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之所以對珍禽異獸有著強烈的需求,除了宗教因素外,還因為這些異獸蘊含著豐富的政治含義,能在精神層面上滿足其需求。在儒家「天人感應」思想的深刻影響下,很多奇禽異獸都被視為祥瑞。
祥瑞,或稱「福瑞」、「符瑞」,象徵著國泰民安、吉祥如意,常指表達天意、於人有益的自然現象和動植物。祥瑞的引進被看作上天對皇帝德政的讚許與表彰,可以宣揚君權神授,粉飾太平。
自先秦時代,「四靈」就被視為祥瑞,行軍時,皆「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唐代的軍容、儀衛、車輿、衣飾都繼承了這一傳統,設有鳳旗隊、飛麟隊、鸞旗隊、玄武隊、犀牛隊、龍馬隊等,旗幟、輿服皆「左青龍右白虎」。
唐人喜好祥瑞,分其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等四個等級,「大瑞謂景星、慶雲、黃星真人、河精、麟、鳳、鸞、比翼鳥、同心鳥、永樂鳥、富貴、吉利、神龜、龍、騶虞、白澤、神馬、龍馬、澤馬、白馬赤髦、白馬朱鬃之類……白象、一角獸、天鹿、鱉封、酋耳、豹犬、露犬、明珠、玉英、山稱萬歲、慶山、山車、象車……河水清、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揚波之類,皆為大瑞」。
《唐會要》載:凡見麟、鳳、龜、龍等,「依圖書大瑞者,即隨表奏」。每逢冬至祭祀天帝之時,祭壇後均雕飾著「龍、麟、朱鳥、騶虞、玄武、鱗、羽、裸、毛、介、水墉、坊、郵表畷、於菟貓」等祥瑞之物的造型。
在唐人看來,大象、獅子為祥瑞。大象,「既有威靈,又弭災患」。秦漢至唐代以來,帝王神道石刻和陵墓中,常有「石麒麟,石避邪、石象、石馬」之類,用以闢邪。中宗末年,玄宗宅外,池水外溢,浸透一頃餘,中宗得知後,前往參觀,「結彩為樓船,令巨象踏之」。
在唐代,人們也用馬和象來牽引帝車,用作宮廷儀衛,飛龍廄每日用八匹馬陳列宮門之外,號「南衙立仗馬」,並配之以象車。神功元年(697),武則天鑄成造九州銅鼎,下詔宰相及諸王親帥宿衛兵萬餘人,「並仗內大牛、白象,共曳之」。長安二年(702),招福寺內出現金銅像,睿宗前去觀賞。其時,「彩乘象輿,羽衛四合」。
獅子為守護神,常出現於佛寺、道觀,道教勝地崑崙山之上,有青龍、白虎,獅子闢邪,大鹿焦羊等神獸。聚窟洲,多神仙、靈官宮,「獅子、闢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唐代藥物學家陳藏器雲,燃燒獅子糞可「去鬼氣」。
獅子是眾獸之王,可降伏百獸,所到之處,「雞犬皆伏,無鳴吠」。玄宗時,以畫獸類著稱的畫師韋無忝,作獅子圖,「百獸見之皆懼」。長壽三年(694),武則天鑄造八稜銅柱,「銅龍負載,獅子、麒麟圍繞」。
唐人喜歡將獅子繡於衣服上,尤其是武將的官服上,表示他們像獅子一樣勇猛。延載元年(694),武則天詔:「左右監門衛飾以對獅子」。唐人還將寵物命名為「獅子」,唐太宗有寶馬,名「獅子驄」。杜甫詩「昔日太宗拳毛駒,近時郭家獅子花」,以「拳毛駒」、「獅子花」代指名馬。天寶九載(750),玄宗賜安祿山「小獅子、白象各二」。
在唐代,鶴、鸚鵡為祥瑞之鳥。鶴形態優美,善鳴善舞,給人以清逸高遠之感,所謂「鶴鳴九皋,聲聞於天」。黃帝、師曠以來,就有鶴舞的傳統,晉羊枯養鶴,「教舞以娛賓客」。據研究者分析,鶴舞的動作應包括:抬頭、彎腰、行走、屈背、鞠躬、跳躍、跑步、振翅、銜物、扔草或小樹枝等。
唐代前期,世人對鶴的描寫仍集中於對其舞蹈、鳴叫兩方面。陳子昂有詩云:「低昂玄鶴舞,斷續彩雲生。」唐太宗《喜雪》:「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李白詩:「背風振六翮,對舞臨山閣。顧我如有情,長鳴似相託。」在唐人的觀念中,「鶴是皇室希求國家祥瑞、自身長壽的象徵」,玄鶴、白鶴是太平盛世的徵兆。唐制:「元鶴為上瑞」。天寶十五載(756),肅宗即位,有祥雲出現,「白鶴飛舞」於肅宗所居殿宇外,盤旋二十餘匝而去,被視為肅宗即位的嘉兆。
唐人以為,鸚鵡能通夢、感神,預知未來。武則天曾讓貓與鸚鵡在一個器皿中飲食,讓百官觀看。她本想以此展示自己統治下政通人和的景象,沒想到飢餓的貓「逐咬鸚鵡以餐之」。因「鵡」與武諧音,武是國姓,鸚鵡被貓吃了這一現象被武則天視為是不祥之兆。
聖曆元年(698),武則天夢到一隻鸚鵡,兩翼俱折。狄仁傑為其解夢:鸚鵡代表武后,兒子相王、廬陵王為其羽翼,若能起用相王、廬陵王,「則兩翼振矣」。之後,契丹叛亂,圍困幽州,武則天以廬陵王為元帥進行討伐,契丹聽說太子出徵,紛紛「自退散」。武則天因此感悟,密詔廬陵王入宮,後立他為太子。「鸚鵡折翼」之夢成了唐皇朝立嗣的緣起。
在唐人觀念中,很多蟲魚、龜鱉也具有祥瑞意義。喜好祥瑞的唐人以為幾,見嬉子必有喜樂之事。蟢子,「小蜘蛛,長腳也,俗呼為蟢子」。權德輿《玉臺體十二首》之十一描述思婦於入睡之際,見到蟢子飛舞,便認為遠行的丈夫即將回家,欣喜地精心打扮起來,「雙眉燈下掃,不待鏡臺前」。大曆年間,鄭絪被拜為丞相,見「蟢子滿室,懸絲去地一二尺」。
唐人認為,養龜可延年益壽,「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壽」。武則天時,成王李千裡喜歡飼養龜、鱉。玄宗時,有道士進獻了一隻金色龜。玄宗對此龜敬若神明,後「置之枕笥之中,闢巨蛇之毒」。
在佛、道二教思想的影響下,大象、獅子、鶴、鸚鵡等動物都被唐人賦予祥和、神聖、吉祥、圓滿、平安等寓意。唐人墓葬壁畫中,常出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凰、孔雀、鸚鵡、雲鶴以及十二生肖傭鳥獸圖像,作為引導墓室主人靈魂升入永生世界的媒介,它們也是天界或仙境的象徵。
這反映出在唐人的喪葬意識和靈魂觀念中,動物是不可或缺之物。這些動物圖案的存在,不僅起到裝飾作用,也傳承著避兇就吉的風習,體現出唐人趨利避害的心理需求。
運營/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