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環境為角度,淺談先秦中國和古代希臘文明起源的差異

2020-12-06 蜀黍趣觀史

任何一種文明的產生、發展和衰亡,取決於很多因素,其中地理環境與之密切相關。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有重要影響。全世界文明的發展早期階段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文明類型,但令人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先秦文明和古代希臘文明。而地理環境在先秦中國以及古希臘文明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

古代希臘是開放的海洋性地理環境,山多地少。希臘半島得天獨厚,被地中海和愛琴海以及愛奧尼亞海擁入懷中,形成了三面環海之勢,且海岸線曲折悠長的地緣之利,形成了許多優良港灣。在愛琴海上,島嶼點綴著散布在各個地區,之間相隔大都不遠。希臘半島及其海域是歐亞大陸板塊以及非洲板塊擠壓之處,因此該地群山連綿不斷,如同屏障一般將半島分成了北中南三大部分

希臘半島土壤貧瘠,耕地匱乏。據史料預計,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比較稀少,而且產量也不高。此外,希臘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塞的地理位置,古希臘地區屬於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多雨,這使得它既沒有歐洲大陸的嚴寒,也沒有非洲盛夏時的酷熱。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塑造了其獨特的文明,

二、古希臘的地理環境對其文明的影響

靠海的希臘人並沒有浪費如此便捷的條件,他們以大海為通途,成為了一個海洋民族,因為土地的匱乏以及耕地,資源的狀況,決定了他們的文明裡都具有外擴性,憑藉著海洋優勢從事海上貿易往來以及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公元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大移民時期,數以千計的殖民地遍布了整個地中海沿岸,構成了繁榮的古希臘世界。

在貿易中的平等交換原則,培育了希臘人民主自由思想的形成,紮根於希臘人心中的自由意識與希臘所處的海洋環境不無關係;經常性的商品交換,開闊了希臘人的眼界,增長了希臘人的見識,為他們自身獨特的文明打開了眼界。在與大海的搏鬥中,大海也賦予了希臘人銳意進取,迎難而上,敢於反抗命運的精神。

在古希臘的土地上,古希臘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並成為為近代西方文明的搖籃。而這一切,都與古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古希臘的文化就在於海洋的搏鬥中逐步走向成熟,造就了帶有強烈海洋色彩的文化

三、先秦中國的地理環境

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較早地產生了文明。大約六千年前,中華文明形成於黃河中遊地區和長江流域,先秦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部,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大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三,地勢西高東低。肥沃的黃土以及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河,是先秦中國歷史和文化起源的一個重要基礎。

中國有極為廣闊的疆土,內部平原廣闊,黃河長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屏障可以阻礙。同時中國也有著較隔離的地理環境,東臨大海,西北橫臥著一望無際的沙漠,西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內部開闊,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給予了我國無法突破的農業限制

先秦中國的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大,屬於大陸季風氣候,雨量由東南到西北遞減,河流大多數由北向南或由西向東注入到大海。

四.、先秦中國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面積廣闊的疆土

面積廣闊的疆土,為先秦時期的各個部落/政權提供了不同的生活場所,後來經過不斷地融合與兼併,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這種在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高度一統的狀況,形成了中華民族較穩定的心態以及中華文化強大的融合力。

2、較隔離的環境

這種半隔絕的狀態,使得先秦時期的中國沒有類似於古希臘的外擴性,沒有向外擴展的野心。使得國人有一種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所以,中華文化大體是獨立自主,鮮少有外來文化成分。即使有,也能很好的融合兼併,使得中華文化的發展穩定且自信

3、先秦時期的氣候,農耕

先秦時期,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是氣候溼潤,雨量適宜,森林分布不平均,黃土高原和黃土平原的土質較松,適合旱作物(小米)的生長,由於旱作農物較簡單,勞動也較少,也使人口增長較快。因為黃河流域成為了先秦時期中國經濟的中心地區

而長江流域則處在沼澤遍地的環境下,多雨水潮溼的氣候和茂密的森林,滋長了威脅人類生存的疾病,使得人的平均壽命短,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氣溫,造成了南長北短的作物生長期,這些條件對農民的耕作發生了吸引,所以形成了人口南遷,文化也南移的現象。

4、先秦時期的中國人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中國史稿》估計,在先秦時期人口有約近5000萬,人口眾多而耕地面積自然遠遠不足。農民只能在狹小的土地上耕作,對土地物盡其用。當時的耕作工具比較落後,耕作方式也是採取較遲慢的刀耕火種。但是在這種條件下,農民們雖然辛苦但也只能勉強餬口。這便養成了中華文化居安、保守、安土重遷的文化形態。這種對土地的眷戀,也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五、先秦中國與古希臘地理環境下的文明比較

1、政治

中國疆域完整,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毗鄰,沒有明顯的天然屏障隔斷,決定了無論是在經濟、文化方面都比古希臘要易於統一,但是也因為這個原因,註定了後世建立在這片土地的政權不會長久,因為他們需要數目龐大的人員去管理,根本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所以這種地理環境也使得古代中國政權處在一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而古希臘山海隔斷的地理環境與先秦中國等國家或地區截然不同。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們獨特的文明,也註定了它們無法成就一個龐大的帝國。但他們卻建立了城邦,後來隨著時間推移過渡到了民主政治。而在農民視土地為生命的古代中國,想要實現類似古希臘這種政治體系,是不可能的。

2、農業與商業

由於古代中國特殊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決定了中國以農業立國的文化淵源,在這種小農社會,農業生產以及土地成為了人們生活最重要的東西,這也決定了人必須安心於農業,形成了中國文化保守,喜靜的形態。由於農業與土地是相束縛的,也形成了「重農抑商」 的思想和以農業為基礎的封建家族的概念。

古希臘土地資源匱乏,不適合農耕,即使有農耕,生產量也極少。因此古希臘不可能出現先秦時期中國的農業文明,在這種地理條件下,若當地人民不出海,則無法生存下去。古希臘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被地中海環抱。地中海四通八達,交流起來十分方便,可以進行海貿,所以古希臘的商業也就相對來說發達了。古希臘的這種地理環境,使得古希臘沒有成為古中國一樣的農業民族,而成為了海洋民族

3、人文

由於地理環境,中國文化居安,不思流動,故土情懷重,使得古中國形成大家族式的靜態文化,這一種文化正是對先秦時期中國地理環境的一種最優選擇。否則,難以形成古中國燦爛輝煌,穩定綿延的文明形態

在古希臘,它們的商業和遊牧業相比較他們弱小可憐的農業要更為發達,流動性更大,更加開放的,並且它們面對著大海,大海賦予了古希臘人更多的挑戰。這樣使得它們必須向開放性的文化發展,也造成了古希臘人性格中的堅忍。同時古希臘文化在兼收東方民族文化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形態。

六:總結

形成兩種文明的如此巨大的差異,根本原因在於這兩種文明所處的地理環境存在巨大的差異。

文化是人類不斷探索和創造以及多重因素影響下產生的文明成果。而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表現得尤為明顯,直接影響著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形成和發展,地理環境作為文明產生的自然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明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特點,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

每一種不同的文明除了受世界文化的影響外,也離不開本土的直接影響,地理環境在當地人類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思維方式以及認識,限制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從而導致了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必然帶有獨特的地理環境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2、郭沫若《中國史稿》

3、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

相關焦點

  • 同樣海陸兼具,為何古代中國選擇農耕文明,而歐洲選擇海洋文明?
    二者都有各自的優點,要想擁有安穩的社會保障和開闊性的科技創新,就要二者兼具,相互融合,基於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取長補短。但同樣是海陸兼具,為什麼古代中國選擇農耕文明,而歐洲選擇海洋文明呢?是什麼導致了東西方的差異?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一、東西方的文明起源文明的起源與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密切相關,每個文明的發展又與發源地一直存在緊密聯繫。
  • 優劣與真實;中國與希臘神話的不同,蘊含著怎樣的文明差異?
    他們同樣都比人擁有更高的法力文明,而且比人活得更久,得到永生。管理世間和天界的很多事情。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的是在上古神話當中,神更為自由,並沒有之後的各種天條的束縛,在這一點希臘和古中國文化是十分相似的。在世界誕生的神話當中,中國以盤古開天闢地而知名。並且隨著歷史和時間的推移,演進神話更為豐富,更為飽滿。
  • 中國古代冶鐵術起源探尋
    隨後,有學者從文化交流的角度指出鐵器由西亞傳入的可能性。更有學者推測,青銅器、鐵器皆「最初導源於西亞的青銅器和鐵器,首先影響到新疆地區,然後到達黃河流域」。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冶鐵術分別在公元前1000年和公元前800年前後獨立起源於我國的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
  • 古代世界可劃分為幾大文明體系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對歷史發展進程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地理上的隔絕將人類文明分割開來,使不同的地理區域形成不同的文明體系。亞歐大陸的地勢四周低,中部高,全洲的中心是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三國的帕米爾高原。帕米爾在塔吉克語是「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其平均海拔比青藏高原還高,中國古代稱之為蔥嶺,也有學者考證得出中國傳說中的天柱不周山就是帕米爾高原。
  • 從地理發生學角度看東西方文明差異
    很多人在閱讀東西方歷史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的貴族制因為農業文明的技術進步導致潰散和瓦解,最終走向了大一統的帝制集權時代,但西歐的貴族制度卻一直保留下來,並且他們為何沒有走向大一統?本文我將從文明的地理發生學角度去看東西方文明差異,解釋如上的問題。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氣候
    神話代表遠古時期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的起源的原始理解,也是文化與科學最早的萌芽,同後來的文化與科學傳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各個民族都有一些神話流傳至今,比較這些神話的特點,可以發現我國古代神話有許多令人深思的特點,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我國獨特的傳統文化與科學思想的一些線索。
  • 五大古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一直延續至今
    世界古文明主要有六大發源地,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和古希臘和古瑪雅。這六大發源地文化差異較大,相對獨立。其中古希臘因為出現晚並且繼承了大量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成果,獨立性不如其它文明;古瑪雅文明幾乎完全失落,對現代世界影響很小,所以又有四大古文明之說,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
  • 從地理角度上看,為什麼「佔據」西伯利亞的是俄羅斯,不是中國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從地理位置上說,我國位於西伯利亞以南,俄羅斯位於西伯利亞以西,中俄都和西伯利亞相鄰,但是中國距離西伯利亞更近一些,但最終俄羅斯佔據了這片土地,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一從地理角度來看,俄羅斯跟西伯利亞處於同一緯度,氣候類型基本一致。
  • 淺談歷史地理環境決定論
    歷史學上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一個成熟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諸於亨廷頓的著作。對它的解釋也有多種多樣。域君今天就舉兩個例子。 一、地理環境對文明類型和文化基因的影響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古代希臘羅馬
    古代希臘羅馬※主題解讀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民主法治與人類文明發展;羅馬法的發展過程;共和國與帝國,公民與萬民;法治、民權與立法規範;暴力、道德與法律的治理(1)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古希臘文明及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①自然地理環境造成其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是古希臘文明及民主政治產生的重要基礎
  • 磚家解讀: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古人的宇宙天文認知
    中國的地理環境很獨特: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左大海,右高原的「海中地」國家,古代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這一中心的北部是遼闊的草原和森林,西部是崇山峻岭和萬裡沙漠,路途艱險,交通不便;東南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臨近的各民族國家的經濟文化都不如中國發達,因而就使中華民族不可能象希臘人那樣大量吸收埃及人的幾何、蘇美爾人的代數、亞述人的天文科學等科技成就。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如「禹刑」、「湯刑」、「呂刑」等,正所謂「刑之始,蓋所以待異族」說的就是中國最早的法律皆是用來對付異族的。
  • 考古專家:中國古代文明特色在農業起源過程中逐步形成
    趙志軍研究員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做主題報告。 孫自法 攝中新網成都10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有什麼關係?起源於中國的稻作農業對中華文明發展進程有何影響?正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給出明確的答案稱,中國古代文明的特色在中國農業起源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顯現並逐步形成。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文字,卻甚少去關注文字的起源。然而文字的誕生,就同城市的興起一樣,是人類由蠻荒時代逐漸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文字本身的演化過程也同樣頗為令人玩味。在人類社群形成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字並不存在。
  • 雅典對話錄:中國和希臘:哲學觀念相互參照中的巨大理解空間
    《中希時報》:您之前有過來希臘的經歷,您對希臘的風土人情有沒有比較深的印象?陳嘉映:我第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到希臘,第二次是和太太一起。這兩次都是以旅遊為目的,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看風景,和希臘人接觸不多。但這次來就有所不同,我們有一位「半本地」的嚮導,對希臘的過去和現在的了解也就更深入了。
  • 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
    01理解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我們要記住一個關鍵詞,叫「雙希精神」。「雙希」是指希臘和希伯來,也就是說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也是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希臘曾經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因為生活在島嶼眾多的環境中,希臘人天生熱情奔放,同時崇尚自由。
  • 希臘人稱希臘語為英語,土耳其語為雲南語,希臘語為阿拉伯語?
    古代希伯來人也把他們的名字從伊安人的希臘人的名字中取了出來在創世紀裡的諾亞的兒子們的族譜中,他們的名字是伊昂,雅弗斯是土衛六,亞述人和印第安人都是這樣的。但是,在中世紀,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只稱希臘人為羅馬人,因為當時的希臘人自稱為羅馬人,是當時仍在東羅馬帝國的公民。
  • 論中國夏代國家的起源
    例如夏是在什麼地方,包括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下產生的?夏代囯家是因何緣故和通過什麼途徑產生的?學者的意見並不統一。這裡,我想換一種思路,從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文明古國產生的角度,來談談我國最早的古國夏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我想這將有助於人們把對夏的認識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之上。
  • 漫長的海岸線影響下,中華文明為何沒有演變為海洋文明
    對於華夏文明來說,一直都是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的,也就是農業文明,這是前面發展而來的一個共同認知。可是論海岸線的長度,我過的海岸線從未輸過任何一個國家。可是為何中國沒有像古希臘那樣發展為一個海洋文明的發大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