀態時,大腦會產生什麼變化?
大腦會釋放一種叫做考地松(cortisol)的化學物質,也就是所謂的壓力荷爾蒙(stress hormone),也稱應激激素。考地松會讓我們心跳加速,並分泌腎上腺素(adrenaline)
NO!大腦是一步步進化(evolve)而來的。隨機的變異(random mutations)創造了各種功能,而有助於人們適應環境的那些功能則被保留了下來,所謂物競天擇(natural selection)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those that are adaptive survive)。4、身體處於應激反應(stress response)時會如何?大腦會分泌考地松,即壓力荷爾蒙/應激激素,而考地松將會關閉一切無益於「戰或逃(flee)「的功能。5、Peter Milner和James Olds的老鼠快感實驗室1938年,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設計了斯金納箱(Skinner box)。

箱子裡設有一個壓杆,只要老鼠按壓壓杆,就會獲得一個強化刺激(reinforcingstimulus),如食物或水,或是一個懲罰刺激(punishing stimulus),如電擊疼痛。箱中的老鼠不僅很快就學會了按壓壓杆來獲得食物獎賞,而且還能躲避電擊懲罰。

1953年,在麥吉爾大學(McGill)攻讀博士後的Peter MilnerJames Olds對斯金納箱進行了修改。老鼠被事先植入電極,而在按壓槓桿後,老鼠的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將會直接得到輕微的電擊(tiny electric shot),而這種電擊使得大腦分泌多巴胺(dopamine)。

兩人的研究發現,老鼠為了獲得大腦刺激,竟然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按壓壓杆達7000次,甚至於廢寢忘食,不死不休。

暫停時間點:建議一問一答為一個節點,總共五個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的回答較長,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暫停

翻譯學習共同體

相關焦點

  • 知乎精神破局信息過載終局
    如何看待以及解決這個從信息學到網際網路技術領域的共同難題?你我都需要一個答案。最近,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知乎「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上,提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科技使社會進步,但人類個體也在面臨信息過載,怎樣解決這個矛盾?你覺得哪些好的技術和產品能給我們啟發?」
  • 魚子醬小孩能吃嗎,小孩吃魚子醬有什麼好處
    導讀:在日常生活中,魚子醬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是食物,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那麼小孩可以吃魚子醬嗎?一般情況下,小孩是可以吃魚子醬的。魚子醬的營養價值高,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小孩適量食用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小孩子可以吃魚子醬嗎小孩子是可以吃魚子醬的。之前老一輩的人說小孩子吃魚籽會變笨,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 5個人類進化的終極奧秘,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擁有發達的大腦?
    目前尚無明確答案,我們的祖先生活在熾熱的大草原,他們通過排汗保持身體溫度。還有許多其他理論也被提出來。減少皮毛能防止寄生蟲的侵擾,使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毫無疑問,它給了人類非凡的優勢,比我們的猿表親更具智慧。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大腦有能力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處理更多的信息。這具有很大的優勢。氣候變化是另一個原因,增加的智力意味著可以創建和使用工具。這能使狩獵更有效率。還幫助我們的祖先之間更好的交流。當然我們的大腦袋確實有其缺點。因為它使用了全身血流量的20%,是一顆不折不扣的高耗能CPU。對人類母親而言這也使分娩更加困難。
  • 我們的大腦到底有多大的潛力,真的能讓我們完全開發到100%的水平嗎
    我們在小的時候就或許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人類的大腦是具有無限的潛力的。我們經常能在書看到,我們的大腦貯藏的知識容量可以容納近北京圖書館館藏圖書內容的3倍之多,或許這樣說有點抽象,我們正常人的大腦開發程度在7%左右,而愛因斯坦的大腦開發程度達到了10%左右。由此可見,我們大腦是具有無限的潛力的。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不斷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它介紹了進化論和其中蘊含的哲學,解釋了諸多對進化論的誤解,把進化論的「生命觀」帶到讀者眼前:進化論的核心在於自然選擇,生物並無高低之分,不過,人類因其獨有的大腦,擁有諸多潛在可能。進化論認為,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掌控者創造了世界,我們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沒有高級低級之分。
  • 你能在任何年齡改變你的大腦嗎?
    假如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在任何年齡改變你的大腦嗎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每天做或不做的事情都在改變著大腦,使其朝好或壞的方面發展。而且,已經有神經可塑性(大腦對經驗做出反應的能力)方面的實驗證明,我們的大腦有能力通過改變其結構、增加或減少其大小、或者改變其生物化學來改變自己。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的。」是的,我們的大腦並非一成不變。它很活躍,可以適應,癒合,重新連結或更新自己。
  • 開掛的大腦 | 進化的歷史021
    正如前文提到的在古生代動物就將神經網絡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經節,最終演化為大腦。大腦的出現使動物可以更好地控制自身對外界做出反應,這是生物適應、改變環境的唯一方式。科學家認為大腦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此。對於人而言如果僅是控制自身的肢體,我們似乎不需要如此大的大腦。猴子的身體靈活性、敏捷性遠高於人類,而他們的大腦佔身體的比重只有我們的一半。
  • 進化心理學2,大腦是如何欺騙我們呢?憑藉什麼能一直迷惑我們呢?
    大家好,上期我們講到了大腦會因為基因遺傳的規律做出欺騙我們思想、視覺等行為,我們也列舉了幾個實驗的例子,那麼今天我們話不多說直接上實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蓬佐錯覺和強迫透視,實際上差不多高的兩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是矮人和巨人之間的差距。
  • 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
    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時間:2017-04-03 21:5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
  •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02.有限的大腦我們是在叢林中當猴子的時候進化我們的大腦的,這個進化過程,歷經200-300萬年,大腦的主體,基本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因此,大腦的成長環境,是當時的叢林,而叢林的信息量,是極其低下的,因此,大腦最舒服的環境是大自然,大腦默認狀態是拒絕高信息量的。
  • 信息系統進化與人工智慧
    在細胞信息系統中,DNA可以通過RNA形成輸出,合成蛋白質等,但是其信息接收和處理過程中,卻沒有在DNA上形成新的信息存儲。DNA產生新信息存儲需要突變才可以,而突變是無法在信息活動中成機制產生的。這說明細胞接收處理信息過程中,沒能在DNA上形成信息存儲,也就無法通過其遺傳給後代。信息接收處理中未能在DNA上形成有效的信息存儲,也就無法參與其演變。
  • 每日科普|大腦智力進化有極限嗎
    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如變形蟲)和低等的多細胞動物(如海綿)沒有神經系統,它們只能夠被動地適應環境,環境適合就生長繁殖,環境不好就死亡。到了腔腸動物(如水螅)才出現神經網,這是最簡單的神經系統,它增強了水螅捕食和躲避傷害的能力。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Leo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自然選擇的傑作隨處可見——松果球表面的油脂是為了抵禦鳥類和嚙齒類動進化而來的;長頸鹿的脖子為其提供了覓食高處食物的優勢。
  • 進化停止了嗎?進化還有意義嗎?對於我們人類來說
    曾經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進化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已經停止了?在剛剛接觸到進化論時,一度相信關於進化在人類身上停止的理論,該理論相信在約一萬年前開始,人類這個物種的進化就停止了,無論是在產生思想的大腦還是軀體特徵,人類都保持著與一萬年前相同的解剖學構造。如果說現代人類還在進化中,為何還能與萬年前的人類保持一致呢?是不是進化已經停止發生在人類身上?進化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有著特殊的意義?
  • 進化停止了嗎?進化還有意義嗎?對於我們人類來說
    曾經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進化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已經停止了?在剛剛接觸到進化論時,一度相信關於進化在人類身上停止的理論,該理論相信在約一萬年前開始,人類這個物種的進化就停止了,無論是在產生思想的大腦還是軀體特徵,人類都保持著與一萬年前相同的解剖學構造。如果說現代人類還在進化中,為何還能與萬年前的人類保持一致呢?是不是進化已經停止發生在人類身上?
  • 人類還會再進化嗎?科學家發現人類仍在進化,最先進化的器官是它
    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他的進化論,在這篇論文中包含了大量的可以證明進化論的證據,從那以後進化論就開始被科學界廣泛認同。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正確的話,人類從猿猴進化到現在的形態用了整整六百萬年,但是人類還會再進化嗎?或者說,人類已經到達了進化的終點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人類還會再進化嗎?科學家發現人類仍在進化,最先進化的器官是它
    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他的進化論,在這篇論文中包含了大量的可以證明進化論的證據,從那以後進化論就開始被科學界廣泛認同。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正確的話,人類從猿猴進化到現在的形態用了整整六百萬年,但是人類還會再進化嗎?或者說,人類已經到達了進化的終點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為何由類人猿進化的人類適應環境能力很弱?
    那麼,人類到底來自何處,進化論早已經告訴我們,進化來的!,但是相信動物是進化來的! 先用一個哲學的思想去說明這個問題,人類確實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但地球上任何物種都會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不可能存在這麼一個物種,在任何方面都是最適應環境的。如果按照「不適應地球環境的物種就不是進化來的」這個邏輯來下結論,地球上所有物種都不是進化來的!
  • 人類是如何進化出超級大腦的?
    但是它們卻並未能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如何以及為何能發展的如此迅速如此龐大。當然,針對這種飛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它的理論:複雜性不斷增加的社交網絡,使用工具以及相互協作的集體文化,適應嚴峻多變的氣候情況,這所有的進化壓力都成為我們進化出更大大腦的原因。儘管這些可能性非常吸引人,但卻極難驗證。
  • 趣知識;密度的極限及一個人的大腦能存儲多少信息
    四,有趣的趣同進化。(這不是老鼠而是鼩鼱)鼩鼱(qú jīng),屬於食蟲目鼩鼱科,靠吃蚯蚓、昆蟲等為生,雖然長得極像老鼠,但其實兩者沒有任何關係。(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鼩鼱長4釐米、重2克。)五,根據外交學院(FSI)的說法,對說英語的人來說最難學的語言是: 阿拉伯語、韓語、中文、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