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了一份令人不寒而慄的報告對人類發出了警告——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了60%,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推動氣候變化並汙染地球。
在這份10月30日公開的《2018年地球生命力報告中》,WWF表示世界上只有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積不受人類活動影響,到2050年將減少到十分之一。而估計世界上含有塑料的海鳥在其胃中的百分比從1960年的5%增加到今天的90%,並且地球已在短短30年內失去了大約一半的淺水珊瑚。最後,WWF指出,在1970年至2014年期間,超過4000種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魚類和兩棲動物的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0%,這是意味著地球生態系統狀態已不容樂觀。
在報告中,WWF也指出,在地球熱帶地區,生物種群數量降幅最為嚴重,自1970年以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種群數量下降了89%。而根據倫敦動物學會(ZSL)追蹤野生動植物豐富程度的調查,生活在淡水棲息地的物種,如青蛙和河魚,全球種群數量下降了83%。
這一系列數據令人膽戰心驚,從刺蝟到大象,從犀牛和北極熊,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偷獵,陸地和海洋的汙染以及全球氣溫上升,大量的野生動物正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悄然消失。部分學者聲稱,當前各類保護自然的行動正在失敗,因為它不足以與地球面臨的威脅規模相匹配。
由於人口「爆炸性」的增長,人類對於各類資源的尋求成指數級的增加,這推動了對自然的影響,加劇了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的情況,例如過度捕撈、過度砍伐森林以種植大豆和棕櫚油等作物,在農業中過度使用農藥等。氣候變化和塑料汙染也是重大且不斷增長的威脅。
但報告也警告稱,野生生物不僅僅是人類的「寶藏」,人類的食物,健康和藥物都依賴於自然資源。所有人類經濟活動最終都取決於自然,全球自然資源估計每年提供價值125萬億美元的服務。
WWF美國總裁兼執行長卡特·羅伯茨說:「這份報告聽起來是我們的警告。」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自然系統——森林、海洋和河流均在衰退,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繼續減少。報告提醒我們,人類需要改變方向,因為現在是時候平衡人類的消費與大自然的需求,並保護目前人類唯一的家園。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大使Ben Fogle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們通過歷史書籍和博物館成長起來學習老虎、犀牛甚至刺蝟。我希望他們親眼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上多樣化和美妙的野生動物。」
由此,WWF呼籲,隨著世界將在2020年之前審查可持續發展的進展並在聯合國協議下保護生物多樣性,未來兩年將有機會採取行動。在政府和企業的強有力承諾的支持下,應該確保新的全球協議。WWF執行長坦尼婭斯蒂爾表示,我們是第一代知道我們正在摧毀我們的星球的人,也是最後一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人類對大自然的肆意破壞,再加上氣候變化的殘酷混亂,是對地球上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人類當然期望一個有著猩猩和海雀的世界,並且能為每個人提供清潔的空氣和足夠的食物,這需要地球上的人們採取緊急行動,並為自然和人民提供新的全球協議,啟動全球復甦計劃,浙將類似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氣候協議》,來限制人類對自然界造成進一步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