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位於秦皇島青龍縣境內,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略遜於泰山。著名景點有:烏龍谷、雲海佛光、仙女雲床、飛瀑谷。祖山位於秦皇島青龍縣境內,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略遜於泰山。登上天女峰,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群山,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卻是泰山所沒有的。遊人回來說祖山有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當代詩人臧克家老先生以「畫境詩天」贊之。然而祖山卻名不見經傳,或許它的美正是要我們去發現、去印證。著名景點有:烏龍谷、雲海佛光、仙女雲床、飛瀑谷。
祖山園區東門進去,蜿蜒十餘裡,就到了傳說中的畫廊谷口。我們停下腳步,滿目望去是嶙峋稜嶒的崖壁,是蒼茫危懸的怪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會有令我們心旌動搖的美景嗎?會有令我們流連忘返
響山景區以山奇排在首位,千米高峰就有20多座站在海拔1428米的「天女峰」上,可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群山;眺望「山海關」、「北戴河」兩大景區;俯視年世罕見的會奏樂的響山。
望海寺景區是祖山的中心景區,下山可觀瀑布,上山可登主峰,西去可遊「花果山」,東行可觀「畫廊谷」。這裡景點比較集中,有仙女雲床、秀才觀榜、山字峰、醉臥劉伶、龜兔賽跑、窟窿山、神龜深海、蓮花出水等奇石美景。「仙女雲床」由兩個連體冰臼組成,似美女睡臥之跡,勘稱世界奇觀;「秀才觀榜」恰似秀才在榜前尋名;「畫廊谷」長約十裡,兩岸奇峰美石依次排開,流於谷中如觀畫廊。
花果山景區有白蛇吐布、鯉魚跳龍門、水簾洞、晴天雨露、臥佛山、筆架山、絕頂天燈等景點。「白蛇吐布」從84米高懸崖飛流直下,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韻致,轟鳴之聲響徹山谷;「水簾洞」似水晶簾洞懸於洞口,洞內當年美猴王食果木、飲清泉的「仙人池水」依然存在;「臥佛山」、「筆架山」、「絕頂天燈」等自然景觀,觀後更一你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花果山之奇,曾驚動過古代地方吏官,他們曾在「水簾洞口」立一石碑,上鐫「京東盛地」,並題詩記勝:「花果山中飛瀑布,陰建暫結玉屏高。待看三月春風暖,石壁還騰千尺濤」。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封建科舉制度下的古代文人,一旦榜上有名便要高爵厚祿,榮華寶貴;一旦名落孫山,就只有失魂落魄,一張皇榜不知牽動著多少顆貪圖功名利祿的心。那裡有一塊站立的方形石壁,在這塊石壁的左側還有一個細小的石柱相向而立,這個小石柱就像一個人背著手,仰著頭,在石壁上尋找什麼,這一組石景叫秀才觀榜,方形的石壁恰似一塊皇榜,細小石柱恰似秀才,此時正在那裡忐忑不安地辨認,一遍又一遍災荒榜上的仔細地尋找自己的名字,其貪圖功名利祿之心躍然石上。
詩上劉章詠詩道:君觀皇榜我觀君,一樣神情兩樣心。君視功名山嶽重,我憐山水有詩魂。
由數塊黑巖相疊而成,形似一頭駱駝,背上還有幾個頑童,所以把這組石景叫童戲駝峰。
棋盤山在駝峰後面的那座奇峰叫棋盤山。有傳為仙人棋跡「惟可推移,不可執去」的棋盤石。《臨榆縣誌》記載:「棋盤山有一石棋枰,列子宛然,今予猶存十數,惟可推移,不可執去」。據老人們講,這個棋盤是刻在一塊面很平的石頭上,棋疆是大肚小口的石渠,棋子是大底小頂的石塊,刻渠時順便把棋子刻在裡面,因而只可在石渠裡推來推去卻無法拿下,當時刻的時候就沒有把棋子刻滿,只刻了十幾枚才能下得開,由於山高谷深,林密草茂,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這個棋盤。
祖山以山奇、水奇、花奇、石奇、樹奇著稱,可以說祖山奇石浩如繁星,山巔坡坳,幽谷水傍,隨處可見。
現在有名的奇石達100多個,沒有名的無數,您看它像什麼它就是什麼。
這一組石景它就是祖山奇石中的一個,叫「神龜探海」,有人為它的栩栩如生而懷疑是人工堆砌而成的,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他們雕琢的活靈活現,擬人似獸。
祖山五奇之中,山奇排在首位,那麼山奇奇在哪裡呢?祖山不僅雄偉陡峻(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而且還有窟窿山、棋盤山、山字峰和那舉世罕見的回奏樂的響山。
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前看,在主峰左側的這座山峰,就是響山。
(據《永平府志》記載:響山高數百仞,峭壁滑石,不生草木,山半石洞南向,相傳有比丘往焉,常時山響如崩裂。)
附近的農民說,每逢陰雨多風天氣,響山能發生笙簫笛管、百樂齊鳴之聲。
山非瑟鼓,何以發聲呢?有人說這裡是個地震帶,每逢地震,響聲便隆隆而至;有人說山中有水與海水相通,音樂聲乃海水漲潮聲;有人說山中洞裡住有狐仙,曾被樵夫從獵人手中救出,後招樵夫為婿,並度入仙籍,每逢樵夫到來,便擊鼓相迎,此說法固然荒謬。
經地理學家考察認為,此山經數萬年的風化和斷裂,使得此山的石柱、石穴、石壁、石罅極多,而這些又處於千米高峰,強勁的山風由谷外吹來,無任何阻擋,加之南北也是千米陡壁,便擦壁如琴,入穴如笛,搏柱如鍾,穿罅如呂,西面又有主峰天女峰相堵,形成一個天然的共鳴箱,才奏出了忽揚忽抑、經久不息的山石交響樂,籠著嫋嫋樂音不易散去。
當代詩人劉章遊後詠之曰:「如簫如瑟又如鍾,紅有山花綠有松,俏麗難逢蘇子面,自家顏色自家聲。」
祖山,大約是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年提升、斷裂、風化、剝蝕等地質地理過程形成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段,渤海以北諸峰皆以此山分支盤撥,意群山之祖而得名。
祖山,山勢跌宕,峰巒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稱,是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夏季風涼氣爽,雲蒸霞蔚;秋季紅葉滿山,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被譽為「塞北小黃山」。錢其琛副總理視察祖山後,欣然留下了:「祖山老嶺,山清水秀,石奇林密,氣清雲飛」的題辭。
山勢雄偉,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達二十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是秦皇島港顯著的航標;奇樂峰(響山),海拔1360米,四周懸崖峭壁,山體裂縫縱橫,山風掠過如管弦,奏出悅耳的樂章;香瓜峰(香瓜頂),海拔1200餘米,南坡是百畝天在草甸,東坡是天然次生林帶。此山坡緩頂圓,如同「香瓜」;背牛頂,四周絕壁,高不可攀;八仙峰(八仙頂),懸崖怪石環繞,在雲海的湧下如林海蓬萊。
遊走在山谷間,聆聽著潺潺的流水聲,心情不自主的像這泉水一樣愉悅了,清澈的山泉水滋潤著祖山的生命,一汪汪清澈的小潭仿佛一顆顆碧玉散落在山間,唱著歡快的小曲兒你追我趕著
石奇谷幽,姿態萬千。祖山山體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下,形成許多絕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情人谷」,溪水常流,瀑布成群,碧潭珠串。兩壁時而峭壁凌空,時而坡緩林密,時而幽暗深邃,時而袒胸露懷。穿林入谷,曲徑通幽;「畫廊谷」,北岸奇險,崖頂怪石林立;南岸鬱鬱蔥蔥,藤蔓纏繞,繁花似錦;溝底巨石疊臥,清溪繞流,遊人步行其上如鳥越石,俗稱「三千六百跳」。
登上祖山的最高峰天女鋒,可以看見一座三聖母的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眺望著遠方,面露微笑,仿佛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秋天登上天女鋒,秋高氣爽,心曠神怡,真是一覽眾山小往遠處望去,居然可以看見天空的分界線淡紫色的仿佛綢緞一般。
怪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祖山的峰巔溝壑雕塑了很多擬人似獸的奇巖怪石,現已考察發現的有60餘處。《西遊記》中的「唐僧盼徒」、「八戒尋兄」等怪石在北天門集中體現;《紅樓夢》中的「李紈教子」、「太虛
氣候
溪水繞流,瀑布成群。祖山地處燕山多雨帶,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水資源異常豐富。經考察較典型的瀑布有九處,除西面的「白蛇吐布」和南面的「箭坑」外,其餘均分布在北龍潭附近。「白蛇吐布」落差80米,坐落在花果山景區盾、箭二峰之間。每到冬天龍口往往結成冰壩,瀑布停流,當積水加深壓力增大,瀑水又衝破冰壩噴湧而出,狀如「白蛇」吐布;「北龍潭」瀑布落差60米,絕壁青苔滿布,龍口噴玉吐珠,景色十分壯觀;其他諸如「姐妹潭」、「三跳潭」、「黃龍潭」、「黑龍潭」等瀑布姿態各異。
花香林鬱,氣候宜人。祖山植被茂密,覆蓋率在96%以上,植物物種多達260多種。杜鵑、錦帶、東陵繡球等山花5月前後盛開,6月開放;稀有花卉「天女木蘭」生長在海拔千米陰坡處,以亂石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氣清淡,高潔素雅。
祖山東南面臨渤海,夏季受海風影響較大,七月份平均氣溫低於23℃,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佛光
1998年7月,祖山首次發現佛光,後又相繼出現多次,為祖山增添了新的靈氣。古蹟奇特,傳說感人。祖山的古蹟雖不多,但別具特色。明長城隨地形變化蜿蜒相連,高高屹立於陡崖之頂。花廠峪、葦子峪、義院口和箭杆嶺四個關口的長城各有雄奇之處。四周絕壁的背牛頂,原只有柏木懸梯組成的登山絕路,梯頂供有山門。據傳說為試僧人心誠與否,需做鷂子翻身才能上去,上建有得勝望海庵、金光洞等寺廟。葦子峪南溝的遼代鐵瓦烏龍殿遺址,現僅存一完整,店東有佛塔四座,1980年被毀;殿東北1公裡路旁一巨大臥牛石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祖山過去曾是佛教活動頻繁場所。
四季景色
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祖山是花的名山,花的海浪打春時節,漫山遍野的杜鵑
夏季,風涼氣爽,雲蒸霞蔚。登臨主峰,可觀雲海,看日出,瞧佛光,俯群山。雲海、雲流、雲瀑是祖山夏季的特有景觀。因祖山海拔較高,又瀕臨渤海,此時登臨任何峰頂,可觀到滔滔的雲海,觸摸到擦肩而過的朵朵白雲,她們一會兒行雲流水,環山而淌;一會兒宛如融雪的春潮,嫋嫋地升入蔚藍的天空;一會兒像脫結的野馬,入海的姣龍,奔騰咆哮,排山倒海。當你倘佯在「北龍潭」、「花果山」景區時俯看谷中,涓涓細流,清澈見底;仰望山間,瀑布飛掛,奔騰咆哮,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氣魄沿溝谷而下,那真是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
秋季,紅葉滿山,野果飄香。當秋風掠過,漫山遍野的蒼翠染上了黃、褐、紅、紫,黃的瀟灑、紅的火熱,在蒼松翠柏的點綴下,就像一幅展開的巨幅油畫。此時也正值收穫的季節,山棒子、野核桃、怪味梨、獼猴桃,香味撲鼻,甭說嘗上兩個,就是看上一眼,也會令你垂涎欲滴。
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花。冬日祖山,幽幽山谷靜得出奇,皚皚白雪亮得耀眼。溝裡的霧攤,坡上的樹掛,把祖山妝點得分外妖嬈,好一派北國風光。
景區門票80元/張[2],意外傷害保險3元/張(自願購買)
觀光車票價:單程10元,往返20元
索道價格:單程60元,往返10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地址: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
最佳旅遊時節:夏秋兩季更適宜旅行。但四季各有特色。
美食
祖山烤全羊:滿族風味充溢,天然綠色佳餚;經濟家庭套餐,農家年飯風味。
祖山特色美食:祖山老豆腐、家雞蘑菇粉、大盤手扒骨、山菜大蒸包(大合子)、山蔥炒雞蛋、祖山農家菜。
交通
一、自駕車:京瀋高速公路在秦皇島第20出口向青龍祖山方向開車56公裡即可到達祖山景區北門(請不要走東門,東門上山需乘坐纜車;也可步行觀賞沿途美麗景色)。
二、火車:從秦皇島火車站乘6路公交車到海陽路長途車站,轉乘到祖山的公交車,到達東門或北門(廟溝),東門需乘坐纜車上山,北門自8月5日起由景區專車接送上山。
秦皇島祖山門票80元/人[4](網上訂購76元/人)
●自駕車——可在京瀋高速公路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25公裡到達祖山東門,55公裡到達祖山北門。
●公交車——秦皇島市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每天都有發往祖山東門和北門的公共汽車。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東門發車時間:6:30、7:10、9:00、11:15、13:25、14:25、15:35
祖山東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返程時間:7:30、8:10、10:00、12:15、14:25、15:25、16:35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北門發車時間:6:40、10:00、13:30、15:10
祖山北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返程時間:8:00、11:20、14:50、16:30
以上線路如有變化,以長途汽車站公告為準
三、景區內環遊車路線
東門——畫廊谷廟溝——北門祖山賓館——王母峰祖山賓館——情人谷廟溝——情人谷
景區內東門至畫廊谷口有一段小交通是門票裡面包含的,登山可有兩種選擇,1、乘索道而上2、在乘索道的左邊有一條人工鋪設的臺階可沿此上山,到達祖山賓館(望海神寺)視野比較開闊,在這兒又有一段小交通是望海寺到天女鋒腳下的,這段路比較遠,建議大家都乘坐景區小交通,往返20-30元/人(如果門票裡面包含的話就不用購買了)車程大概是15分鐘左右,屬於單向盤山路,巖路上山可以欣賞窗外的美景,仿佛行走在空中一般,美不勝收。
祖山風景區,面積118平方公裡,100多處自然景點,遊遍所有景點最少需要幾天時間,為方便您遊覽我們特別推薦景區內精品路線以供您選擇,並配備導遊員為您作細緻的講解。
●十裡畫廊山水一日遊: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巖、萬壽山、迎客松、無字碑―→返程
●回歸自然超值二日遊:第一日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仙女雲床―→空中草原―→祖山賓館晚餐―→夜晚參加滿族風情篝火狂歡夜―→晚宿祖山賓館;第二日早餐後由賓館出發―→天女峰登頂觀海上漁影、長城等―→五人嶺平臺觀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巖、萬壽山、迎賓松、無字碑―→廟溝停車場結束快樂的祖山之旅!
角山:位於距山海關城北約3公裡處,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19米,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敵臺、角山寺、瑞蓮捧日。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角山是萬裡長城從東部海中向北綿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萬裡長城第一山」之稱。角山的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旱門關、棲賢寺等。角山長城包括了角山的主峰大平頂,登臨角山長城,遠山近海盡收眼底,長城內外的美景可一覽無遺。旱門關是角山南部的一座關隘,由城樓、城臺兩部分組成,地理位置非常險要,是山海關十大關隘之一。棲賢寺在角山長城內側,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築,寺中有一大奇景,名為山寺雨晴,是角山夏季特有的景觀,山下細雨綿綿,寺中卻是天清氣朗,紅日高懸;有時,寺中大雨滂沱,山下卻又是日上三竿,兩處距離相近而景色殊異,令人叫絕。角山山勢巍峨,綿延起伏,是山海關的天然屏障。前山可俯視關城,眺望大海,後山可賞層巒疊嶂,觀「北角山國桂林」燕塞湖,山色湖光,山水相依,令人心曠神怡。登上角山敵臺,近鄰斷崖峭壁,遠望群峰起伏,大海如在腳下,長城倒掛山間,有詩曰「自古盡道長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視關城在眼前」。觀之令人情趣勃發,思緒萬千,充分領略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氣魄。角山不但是形勢要地,而且名勝很多。坐落在山腰的棲賢寺,始建於明初,是明清時期肖顯、詹榮等文人雅士讀書隱居之所。角山後峰名「圍春山」,肖顯從福建辭官歸田後,在這裡建起草堂,名「圍春山莊」,他便在這裡優遊終生。角山風景秀麗,環境清幽,實為探幽訪古之佳境。
漫山林木之上,角山遊覽索道凌空飛渡,通向棲賢寺。坐在吊椅上,看長城蜿蜒騰越,聽古寺鐘聲悠悠,飄飄然如若神仙。星光淡隱,晨曦微露,登角山俯視南方,可見嬌豔的旭日從海天之際噴薄而出,四周金色彩霞相擁,人稱此景為「瑞蓮捧日」,觀者無不如痴如醉。角山春有踏青節,秋有登高節,您盡可以背起行囊來踏青登高。角山,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裡處,主峰大平頂海拔519米,巨大嵯峨,恰似龍角,故得名角山。角山景區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正額「角山長城」匾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題寫的,背額「碧海峰」匾為當代詩人賀敬之的手筆。有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足以證明角山的險要。角山長城是明朝遼東鎮和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臺、戰臺5座,關隘一座。站在角山最高峰大平頂上,極目遠眺,令人遙想到當年古戰場上戰鼓齊鳴、刀光劍影的壯闊場面。角山深謐之處有一座古樸雅致的古寺——棲賢寺。明代書法家蕭顯、兵部左侍朗詹榮、監察御史鄭已等都寄居於此,潛心求學,因而這裡被譽為「山海關文化的搖籃」,並修建了魁星閣。喜好古典文學的人,可以到這裡感覺一下蕭顯等當年寒窗苦讀的情景。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處,在這裡可以看到「瑞蓮捧日」的壯觀景象。夏秋雨季瀏覽棲賢寺,您也許會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陰雨上方睛。階前俯視蛟龍鬥,檻外高懸日月明」的奇景。
角山長城
距古城山海關北約3公裡,系燕山餘脈,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
角山長城(15張)高峰,海拔519米。其峰為大平頂,平廣可坐數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景點,主要有角山長城、敵臺、角山寺、瑞蓮捧日。角山是萬裡長城從老龍頭起,越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萬裡長城第一山"。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這裡長城高度一般為7~10米,寬度平均4~5米。在山勢陡峭之處,也有利用山崖砌築的,可窄到2.7米寬。這些牆段,外側十分險峻,難於進攻;內側又十分低矮,便於登牆作戰。角山形勢險要,角山長城也險峻異常,這裡的長城,或低緩蜿蜒,或直入雲天,遠望如帶倒掛山巒,實為壯觀。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角山景區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正額「角山長城」匾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題寫的,背額「碧海雄峰」匾為當代詩人賀敬之的手筆。有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無險要隘在角山」,足以證明角山的險要。角山長城是明朝遼東鎮和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臺、戰臺5座,關隘一座。站在角山最高峰大平頂上,極目遠眺,令人遙想到當年古戰場上鼓齊鳴、刀光劍影的壯闊場面。角山深劾之有一座古樸雅臻的古寺——棲賢寺。明代書法家蕭顯、兵部左侍郎詹榮、監察御史鄭己等都曾寄居於此,潛心求學,固而這裡被譽為「山海關文化的搖籃」,並修建了魁星閣。喜好古典文學的人可以到這裡感受一下蕭顯等當年寒窗苦讀的情景。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處,在這裡可以看到「瑞蓮捧日」的壯觀景象。夏秋雨季遊覽棲賢寺,您也許會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陰雨上方晴。階前俯視蛟龍鬥,檻外高懸日月明」的奇景。
角山敵臺
角山敵臺位於角山制高點,勢雄貌威,敵臺建築呈四稜台形狀,整個結構為二層,臺頂近正方形。臺面東西長10.4米,南北長10.2米,總面積49.2平方米。頂上有垛口、女兒牆、瞭望洞、射眼等,內側凸出1米,並有臺階,可供上下;外牆凸出5米,設有箭窗兩個,中間寬1.9米,兩側各寬1.8米,券室之間有3道寬1.15米的拱門相通,敵臺建築頗具匠心。
瑞蓮捧日
登角山之巔俯視東方日出,是山海關一大奇景,這便是被譽為「瑞蓮捧日」的勝景。瑞蓮捧日登角山之巔俯視東方日出,是山海關一大奇景。志載:「角山頂將曉,俯見海中日出,紅雲四擁,恍如蓮座,日升則座沉關」。清陸開泰詩有句:「萬裡睛空絢於霞,雲含曙色現奇葩。飛來太液千重瓣,湧出紅盆十丈花」,這便是被譽為「瑞蓮捧日」的勝景。
棲賢寺
棲賢寺又稱觀音洞,位於南山寺北側的棲賢谷口,距臺懷鎮約5公裡。寺院建造在懸崖上,從崖底的下院開始,鑿石為階,在凸出的石壁上蓋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間殿堂,當中一間為穿堂,接著便是巖壁下的短窄石階通道,通道中段,外側凸起的巖石上建有六角亭,稱為觀音亭,亭簷下的橫枋上有三幅畫,表現的都是觀音顯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獸威脅的凡人。中段傍巖壁築7間殿堂僧舍。從小門入內,牆壁與石壁之間很貼近,院道不足1米。中間一段牆壁上畫有十八羅漢,六位一組,均呈日常生活狀,富有凡世情趣。通道終極,是山崖中腰的大巖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間,出簷翹揚。殿內主供八臂十一面觀音,觀音面部著白、紅、綠、藍等色,表示種種變化的法像。兩側還供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喇嘛教祖師宗喀巴。殿後左側有一小洞,傳說這裡是清康熙年間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避難靜坐的地方。此外還有傳說該寺中部巖畔的建築是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靜坐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臺山,觀音洞是必到之地。相傳嘉靖年間,山海關北門裡的 藥王廟還是一個小廟,沒有 和尚,只有一個詹的看廟。老夫妻倆帶著個獨生兒子過活。因家中貧寒,孩子從小就給人放羊。但他勤奮好學,常到有錢人家辦的書館內去偷聽,慢慢的居然能全部背誦下來。一天,詹家孩子又偷聽時,被館裡執教的關 老夫子發覺。老夫子看這孩子好學,便想考考他。就考了他七七四十九個問題,沒想到一個13歲的放羊孩子竟然能對答如流。這真使老夫子喜出望外,一口答應 免費收下這孩子上學,並取名 詹榮,號角山。從此,關老夫子每日早晚專為詹榮授課。關老夫子滿腹文章,又愛才如命,盡心教授,加上詹榮 聰明過人,一點就透, 學業進步神速。過了一些時候,關老夫子看詹榮文才已就,就叫他趁年幼,去投靠鼻山道人習武深造,以便日後報效國家。這天,詹榮謹遵 師命,給關老夫子磕了頭,辭了爹娘,直奔鼻梁山而去.走到北翼城南不遠,一條 波濤滾滾的水墨河攔住去路.詹榮求師心切,脫鞋就要冒險過河。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順風有兩盞紅燈飄飄而至,原來是兩個人,身高都在五尺開外。一個面如 鍋底,一個亞賽玉白.黑臉大漢問道:「你是詹榮吧?我倆奉 師父之命前來接你,以後就叫我們大 師兄、 二師兄。來,我背你過河」。詹榮心裡納悶,這兩個 怪人怎麼認出我來,又為什麼要背我過河呢?但過河求師要緊,管那些幹啥。一躍上了黑大漢的背上。說來也怪,兩個大漢既不下水,也不趟河,一陣嗖嗖之聲,就從水面上過去了。三人到了對岸,直奔鼻梁山而去。從此,詹榮夜來晨歸,都是兩個大漢接送。據說這兩個大漢就是關老爺身邊的 周倉與 關平。不覺三年過去了。少年詹榮在鼻梁山道人的傳授下,已經文成武就。日後,果然考中文武進士,最後擢升到 兵部侍郎之職。晚年卸任回鄉以後,仍念念不忘師恩,便在鼻梁山造起寺院,重塑關爺及周倉、關平金像,寄託思念之情。因詹榮雖號角山,為了紀念詹榮造廟。後人便叫此廟為「角山寺」。幾百年來,角山寺遠近聞名,每年吸引了大批 遊人。因"角山寺"的緣故,現今人們只記得角山,反而將備荒梁山的本名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