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肥卻管不住嘴?試試訓練大腦迴路抑制食慾

2020-12-04 IT之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大腦迴路,通過訓練,我們可以避免暴飲暴食。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都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而醫生們還在不斷尋找幫助人們控制飲食的最佳方法。

▲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小鼠大腦中一組神經元被激活時,它們對食物的渴望就沒那麼強烈了。這或許能為減肥人士帶來對食物說不的新方法。

我們現在知道,體重增加不是單純的自我控制問題。暴飲暴食(以及厭食)其實與我們大腦中的某些關鍵機制有關。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些線索:通過幹預那些控制食物記憶的神經元,我們可以重新訓練大腦並抑制對食物的渴望。

每年有4500萬美國人進行節食。據估計,他們在減肥產品上的花銷可能高達330億美元。然而,世界上並沒有能讓身體變得苗條的靈丹妙藥。減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僅是在幾個月內減少碳水化合物或糖類的攝入,還需要整個生活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你要改變對食物的看法。

許多美國人報告稱,他們對食物的態度和感覺存在某些問題,即使這些問題還不足以符合飲食失調的臨床標準。例如,有一半的女性在和朋友一起吃東西的時候會有內疚感,而如果是單獨吃的話,平均每20個女性中有12個會感到內疚,一半的男性也是如此。

我們的心理狀態與飲食模式之間有著很深的關聯,這是通過腸-腦連接(又稱腸-腦軸線)實現的。事實上,這種聯繫如此之深,以至於一些研究者正在嘗試用飲食作為抑鬱症和情緒失調的潛在治療手段。

不過,這種關聯反過來也發揮著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覺也會改變飲食方式。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食慾對動物而言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當動物看到或嗅到某些能吃並且想吃的東西時,它就會把這些東西吃掉。從演化的角度看,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在遇到食物時就進食是可以說得通的。

不過,動物的大腦也演化出了某種機制,可以計算從一餐中獲得能量的風險是否會超過必要限度,因為覓食可能會讓動物暴露於掠食者。當然,人類的演化已經超越了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想吃多少蛋糕就吃多少蛋糕還是相當安全的,吃芝士漢堡也並不比吃沙拉更危險。

儘管如此,暴飲暴食對任何物種來說都是不好的,而這項新研究正是希望幹預這種傾向。研究人員發現,削弱我們記住膳食的神經元系統實際上可能會讓我們不那麼渴望食物,或者至少抑制了這種渴望。

他們發現,當小鼠面對食物而又不應該進食的時候,一組被稱為hD2R的神經元會告訴它們不要進食。當小鼠在充滿食物的環境中遊蕩時,研究人員刺激了這些神經元,這使它們更少回到食物之前所在的位置,似乎小鼠對食物位置的記憶被消除了。

「頭腦中食物和地點之間的聯繫對於生存十分重要,而這些聯繫的強度受到體驗獎勵程度的調節,」研究第一作者艾斯塔法尼亞·阿澤維多(Estafania Azevedo)解釋道,「這些細胞使動物避免了暴飲暴食。它們似乎削弱了飲食帶來的獎勵效果,從而調整了動物與食物的關係。因為hD2R神經元影響了動物與食物的關係,它最終也會影響(食物與地點的)這種聯繫。」

改變這些神經元的狀態可以幹擾對食物及其獎勵體驗的記憶,使小鼠——可能還有人類——改變它們看待食物的方式,並形成新的感知

「我們的研究顯示,參與認知加工和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會影響進食行為,」阿澤維多說,「因此,通過訓練,人們或許有可能學會改變與食物的關係。」換句話說,大腦具有調節食慾的精細機制,一些系統能幫助動物記住並找到食物,但另一些系統則可以限制進食。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一機制來幫助減肥。

相關焦點

  • 減肥總是管不住嘴?原來一種大腦迴路導致了衝動型暴飲暴食
    減肥總是管不住嘴? 每次想減肥時「在實驗模型中,你可以激活那個迴路,並得到特定的行為反應。」利用老鼠模型,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大腦細胞的一個子集,這些細胞在下丘腦中產生一種叫做黑色素集中激素(MCH)的遞質。Noble說,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大腦中MCH水平的升高可以增加食物攝入量,但這項研究首次表明,MCH在衝動行為中也發揮作用。
  • 想減肥又管不住嘴?多喝這飲品,香甜細滑好消化,解救你的小饞蟲
    想減肥又管不住嘴?多喝這飲品,香甜細滑好消化,解救你的小饞蟲女孩子天生愛漂亮,尤其是現在的女孩子,大多以瘦為美,每天都想著要減肥,但是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碰到美味的食物總想多吃一些,吃著吃著,就會在減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肥胖!想減肥又管不住嘴?
  • 嘴饞,為什麼總是想吃東西?如何擺脫源源不斷的食慾?
    對於有一部分人,並不是因為好看,想吃,而是因為心理上需要。我以前就是這樣的,我知道那種徘徊在渴望和理智之間的糾結的感覺,結果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很容易暴飲暴食。那感覺就像魚缸裡的金魚,沒有滿足感,投食多少,我就能吃多少,永遠都不知道飽。
  • eLife:抑制食慾、增加飽腹感,這種激素讓減肥不再是夢
    在中國,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億人,減肥瘦身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2020年11月24日,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在" eLife"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Lipocalin-2 is an anorexigenic signal in primat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成骨細胞源激素Lipocalin-2(LCN2),可以抑制食物攝入並增加小鼠飽腹感,並且在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也顯示出相似的結果。
  • 想減肥又管不住嘴?不吃也不會餓的方法還真有!
    研究表明,這種酶還可以破壞大腦中由蛋白質組成的瘦素受體的外部部分,損害大腦發出飽足信號的能力。他們得出結論,一種叫做MMP2的酶會損害大腦發出飽足信號的能力。MMP2是基質金屬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的縮寫,主要由肌肉和脂肪細胞產生。MMP2能分解和重組細胞,參與疤痕形成和胚胎發育等過程。研究表明,這種酶還可以破壞大腦中由蛋白質組成的瘦素受體的外部部分。
  • 這4種天然抑制食慾的東西,會是你減脂路上的好幫手
    說起食慾抑制劑,很多人往往會嗤之以鼻,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大多數抑制食慾的東西都會有一些潛在的副作用。比如,雖然克倫特羅是一種非常好的食慾抑制劑,但是它卻會提高心臟病、缺鉀以及失眠的風險。但是,其實還是有一些天然健康且有效的食慾抑制劑來幫助你管理好飢餓和渴望感。
  • 為何控制不住自己伸向食物的手?專家揭開大腦調控進食的新奧秘
    新華社武漢7月18日電(記者李偉)「吃貨」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大腦是控制進食活動的「司令部」。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發現下丘腦的一個神秘腦區中的神經元在進食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大腦調控進食機制,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世界權威期刊《科學》上。
  • 想減肥?英研究人員:用紅色盤子吧
    人們常說,想減肥,管住嘴,邁開腿。要是不想那麼累又管不住嘴呢?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查爾斯·斯彭斯說,把餐盤換成紅色或許能幫你「管住嘴」,因為「紅色是危險或需要躲避的信號」。  但是,如果你想增肥,就用白色餐盤吧。英國斯特林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白色餐盤替代了痴呆症住院病人使用的藍色餐盤,以便讓他們更清楚地看到食物,結果,病人每天的進食量平均增加0.2公斤,4個月下來,病人的體重平均增長了兩三公斤。斯彭斯說:「餐盤選用白色對醫院來說是最糟糕的選擇,這可能會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
  • 如何合理控制食慾?科學家們來支招
    【2】Nature:科學家鑑別出抑制個體食慾的大腦神經迴路doi: 10.1038/nature12596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導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通過使用遺傳工程技術,鑑別出了一系列可以「告知」大腦關閉個體食慾的神經元。
  • 研究人員發現"瘦體素":抑制食慾刺激多動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藥,在老鼠身上實驗後發現,它不僅能抑制食慾,還能刺激它們多動。  少吃多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對一組「先天不足」的老鼠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在養殖它們時「動了點手腳」,使老鼠體內或是缺少一種控制食慾的激素「瘦素」(又稱瘦體素),或是無法對瘦素作出反應。因此這些老鼠嚴重肥胖,還患有糖尿病。
  • 4個方法科學控制食慾,降低卡路裡攝入,助你提高減肥速度
    導語:眾所周知,想要減肥「三分練、七分吃」,我們除了日常的運動提升卡路裡消耗外,還要控制住自己的飲食,要學會吃,控制自己攝入的熱量平衡才行,有的人正式因為食慾比較旺盛,不容易控制飯量,而過量進食容易導致減肥心血白費,這也是很多人減肥失敗的原因。那麼怎麼才能有效控制熱量攝入,降低自己的食慾呢?
  • 明星為了減肥真是太拼了!
    還有一些運動達人,像馬甲線小公主袁姍姍、鄧紫棋等都是靠著高強度的訓練,練就了非常好的身材,鄧紫棋為了腹肌每天光腹肌訓練就是600多下。以上所說的這些明星,都算是比較健康的減肥方式了,總結起來,就是管住嘴,邁開腿,要一個好的身材,就必須像大S說的,對自己狠才行。
  • 福音丨「減肥困難戶」有救啦!中國科學家發現「飽腹信號」 管住嘴或將不再難
    而在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鑑定出了誘導飽腹感的「飽腹信號」,有望解決「減肥困難戶」們控制食慾的難題。感知蛋白質的信號有待發掘在此前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發現,在每個人日常攝入的三種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中,蛋白質對進食的抑制效果最明顯。
  • 果蠅的答案:碰到好吃的,人為什麼會停不住嘴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博士生楊哲在果蠅世界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他順藤摸瓜,在果蠅體內發現了一束感受鮮味的神經,從腸道直通大腦。原來,果蠅也能嘗鮮,並且它的「味蕾」在腸子裡。博士後黃銳發現,對於含有胺基酸的食物,果蠅食慾明顯提升,比其他食物多吃50%甚至一倍。「果蠅體內或許確實存在一套鮮味感受機制。」王立銘說,課題組通過遺傳學篩選,在果蠅大腦中解析出6個DH44神經元,正是它們執行著感知鮮味的功能。王立銘說,「這6個神經元非常特別,它們的軸突一直延伸到了果蠅的腸子裡,而並不在嘴巴或者其他地方。這讓我們非常驚訝。」
  • 懶人想苗條?代餐粥讓你放心做個小懶蟲
    每天有多少的妹子在與肥胖做鬥爭,卻每每敗下陣來,歸結下原因基本都是方法不對,或是沒有耐心、懶,懶+錯誤的方法=失敗,小懶蟲想減肥,真是個傷腦筋的問題。在減肥上,過度的節食反倒會將你打回原形,甚至更加肥胖,三餐該吃的還是得吃,比如很重要的早餐。賴床不想起,結果只能匆匆忙忙的洗漱一下就便趕去工作,對於一些扛不住餓的,或許就會在街邊攤上隨便買點,這樣不僅不衛生,還沒有營養。
  • 為什麼你明明不餓,卻很想吃東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跑步學院 都說秋冬是食慾之季,但實際上很多人超乎常人旺盛的食慾可不是只存在於秋冬兩季。 作為一個營養師,日常與朋友的交流如下: 常年處於跑步減肥卻永遠管不住嘴的朋友A和我抱怨,「運動我是沒問題的,但在控制飲食這件事情上,真的讓我十分頭痛。雖然每次都再三提醒自己要管住嘴,但我的嘴好像從來都不聽我的指揮。這樣的生活讓我心力憔悴,每次吃過夜宵後也都讓我悔恨不已。我恨自己甚至連自己的始於都控制不了!
  • 想更抗幹擾?試試大腦訓練App
    Peak發布的「解碼器」,是基於劍橋大學的科研成果開發的一款大腦訓練遊戲,可幫助用戶提升注意力和專注度。eurekalert.org網站1月20日載文稱,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一款新的「大腦訓練」遊戲可以提高用戶的注意力。
  • PNAS:大腦迴路的運作方式
    一項研究說,大腦迴路可能是以一種類似於網際網路的互相連接的反饋網絡方式組織起來。科學家長久以來認為大腦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等級,最晚進化出來部分(諸如新皮層)處於命令鏈的頂端。但是近來的報告提示了一個反饋網絡迴路。為了研究大腦迴路的結構,Richard H. Thompson 和Larry W.
  • 胖情分析匯,越胖越想吃那是大腦被欺騙啦
    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胖情分析匯,將對致肥原因和減肥失當進行全方位掃描,為您的減肥大業提供情報。今天咱們聊聊為何有的人越胖越想吃。2018年8月22日的《科學》系列的《轉化醫學》,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學者們的論文,研究揭示出了越胖越想吃的機制,是瘦素抵抗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