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總是管不住嘴?原來一種大腦迴路導致了衝動型暴飲暴食

2020-12-04 前瞻網

減肥總是管不住嘴?原來一種大腦迴路導致了衝動型暴飲暴食

 Emma Chou • 2019-12-14 14:42:10 來源:前瞻網 E5020G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每次想減肥時,一看到美食視頻就產生一種無法抗拒的渴望。於是,幾秒鐘之內,你迅速打開了外賣軟體,報復性地點一大堆燒烤,暴飲暴食。

衝動,或不考慮行為後果的反應,與過量的食物攝入、暴飲暴食、體重增加和肥胖,以及包括毒癮和過度賭博在內的幾種精神疾病有關。

喬治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大腦中改變食物衝動的特定迴路,這為科學家有朝一日開發出治療暴飲暴食的方法創造了可能性。

研究小組的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喬治亞大學家庭與消費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Emily Noble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她說:「你大腦中有一個潛在的生理機能在調節你說『不』(衝動進食)的能力。」「在實驗模型中,你可以激活那個迴路,並得到特定的行為反應。」

利用老鼠模型,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大腦細胞的一個子集,這些細胞在下丘腦中產生一種叫做黑色素集中激素(MCH)的遞質。

Noble說,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大腦中MCH水平的升高可以增加食物攝入量,但這項研究首次表明,MCH在衝動行為中也發揮作用。

「我們發現,當我們激活大腦中產生MCH的細胞時,動物在食物上的行為會變得更加衝動。」Noble說。

Noble說,為了測試這種衝動行為,研究人員訓練老鼠按下控制杆,以得到「美味、高脂肪、高糖」的小球。然而,老鼠必須在槓桿按壓之間等待20秒。如果老鼠太早按下控制杆,它就得再等20秒。

然後,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激活從下丘腦到海馬體的特定的MCH神經通路,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功能的部分。

結果表明,MCH並不影響動物對食物的喜愛程度,也不影響它們為食物付出的努力程度。相反,這個迴路作用於動物的抑制性控制,即它們阻止自己獲取食物的能力。

「激活這一特定的MCH神經元通路,可以增加衝動行為,而不會影響正常的進食,以滿足熱量需求或產生購買美味食物的動機。」 Noble說:,「這一迴路會選擇性地影響食物衝動,了解了這一迴路的存在,我們就有可能開發出治療暴飲暴食的療法,幫助人們在不降低正常食慾或降低食物的美味度的情況下堅持節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想減肥卻管不住嘴?試試訓練大腦迴路抑制食慾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大腦迴路,通過訓練,我們可以避免暴飲暴食。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都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而醫生們還在不斷尋找幫助人們控制飲食的最佳方法。
  • 「你為什麼總忍不住刷手機」|聊聊大腦的「習慣迴路」
    明明在減肥,看到烘培甜點卻還是會伸手去拿一塊。我知道,你也希望改掉這些習慣,但總是忍不住,這是為什麼呢?01我有個學員,買了很多書,但大多只讀了開頭幾頁,還有一些連塑料書膜都沒有撕開。第三步是獎賞,讓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以後使用。重複的次數多了,這個迴路就成了一種習慣,使你幾乎可以自動化完成。
  • 大腦的獎賞迴路
    奧爾茲和米爾納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小鼠把這項活動排在了所有活動前面,以至於不吃不喝,一天按700次踏板(參見下圖)。大腦的獎賞迴路就這樣被發現了:大腦裡某些神經元的激活就是一種獎賞,強度甚至高於擺在飢腸轆轆的人面前的一頓大餐。這一迴路同樣存在於人類大腦中。而迴路受損的病人很難感覺到愉悅,這種症狀被稱作快感缺失。
  • 暴飲暴食不只是貪吃那麼簡單
    別人是否總會說:「你不胖呀!我看著都有些太瘦了!」而自己仍然覺得:「哎呀,我胖死了!」 甚至會為自己的身材而感到羞愧。 如果你對自己的身材有著錯誤的期待和評估,很可能會強迫自己減肥。
  • 吃個不停的大腦秘密,解密你為什麼總是長胖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種體會——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吃完後總是後悔之前的行為,明明別人是吃兩口就飽了動物進食是一種複雜、多步驟的行為,需要大腦收集不同的信號,如從收集食物的氣味到產生飽腹感等。為此,研究人員將這些行為分解成更簡單的步驟來分析,並確定驅使動物尋找食物的神經元與讓其進食的神經元是不同的。
  • 你還在節食減肥嗎?這幾點壞處,讓你知道不能節食減肥
    說到減肥,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節食減肥。你身邊總有人在說你身材太胖了就少吃點,就自然瘦下來了。這句話不能說全對,因為減肥並不是少吃就能夠瘦下來的,這點你要知道。減肥期間減少食物的分量確實沒錯,但是過度的節食只會讓你出現暴飲暴食的情緒。
  • 陳根:暴飲暴食的腦迴路背後,衝動也不全是你的錯
    文/陳根黑色素是一種生物色素,是動植物中存在的一種黑褐色的色素,由一種特殊的細胞即黑色素細胞生成並且儲存在其中。  一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UGA)的一個研究團隊就研究了這樣難以解釋的現象,並確定了大腦中改變進食衝動的特定迴路
  • 科學家揭秘大腦迴路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我們仍不清楚介導這些行為的確切腦細胞類型。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萊羅那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CeA中的特定神經元會導致類似酗酒行為的發生,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一種特定的神經迴路,該迴路在改變時會導致動物飲酒行為的減少。
  • 怎麼減肥都不成功,這本書也許就能幫你減肥20斤
    自從7月份跑步減肥之後,我就開始天天跑步,加上控制飲食,這三個多月瘦了16斤,但是再往下減肥就很難,怎麼運動都不行。最近看了一本書《我減掉了50斤》,從中發現自己減肥失敗的原因,是心裡因素導致減肥失敗,今天就把這本書的乾貨部分總結出來,我會去具體去實踐一下。我相信只要認真實踐,減肥個20斤絕對沒問題。
  • 最省力的8個減肥技巧,不需要禁食也不需要鍛鍊,瘦身不受罪!
    今天分享給你們8個最省力的減肥技巧,可以幫助您減肥,而無需任何禁食和/或劇烈運動,讓你廋身的同時不必受罪!暴飲暴食是體重增加的主要問題之一!吃食物的一個簡單而黃金的法則是:細嚼慢咽,尤其是在減肥的時候。 咀嚼需要時間,因此,它也會使您進食緩慢。 這樣做的同時,您可以讓身體有時間記錄剛吃過的食物,使您的飽腹感加強,漸漸的養成進食量減少的習慣。進食量減少了,自然而然的就會慢慢瘦下來了!
  • 重塑大腦迴路,重回正向循環
    下行漩渦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自己所做的決定改變了自己的大腦活性。而糟糕的大腦活性,會讓所有的事情失去控制,進一步惡化那些負面的大腦變化,這就像滾雪球。下行漩渦最大的問題是它不但可以將你拉入其中,還會讓你難以擺脫。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環境時,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方向。壞消息,目前人類並不完全了解大腦對於精神疾病影響。
  • 大腦影響飲食份量,避免暴飲暴食的10項建議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10種訓練大腦減少飲食份量的方式,讓我們更正確地理性選擇營養豐富且低熱量的食物。1、注意食物份量標示這個建議是否看起來很簡單?但要控制少吃東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食物份量!當你在不知道自己適合多少份量之前,請不要過於自信自己能有效控制攝入量,尤其是在外聚餐的時候。如果你是訂外賣或吃自助餐,請先查看食品包裝上所標示的份量。
  • 6個減脂問題,解決就能瘦10斤,今年的減肥計劃,輕鬆完成!
    問:經常管不住嘴,聽說有一種「吃肉減肥法」,只要嚴格控制吃主食,大量吃肉也能瘦,這種方法適合我嗎? 答:能!事實上,不僅只吃肉不吃主食能減肥,只吃主食不吃肉同樣也能減肥!
  • PNAS:大腦迴路的運作方式
    一項研究說,大腦迴路可能是以一種類似於網際網路的互相連接的反饋網絡方式組織起來。科學家長久以來認為大腦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等級,最晚進化出來部分(諸如新皮層)處於命令鏈的頂端。但是近來的報告提示了一個反饋網絡迴路。為了研究大腦迴路的結構,Richard H. Thompson 和Larry W.
  • 為什麼你明明不餓,卻很想吃東西?
    作為一個營養師,日常與朋友的交流如下: 常年處於跑步減肥卻永遠管不住嘴的朋友A和我抱怨,「運動我是沒問題的,但在控制飲食這件事情上,真的讓我十分頭痛。雖然每次都再三提醒自己要管住嘴,但我的嘴好像從來都不聽我的指揮。這樣的生活讓我心力憔悴,每次吃過夜宵後也都讓我悔恨不已。我恨自己甚至連自己的始於都控制不了!
  • 重寫小鼠記憶實驗發現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
    日前,一項重寫小鼠記憶的實驗就發現了涉及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8月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對該相關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報導。  回憶通常帶有正面或者負面的情感聯繫,這種情感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記憶的其他細節,例如物理位置,卻仍然準確。讓情感和記憶發生關聯的過程總體上不為人所知,雖然人們相信大腦的不同區域儲存著一個記憶的不同組成部分。
  • 新發現: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控制著壓力下的失眠狀態
    新發現: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控制著壓力下的失眠狀態 2020-09-14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高熱量食物會打亂生物鐘:導致暴飲暴食 從而引發疾病
    近日,據外媒報導,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愉悅中樞」與調節日常生理節律的生物鐘之間存在聯繫。而高熱量食物會帶來愉悅感,從而破壞正常的飲食節律,導致暴飲暴食。來自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小鼠作為研究模型。
  • 童年時期的社交孤立會破壞特定的大腦迴路「研究速遞」
    雖然研究已經表明,特別是在兒童時期的社會隔離,對成年後的大腦功能和行為有害,但其潛在的神經迴路機制仍知之甚少。額葉是大腦中調節社交行為的一個關鍵部分,是成年人正常社交所必需的。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31日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闡明了這些細胞之前未被認識的作用,這些細胞稱為內側前額葉皮層神經元,它會投射到室旁丘腦,而室旁丘腦是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獎賞迴路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大腦區域。如果這一發現在人類身上也能得到複製,就可能會影響與孤立相關的精神疾病的治療。
  • 你渴不渴,大腦特殊「渴感迴路」神經元說了算~
    科學家近期對老鼠大腦活動的深入研究或許能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在我們的大腦裡有一個特殊的「渴感迴路」(thirst-circuit),食物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激活這個迴路,而口腔溫度降低則可以關閉這一迴路。此前科學家已經知道,這些大腦細胞可以刺激飲水活動,比如當脫水導致血液濃度升高的時候。新得研究結果顯示了一種更快的反饋模式,可以預測身體未來對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