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2020-11-22 二掌柜趣談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

被擺上餐桌的動物

報導說,這份名為《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的報告統計了1970年至2016年期間4392個物種、超過20000隻野生動物的數量變化,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等,相關數據顯示,在46年間,以上野生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68%。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被製成皮草的動物

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些數據,可能我們根本就意識不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換句話說過去的五十年的時間,跟我們人類一樣誕生並在這地球上繁衍了億萬年的野生動物,三分之二的已經滅絕了。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房間裡三十個人,眨眼的時間裡,二十個人消失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看看地球漫長的歷史,再看看這五十年的物種變化,難道不是這樣的感覺嗎?

冰冷的動物標本告訴我們,他們曾經存在

在這些野生動物之中有很多可能比我們人類在這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漫長,很難想像他們的族群就這樣因為人類侵佔棲息地和改變環境甚至於是獵殺,而最終消失是一種什麼樣的悲涼。

更叫人細思極恐的是,當您在餐桌上享受美味的金槍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每年金槍魚捕魚產業的GDP是72億美元,所帶來的結果是自1980年以來,金槍魚數減少了70%。專家預計它們10年內將從地球上消失。

金槍魚交易市場

當您和指著電視中的老虎跟孩子說這是萬獸之王的時候,有沒想過,全球至今僅剩3200頭老虎,20世紀裡,它們的數量銳減97%,也許等到下一代跟您一樣給下一代講萬獸之王老虎的時候,可能就要說這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

萬獸之王的未來堪憂

更不要說,人類到達夏威夷後,夏威夷島上滅絕的71中鳥類,還有南極洲消失的17中企鵝,以及亞馬遜河流域無聲無息永遠消亡的上百種植物。

逐漸消失的企鵝

這種物種的滅絕故事似乎每天都在這個地球上發生,而人類似乎對這些共同生存了千萬的鄰居和夥伴的消亡無動於衷,忙著享受地球主人的無上榮光,卻不該忘記作為地球的主人應該更多的責任保護這個星球上夥伴繁衍生存。

相關焦點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亡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善惡終將有報,獵天必被天獵,人為造成的物種滅絕事件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自然物種之一的「裸猿」(智人Ho mo Sapiens)你就能倖免於難,在劫而逃嗎?……」當來此踏青的人們還在這個「墓地」中看著這句話陷入深思時,又一種動物離人類而去。從此,世上再無雄性北白犀。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幾天前以安樂死方式離世,享年45歲。
  • 生物滅絕遠超新物種的產生,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嗎?
    一個舊物種的消失和一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種消失的速度遠大於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就會造成地球物種的減少,我們稱之為生物大滅絕,有足夠證據表明,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當中,生物滅絕速度是正常的一千倍,是前面五次大滅絕速度的一百倍。
  • 科學家稱50年後一半物種將滅絕,回顧10種已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
    >近年來,由於人類的活動,大量動物已經滅絕,人類只能從最後留下的影像中才能看到它們:1.石南雞(1932年)石南雞曾廣泛分布在北美大平原;由於人們發現石南雞味道肥美,於是被人類大量捕殺;到了19世紀,石南雞已經在北美大陸消失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自然現象滅絕與進化密切相關。達爾文發現,滅絕物種的化石是物種與生命形式更替階段之間關係的極好解釋。達爾文還認識到,新物種的出現與舊物種的滅絕密切相關。進化生物學家繼續提供關於滅絕及其在物種形成(新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的新觀點。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人類或是罪魁禍首
    隨著地球人口總數突破75億,加上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汙染、自然資源過度使用、肆意捕殺等等因素的存在,地球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物種滅絕速度大大加快,有科學研究稱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而《自然》雜誌也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
  • 臺灣雲豹消失37年重現?已經滅絕的動物為何還存在?
    一個物種被宣布滅絕,有著人類規定的一套標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規定:那就是在野外50內沒有發現活著的個體或者生存痕跡例如腳印糞便等,則稱這種生物滅絕。那麼如果第51年發現了這個物種的個體怎麼辦?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這個物種目前沒有滅絕,有待保護和繼續觀察。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而滅絕呢?滅絕大概就是,當你想像到或許上千上萬年之後,我們人類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因為我們所有人,全部都從這個世上消失了那樣,是一種比起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東西。說起恐龍滅絕,或許我們無動於衷,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太遙遠太遙遠的事情了。久遠到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或許就不會有我們人類的出現。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在已滅絕的諸多物種中,馬達加斯加河馬在1000年前就滅絕了,紐西蘭的恐鳥滅絕於600年前,而曾經數量驚人的旅鴿,直到106年前才完全消失。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簡史人類需要為自己在這些物種滅絕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承擔責任。徹底了解人類活動究竟如何影響生態系統,將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為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一些滅絕事件。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很多人否認物種大滅絕的發生,但即便以最保守的數據來估計,我們的結果也證實了,物種大滅絕的的確確正在發生。」史丹福大學保護生物學中心主任保羅·埃爾利希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從1968年出版《人口大爆炸》一書以來,埃爾利希已經成為了人口學和生物學界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說,這一次物種大滅絕和前幾次不同的是,人類既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力挽狂瀾者。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什麼角色?
    既然擁有這樣的智力,人類難道不應該更關心自身行為將帶來的後果嗎?不幸的是,現實是殘酷的。 人類一直重複著過去的錯誤。在已滅絕的諸多物種中,馬達加斯加河馬在1000年前就滅絕了,紐西蘭的恐鳥滅絕於600年前,而曾經數量驚人的旅鴿,直到106年前才完全消失。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但下一次已經悄悄的開始了!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人類會嗎?如果會,人類如何才能倖免?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我們會更好嗎?
  • 消失的物種再次出現,如果物種滅絕是個輪迴,人類也只是曇花一現
    由此可以判斷出已經消失的物種,基本上都是因為被大自然淘汰。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近兩年來,科學家們在自然界中發現了一些與物種進化類完全不相符的自然現象。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滅絕很多年的物種,突然之間又再次出現。這種情況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的的確確是有幾個物種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再次出現。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2020年的一項科學研究指出,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陸地動物,飛禽類,海洋動物類總數量減少了3分之2,有人不斷猜測,這是否是第6次物種大滅絕到來的前奏,但在最近幾年,自然界中屢次出現動物滅絕後又重新出現的離奇故事。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2020年的一項科學研究指出,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陸地動物,飛禽類,海洋動物類總數量減少了3分之2,有人不斷猜測,這是否是第6次物種大滅絕到來的前奏,但在最近幾年,自然界中屢次出現動物滅絕後又重新出現的離奇故事。
  • 地球有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約每6200萬年發生一次,第六次還遠嗎?
    ,距今3.77億年。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第三次生物滅絕發生在古生代的二疊紀末期,距今2.51億年,在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爬行動物開始增多,裸子植物開始代替蕨類植物,氣候變冷,大量生物滅絕。這是最為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在短短的50萬年間,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地生物滅絕,地球仿佛陷入了一片寂寥。
  • 愛因斯坦說,這種蟲子消失,人類就會滅絕,是危言聳聽的嗎?
    蜜蜂大家應該都了解,一種非常小巧的蟲子,他們存在地球上的時間比長達1.3億年。對於它們的起源一直存在著各種說法。不知有多少人關心過蜜蜂,你肯定不會認為決定人類命運的是蜜蜂。那麼為什麼愛因斯坦說出了這樣的預言呢?其根本原因在於蜜蜂雖小,卻對整個生態平衡系統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依賴的1330多種農作物,都需要它們的幫助,如果沒有它們進行授粉,很有可能真會「糧盡人絕」。
  • 第6次物種大滅絕開始,物種消失速度翻倍,人類文明或是曇花一現
    科學界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理論,文明的發展只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物種大滅絕之後的短暫繁榮。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基於某種目的存在於地球表面,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地球就會進行自我修復。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在地球過往的歷史當中,總共有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全新世滅絕事件——物種滅絕的背後人類是應該取利還是保衛?
    其他滅絕事件紐西蘭自前1500年,在玻里尼西亞人到達後就有幾個物種消失:10種恐鳥;哈斯特鷹;太平洋基於考古學及古生物學在70個不同島嶼發掘的研究發現,大量的物種因人類自3萬年前在俾斯麥群島及索羅門群島橫渡太平洋而滅絕。估計在太平洋就有約2000種鳥類因人類的到達而滅絕。
  • 2020年地球到底怎麼了?已經宣滅絕的物種,卻頻頻重現!
    一株植物枯萎,一隻動物消失,在整個地球歷史上,有一些物種甚至不曾被人類發現,就已經消失了。尤其是此時此刻,地球因人類活動正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物種滅絕速度超過新物種進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