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網絡頻道】這是一家不普通的公司,從誕生伊始,就帶著耀眼的光芒。
它,就是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時間撥回到2015年9月,浪潮與思科在西雅圖籤署合資公司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隨後,在兩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經過浪潮和思科一年多的努力,2016年11月11日浪潮思科網絡正式投入運營。於是,「巨嬰」誕生。
雖然成立僅僅一年多,但浪潮思科網絡CTO周牧坦承,「我們還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嬰兒,還沒有發育成長好。」
這家公司的誕生不僅源於兩邊的努力,也是符合行業趨勢。近年來,隨著IT與CT的融合,IT基礎設備與網絡產品的融合創新成為構建雲數據中心的關鍵,這賦予了網絡行業發展的新契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從誕生伊始,浪潮思科網絡就有兩家大公司的支持,這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優勢。
思科,全球知名的網絡設備廠商,不僅有著雄厚的技術實力,龐大的收入,而且綜合實力非常強。從營收看,思科2018財年Q1季度總營收為121.36億美元,淨利潤23.94億美元。從市場份額看,據Synergy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數據中心伺服器、交換機和路由器、託管和雲協作、本地協作和網絡安全以及WLAN上,思科在四個細分市場都是排名第一。總的來說,思科仍然是企業IT基礎設施主要的供應商。
而浪潮則是國內著名的IT廠商,在伺服器、存儲、雲和大數據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以伺服器為例,在Gartner公布的2017年Q3季度全球x86伺服器報告中,浪潮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戴爾EMC和惠普。據悉,浪潮是近年來全球增長最快的伺服器廠商,在過去14個季度中,有8個季度增速全球最高。
雖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浪潮思科網絡也有一定的壓力。「雖然兩家母公司很厲害,但對我們的要求也很高,所有的銷售目標都有很大的挑戰性。」 浪潮思科網絡CTO周牧說。
成立時間不長 但市場表現頗好
在回顧過去一年的發展上,浪潮思科網絡CTO周牧表示,「時至今日,從公司成立到產品發布、銷售團隊到位以及跟浪潮各渠道單位的合作,我們確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
據筆者了解,2017年,浪潮思科網絡制定了全局性的「三五協同發展」市場策略,規劃了三個重點行業(政府、能源、交通)、五個重點發展省(山東、四川、重慶、河北和安徽)。作為重點發展省之一的山東,僅17年上半年已快速佔據有利局勢,利用成熟的市場優勢,後來者居上, 躋身山東省一線品牌陣營。
此外,2017年間浪潮思科網絡市場表現良好。比如,浪潮思科網絡全線產品入圍中央政府集中採購名單;在全國範圍內成功為山東、安徽等近30個省市政務雲的建設提供支持,打造陽光政務環境; 發力能源行業,成功入圍中石油、中石化採購名單等等。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兩家母公司的支持。「我們依託兩家母公司給予的良好基因和現有條件。比如,在市場和渠道方面,我們依託浪潮非常好的本地化體系,不用從零開始。」浪潮思科網絡市場部的負責人Monica說。
產品、研發和服務的本地化
作為一家合資公司,浪潮思科網絡如果想成功,那離不開本地化。CTO周牧表示,「我們的戰略是產品本地化、研發本地化、服務本地化,這一切都是圍繞如何在中國市場把網絡、計算和存儲融合起來做得更好。」
怎麼樣融合?筆者認為需要結合雙方的優勢,打造本地化的高質量產品。浪潮思科網絡解決方案負責人張濤對此解釋的更詳細,他表示,「作為一家IT廠商,浪潮有很好的伺服器、軟體產品,但缺乏網絡,無法給客戶提供端到端完整的結局方案。思科有很多技術,但它需要本地化,跟浪潮產品的某些功能、特色結合起來。」
簡言之,浪潮思科網絡要做的是把伺服器、網絡、軟體和客戶通過網絡關聯到一起,把浪潮的優勢業務和解決方案場景,與有思科技術背景的網絡產品融合在一起,最終為國內用戶提供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而如何實現產品的本地化?浪潮思科網絡的產品負責人張丹迪最有發言權。據她介紹,「產品本地化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流程,把產品吸收進來要在功能、性能上做規劃,要在選型上選擇最合適中國用戶的產品,後續還包括產品文檔的本地化、網管和服務的培訓、資料庫的匹配等諸多工作。我們幾乎壓縮了所有時間,同時還要細化所有流程。」
「我們本地的研發人員更懂國內客戶需求,在進行產品規劃的時候,會更多的考慮到諸如網絡管理人員等國內用戶的習慣,將國外先進的技術與國內實際的應用需求加以結合。「她說。
很快,成立僅1年,新公司就發布了新產品,這背後自然離不開她和團隊的努力。 「她和她的團隊幾乎不睡覺,甚至連入網證都是十一假期加班做的,」 CTO周牧稱。
因此,當筆者參加浪潮思科網絡2017年舉行的戰略發布會時,看到它們推出的CN系列數據中心產品和企業網交換機產品以及SDN產品(智能雲引擎),還是挺吃驚的。
不過,作為一家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浪潮思科網絡還有許多事要做。在CTO周牧看來,引進優秀員工和新血液是他比較重視和關心的事。而在產品負責人張丹迪看來,浪潮思科網絡要先學好走路,把自己的業務走起來,之後要利用好雙方的優勢,把業務跑起來。
「學會走之後,我們學會聚焦,這也是公司各部門共同制定的策略:聚焦於數據中心,我們要加強在數據中心方面產品的力量,加強產品選型、策略配比及本地服務團隊的建設。」她說。
從數據中心發展趨勢看,25G到100G是很大的戰略發展趨勢。從解耦的發展趨勢看,數據中心整個網絡包括虛擬、雲計算、存儲一體化也將是一個很熱門的點,未來的解耦一定是往SDN這個方向走。最後還他強調,「OTT企業可能是SDN解耦的第一波用戶,第二波是電信運營商、大型企業,第三波可能是一些中小企業。從OTT方面講,它們要解決Scaling問題,它們能拉動整個IT產業。」周牧說。
寫在最後:
總之,浪潮思科網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背後有著浪潮和思科兩大公司的支持,步子不一定要邁得多麼大。正如筆者採訪中聽到的,「我們(浪潮思科網絡)需要聚焦,先把我們自己的優勢做好,完全不會擔心未來的發展,但最近三五年能否把我們聚焦的地方做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