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宣稱發現了太陽軸子,這是真的嗎?

2020-11-08 科技領航人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已經對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做出了理論上的解釋。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是由不吸收、反射或發射光的粒子組成的,因此無法使用常規的觀察粒子的儀器來檢測。

圖註:散發著軸子的紅巨星的藝術家表現形式。考慮到氙1T(XENON1T)過剩所需的大小的軸子交電子耦合將不可避免地將其他恆星(如圖片中的紅色巨人)變成明亮的「軸心燈塔」,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它們的發光度和演化。

軸子是最有希望的暗物質候選者之一。軸子是假設性的粒子,首先被引入以解釋與強核相互作用有關的異常觀察。隨後,理論物理學家提出,軸子構成了宇宙質量的一部分,而這些部分仍然無法解釋,因此本質上可能是暗物質。從那時起,全球無數的團隊使用各種功能強大且先進的探測器進行了軸力搜索。

幾個月前,一個名為液氙合作組(XENON Collaboration)的國際研究小組發布了氙1T(XENON1T)收集的新數據,氙1T(XENON1T)是暗物質與常見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靈敏檢測器。該數據包含令人驚訝的過剩事件,這可能暗示了從未發現過的粒子(例如太陽軸子)的存在。

德意志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巴塞隆納大學、巴裡大學和納斯卡納利·迪·弗拉斯卡蒂實驗室(INFN)的研究人員最近檢查了氙1T(XENON1T)檢測器收集的數據,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實際上檢測到的過量物質是否可能太陽軸子的體現。他們的分析結果和考慮因素髮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似乎排除了太陽軸子在液氙合作組協作的意外發現背後的可能性。

「當宣布氙1T(XENON1T)結果時,我們正在對各種天體的軸子發射的影響進行徹底的研究,」研究人員盧卡·迪·盧齊奧(Luca Di Luzio)、馬克·費德勒(Marco Fedele)、毛裡齊奧·吉安諾蒂(Maurizio Giannotti)、費德裡科·梅西亞(Federico Mescia)和恩裡科·納爾迪(Enrico Nardi)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我們,「因此,我們處於最佳狀態,很容易意識到氙1T(XENON1T)解釋所要求的特定軸子特性與恆星演化的觀察結果強烈衝突。」

迪·盧齊奧(Di Luzio)和他的同事們在最近的論文中表明,氙1T(XENON1T)過剩物質作為太陽軸子的假設不成立,因為它與以前的天體物理學觀察相矛盾。他們的希望是,通過排除這種可能性,他們的工作將鼓勵其他團隊確定和探索其他解釋。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過剩可能是由於實驗裝置未解決的問題或表明不同的外來物理現象的結果。

研究人員解釋說:「太陽軸子無法解釋氙1T(XENON1T)異常觀測,因為與其他類型的恆星密度和溫度更高的恆星相比,太陽不是很有效地產生軸子。」

與太陽軸子假說衝突的天文數據的一個例子是觀測恆星種群。事實上,為了解釋氙1T(XENON1T)的過剩,太陽軸子的參數必須非常大,以使整個恆星群,即所謂的水平分支(HB)恆星,將非常少填充。如果是這樣的話,在附近的球狀星團中不應該發現任何HB星,研究人員實際上已經探測到其中的幾個。

圖註:對氙1T(XENON1T)異常信號的解釋要求與光子和電子的軸子耦合位於該圖的藍色區域內。但是,天體觀測表明,相同兩個耦合的允許區域不能延伸到紅色區域之外。 這兩個區域之間的較大距離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氙1T(XENON1T)數據無法用太陽軸來解釋。

研究人員說:」我們的研究應該主要理解為所有的努力有助於維護領域的走上正軌。最初對可能的"軸子發現"的熱情可能將實驗和理論努力,轉移到了一個實際上是死胡同的方向上。「

除了排除太陽軸子解釋氙1T(XENON1T)過剩的可能性外,迪·盧齊奧(Di Luzio)和他的同事最近進行的工作還強調了在評估其現象可行性時,仔細考慮軸子模型的天體含義的重要性。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強調了軸子與天體物理學之間關係的重要性,因為軸子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最終可能直接來自天體物理觀測。

該小組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探索軸子物理學。這些研究集中於廣泛的主題,包括在實驗室和地面實驗中進行的軸子的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影響,軸子模型的建立以及軸子搜索的現象學方面。

「我們合作的每個成員在軸子突物理的不同方面都有特定的技能。」研究人員說, 「作為合作,我們目前正在對大量的天體物理觀測值進行徹底的分析,其中一些在理論預測和觀測結果之間表現出令人著迷的差異。儘管單獨地看,每個異常的顯著性水平到目前為止是中等的,整體分析可能會揭示出一致的模式,並可能會針對某種特定類型的軸子進行解釋。」

相關焦點

  • 我們真的能找到軸子嗎?
    但是,之後研究人員根據實驗數據測試了幾種理論,發現這是從太陽中流出來的軸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實驗數據在今天(6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10:00公布,沒有參加實驗的研究人員還未對數據進行審核工作。XENON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多餘」的閃光,這些閃光的數量比已知的粒子物理學所預測的閃光要更多,從而暗示新粒子存在的可能性。這是XENON第一次檢測到過量的閃光,這種在低能量範圍內的活動峰值是符合物理學家對於太陽軸子存在的預測的。
  • 軸子是什麼?帶你了解尋找軸子的有趣實驗
    一、軸子的來歷自然界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物質,它們都是由各種原子分子等組成的;而原子則是由更基本的粒子,例如質子、中子、電子等組成的。除此之外,像是太陽產生的光,磁鐵產生的磁場等,這些沒有實體的場,也是構成宇宙的物質。那麼,宇宙裡究竟有多少種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呢?像是之前所說的,原子可以分為更小的質子、中子、電子,那麼這些粒子又可以再細分嗎?
  • 軸子和暗物質被發現了?先別急
    一時間引起了各類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中不乏「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發現軸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會是暗物質嗎?「 等科普解讀文章。但這次實驗結果究竟意味著什麼?大家眾說紛紜。其實,只要仔細看過實驗組的論文摘要,便知這離真正的科學發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Xenon-1T 的「發現」?
  • 用42年前預測,現在發現的軸子,或將能「聽到」暗物質
    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最初引入軸子是為了解釋為什麼將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的強力在時間上是相同的,所謂的軸子將為暗物質提供一個自然解釋。而不是離散的粒子,軸子暗物質將形成一種在空間中流動無處不在的波。關於「軸子」基本粒子的存在,我們「博科園」去年10月發表文章說明關於發現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軸子」被發現。
  • 重磅發現!暗物質的候選者:軸子和暗光子之間,竟能夠相互作用!
    宇宙暗物質的候選者,軸子和暗光子是揭開新物理學「暗物質」神秘面紗兩種最有希望的粒子類型,軸子標量場解釋了中子沒有電偶極矩的原因,而暗光子類似於產生電磁的規則光子,但它的質量和耦合程度要弱得多。在過去,許多研究早期宇宙動力學的宇宙學家提出了專注於軸子或暗光子的理論。另一方面,探索早期宇宙中這兩種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
  • 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軸子。其研究驗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研究小組在相關Weyl(外爾)半金屬(TaSe4)2i中發現了由Weyl類型電子(Weyl Fermions)組成的軸子粒子特徵。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材料中低於-11攝氏度的電流實際上是由軸子粒子攜帶。軸子絕緣體是一個相關的拓撲相,預計會在Weyl半金屬中形成電荷密度波。在電荷密度波相中伴隨的滑動模。預計會引起反常的磁電輸運效應。
  • 用42年前預測,現在發現的軸子,或將能「聽到」暗物質!
    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最初引入軸子是為了解釋為什麼將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的強力在時間上是相同的,所謂的軸子將為暗物質提供一個自然解釋。而不是離散的粒子,軸子暗物質將形成一種在空間中流動無處不在的波。關於「軸子」基本粒子的存在,我們「博科園」於10月8日已發表文章說明發現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軸子。
  • 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軸子。42年前,軸子首次被預測為基本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科學最新動態#其研究驗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研究小組在相關Weyl(外爾)半金屬(TaSe4)2i中發現了由Weyl類型電子(Weyl Fermions)組成的軸子粒子特徵。在室溫下,(TaSe4)2i是一維晶體,其中電流由Weyl Fermions傳導。
  • 暗物質粒子或被科學家發現,不明信號揭示出軸子,新發現讓人驚嘆
    我們的宇宙存在著很多神秘的現象,科學家正試圖解開這些神秘現象,因為這關係到我們人類,未來在宇宙中繁衍生息的關鍵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宇宙到底走向何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如果宇宙最終走向毀滅的話,那麼人類將要如何應對,這才是一個關鍵的事情。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大家希望解開宇宙最終的奧秘。
  • 重磅: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軸子。  其研究驗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研究小組在相關Weyl(外爾)半金屬(TaSe4)2i中發現了由Weyl類型電子(Weyl Fermions)組成的軸子粒子特徵。  最初自由的Weyl費米子現在是局域化的,並且初始Weyl半金屬(TaSe4)2i成為軸子絕緣體。與金屬原子晶體中自由電子的存在類似,Weyl半金屬基電荷密度波晶體具有可以傳導電流的軸子。然而,這種軸子的行為與電子有很大不同,當接觸到平行的電場和磁場時,它們對磁電導率產生反常的正貢獻。
  • 研究人員發現,中子星周圍1000億特斯拉的磁場讓暗物質原形畢露
    他們使用綠河岸望遠鏡和埃費爾斯伯格射電望遠鏡收集這些數據,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射電望遠鏡,分別位於西維吉尼亞(美國)和德國。 研究人員將這兩臺望遠鏡對準了銀河系和其他附近星系中的各種目標。這些區域包括相當接近太陽的中子星,以及天空中已知擁有大量中子星的其他區域(例如,朝向銀河系中心的區域)。然後,他們記錄了該望遠鏡在一定頻率範圍內測量的功率。
  • NASA發現了平行宇宙,這是真的嗎?
    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平行宇宙,當然之前的理論都是院長自己對平行宇宙的猜測,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NASA對外宣稱自己發現了平行宇宙,這可能是真的嗎?沒錯,這的確可能是真的。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院長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強CP軸子或許是暗物質
    在最新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銀河系暈中尋找質量在2.81-3.31eV之間的暗物質軸子。研究的合著者、華盛頓大學研究員尼克·杜(Nick Du)說:我們的研究是由兩個不同的物理學謎團推動,這兩個謎團都將通過探測軸子暗物質來解決,首先是暗物質之謎。過去的物理學研究證據表明,通常認為的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大約15%。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過去曾有實驗試圖探測在特定條件下產生電場或磁場的軸子,或通過影響帶電中子的自旋來探測軸子。但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目光從實驗室轉向了恆星。
  • 科學家模擬「磁星」搜尋軸子「芳蹤」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近日消息,MIT物理學家們打算進行一項新實驗,來探測一種名為「軸子(Axion)」的粒子。如果實驗成功,將破解粒子物理學領域一個複雜的未解之謎——強電荷宇稱破壞,並進一步釐清暗物質的屬性。
  • 用新型腔體探測器尋找隱形軸子暗物質
    軸子暗物質實驗(Axion Dark Matter Experiment,縮寫ADMX)在大型超導磁體中使用共振微波腔,以搜索局部銀河暗物質暈中的冷暗物質軸子。 如果這種機制發生在早期的宇宙中,那麼這種粒子的質量可能很小並且是「不可見的。」隨後,研究人員提出,軸子也可能是暗物質的一種有前途的候選者,暗物質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假設的物質不發射、反射或吸收光。
  •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目前對暗物質的確切性質知之甚少,一些最有希望的暗物質候選者是極輕的玻色子粒子,如軸子,軸子狀粒子,甚至暗光子。這些也可以被認為是以一定頻率振蕩的經典場。但科學家還不能給出這個頻率的數值,也就是粒子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在卡斯珀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正在系統地研究不同的頻率範圍,尋找暗物質的線索。巴克的團隊正在通過宇宙軸自旋進動實驗(Casper)尋找暗物質。
  •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軸子狀粒子,甚至暗光子。這就是為什麼在卡斯珀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正在系統地研究不同的頻率範圍,尋找暗物質的線索。巴克的團隊正在通過宇宙軸自旋進動實驗(Casper)尋找暗物質。Casper小組在美因茨Johannes Gutenberg大學(JGU)和美因茨Helmholtz研究所(HIM)的Prisma+Cluster of Excellence進行實驗。
  • 物理學家苦尋40多年的新粒子再次夢碎:看太陽就覺得不對
    研究人員對 「物理學家組織網」表示:「我們這項研究希望讓學術界回歸正軌,起初關於可能『發現了軸子』的熱情或許把實驗和理論力量帶向了死胡同。」什麼是軸子?43年前,「軸子」假說的提出是為了深入解釋現代物理中的對稱性問題。
  • 一種叫做軸子的假想粒子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不是空的
    我們發現了軸子的一些新動態,它們產生了物質-反物質的不對稱性,研究人員說。物理學家麥可·丁是研究軸子的主要專家,他稱軸子可能在宇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個粒子的想法來自物理學家羅伯託·佩西和海倫·奎因的工作,他們在1977年設想了一個能量場貫穿整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