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已在世界範圍內達到流行病的程度,並影響了40%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肥胖者更有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臟疾病。很難靠飲食和運動來減輕體重,而極少數人能堅持下來。在中國,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億人,減肥瘦身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2020年11月24日,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在" eLife"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Lipocalin-2 is an anorexigenic signal in primat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成骨細胞源激素Lipocalin-2(LCN2),可以抑制食物攝入並增加小鼠飽腹感,並且在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也顯示出相似的結果。
LCN2主要由骨細胞產生,並在小鼠和人類中自然發現。小鼠研究表明,長期給動物LCN2會減少食物攝入並防止體重增加,而不會導致其新陳代謝減慢。
LCN2充當飯後飽食的信號,導致小鼠限制食物的攝入量,並且通過作用於大腦的下丘腦來做到這一點。
研究人員想知道LCN2對人類是否有類似的作用,以及一劑量是否能穿越血腦屏障。
該團隊首先分析了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四項不同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是體重正常,超重或患有肥胖症的人。每個研究中的人都在禁食過夜後進餐,並研究了進餐前後血液中LCN2的量。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體重正常的人飯後LCN2含量增加,這與他們進食後感到滿意的程度相吻合。相反,在超重或肥胖的人中,餐後LCN2水平下降。
在rh-LCN2治療後,vervet猴的體重、瘦素和甘油三酯有下降的趨勢
基於這種餐後反應,研究人員將人們分為無反應者或反應者。餐後LCN2沒有增加的無反應者,其腰圍較大,且代謝疾病的標誌物較高,包括BMI,體脂,血壓升高和血糖升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發現在胃旁路手術後體重減輕的人對LCN2的敏感性得以恢復,從手術前的無反應者變為手術後的反應者。
兩者合計,這些結果反映了在小鼠中觀察到的結果,並表明這種餐後LCN2調節的喪失是導致肥胖的新機制,並且可能成為減肥治療的潛在目標。
在證實LCN2可以穿透大腦後,研究小組探索了用激素治療是否會減少食物攝入並防止體重增加。為此,他們用LCN2處理猴子一周,與一周之內進行治療之前相比,他們的食物攝入量減少了28%,並且猴子的食量也比僅接受鹽水治療的猴子少了21%。僅在治療一周後,對體重,體脂和血脂水平的測量顯示,在治療的動物中下降的趨勢。
LCN2與人、狒狒和恆河猴腦段的下丘腦結合
研究表明,LCN2可以穿過大腦,進入下丘腦並抑制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食物攝入,該激素可以抑制食慾,而毒性可忽略不計,為進一步提高LCN2臨床應用水平奠定了基礎。
論文連結:
DOI:10.7554/eLife.58949
醫諾維-讓科研更簡單!
評審指導 | 語言服務 | 格式化處理 | 選刊指導
基礎實驗方案設計 | 進階定製化實驗方案
臨床試驗方案設計 | 定製化設計(RCT、RWE)
項目設計指導 | 項目調整優化 | 項目設計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