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慢慢形成的,裡面原有的物種都是經過長期的競爭、適應才逐漸形成的互相制約的生態平衡。當外來物種進入原有的生態系統,有可能因為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沒有天敵而大量的繁衍,打破原有的平衡甚至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成為真正的入侵者。
我國就是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前幾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據調查入侵我國的物種多達660多種。其中有71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它們已經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傷害或者具有潛在危險。
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一般是通過兩種途徑進入的,一種是無意引種,通常因為國際貿易進入我國的,例如一些病毒、植物隨著貨物一起裹挾帶入的。另一種是有意引種,我國主動引入的,沒有想到被引入的物種會大面積的的繁殖。
近期在雲南的水庫就發現了一種怪魚,怪魚名叫光倒刺䰾,俗名河堅魚,此魚的原產地是越南和東南亞地區,屬於䰾魚科,性格兇猛、體型巨大並且鱗片較大,在背鰭前方有一根平臥前伸的倒刺,是一種生存能力非常強的淡水魚。由於此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肉質細嫩還味道鮮美,所以即便它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在中國也沒能泛濫成災。甚至還被中國主動引進然後被農戶養殖。
原本這種魚是我國主動引進的,但是它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但是卻在雲南被釣魚愛好者發現了,但是不知道它是什麼品種,猜測它是外來物種。據釣魚愛好者說這種魚體型非常大,看上去有幾十公斤重,並且非常兇猛,被釣上來也還是掙扎不斷。 隨後便被萬能的吃貨網友發現味道非常好,它還沒有來得及泛濫成災就被在餐桌上消滅了。
當時它在雲南水庫數量非常多,但是並沒有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反而因為好上鉤引來大批釣魚愛好者前來,一次可以釣一大桶魚,要知道河堅魚最重可達40多公斤。 現在河堅魚在雲南被做成了當地特色美食,並且因為此魚營養價值豐富,易繁殖,生存能力強,食性廣而被而被我國西南地區大量養殖。
要知道在我國對於美食的製作可是最拿手的,如果有物種能在中國泛濫成災,一定是因為它不好吃,外來物種還沒來得及開始泛濫便被中國吃貨直接吃到供不應求比比皆是,例如羅非魚、羅氏蝦、小龍蝦,曾經小龍蝦在美國的南加州泛濫,而羅氏蝦更是在湄公河無天敵,如今它們都是中國吃貨的盤中餐。如今野生河堅魚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直飈百元1斤,人工開始大量養殖以供人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