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為什麼會得名「物種滅絕之都」?

2021-01-15 FUN知識點

提到夏威夷,你會想到什麼?是太平洋中部的碧海藍天、燦爛驕陽,還是歡快悅耳的尤克裡裡和穿著草裙的Hello Kitty?


人類和夏威夷群島的相遇可以追溯到玻里尼西亞人,他們划著獨木舟率先登陸,成為了夏威夷最早的居民。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的船隊載著探險家們越洋而來,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先到達並最終死於夏威夷群島的就是詹姆斯·庫克,在這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的筆下,那時的夏威夷就已經是栽種著香蕉、甘蔗、菠蘿等水果,並籠罩著土著原始信仰的島嶼了。


如果說人類尚未到達之前的夏威夷充滿著神秘氣息,那麼從人類踏足夏威夷之後,島上就變成了隱形的「殺戮戰場」,一場場物種之間的廝殺就此拉開帷幕,直至今日也還在繼續。


夏威夷群島的形成源自海底火山噴發造成的熔巖堆積,在類似這樣遠離大陸的火山島上,很難有原生的陸地哺乳動物,但往往是鳥類的天堂。就夏威夷的情況看,這裡在人類達到之前,可能只有夏威夷灰蓬毛蝠和夏威夷僧海豹兩種本土哺乳動物,以及100多種特有的鳥類,它們歷經時間和環境的考驗,在與世隔絕的夏威夷群島上生息繁衍,而當人類到來,最先受到影響的也是它們。


隨著玻里尼西亞人一同到達夏威夷的家豬,成了島上第一種外來的陸地哺乳動物,它們有的被放養,有的則逃出了圈籠,這些豬的破壞性極強,啃樹、拱地等行為意味著植物和土壤環境的改變,而其散布各處的便便滋生出的細菌,也會影響到本土的鳥類。


久而久之,人類的土地、農田也開始受到影響,便利用同樣作為入侵物種的狗驅趕、獵捕野豬,一方面野豬的數量的確得到了控制,但另一方面,狗在捕獵的過程中又威脅到了夏威夷僧海豹的生存,加上人們對僧海豹皮毛、脂肪和肉質的需求,這種夏威夷僅有的兩種哺乳動物之一只能另尋棲身之所,結果在適應新環境、食物匱乏中瀕臨滅絕。


又比如隨人類而抵達的老鼠,很喜歡捕食夏威夷樹蝸牛,人們也熱衷於收集樹蝸牛的殼加工成裝飾品,在雙重夾擊下,夏威夷樹蝸牛的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人類養的家貓雖然能捕食老鼠,但是家貓和老鼠都堪稱鳥類的「噩夢」,夏威夷本土的鳥類遇見突如其來的天敵,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舉例來說,夏威夷蜜旋木雀曾經遍布島上,到2003年時卻僅剩下3隻,究其原因,就與家貓和老鼠有關。它們不僅會直接捕殺夏威夷蜜旋木雀,還造成了其主要食物夏威夷樹蝸牛的減少;又由於另一種入侵物種螞蟻,將夏威夷蜜旋木雀所依賴的昆蟲等食物消滅殆盡,最終造成這種夏威夷獨有的鳥類成了滅絕物種的一員。


有一個數據可供參考,夏威夷現存的本土鳥類僅有35種,其中70%已經瀕臨滅絕,取而代之的是被人類帶去的外來物種,昆蟲、哺乳動物、植物都經歷了類似的物種更迭。其實,就連夏威夷花環常用的木槿花、雞蛋花都並非本土植物,而是入侵物種,木槿花原產自中國,雞蛋花原產自墨西哥。


還有一種被列入「百大入侵物種」的米氏野牡丹,也給夏威夷的本土植物物種造成了不小的打擊,米氏野牡丹是一種大葉野牡丹,觀賞性極強,它原產自南美洲,但是其葉片通常能夠超過30釐米,又厚又大,因此會擋住陽光,使得下層的植被難以生長,同時米氏野牡丹能長到15米以上,大葉片上積攢的露水滴向地面土壤時,很容易使土壤遭到嚴重侵蝕,缺少陽光和土壤保護力不足對於本土植物來說是毀滅性打擊。


事實上,物種很少會因為單一的原因而滅絕,但是很可能會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比如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食物匱乏、棲息地破壞,外來入侵物種引起的食物鏈、生態位改變等等都會導致物種數量的下降乃至滅絕。因此,雖然如今的夏威夷是公認的度假天堂,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但也正是人類,給它帶去了徹頭徹尾的變化,這也是夏威夷得名「物種滅絕之都」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後一隻夏威夷蝸牛去世了,為什麼會滅絕?
    夏威夷蝸牛並不是指現在生活在夏威夷的所有蝸牛,而是一種樹蝸牛,樹木的樹。這種蝸牛隻有在夏威夷才有。在19世紀以前,夏威夷蝸牛的數量非常多,品種也有750多種。但是現在,隨著喬治的去世,夏威夷蝸牛已經全部滅絕了。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滅絕與希望: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官網據《檀香山之星廣告報》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說,莫洛凱島有11隻,瓦胡島有5隻,考艾島和夏威夷島各有一隻新生僧海豹。該機構說,這一數字低於去年在夏威夷主要島嶼出生的48隻幼崽的紀錄。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官網據《檀香山之星廣告報》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說,莫洛凱島有11隻,瓦胡島有5隻,考艾島和夏威夷島各有一隻新生僧海豹。該機構說,這一數字低於去年在夏威夷主要島嶼出生的48隻幼崽的紀錄。該機構說,僧海豹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出生,但出生數量通常在夏季的春季達到高峰。
  • 近年十大滅絕物種:中國白鰭豚居首[組圖]
    白鰭豚又名白暨豚,俗稱白鰭、白夾、江馬。自從1996年起,白鰭豚就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錄,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評估中,白鰭豚被貼上了滅絕標籤。有害漁具、電捕魚操作、船槳擊打、修建水庫、河流淤泥沉澱以及汙染等等,都對該物種數量的急劇下降起到了負面作用。2.
  • 盤點近年十大瀕臨滅絕物種 中國白鰭豚居首
    以下是十年內野生環境中消亡的十個物種: 1.白鰭豚 白鰭豚又名白暨豚,俗稱白鰭、白夾、江馬。白鰭豚屬鯨類淡水豚類,為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或許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鯨目動物。 由於全世界範圍內兩棲動物數量不斷下減,金蟾蜍滅絕的實例也被許多相關學者研究,一般認為,造成金蟾蜍滅絕的主要原因為全球變暖和環境汙染。 4.夏威夷烏鴉 自2002年最後兩隻夏威夷烏鴉不見蹤跡以後,該物種就被列入滅絕物種目錄。
  • 倒黴的夏威夷蝸牛,因為外殼太漂亮被人類捕捉滅絕
    如其名字所說的那樣,野生的夏威夷蝸牛也只有在夏威夷群島才有。這片區域的面積有1.67萬平方千米左右,共計有132個島嶼組成。作為典型的海島型氣候,夏威夷群島中年都有季風調節,不僅降雨充沛,溫度也常年維持在二十六攝氏度到三十一攝氏度,非常適合蝸牛的繁衍生存。特別是1778年之前歐美移民還沒有到來的時候。
  • 大自然在夏威夷的悲慘遭遇
    夏威夷原生的鳥類中,現在僅存35種,其中24種瀕臨滅絕,12種稀少得可能再也無法復育。只有少數倖存者,多半是小型蜜旋木雀,還能在分散的低洼的棲息地中,讓人驚鴻一瞥。大多數倖存者都固守在雨量豐富的密林和高山峽谷中,儘可能遠離人類蹤跡。「想觀賞夏威夷原生鳥類,」鳥類學家皮姆(Stuart L. Pimm)經過一系列田野調查後指出,「你得被弄得又冷、又溼、又疲累。」
  • 為什麼已經宣告滅絕的物種經常會重新出現呢?
    為什麼這些我們已經判定為滅絕的動物經常會重新出現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要清楚這些物種最初是如何被宣布滅絕的。 考慮到物種滅絕需要許許多多的證據和很長的時間,而所有那些還有一絲證據或者最後一次統計到的時間間隔很短的物種,被宣布滅絕都是人為的曲解。
  • 夏威夷僧帽海豹離奇死亡,導致瀕臨滅絕,兇手居然是貓屎
    這有好也有壞處,比如,許多的物種因為人類而毀滅,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僧帽海豹的離奇死亡有許多時候,生物並非被人類直接毀滅,而是因為人類對生態系統的改變,而遭受了滅絕的厄運。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眼睜睜看著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死亡 「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在北京大興的南海子麋鹿苑,有一塊「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這裡排列著將近300年以來已經滅絕或快要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單墓碑,176塊墓碑的排列是以多米諾骨牌的方式排放,每一塊墓碑都代表著一種動物。其中有145塊墓碑已經倒下,倒著的墓碑表示: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未來,「墓地」可能又要增加一塊倒著的墓碑,因為又有一種動物或將滅絕。
  • 世上最後一隻金頂夏威夷樹蝸死了,14 年都沒能找到配偶
    IT之家1月14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近日,地球上最後一隻金頂夏威夷樹蝸(Achatinella apexfulva)離世,這意味著這一物種也已經滅絕。據報導,這隻離世的夏威夷樹蝸叫做「喬治」,今年1月1日正式死亡,「享年」14歲,這14年來,「喬治」一直沒有找到配偶,而「喬治」的離世也意味著我們又見證了一個物種的滅絕。
  • 生態科學:十一種海豹物種瀕臨滅絕!
    生態科學:十一種海豹物種瀕臨滅絕!比勒費爾德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人口遺傳學家發現,11種海豹種類只能勉強逃脫滅絕。他們的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他們的皮毛被用作外套的原料;他們的脂肪用於油燈和化妝品:直到十九世紀末,全世界每年都有數百萬隻海豹被獵殺。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的主題是今天商業狩獵對今天海豹種群的影響。比勒費爾德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人口遺傳學家發現,11種海豹種類只能勉強逃脫滅絕。科學家們在他們的研究中成功地將幾乎所有物種包括在內。
  • 為什麼地球上的有些物種會滅絕?
    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無論生存在怎樣的世界,在不同的階段總會有一些物種滅絕。無論是什麼物種生命,只要不提升自己生命的能量頻率,遲早都會被大宇宙的能量場淘汰。作為高智慧物種的人類,如果不提升生命的能量頻率,遲早也會像其它物種一樣被大宇宙的能量場淘汰。一個物種的滅亡,是由於那個物種在宇宙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價值,但凡還有一些價值,還能散發宇宙所需要的正向信息,就會在宇宙能量場的滋養下繼續存活。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正在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所有,但也許其他五個點都快。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2018年已滅絕和2019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8年卻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19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在國際鳥類保護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家稱,2018年有三種鳥類滅絕。
  • 全球變暖影響生物,2019年已經有一物種宣布滅絕
    根據科學最新報導顯示,2019年將是「艱難」的一年,野生動物和瀕危物種將面臨到更大的問題,這似乎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生物減少的話,我們生態系統將可能會出現一個「失調」的情況,從而會導致更多的生物受到影響。在2018年之中,我們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失去」了,小海豚繼續瀕臨滅絕,「偷獵者」一直瞄準穿山甲和其他稀有動物。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長江鰣魚已經實現人工養殖,而長江白鱘則無人工養殖個體。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