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爾 今日分享】國學一刻-《孟子》盡心章句上 三

2021-01-18 騰訊網

【神爾 今日分享】國學一刻-《孟子》盡心章句上 三

《孟子》盡心章句上 三

孟子曰

待文王而後興者

凡民也 若夫豪傑之士

雖無文王猶興

孟子曰

附之以韓、魏之家

如其自視欿然

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

雖勞不怨

以生道殺民

雖死不怨殺者

孟子曰

霸者之民 驩虞如也

王者之民 皞皞如也

殺之而不怨

利之而不庸

民日遷善

而不知為之者

夫君子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上下與天地同流

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曰 仁言

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善政

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 民畏之

善教 民愛之

善政 得民財

善教 得民心

相關焦點

  • 傳承啟示:新時代的少年必讀國學
    匯賢雅國學堂認為,國學經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易經》等重要著作。
  • 2020起名庫:國學經典有哪些可起名?你的名字,翩翩君子!
    國學經典有哪些可以起名?首先《大學》、《論語》、《尚書》、《孟子》、《菜根譚》、《中庸》等國學經典都適合用作寶寶起名字。那麼本文分享的是《孟子》、《菜根譚》、《尚書》裡為孩子取名。相信這3本書能給孩子取一個氣度翩翩的好名字。那麼這3本國學經典有哪些適合起名呢?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分享10個寶寶名字,希望能給你幫助。
  • 第二一篇 作中庸,子思筆《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1.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2:12來自欣欣說國學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子思」,字孔,孔子之孫,孔鯉之子;學於曾子,作《中庸》一書,授於孟子。【釋義】聖門之學,以中庸為道,至公至平至真至正,無太過不及之差。此中庸之道,惟聖人能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是一十六字心傳。堯傳於舜,舜傳於禹,禹傳於文王,文王傳於周公,周公傳於孔子,孔子傳於曾子,曾子傳於子思,子思傳於孟子。孟子死,不傳焉。
  • 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過了不久,他便跟隨著母親回到了魯國,自小住在了魯國。魯國是周公的封地,文化氛圍非常濃厚。周公的這一文化鋪墊對孔子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孔子把一生的志向歸結為「復禮」,正是來自於對西周封建制度和禮樂文化的信心。他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又說:「鬱郁文乎哉,吾從周。」
  • 用四方架構解讀孟子思想
    孟子是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因此也是孔子第五代傳人。孟子跟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希望君王大臣和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最終孟子並沒有成功。所以如何用杜教授的四方架構來清楚的解讀孟子思想就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內容。
  • 國學經典:《孟子》經典35句話,安身立命必讀!
    《孟子》「四書 」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全書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書中確有不少的名句警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盡心章句上原文及白話文13.0-荀卿庠讀書會
    盡心章句上13.0【原文】13.1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翻譯】孟子說:「人如果能竭盡心力,就會知道本性。知道了本性,就會知道天了。保存自己的本心,修養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侍奉天了。
  • 惠施與孟子的較量
    楊朱沒有非儒,卻被孟子拉來陪綁,被斥為禽獸,就因為孟子說他主張「為我」。注意,這個「為我」是孟子說的,強加給楊朱的,是被「孟子化」了的一說。孟子還說,楊朱以天下之利換他一根毫毛他都不換。孟子太聰明,拋出一個這麼大的、在當時肯定是政治不正確的偽命題,可能把天下都給震動了一把,因為這個命題很嚇人。
  • 《國學是什麼》:告訴你國人應該知道的
    》,知「什麼是國學」       國學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稱謂。中國知識精英高揚國學旗幟,是面對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一聲文化吶喊;是面對西方文化衝擊的一次本土文化捍衛。   國學到底是什麼?國學到底包涵什麼?在今天學國學的熱潮中,是不能不回答的問題。   廣義定義的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和,就是鑄就中華民族性格的中華文化。
  • 孟子,一個充滿浩然正氣、悲憫世人的大師,以及他的思想學說
    孟子,一個充滿浩然正氣、悲憫世人的大師,以及他的思想學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的文學黃金時期,這個階段出現了很多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孟子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孟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大師,與孔子並稱「孔孟」。孔子是聖人,他是亞聖。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國學培訓已經成為僅次於「閱讀」的熱門課程,一些專業國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走俏。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
  • 楊振寧:讀《孟子》一生受益
    回憶求學生涯、講述兒時故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前往中山華僑中學參加55周年校慶時,作了題為「我的讀書教育生涯」的演講,與師生分享了他的人生和求學經驗,慶幸少時父親並沒提前教他數學知識。  楊振寧的父親是留美數學教授,在楊振寧小時候就發現他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但他父親並沒有提前教他數學方面的知識,而是請了清華歷史系的高材生在他初中階段的暑假給他講《孟子》,每天兩個小時,以致中學時代他完全可以把《孟子》從頭到尾地背出來。  「回想起來,父親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 孟子的成聖之路歷時千年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常常把孔子和他並稱為「孔孟」。但是你知道嗎?孟子最早只是儒家八派之一,他被稱為「亞聖」是元朝的事兒。孟子是山東鄒縣人,鄒縣距離孔子的家鄉曲阜很近,只有50裡左右。孟子三歲時喪父,他的母親十分賢惠。她為了讓孟子能夠好好學習,曾經搬過三次家。
  • 滕文公與孟子《前言》
    "」(《孟子梁惠王上》)後人廢書而嘆;面對不解,「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日:「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也!孟子離開齊國,尹士對別人說:「不知道齊王成不了商湯、周武那樣的聖君,那是孟子缺乏眼力,知道他不行,可還是要來,那就是孟子貪圖富貴。不遠千裡來見齊王,不相融就離去,卻在晝邑住了三夜才走。為什麼這麼慢騰騰的呢?我就對這一點不高興。」
  • 孟子被稱為亞聖,那麼相較孔聖,孟子的貢獻有哪些
    那麼,相較於孔聖,被稱為亞聖的孟子,對儒家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孟子名柯,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為儒家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所以被後世人尊為亞聖。孟子與孔子的思想被後世人合稱孔孟之道,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推動者。
  • 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開講了
    2020年5月20日19:30,中共黨員,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老師主講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在東莞南城藝展98德林堂素食館舉行,現場來自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聽課的企業家學員50餘人。李易老師在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中,注重分析了新冠疫情之下,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企業和投資。結合他多年來用易經智慧融合企業決策的實戰心得,他以現代富豪李嘉誠、馬雲、曹德旺等優秀企業家運用易經思想經營企業,建功立業。李易老師的精彩分享,贏得了大家的陣陣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