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僕是怎麼顛倒過來的,日心說不是哥白尼的專利,我國也有研究
地心天動理論,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人類深信不疑,地球仍舊在不停地轉動,字宙中的天體也絲毫不因人類的安排而改變他們運行的軌道。隨著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日趨提高,託勒密的地心說越發漏洞百出。為了自圓其說,託勒密的理論變得異常繁雜。
十三世紀時,西班牙卡斯提臘國王阿爾芳斯,通曉天文學。他對託勒密體系的複雜不能忍受,曾經感慨地說:「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如果向我徵求意見的話,天上的秩序可會安排得好些。」一句話得罪了教會,丟掉了王冠。那時上帝的意志是誰也不能違抗的,即使你是國王。然而,懷疑仍然與日俱增。科學的進步孕育著天文學史上的一場空前的革命。十六世紀初,波蘭人吹響了這場革今的號角。這個波蘭人的名字叫尼古拉·哥白尼,這個號角就是日心說。
歷史上,哥白尼並不是提出日心地動的第一個人。早在哥白尼誕生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古希臘哲學家阿利斯塔恰斯(一譯阿利斯塔克)就提出了日心說的觀點。他的基本觀點包括:太陽比地球的體積大幾百倍,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與其它恆星一樣靜止不動;地球每年沿圓周繞太陽運行一圈;地球每天繞地軸自轉一周;其它行星也以太陽為中心作圓周運動。
阿利斯塔恰斯還認為,地球運動不能使恆星的視位置產生顯著變化,這是因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十分遙遠。這些英明的論述,幾乎包括了哥白尼目心說體系中的主要內容。難怪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對這位天文史上的先哲讚不絕口:「阿利斯塔恰斯早在公元前270年就已經提出哥白尼的地球和太陽的理論了。」可惜的是,阿利斯塔恰斯的「日心說」只是曇花一現,馬上被強大的宗教勢力扼殺了,而在其後幾百年才確立的託勒密地心說,卻長期統治了天文學界。
我國古代也有樸素的地動論。《春秋緯。元命苞》中說:「天左旋,地右動。」認為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可以用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來解釋。已經知道地球在轉動。
《尚書緯·考靈曜》甚至提出了用地球的運動來解釋太陽高度周年變化的觀點,並進一步解釋說,為什麼地球不斷地運動,人都感覺不到呢?這好比人坐在大船裡,感覺不到船在行駛一樣。這個比喻竟與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所用的比喻不謀而合。哥白尼寫道:「為什麼不承認天的周日旋轉只是一種視運動,實際上是地球運動的反映呢?正像一句名言『我們離港向前航行,陸地和城市後退了』,雖然船實際上在動,但船裡的人卻覺得自己是靜止的,好像船外的東西在動。由此可以想像,地球運行時,地球上的人也似乎覺得整個宇宙在轉動。」
古代的地動說,雖然相對符合實際,但由於是站在思辨基礎上的假說,缺乏科學的證明,因而不能戰勝地心說也是不足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