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危機一觸即發?專家警告:全球變暖或重創青藏高原!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對於某些物種而言,如果沒有積雪,冬季是很難生存的。因一些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依靠位於雪層底部和冰凍地面頂部之間的空間中作為棲息或生存的區域。但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進行,地球上這個奇特的庇護區在地球的許多地區都處危機之中。

來自我國山東臨沂大學的研究者們用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一些衛星觀測資料展開了相關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全球變暖已經影響了這一重要的棲息地,特別是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這項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表明,不少生物現在不得不在冰凍的地面上忍受更漫長的冬季,從而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而全球氣候模型還表明,這種變化將持續到未來。

研究者給出了氣候模型下,2071-2100年與1982-2014年相比冬季積雪持續時間的預計變化。藍色和綠色區域分別表示了積雪覆蓋天數的增加或者減少。可以看到的是,在本世紀的後期,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積雪覆蓋時間都將普遍減少,簡單點說,能見到戶外被積雪刷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研究者指出,在全球範圍冬季積雪的持續時間將減少到110天,低於歷史時期的126天。在某些地方,因為缺少積雪中間的庇護層,很多物種將不得不忍受近一個月時間的嚴冬。而在這當中,北美和亞洲的最大降幅將出現在北緯40至50度之間的中緯度地區。

研究人員指出,積雪的持續時間聽起來是個很無關緊要條件,但實際上,一些物種的生存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在沒有積雪的情況下所必須承受的條件——事實證明,一些原本有積雪地區的裸露,使得部分生物體接觸到更低的氣溫,也使它們更容易受到食肉動物的攻擊。

同時,科學家們也指出,沒有積雪覆蓋的裸露地面會因為回潮而凍結,形成更多的低溫凍土。從研究者給出的數據看,2071-2100年與1982-2014年相比,藍色區域表示裸露凍土天數減少的地方,而綠色則是增加。在這當中,可以看到特別是在美國西部,青藏高原東部,蒙古和歐洲增長幅度最大,這集中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那裡裸露的地面和凍土的平均天數將從39天增加到45天。

這些變化可能會對適應寒冷的物種產生一系列影響。研究人員指出,齧齒動物(鼠、兔等)可能更容易受到掠食者的侵害,並可能難以在冰凍的土地上覓食。同時,植物可能會面臨凍融循環,難以越冬,而且較低的土壤溫度可能會影響微生物的多樣性。因此研究人員預測,一些物種可能會逐漸進化來適應新環境,也可能向著極地遷移。

齧齒動物中的松鼠

臨沂大學的研究者警告,很多生物在越冬中積雪至關重要,而全球變暖引發的積雪變化將導致物種分布的大規模轉變,並且可能深度影響生物多樣性模式。因此在全球變暖的未來,這些很脆弱或者已經處在危機中的物種群體可能面臨更大的危機,並在全球的生態系統中引發連鎖反應。

相關焦點

  • 【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 美專家警告:全球變暖停止,人類危機近在眼前!
    從澳洲大火到美國流感,再到如席捲全球的病毒......有環境專家提出警告:一切災難背後是有必然聯繫的,地球環境和氣候惡化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問題。不是說我們渡過了今天的危機就能「安然無恙」,明天的災難也許才真正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
  • 印度專家:青藏高原正在釋放「有害物質」,已經匯入了印度恆河
    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話題,因為被踢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才失去了新鮮感。隨著溫度不斷突破新高,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喜馬拉雅山,其高原地區的冰川正在飽受炙烤,大量冰川融水不僅給下遊帶去了洪澇災害,還引發了淡水庫的枯竭危機。
  • 印專家警告中國:青藏高原釋放「毒水」,將流向印度平原
    而在我國青藏高原,就一條江,該河流的下遊卻流向了印度,當地專家向我們國家抱怨,這是怎麼回事呢?最近這些年以來,隨著地球溫度不斷變高,喜馬拉雅山一些地區的冰川正在融化,導致印度的科學家警告人類,這些冰川的融化,導致冰封千萬年的有毒汙染物可能會浮出冰川。
  • 中科院研究團隊:全球變暖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
    中科院研究團隊:全球變暖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 邸金 杜英/科技日報 2018-03-08 10:09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Immerzeel 2020, Nature青藏高原是全球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巨大高原。如果我們把分布在全球的許多高山劃分成一個個水塔單元,全球可以分成78個水塔單元,青藏高原佔據了其中最重要的13個水塔單元。這裡有最高的水供給指數,也有最大的水需求指數,呈現出最高的水塔指數。
  • 我國青藏高原持續發高燒,凍土退化或預示大危機!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河湖縱橫的江南水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一望無際的碧綠草原..在當中,青藏高原更是獨一無二獨特地質景觀。作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也是多條大江的源頭,被稱為亞洲水塔。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美專家警告,全球變暖停止,地球會冷得離譜!
    有環保專家警告說,所有災難背後都有必然的聯繫,地球環境和氣候惡化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從澳洲大火到美國流感,再到席捲全球的病毒…並非說我們能夠在今天的危機中「安然無恙」,明天的災難或許真的是人類無法承受的。
  • 聯合國重磅警告:青藏高原冰川或消失2/3,人類面臨生死攸關困境!
    人類的最大困境是,氣候變暖導致的全球災難,與經濟飛速發展之間的巨大矛盾。不同的是,這個困境讓人類文明面臨的,是所有生命生死攸關的大問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氣候變暖已導致地球的冰箱門被打開,未來地球氣候很可能會越過不可逆轉的閾值,徹底崩潰,變成像金星一樣生命無法居住的煉獄。那麼這個冰箱門在哪裡呢?
  • 青藏高原發出哀鳴!全世界都開始緊張起來專家:這是人類的災難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這裡也被稱為世界屋脊。不僅是海拔高,位於中國和尼泊爾的交界處的青藏高原也因為美麗的景色和嚴寒而出名。不論是在我國還是在世界上,青藏高原的地位和高度是非常高的。還有一些喜歡攀巖和挑戰的人,也嚮往過青藏高原,但是由於海拔太高,氣候寒冷,使得很多人都望而卻步。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在過去的30年中,這裡的溫度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全球變暖正在西伯利亞各地造成創傷,解凍的永久凍土中積聚的甲烷氣體爆發,過去三個夏天的森林大火在西伯利亞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土地,燃燒導致的深色菸灰和木炭覆蓋了大片土地,進一步吸收熱量並加速凍土融化。而今年的大火更加劇了西伯利亞2020年上半年的熱浪。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2019年11月5日,全球超過1.1萬名科學家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作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看到這一消息的朋友,一定都會聯想到全球變暖的現象,那麼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是什麼?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
  • 劉叢強院士:青藏高原保護與發展需全球視野
    本報記者 張 蘊青藏高原和黃河流域有什麼密切關聯?青藏高原最大發展短板在哪?如何實現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達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共贏發展?帶著一系列問題,近日,在第二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
  • 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從陸、海、空三個維度來看,青藏高原都獨特而重要:它是全球海撥最高、坡度最陡、面積最大的高原(陸地);它高聳於歐亞大陸副熱帶東部,高原上空氣稀薄,溫度、溼度、氣壓、輻射和大氣熱力過程都獨具特色(天空/大氣,圖1);雖然不直接與海洋相鄰,但是發生在青藏高原及相鄰伊朗高原上的特殊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於上下遊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和海洋都有顯著影響
  • 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與全球氣候變暖密切相關的地球系統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期,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提出了關於青藏高原環境變化的新認識。通過科考發現,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以「變暖變溼、生態趨好、災害風險增加」為基本特徵的地球系統複雜、遞進的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具體為:暖溼差異化、水體液相化、生態趨同化、災害頻發化、圈層鏈式化。在大氣圈表現為暖溼差異化,導致極端事件區域差異分布,其中高原北部以乾旱、暴風雪等為主,南部以洪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