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最「好運」的皇子,是康熙65歲所生,被雍正當「兒子」養

2020-12-08 騰訊網

老話說得好「有得就有失」,得到一件東西,就意味著要失去一件東西!封建社會中,帝王之家擁有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權勢與財富,但對普通人家唾手可得的「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對帝王之家的子嗣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及!

白居易在《後宮詞》中說得好「自古紅顏多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天下只有一個至尊之位,面對那個寶座,所謂的父子情深,兄弟友愛完全成為空談,不殺到天昏地暗,頭破血流是不會罷手的,正因為如此,皇帝總是自稱「寡人」,沒有了親情豈不就成了「孤家寡人」!

「九子奪嫡」

縱觀中國古代史,「皇位爭奪戰」最激烈的當屬「九子奪嫡」,康熙帝作為「千古一帝」,不僅文韜武略屬上上等,就連生兒子都非常「給力」,據《清聖祖實錄》所載: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有20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

這二十個皇子中不乏雄才大略之輩,再加上原來的皇太子胤礽於康熙五十一年被廢黜,且此後康熙再未立儲君,這使得太子之位「懸而未決」。

換句話說,只要是皇子,就都有機會登上至尊之位!於是十幾個皇子各自拉幫結派,掀起了曠日持久的「皇位爭奪戰」!

而這場「皇位爭奪戰」最終以皇四子胤禛的勝利而告終,康熙六十一年,胤禛登基為帝,是為雍正帝!雍正並非心慈手軟之輩,登基後立即對原來與他作對的皇子展開「大清洗」,但康熙眾多皇子中,有一子不僅沒有受到打壓,反而受到的恩寵更甚從前!

他就是皇二十四子,也就是康熙帝最小的兒子胤秘

胤秘生母為陳穆嬪,漢人出身,生年不詳,何時入宮不詳,就連其父的真實名姓都不詳,《清史稿》關於她的記載只有寥寥一句話「乾隆初,同時尊封者:穆嬪,陳氏。自貴人卒後追尊封。子一,允秘」。

陳氏入宮時康熙帝已年過六旬,但陳氏頗為美貌,甚至被馬國賢神甫誤認為「活佛」,因此頗受康熙帝寵愛,康熙五十五年五月,陳氏為康熙帝生下一子,是為胤秘,當時康熙已是六十五歲高齡,老來得子的他對胤秘極為寵愛,時常帶在身旁,當時胤禛之子弘曆也被康熙養在宮中。

因此二人年幼時一起讀書,關係極好,電視劇《上書房》對此有所還原,值得一提的是,弘曆比他這個小叔還大五歲!

名為兄弟,更像父子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胤禛登基,當時的胤秘年僅六歲,為避皇帝名諱,改名為允秘。「九子奪嫡」時允秘年歲尚小,並未參與,所以雍正對自己這個小弟弟極為寵愛。

雍正五年,陳氏病逝,允秘年歲尚小,雍正就將其養在身旁,名為兄弟,更像「父子」,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頗受雍正寵愛,據《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所載:十一年正月初九日,雍正給宗人府諭旨「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喜悅,著封親王」!

當時的允秘年僅十七歲,以十七歲之齡受封親王,這在康熙帝所有兒子中都是獨一份的,雍正對他的寵愛可見一斑!雍正十一年二月初七日,允秘與弘曆、弘晝同時冊封,稱和碩諴親王。

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終雍正一朝,允秘都受盡恩寵,享盡榮華富貴。1736年,雍正駕崩,乾隆繼位,乾隆對允秘這個比自己還小五歲的叔叔也極為信任,,特派兩位翰林官做允秘師傅,用心教導,從嚴勸誡,還追封其母陳氏為「皇祖穆嬪」。

乾隆五年,年僅25歲的允秘擔任鑲白旗蒙古都統,乾隆十七年,允秘升任正白旗滿洲都統,隨後又先後管理御書處、宗人府、玉牒館。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允秘與世長辭,諡號為「恪」,終年五十八歲!

縱觀允秘一生,不僅沒有受到「九子奪嫡」的牽連,反而受到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的寵愛,一生風平浪靜,享盡了榮華富貴,據《清實錄》所載,允秘一生僅受過兩次責罰,一次是乾隆元年,允秘受到罰俸的處罰,另一次是乾隆八年,允秘因皇帝食肉未畢即放筷默坐被斥失禮。

如此微不足道的處罰,實在不值一提,允秘可以說是大清朝最好運的皇子了!

小結:

允秘和雍正名為兄弟,更像父子,因此野史多杜撰雍正之所以寵愛允秘,是因為當初康熙駕崩時下令傳位「皇十四子」,是允秘作證康熙說的是「皇四子」,才使胤禛登上大位,胤禛投桃報李,所以才如此寵愛允秘。

這是不實的傳聞,正史沒有相關記載,實際上雍正和乾隆之所以寵愛允秘是因為他年齡最小,對他們的統治沒有威脅,且他為人秉心忠厚,賦性和平。

生在帝王之家還能享受到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允秘也算是夠幸運了!

參考資料:《後宮詞》《清史稿》《清實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康熙65歲生下的小兒子,活了58歲,留下七個女兒四個兒子!
    後世對於康熙的評價褒義多於貶義,讚揚高過批判,甚至部分人還稱他為千古一帝。康熙在治國方面很厲害,在生孩子方面也不差。他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65歲的時候還與新入宮的嬪妃生下一個小兒子,取名愛新覺羅·胤袐。
  • 歷史上唯一安穩度過一生的皇子,就是這位最小的皇子胤袐!
    大家一定對很了解康熙晚年時期的九龍奪嫡的故事了吧,我想大家也都不想再了解了吧,通過這件事情,肯定我們會對康熙感到慶幸,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不會再出現之前的情況了,因為那時並沒有太多的皇子。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但這些清宮劇都是杜撰的,歷史上的雍正其實是非常喜愛年氏的,並沒有因為她哥哥是年羹堯的關係冷落她,康熙年間,胤禛榮獲親王,康熙將年氏指婚給了胤禛做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年氏為雍正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一個女兒,母憑子貴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誕下皇子福沛,幾月後就被雍正冊封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但是年氏並沒有因為皇帝的寵愛而肆意妄為,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不過,可惜的是,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九子奪嫡可以說是歷史上很 的一件大事件了,在當時,清朝康熙的兒子們共有24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在這場史上最慘烈的皇位之中中,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的勝利所結束,但是那些失敗的皇子,最   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平安是福——那些沒有參與到「奪嫡」爭鬥中的康熙皇子們
    皇二十四子胤秘,也是康熙帝最小的兒子,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是康熙帝的暮年最喜歡的幼子,常常帶在身邊,四處巡幸。雍正元年(1723年),七歲的胤秘被兄長雍正帝親自指派到上書房與諸皇子一同讀書。雍正九年(1731年),奉命往太廟行禮。
  • 雍正其他兒子明明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福宜、福惠和福沛這三個孩子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的年貴妃所生,但是這三個孩子的名字都是乳名。 清朝的皇帝出身是東北的建州女真,屬於少數民族,他們的的命名和漢族不一樣,比如努爾哈赤,這個名字在女真族的語言中是「野豬皮」的意思,也許是為了表現努爾哈赤的強壯和堅韌才取這樣的名字的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歷史中最特殊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活著,也有人說他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他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無論生死,都折磨清朝三代君主,讓清朝三代君主頭疼不已。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名為朱慈炯,明朝滅亡後,朱家三位皇子各奔東西,隱藏在俗世中,而其他兩位皇子都被抓住並且斬殺,唯獨朱三太子一直不知所蹤,也讓康熙、雍正、乾隆為此頭疼。明朝滅亡是必然的,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嚇得直接自殺,也沒有安置自己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也成為李自成的俘虜。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到了雍正年間,明朝已亡八十多年,也就是相當於朱三太子已經一百多歲了,仍然各地造反。可以說,朱三太子只是人們反抗滿清的一個口號,一個精神寄託而已。自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造反有點機會。但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在哪呢?當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之時,崇禎皇帝已知回天無力。雖昏庸一生,倒也是個有節氣之人。在逃跑路上殺了妃子女兒,自縊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
  • 假若康熙傳位於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八國聯軍恐怕不是對手
    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康熙 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在清朝的康雍乾時期,康熙開創了盛世,雍正改革了康熙留下的弊端,乾隆則是將自己父親和爺爺的基業發揚光大。這三位皇帝也一直是清宮戲當中的主角,大部分的清朝歷史電視劇都圍繞著這三位皇帝而展開。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清朝統治者最怕的就是明朝的皇族後裔,清朝取得江山來得過於「僥倖」,根基不穩,又加上祖先一直在關外生活,無論從精神凝聚力上還是從文化歸屬感的營造方面,清朝統治者跟漢人王朝的統治者相距甚遠。於是清朝統治者不得不在殘酷的文字獄散去後,挨家挨戶上門求漢人的飽學之士出來做官,就是想利用他們的名聲和威望以及文化內涵,給清政府製造點影響力和凝聚力。再者說滿清當時也沒什麼文化,畢竟是關外進來的,對漢人傳統的文化不甚熟悉,所以康熙非常用功學習漢人文化,他也需要漢臣為朝廷效力,但另一方面,皇帝又對漢人多加防備,重用滿人來壓制漢人,害怕漢人的勢力坐大。
  •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在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是明朝皇帝的三個兒子叫朱慈炯,在鄉下有這麼一種說法。朱慈炯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所以都稱他是朱三太子。這個人很神秘。
  • 康熙心目中真正的繼承人究竟是誰?雍正是矯旨篡位的嗎?
    當然必須是雍正啦。雍正繼位歷來被妖魔化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康熙死的突然,二是雍正登位之後對兄弟們的殘酷處置,三是雍正的性格與改革所帶來的反彈。但其實三點,並不能完全證明雍正繼位的不合法。康熙8歲登基,執政61年,在古代能活到69歲已經算是高齡了。看起來他在61年11月21日到南苑打獵,而隔了二十幾天後的11月13日就駕崩,死得十分突然,像是被人暗害一樣,但其實,在此之前他便長期患有重感冒,加之年紀大了引起併發症突然死亡也合情合理。
  • 康熙估計怎麼沒想到,自己那麼多優秀兒子,清朝後來卻無人可用
    當年的康熙,膝下有三十多個兒子,堪稱清朝歷史上最多兒子的帝王,而且康熙的兒子,不僅數量多,質量也好,基本上都是資質過人,都屬於能幹就一番大事的人。皇室崇尚多子多福,無非也就是希望有才幹的兒子多一點,選擇皇儲的時候,也能有更多的選擇,就算當不成皇帝,也可以做能力卓越的王爺。
  • 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康熙帝是大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其在位期間政治功績,從其年號「康」、「熙」二字中也可見一斑。其中「康」字指的是安寧,自然是國家內無憂慮,外無憂患;而「熙」字指的是興盛,百姓生活富足,經濟發達,富甲一方。
  • 雍正韜光養晦奪江山,鄔思道功不可沒
    二月河寫的《雍正皇帝》一書中,四皇子如何突破眾皇子競爭問鼎皇權那一段,其實在民間傳說中也有各種版本,《童林傳》甚至以評書的方式講述了民間豪傑幫助胤禛坐穩江山的故事。 那麼在歷史上,幾乎每個成功的帝王背後都有一兩個軍師,為當局者勘破迷霧指明方向,一舉奠定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 她13歲就出嫁,14歲生兒子,沒想到兒子和丈夫竟都是國家統治者
    早婚對於古代女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在古代,女子十幾歲的時候就要出嫁生孩子,等到二十多歲還未出嫁的女子便算得上大齡剩女。而現在,女子20歲才剛是法定結婚年齡,三十多歲才能算得上大齡婦女。下面我們要說的是清朝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清朝是從後金過渡而來,從後金建立,到清朝滅亡,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其中10位皇帝是大統皇帝,坐朝北京,統治全國。在這12位皇帝中,誰是最開明的皇帝呢?是康熙還是雍正?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被康熙斬草除根朱慈煥出生在1633年,被稱為「朱三太子」。當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年僅11歲的朱慈煥倉皇逃命,從北京流落到了河南。而他的三個哥哥朱慈悢、朱慈炯和朱慈炤,都已經失去了聯繫。
  • 清朝道教大衰落,只有雍正還信道
    清朝皇室信仰薩滿教和喇叭教。其實喇叭教也不過是對蒙古和西藏的懷柔而做出的樣子,滿清本身只信薩滿。所以滿清入關之後,出於統治需要,一開始對道教還能保持利用式的禮遇;待到政權穩固,道教便被棄置一旁,地位不斷下降。清初的皇帝之中,順治、康熙、乾隆對道教殊無好感,只有雍正皇帝還算篤信道教。
  • 乾隆的三哥弘時,為何24歲神秘消失?不得不說,雍正手段是真狠
    細數清朝的數10位皇帝,雍正可以說是最兢兢業業的一任君主。雍正一共有三個兒子,但真正在歷史上有過正經篇章記載的卻只有乾隆皇帝弘曆和他的早年夭折的兒子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