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讀《孟子》一生受益

2021-02-13 明善者

回憶求學生涯、講述兒時故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前往中山華僑中學參加55周年校慶時,作了題為「我的讀書教育生涯」的演講,與師生分享了他的人生和求學經驗,慶幸少時父親並沒提前教他數學知識。

  楊振寧的父親是留美數學教授,在楊振寧小時候就發現他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但他父親並沒有提前教他數學方面的知識,而是請了清華歷史系的高材生在他初中階段的暑假給他講《孟子》,每天兩個小時,以致中學時代他完全可以把《孟子》從頭到尾地背出來。

  「回想起來,父親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楊振寧說:「讀《孟子》使我終生受益。《孟子》裡很多儒家哲學影響了我後來的人生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對於社會結構、物理結構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些遠比父親那個時候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

楊振寧於中山華僑中學

  1933年,11歲的楊振寧進入西方教會辦的崇德中學讀書。一本名為《神秘的宇宙》的天文物理書籍使楊振寧產對空間物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拿著這本書回家,興奮地告訴父母:「以後就研究這個領域,得諾貝爾獎。」楊振寧說,正是這本書,帶領他進入了物理學的世界,找到了自己後來的研究方向和領域。

相關焦點

  • 孟子名言名句,讀之受益匪淺!故事還跟孔子有關
    孟子也許比孔子更超越,類似耶穌摩西孟子有很多名言名句相當經典,讀之受益匪淺,下面就收集一些孟子名言名句跟大家一起分享孟子是表示反對的!同時,也證明了孟子也是不同意別人把他的話,和別的聖人的話當成「聖旨」的,最起碼孟子是反對讀死書的人。
  • 楊振寧直言:曾和愛因斯坦交談過一個半小時,卻是一生最後悔的事
    楊振寧也是如此,還在學習階段的楊振寧,有幸聽過愛因斯坦兩次講座,一次是1949年,愛因斯坦開設了一個「怎麼改動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講座,只邀請了100人左右,楊振寧很幸運成為了其中一員。這是他第一次聽愛因斯坦的講座,聽完興奮不已,也受益良多。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得意門生」!卻因抑鬱症了此一生!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曾獲得美國華裔物理學博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院士,更是著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的「得意門生」!卻因為抑鬱症而了卻了這輝煌的一生!對於一般的學子來說,要經過高中的學習才會參加高考進入大學,而張首晟卻在沒有讀高中的情況下,直接考入我們國內具有985、211之稱的雙一流大學復旦大學,成為物理系的一名學生!這在當時絕對是非常少見的!
  • 孟子:讀懂這個字,一生處處都順
    讀懂「孝」字,才讀懂了人生,才能一生順利。01 愛護父母 衣食無憂孟子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02 順從父母 尊重父母孟子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曾講過曾參順從父親的故事:他奉養父親不只體現在物質上。當父親吃完飯後,詢問曾子還有沒有剩餘的酒肉時,曾子必定回答說「有」。因為父親這麼問,一定是想要送給別人一份。被孟子讚譽「大孝」的舜,更是將「孝」做到了極致。
  • 《孟子》10句勵志經典名言,精闢透徹,足以影響一生
    《孟子》10句勵志經典名言,精闢透徹,足以影響一生《孟子》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理念,是其與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有七篇傳世,共十四卷,共三萬五千字。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
  • 孟子被稱為亞聖,那麼相較孔聖,孟子的貢獻有哪些
    眾所周知,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當時墨家等很是有名,而孟子卻沉心靜氣推廣名氣並不如何的儒家。孟子之所以會宣揚仁政,重視禮儀,這與他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孟母三遷的故事裡,孟母后來將家搬到了學堂附近,這給孟子幼小的心裡種下了忠孝禮義的種子。
  • 楊振寧回顧一生:和李政道決裂是最大遺憾(圖)
    [提要] 85歲高齡的楊振寧近日在鄭州參加活動,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稱讚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引用蘇軾寫給兄弟的詩句來緬懷兄弟之情:「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此生未了因。」他表示與李政道決裂是今生最大的遺憾…  楊振寧翁帆情事曝光:那一年很特別(圖)  「今生最大遺憾:和李政道決裂」  早報記者石劍峰發自鄭州  楊振寧、翁帆夫婦是本屆全國圖書博覽會最受追捧的「明星」,昨天在「我的生活」演講中,雖然翁帆並未出現,但85歲高齡的楊振寧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 楊振寧夫人杜致禮是怎樣的人?楊振寧對她的摯愛,從這裡可以看出
    不過,爸爸雖然不再身邊,可他的影子卻常伴她左右——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需說話,見到長輩一定要行禮,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每天要讀一段課外書籍,不許仗著父親的身份在學校欺負同學……這些,都是父親對她的要求。自然,監督這一切的人,正是她的母親曹秀清。
  • 孟子為什麼被稱為「亞聖」?
    孟子能成為儒家的亞聖,其實孟子本人可能都想不到。因為孟子懷有繼承孔子學說的夢想,懷有成為孔子那樣的聖人的夢想,一生也在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一生也在開館辦學,傳播儒家學說。但是孟子在生前,理想破滅,夢想難以實現,沒有人在乎他,即使有一些國家,像魏國、齊國和滕國的國君,一度很重視他,但從來也沒有人願意接受並實施他的仁政主張和王道理想。
  • 楊振寧直言: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談過一個半小時,最終卻一無所獲
    楊振寧老家在安徽合肥,從小他就聰慧過人。四歲開始和母親學習認字,到了五歲已經識得三千多個字。後來楊振寧的父親從美國回來,他跟著父親來到廈門定居,次年父親應聘上了清華大學,他又隨父母搬家到了北平之後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考慮到北平不太穩定,楊振寧跟隨母親回到了合肥老家。
  • 讓人受益一生的這5本書,你看過幾本?
    如果能有耐心的把刷短視頻的時間放在看書上,你一定會受益很多。回想大學時候,還沒有短視頻,你應該聽說過或看過《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吧。圖片源於網絡丨侵刪在許多書籍當中,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下面這5本可以讓人受益一生的書,你看過幾本呢?
  • 受益造句和解釋_受益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受益參考例句: 1、爸爸告訴我要誠實,我頓然覺得是受益無窮。 2、法律普及人人參與,和-諧長寧個個受益。 3、聽君一席話,我受益匪淺啊。 4、見義勇為中受益人補救義務研究。
  • 滕文公與孟子《前言》
    "」(《孟子梁惠王上》)後人廢書而嘆;面對不解,「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日:「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也!孟子離開齊國,尹士對別人說:「不知道齊王成不了商湯、周武那樣的聖君,那是孟子缺乏眼力,知道他不行,可還是要來,那就是孟子貪圖富貴。不遠千裡來見齊王,不相融就離去,卻在晝邑住了三夜才走。為什麼這麼慢騰騰的呢?我就對這一點不高興。」
  • 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孔子把一生的志向歸結為「復禮」,正是來自於對西周封建制度和禮樂文化的信心。他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又說:「鬱郁文乎哉,吾從周。」就這樣,孔子開創了以「仁」釋「禮」的儒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文明的走向。正如宋朝一位詩人評價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 牛頓極力推薦的一本書,稱之為至高無上的哲學,讀懂了就受益一生
    好書就應該推薦給好朋友或是跟自己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我們都有這個時候,讀完一本很喜歡的書,就很想推薦給好朋友讀一讀。有時候我們的好朋友也會推薦一些好書我們讀。可見好書的好處就是能讓大家收益,且能引起共鳴。
  • 楊振寧:盛名之下
    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朱經武當時在臺灣中部一座「寂靜小城」讀高中,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讀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有關楊振寧的報導,教室和操場上不斷地和同學談論他們完全不懂的「宇稱不守恆」。喬治亞大學物理系教授鄒祖德12年後在英國利物浦一個很小的中國餐館吃飯時,聽到一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廚師和店主非常自豪地談起楊振寧的成就,「感慨萬分」。
  • 楊振寧父親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卻至死無法原諒自己兒子,為什麼
    提起楊振寧,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畢竟他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許多人譽為愛因斯坦之後世界物理學界最具重量級的科學家。何況,他還與翁帆有一段年齡相差54歲的忘年戀,這更是讓楊振寧先生有如大明星一般耀眼,每一次與翁帆攜手出席活動都會備受「吃瓜群眾」的矚目。
  • 李真:楊振寧極力推薦的19歲天才
    提起科學巨人,我們不得不想起諾貝爾獎的獲得人楊振寧。楊振寧的一生極其輝煌,他似乎從未服過老,不管多少歲,他始終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其實,楊振寧除了自己鑽研出很多科研成就外,他還向科研界推薦了很多人才。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個楊振寧向美國極力推薦的19歲天才身上存在著什麼發光點。
  • 楊振寧前妻杜致禮:書香門第,才華橫溢,是楊振寧唯一愛情
    說起楊振寧與翁帆的婚姻,可能會是時下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了。對於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人們褒貶不一。但是對於楊振寧的第一位夫人杜致禮,那絕對是楊老的一生摯愛。 楊振寧生於1922年10月1日,作為書香門第出生的楊振寧從小就在父親楊武之的悉心教導下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 楊振寧曾坦言:「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始終沒能寬恕我」
    可是他這一生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大兒子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那麼為何父子相左,楊振寧是不是真的讓父親失望了?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1896年楊武之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秀才之家,雖然當時秀才已沒什麼實際作用,但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是很重視子女學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