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巨怪是指生活在水裡的神話傳說和未知名的生物。科學家認為,在海中大約1000米深的地方,有許多大型未知生物,體長約在18-20米之間,亦有認為是自恐龍時代活下來的蛇頸龍之類的生物。最有名的就是尼斯湖水怪了,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稱曾經目擊過這種怪獸,有人說它長著大象的長鼻,渾身柔軟光滑,有人說它是長頸圓頭,有人說它出現時泡沫層層,四處飛濺,有人說它口吐煙霧,使湖面有時霧氣騰騰,各種傳說頗不一致,越傳越廣,越說越神奇,聽起來令人生畏。
其實在我國很多的大型湖泊水中中都有類似的傳聞,比如像是長白山天池水怪、新疆喀納斯湖中水怪等等,其實就是一些大型的魚類,下面就來看看我國農村水庫裡的巨物,其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經常被誤認為水中巨怪!
南京有個漁民以前在長江中一個小島八卦洲北側下面投資承包30畝水面,搞水產養殖,由於水場臨近長江邊,乾脆搞起旅遊開發,將魚塘改成垂釣中心。吸引城裡人來這裡休閒。2003年便投放了一萬多尾魚苗。到了第二年又放了一萬尾鯽魚苗,供遊客垂釣,可是時間不長,有垂釣者反映,魚塘裡的魚太少,不好釣。這下讓漁民納悶,兩年不到,魚塘內已放了二萬多尾鯽魚,可實際釣上來有記錄的不到1萬尾。那另1萬尾鯽魚哪裡去了呢?
第三年,又一次往魚塘裡投放了一萬尾鯽魚後,擔心魚塘裡的魚苗被人偷盜,便開始對魚塘周邊設置了警戒線,並增加夜間魚塘巡邏保安人員。可到了第四年,來垂釣的市民還是反映,魚塘魚太少,難釣,有的老客乾脆漸漸就不來了。
一個搞水產養殖的技術員朋友來拜訪,飯桌上,無意間說起魚塘鬧"水怪"的事。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在承包水面後不久,那年長江發大水,那時魚塘田埂較低,有天晚上,江水曾溢漫到魚塘裡。當夜,他還請當地村民連夜將魚塘田埂加高,會不會是長江裡的魚跟江水混進了魚塘了?次日漁民就請來人員用大型漁網捕撈,結果捕撈上兩條1米多長的巨型鱤魚,這5年來,魚塘裡被這兩個大傢伙吃掉的魚苗有兩萬尾,損失十幾萬元。
鱤魚俗稱"竿子魚",又名 "水老虎",生活在江河、湖泊,性兇猛,行動敏捷,常襲擊和追捕其它魚類,一旦受其追擊就難有逃脫者,屬典型的掠食性魚類,肉質鮮嫩,為上等食用魚類。在我國除了西北以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區的河流中均有分布,鱤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魚類,也是一種淡水經濟魚類。遊泳能力極強,常襲擊和追捕其他魚類,比人們熟悉的黑魚、鱖魚等食肉魚更為兇猛。
鱤魚在水中有著較快的遊拽速度,口腔中布滿尖銳鋒利的牙齒且咬合力十足,能輕易地將鯉魚草魚等撕裂吞食。生活在水中的鱤魚就如同陸地上的老虎一樣,兇猛且威武,淡水中的其他魚種見其時無不「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該魚生性兇猛,屬食肉性魚類,很貪食,不分葷食、素食,見了就吃,有食就搶,有時竟能吞食比它嘴還大的魚類,專以各種魚類為食(包括吃黑魚),是淡水魚的大敵。鱤魚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如果攝食正常,一齡個體體重在2公斤之間,兩齡個體6公斤左右,三齡個體12公斤左右,四齡個體可達20公斤左右。性成熟以後,體長還在持續增加,最大個體長達2米,重可達80公斤。
在我國南昌就發現過70公斤重的大鱤魚,4人肩扛手提在新建區象山鎮隆慶村港子口碼頭,一條巨型鱤魚的出現,讓在場的人覺得稀奇不已。140.5斤,除去筐子重量,淨重140斤。這條鱤魚身長1米多,豎起來有將近一個正常成年人那麼高。
在我國湖北的丹江口水庫還專門飼養這種鱤魚,被稱為丹江口鱤魚,指生產於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庫獨立水生態區域中的鱤魚品種,該魚具有生長快、抗病能力強、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泥腥味等特點。丹江口鱤魚主要以攔庫養殖、大庫自然增殖、網箱養殖為主,以小魚小蝦為食,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丹江口水庫豐富的餌料資源,為丹江口鱤魚提供了充足的營養。
你們當地管這種魚叫什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點讚評論下2021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