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北極或將發生「巨變」?會成為氣候「引爆點」嗎?需要重視

2020-08-14 猩猩科學頻道

相信很多朋友印象中的北極地區是冰天雪地的景象,畢竟這些地區是我們地球上最嚴寒地帶之一。也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溫度非常低,再加上這些地區偏遠,所以在這些地區人煙稀少。雖然這些地區人煙稀少,但還是受到了我們人類的影響,在我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北極地區正在發生變化。

北極2個冰蓋消失了

根據NASA衛星數據,此前在加拿大北極地區埃爾斯米爾島上存在兩個有數百年歷史的冰蓋。在1959年研究人員對這些冰蓋進行了測量,其中一個較大的冰蓋面積大約為7.5平方公裡,較小的那個冰蓋面積大約為3平方公裡。看起來,這兩個冰蓋最初的面積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兩個冰蓋都已經消失了。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前述2個冰蓋的消失,並不是特例,隨著地球氣溫持續上升,很多地區的冰川到達出現了加快融化的情況。在今年7月底,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就消失43%的面積,消失的面積比紐約曼哈頓還要大,現在這一個冰架也坍塌了。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冰川融化情況,並不是終點,隨著氣候變暖持續,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冰川融化,最後可能會在某個時刻出現沒有冰的情況。

據2020年8月13日的報導,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聯合國際研究團隊預測,如果不採取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來控制氣候變暖的趨勢,北極的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如果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出現沒有海冰的情況,意味著北極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當然,目前只是研究人員的預測結果,是否會發生,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我們控制了氣候變暖的趨勢,這些問題出現的時間可能會延後。

這不是第一個研究北極海冰的研究報告,此前我們也有分享過,科學家藉助衛星對北極海冰進行了多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在1979年至2000年期間,北極地區海冰夏季的最小範圍平均為670萬平方千米,但是在進入21世紀以後,這些海冰的面積越來越小了,其中,2012年夏季海冰最小範圍僅為334萬平方千米,大約是上世紀最後20年平均面積的一半。這些數據表明,北極地區的海冰在加快流失,前文提到的冰蓋消失、冰架坍塌,或許就是最直接、有力的證據。

北極冰川消失,可能帶來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

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川的消失,但是背後隱藏的問題,可能會成為氣候「引爆點」。因為在北極地區存在大量的凍土層,在這些凍土層內埋藏著大量的碳物質,其中就包括甲烷等溫室氣體。當北極地區出現異常高溫時,融化的不僅僅是冰川、海冰,還有大量的凍土層。隨著凍土層的融化,埋藏在凍土層的甲烷等氣體也將會釋放到大氣中。

這些甲烷釋放出來以後,有一些甲烷可能會在高溫、乾旱等環境下燃燒起來,釋放大量的熱量,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有一些甲烷即使沒有直接燃燒,但是釋放到大氣中以後,也是會加劇地球的氣候變暖趨勢。所以,不管這些甲烷是否燃燒,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前文提到的都是冰川融化的問題,而冰川融化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氣溫上升導致的。所以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減緩地球氣溫上升的速度入手。問題是,地球的氣溫上升,我們人類有能力控制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地球的氣溫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人類有關,即我們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將地球推向「高溫」,所以,按理來說我們人類也可以讓地球走向更高溫,甚至可以讓地球走向更低溫的情況。

由於氣候變暖的一個原因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如果我們減少了碳排放,或者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降低,地球的溫室效應就會減緩,氣溫上升的情況就會得到控制了。這些年來,我們也確實是在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包括植樹造林、開發清潔能源等。當然,當前氣候變暖尚未得到緩解,所以還需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美好的地球家園出一份力!

相關焦點

  • 地球氣候發生巨變,北極出現罕見氣旋,北極熊或瀕臨滅絕邊緣
    地球氣候發生巨變,北極出現罕見氣旋,北極熊或瀕臨滅絕邊緣!氣溫巨變似乎已成為一種常態化,正將南北極推向惡化的邊緣。自從進入2020年,北極圈的氣候嚴重出現異常,讓科學家不得不擔憂它的未來,它突破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38度,導致無數的野火燃燒、甲烷爆發等等,無數的生物無家可歸,讓人無法接受。無數冰川的消融加速,海平面的上升,這些變化肉眼可見。
  • 北極海冰或在 2035年完全消失
    我們知道隨著地球變暖,北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通過了解歷史上地球上最後一個溫暖時期發生的事情,我們更好了解未來將會發生什麼。2035年北極海冰損失殆盡的前景確實應該使地球上所有人人類可行能力範圍內儘快實現低碳世界。幾十年來,北極的高溫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2020年,北極又燒起來了!氣候巨變,人類最擔心什麼?
    而根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告指出,新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大火又燒起來了,並且更加嚴峻,綜合情況已經成為了有記錄以來北極野火影響最嚴重的一年,所以北極氣候的巨大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 過去的證據支持到2035年北極海冰完全喪失
    本周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支持有關到2035年北極可能沒有海冰的預測。上一個冰期之間的北極高溫-大約127000年前的溫暖期-困擾著科學家數十年。現在,英國氣象局的哈德利中心氣候模型使一支國際研究人員團隊能夠比較上一次冰間期與今天之間的北極海冰狀況。他們的發現對於改進對未來海冰變化的預測非常重要。在春季和初夏期間,北極海冰表面形成淺水池。這些「融水池塘」對於冰吸收多少陽光以及多少反射回太空非常重要。
  • 氣候沒指望了?新研究指出:2035年,北極可能再也看不到海冰了
    自從格陵蘭島和北極圈地區冰川被發現有大面積融化跡象後,北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很快成為全球熱點地區,北極慢慢熱起來了,2019年7月,格陵蘭島出現8攝氏度高溫,一天融化冰川量100億噸,2020年6月,北極小鎮出現38攝氏度創紀錄高溫,造成北極永遠凍土大批量融化。
  • 氣象學家做出驚天預言:北極冰川將在2035年完全融化
    各項數據表明,在上一個間冰期(大約12.7萬年前的溫暖期)內,北極地區曾經出現過異常的高溫,導致北極附近的冰川全部融化。這樣異常的高溫困擾了科學家數十年,北極高溫的未解之謎是氣象科學中的重要挑戰之一。如今,一個跨國科研團隊經過多年努力,建立了一個用於描述和預測地球氣候的模型。
  • 最新研究表明,最壞的情況下,到2035年北極夏季將無冰
    到2035年海冰消融的前景,確實應該把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低碳世界上,並在人類可行的情況下儘快實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過去的預測顯示,北極夏季海冰將持續超過100萬平方公裡,至少到2050年甚至2100年以後才會消失。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個時間線顯得過於樂觀了。
  • 地球正在發生巨變,北極冰層下的「流行病」,或因氣候異常而現身
    科技是把雙刃劍,人類在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裡,因為科技發展而享受著越來越便捷的生活,但是,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也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研究者表示,當人類啟動工業革命的時候,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或許會讓未來的人類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在上個世紀70年代,伴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人們也逐漸知曉了「溫室效應」這個詞。
  • 加拿大今日頭條|北極海洋冰架將在2035年完全消失
    上周,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崩塌了!面積相比之前減少了43%,且有繼續變小的趨勢。但是本周一項新的研究又給了大家一拳重擊:北極海洋冰架可能到2035年的時候,就完全消失了!,發現到2035年北極冰架可能會徹底融化!
  •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在眾人的印象中,北極是一片嚴寒之地,常年溫度都維持在零下五六十度左右,這裡到處都是冰川凍土層,沒有任何的建築,一般人不敢涉險於此,如果準備不充分,有可能被活活凍死,在這裡生存著北極熊,它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北極,適應了這樣的低溫。未曾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今年氣候的巨變導致北極環境出現巨大的反轉,原本全是冰封的海洋,如今都有了融化的痕跡。
  • 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徹底消失,南極變化令人迷惑
    按照目前的變暖趨勢,北極的海冰在2035年可能會完全消失,而南極正以3倍於全球平均升溫的速度致使冰川融化、海岸收縮,但南極氣候變化似乎並不簡單,表現出一些令人迷惑的地方。北極上一次北極間冰期有過一段時間的溫暖期,大約在12萬年前,那時海冰也大量融化,而春夏季節,冰面融化的地方形成一個個淺水池,這個水池吸收陽光後加速周圍的海冰融化。
  • 北極夏季海冰最早2035年可能完全消失
    今年,一場前所未有的北極熱浪(研究人員稱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使熱浪的發生機率達到之前的600倍)使西伯利亞的氣溫上升到37.8℃,導致苔原火災持續數月,加拿大僅存的埃爾斯米爾島冰架崩塌。  熱浪還使北極周圍的海冰比平時融化得更快。  科學家們正在密切關注今年夏天剩餘的時間裡,這一破紀錄的趨勢是否會繼續下去。
  • ​15年後消失!人類將看不到北極海冰,大量北極生物或被迫滅絕
    前段時間國外才出現了一個關於過去氣候情況的研究,指出過去10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而且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下去。然而那邊一波未平,這邊一波又起,近期國外有研究預測北極海冰將會在2035年消失。科研人員做了什麼樣的研究?
  • 15年後消失!人類將看不到北極海冰,大量北極生物或被迫滅絕
    相信關注科學新聞的朋友應該會發現,近期關於氣候、環境的研究和報導越來越多了,而且大多數都和氣候變暖有關。前段時間國外才出現了一個關於過去氣候情況的研究,指出過去10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而且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下去。然而那邊一波未平,這邊一波又起,近期國外有研究預測北極海冰將會在2035年消失。
  • 15年後消失!人類將看不到北極海冰,地球將發生巨變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自然·氣候變化》發表了一篇來自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該中心的一支研究團隊在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氣候數據進行建模後,發現如果地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沒有得到遏制,那麼15年後北極地區的海冰將會完全消失。對於距離北極地區較遠的我們來說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北極海冰的融化將造成許多不良後果。
  • 「新北極」初次問世,專家警醒:人類需要格外重視
    北極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區域,當地有著數以萬計的冰川,生活著許多憨厚可愛的北極熊。但近段時間出現的事情,讓人們疑惑地球危險了嗎?「新北極」初次問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而「新北極」的初次問世,也意味著在氣候的推動下,北極區域的海冰已經大幅度減少,變化程度遠超過往的幾十年。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而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預測,由於海冰消失速度太快,北極地區可能最快從2035年開始出現「夏季無冰」。389天的科考活動後返回了不萊梅港,他們在科考船半徑最大為40公裡的範圍內設置了四個觀測點,收集了150 TB有關大氣、海洋、海冰生態系統的數據和1000多個冰樣,以評估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和世界的影響。
  • 幾個引爆點引爆北極,有可能引發比新冠病毒更大的全球性災難
    還有什麼因素能加速北極的氣溫升高?這樣的高溫最終會不會引爆北極?圖片來自:BlueFeatherSpirit北極被引爆點是因為突發的氣候變化,通常會在自增強反饋迴路開始起作用時發生下面幾個引爆點將有可能引爆北極,這些引爆點可能會重合併相互關聯,相互碰撞產生多米諾效應,如果人類沒有預防將會造成比新冠病毒更大的人類災難!
  • 俄遠東和北極發展部網站編譯版:俄2035北極發展戰略通過
    據俄遠東發展部10月26日報導,俄總統普京籤署命令確定《2035北極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戰略》確定了北極發展的基本方向、任務、措施以及機制、階段和預期結果。特魯特涅夫:北極是我國的戰略地區,保障它的安全具有全球意義。總統命令中提出發展北極的具體目標,首先就是要提高250萬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這與地區經濟增長和作為國際運輸走廊的北方海路緊密相連。
  • 北極現「八萬年一遇」高溫!致命病毒細菌或被釋放
    2020年對大家來說真的太不平凡了,地球自然災難的出現相對來說「活躍」很多,如今我們看到雨水引發洪水問題,然而北極圈的高溫可能正在引爆「氣候點」。所以這說明了氣候的極端化正進入到一個「惡化」狀態,相對來說北極圈出現這樣的氣候,真的是難以想像,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會出現這樣的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