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為何起源於希臘,從地理位置、經濟、思想文化追溯科學本源

2020-08-30 李老師的化學講堂

2019年,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江蘇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

總分將從480分改為750分,並採取3+1+2模式,而且自2021年起語數外將使用全國卷……

而今年則是語數外的最後一次江蘇卷,有人說:終於能讓那些嘲諷我們400分多就能上清華的人閉嘴了!

我們愛考試

提起江蘇,就是教育大省

因為我們江蘇人真的太愛考試了

上淘寶搜江蘇特產

出來的都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我們的考試很多,除了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些大考,周考、月考、期末考這些日常考,我們還發明了小高考。

一個只考高考不考的內容,但能讓你提前進入高考模式的神奇存在。



除此之外,我們還特別喜歡玩聯考!

作為一個內鬥大省,我們聯考都要勾心鬥角。

蘇南聯考,不帶南京玩,蘇北聯考,也不帶南京玩。


南京&鹽城、蘇錫常真是老搭檔了,剩下的7市會有各種組合,什麼六市聯考、揚泰通+徐淮連宿七市聯考,南通揚州泰州宿遷四市聯考,蘇北三市聯考……活生生把聯合考試玩成《延禧攻略》。

每一個江蘇孩子,都是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中成長的。


變態級高考題目

江蘇高考真的太難了!

難到什麼地步?

全國知名的地獄級模式。



如果你身邊有江蘇的朋友,請一定要珍惜。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死裡逃生的倖存者。

在高三複習階段,你們的老師肯定說過這句話:

大家歷年全國高考真題都買了吧?今天先做XX卷,明天再做XX卷,哦這個北京卷,你們別做了,太簡單了。


我們老師就不一樣了,我們老師只會說:

大家歷年省內模擬題都買了吧?今天先做XX卷,明天再做XX卷,哦這個南通的,你們要挑戰的話可以做做。


嗯,我們高考複習從不做外省的題,因為我們自己題就能難死自己。

最出圈的——南通基地密卷!

就算你沒寫過,也一定聽說過。



說實話,變態題到處有,但是江蘇高考特別多!


語文:靜下來,感知生活


江蘇高語文卷十分能考察一個學生的文學素養。

曾經日夜誦讀、倒背如流的1000句古詩文,考試前仍會一遍又一遍地默寫,生怕連最簡單的「學而時習之」都會寫錯。

天書似的文言文,每一個字詞句都要通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來積累。

還記得每一個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晚自習,整日喝茶玩鳥的松二爺、不知是否能等到儺送的翠翠、「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寶玉...

還有那些個無從下手、總覺得自己寫偏題的作文題,每年都能受到全國矚目。


數學:沒有選擇題

每天吃過午飯後的那張數學午練,絕對是催眠好物。沒有選擇題的數學卷,讓你連一絲僥倖蒙對的機會都沒有。



14題的放棄、20題底下認認真真寫下的那個孤零零的「解」字,都是表達了江蘇考生對數學考卷最大的敬畏之心。

而一不小心就可能大意失荊州的1、2、15、16題,更是讓人小心翼翼地解兩遍才安心。

你或許早已不記得那三年裡寫過的數學題,但是你一定不會忘記一個男人,一個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將全省數學平均分拉低幾十分的男人。

他就是——葛軍。



還記得那句:「葛軍出徵,寸草不生」。讓考過他出題數學卷的人在多年後,說到數學時還會感到「心有餘悸」。

事實上,葛軍老師只出過4次江蘇試卷,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

可是但凡有難題出現,眾人都會把黑鍋甩給他,這也足以看出他的「實力」。


英語:一米六的卷子

不多說,就告訴你,我們的試卷長達一米六。

能在這份「清明上河圖」上活過來,你的大學四六級基本上不用複習。

因為題目就是四六級難度。

對了,以上語數外三門,除了附加卷,文理不分,難度一樣,其他學科更絕了,記得有一年江蘇小高考的地理題是——微信的開機界面是幾月份拍的?



20年間,高考制度改了五六次

1999年:「3+2」模式

2000年-2001年:「3+小綜合」

2002年:「3+大綜合」

2003年-2007年:「3+1+1」

2008年-2019年:3+2+小高考

自2018年秋季高一入學考生啟用:3+3模式

「3+2+小高考」的模式可以說是江蘇的考生影響最深的模式了,所謂3+2+小高考,就是語數外3門總分+必修2門等級+選修4門等級。

什麼意思呢?

這意味著你從高一到高三,必須均衡發展!不能偏科,偏科就不能高考!



高一文理分科,給未來的自己挖要跳的坑。

高二小高考,要考英語口語+四門選修課,選修一門得A高考加1分,4A加5分,是不是挺美?


但一門拿了D?對不起,沒資格高考。

口語沒過?對不起,沒資格高考。

所以,拿到小高考成績的時候,能感受到以下3種死法: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AAAD——沒法高考;

有的人活著,他生不如死AAAB——只加3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CCCC——僥倖飄過。


我知道你可能沒看懂,沒關係。

因為這個規則已經變了,今年江蘇高考的考生小高考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是沒有加分的!

另外,關於總分需要再做一下說明,江蘇高考總分是480分,所以400多分考清北並不是外省的家長和考生認為的「簡單」。

況且,去年北大和清華理科的分數都在420分以上,文科也在410分上下。

而且江蘇的分數線不是只按照分數劃,還有等級,也就是選測等級。

比如你考了全省前10,但必修是雙A,對不起,清北上不了,因為清北要求一般是A+A。

所以,能上985、211的江蘇人,真的都是全科學霸!


從此再無江蘇卷

2020年的高考卷,將為叱吒風雲了12年的江蘇高考,畫下句點。

有考生說,高考是前半生的高光時刻。經歷過高考,人就完成了一次蛻變,不在於結果好壞。

十年一覺高考夢,從此再無江蘇卷。

最後一年的江蘇自主命題作文,最後一年的480分,最後一年的爭A保C。一切都在緊張與酸澀中,成為值得銘記的歷史。

我們比任何一年,更希望今年的考生們,人人都能金榜題名。

你們熬過了黑暗的疫情時刻,撐過了最容易動搖的日子,將在7月9號,交上最後一張江蘇卷。


12年江蘇卷,將在你們筆下寫完告別。

再等6天,牽動人心的高考就要到來。高考作文將再次刷屏,一代江蘇卷也將功成身退。

到那時,一代人的高考記憶完結,新的高考時代,悄然開啟。

7月7號,高考之戰即將吹響號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科學源於歐洲而不是中國?
    為什麼現代科學源於歐洲而不是中國?很多人用文化差異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們可以找到比文化更好的解釋,就是地理和生態差異形成的不同國家體制,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認為孔子的影響是中國在科學,特別在抽象科學方面一直落後的原因。」 文化也曾被用於解釋為什麼科學起源於歐洲。但文化的解釋是不夠充分的。第一,中世紀歐洲也存在著仇視科學研究的思想觀念,有的還甚於孔學倫理。但它們並沒有阻止科學的出現。
  • 科學是一種現代觀念,哲學家以獨特的思想,建立了西方的科學
    提到宗教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文化中的科學。根據一種極為常見的理解,科學史有三個迥然不同的階段。據說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當時哲學家第一次擺脫了祖先的神話,尋求自然現象的理性解釋。隨後,基督教的出現使科學遭遇了挫折在中世紀顯著衰落。但是隨著17世紀的科學革命,科學勝利地出現了,此時它終於擺脫了宗教,沿著進步的道路走到現在。
  • 西方哲學鼻祖泰勒斯,都取得了哪些思想成就?
    然而在古代,沒有這麼發達的科學技術,人們只能通過天才的猜想來尋找宇宙本源的答案。對於泰勒斯來說,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或者原質是水。泰勒斯認為,萬物起源於水,萬物從水中來,又復歸於水。由於泰勒斯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太過久遠(距今約2600年),他的思想都是通過後人(主要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記載保留的,因此我們今天只能看到他思想的主要內容,已經無法對他的整個思想體系一覽無餘了。那麼,泰勒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世界的本源是水,是說世界是由水組成的,世界萬物,包括人、動植物、巖石礦物,等等,泰勒斯認為它們的本質都是水。
  • 為何說經濟發展受地理位置的影響?
    在5000千年前,中原漢文明的發展就是因為地理,因為那時海洋經濟不發達,中國對外交流主要通過西域陸路,這就是當時的文化,經濟的交流通道,文明由巴比倫,向歐亞大陸其他區域擴散,先是到達印度,然後才是中國,因為印度離巴比倫近,所以古印度文明起源早於中國。
  • 邏各斯與努斯:西方科學文化的兩個原點
    [11](P221)邏各斯的概念正是希臘哲人有所選擇地從其豐富的文化實踐中汲取的思想精華。邏各斯中有關西方科學文化的形而上內涵無不深深地紮根於古希臘文化之中,使古希臘文化成為孕育西方科學文化的形而上層面的搖籃。這主要體現於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深受邏各斯影響的古希臘文化普遍確立了對理性宇宙秩序的本體信念。
  • 文化在思想中的位置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體系。基督、天主、東正是西方文化的體系。儒、釋、道均是博大精深的學派,支撐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文明歷程。很多書用高深的理論進行了比較客觀全面的描述,結合各方文化儘量用簡略的語言來談下如何理解的文化在思想中的位置,存在於當今市場經濟和高速經濟發展的社會,文化與生存共處的思維邏輯。悟「道」,每個人理解不同,中國文字是意向文字,文化也有每個人各自的理解,每個人結合自己對其理解的思想角度、深度、廣度都不一樣,這是與國外文化最大的不同,宏觀的道懂了,微觀的道只有自己悟才理解的透徹,體會的深切。
  • 地理位置相近的廣西廣東,為何經濟發展差距大
    地理位置相近的廣西廣東,為何經濟發展差距大中國有些省份的名稱因為方位,而互相對應,例如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但經濟都差不多。唯獨廣西和廣東,地理位置相近,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可現在經濟發展卻是兩個方向。
  • 科學革命的根源
    科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中國、古典時代的希臘和中世紀的穆斯林世界。  但是題目上的科學革命又是什麼?可能就是大的變化吧,也許還有大的影響。  科學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獨特產物。原因似乎在於,只有在西方,科學才成為一般社會的組成部分。
  • 我國的四大發明不算科學?是時候聊聊人類的科學起源史了
    由此可以看來,「科學」知識並不那麼接地氣,也不那麼務實。但這恰恰就是科學的魅力。一旦我們功利地討論某個知識時,它就只能是應用性的技術,而科學的「高大上」就在於,其超脫的屬性。為何唯獨希臘可以孕育出這樣富有魅力的科學?
  • 除了科學產生的「文化決定論」觀點,還有哪些觀點?
    大致來講,科技歷史學者們都試圖回答兩個問題,一是為何現代科學當初最重要的幾個發明都集中起源於英國,而不是其它的地方如法國荷蘭或中國;二是十八世紀重大科學發現之後,為何首先在英國,而不是歐洲其它的地方所採用。為回答上述兩個問題,西方學術界主要有三個觀點,一是文化決定論,二是生產要素決定論,三是經濟條件決定論。
  • 方舟子:幻想用"東方科學"拯救"西方科學"是無知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人倡導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例如卜卦、風水、中醫)樹立為「東方科學」,以與被稱為「西方科學」的現代科學相對抗。「東方科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的。「東方科學」在國際上沒能獲得承認的原因,據說是由於西方人理解不了陰陽五行。
  • 科學的故事(起源篇):當我們加速奔跑時,不要忘了為什麼出發
    通過對這段遙遠歷史的追溯,或許我們可以順藤摸瓜,找到解決當前問題的答案。我們一定要明確一個概念,科學並不等於科技,科技強調的是實用性,放之今天即經濟價值。而什麼是科學呢?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中提出了知識的三個階段:第一種是經驗知識。
  • 以地理環境為角度,淺談先秦中國和古代希臘文明起源的差異
    任何一種文明的產生、發展和衰亡,取決於很多因素,其中地理環境與之密切相關。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有重要影響。全世界文明的發展早期階段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文明類型,但令人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先秦文明和古代希臘文明。而地理環境在先秦中國以及古希臘文明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思想的力量——科學破繭而出走向獨立
    按照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近代科學是從文藝復興才開始的。如果說在哈維(W.Harvey,1578—1657)時代,劍橋大學的醫學課還主要是講邏輯和神學;1546年亨利八世在牛律和劍橋設立的5個欽定教授席位(神學、希伯來語、希臘語、羅馬法、醫學)中很少考慮科學,那麼到1575年格雷山姆學院建立時,就設立了數學、天文學教授席位。
  • 自由之光下的奇蹟誕生——科學溯源之旅
    文| 伊達政宗瘋了 【本文會同步發布到全網,全網唯一ID:墩蛋探險記】在中國,科學史是一個非常邊緣的學科,在正規教育體制中沒有位置。我們中國人默認的科學觀的核心就是&34;與&34;不分。在我們中國人的日常語言中,&34;二字特別容易念成&34;,可是深究起來,科技更多的是指&34;科學和&34;的簡稱。
  • 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那四大發明算什麼?我們的智力比西方人差嗎?
    夏、商、西周時期的文化特點,是「學在官府」,春秋時期的文化特點是「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孔子用「禮崩樂壞」來形容這個時代的巨大變化。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將這一時期的思想、哲學的發展,稱之為「軸心時代」,這一時期,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哲學家和思想家,中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印度文明的釋迦牟尼都幾乎誕生在同一個時期,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巧合,而是有其社會經濟背景的。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科學精神紮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改良我們的文化土壤;要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多弘揚自由科學的精神。
  • 從地理位置、經濟角度來講,中國最好的城市是哪一座?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大家應該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世界很大,但都沒有自己的家鄉好」,這裡面主要是包含了自己的思想問題,至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下面我們就從地理、經濟等條件來說明下這個情況。從地理位置來說,我國哪座城市最好?從地理位置來說,我認為我國長江流域的城市都很不錯,特別是偏西的地區,例如四川、重慶等地,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這些地方「山」都很大,完全不適合居住,但是完全沒有絕對,例如四川還有成都平原。之所以個人偏向於這種是沿用一句話「依山傍水」。是不是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位置才是最好的?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
    撰文丨崔健豪 — 文化客廳系列活動回顧 —No.38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亞里斯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新京報·文化客廳第38期「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我們邀請到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神話八講》作者楊靖,與大家一同追溯古希臘神話的源頭,發掘其中被掩蓋的女性話語。
  • 地理信息科學之父Michael F. Goodchild闡釋位置科學的意義
    Goodchild先生向與會的5000餘名空間信息技術從業者和愛好者分享了The Science of Where(位置科學)對於他的意義。  他認為,The Science of Where這句英文很好地涵蓋了軟體的內容,是非常言簡意賅的總括。它指導著我們應該如何去做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