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k發布的「解碼器」,是基於劍橋大學的科研成果開發的一款大腦訓練遊戲,可幫助用戶提升注意力和專注度。
eurekalert.org網站1月20日載文稱,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一款新的「大腦訓練」遊戲可以提高用戶的注意力。研發人員表示,「大腦訓練」遊戲有望幫助人們在繁忙的世界中應對日常幹擾。Adam Gazzaley和Larry D Rosen在他們的書(《精神錯亂:高科技世界中的古老大腦》)中指出,隨著新技術地不斷湧現,年輕人需要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同時應對多種挑戰。這讓他們的注意力變得難以集中,情緒和睡眠也因為環境壓力而愈發糟糕。
精神病學教授Barbara Sahakian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下班後回到家中,感覺自己忙碌了一整天,但又不確定自己到底做了什麼。我們花費了大量時間用於回復電子郵件、查看簡訊和搜索社交媒體等,期望能進行多任務處理。然而,事實大多時候與預期正好相反。對於複雜的任務,我們需要進入『流程』,並保持專注。」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各種號稱能提升記憶力和注意力等認知技能的「大腦訓練」類應用程式大行其道。劍橋大學行為與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的這款名為「解碼器」的新遊戲才或許真的有用。這款遊戲旨在幫助用戶提升專注度。遊戲經過了研究團隊的深入研發,並經過了科學的評估。Sahakian教授及其同事George Savulich博士在《行為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中證實,用戶在一個月時間內,在iPad玩上8小時的「解碼器」,有助於增強注意力。這種形式的注意力可以激活大腦的額頂區網絡。
在他們的研究中,Sahakian等將75名健康的年輕人分為3組:一組玩解碼器,一組玩賓果遊戲,另一組則不玩遊戲。前兩組受試者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8個1小時制的遊戲體驗任務。所有受試者在試驗開始前都進行了測試,然後在4周後接受CANTAB快速視覺信息處理測試(RVP)。在之前的研究中,CANTAB RVP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注意力測試方法。研究結果顯示,3組受試者的注意力有顯著差異。玩「解碼器」的人比玩賓果遊戲和不玩遊戲的人專注度更高。這種差異是顯著和有意義的——它的效果與使用興奮劑(如甲苯酸甲酯或尼古丁)相當。甲苯酸甲酯也被稱為利他林,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藥物。
為了研究「解碼器」在不影響注意力轉移能力的情況下提高注意力的程度,研究人員還對參與者進行了跟蹤測試,結果仍然是積極的。此外,受試者對遊戲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在8個小時的遊戲過程中,他們的積極性始終很高。薩哈肯教授評論說:「很多人向我抱怨,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解碼器』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專注度。除了健康的人,我們也希望這個遊戲能夠幫助那些有注意力障礙的人,如多動症患者或大腦受過創傷的人。我們計劃今年開始一項針對腦外傷患者的研究。」
Savulich博士補充說:「市場上很多關於大腦訓練的應用程式並沒有嚴格的科學依據。而我們的遊戲是基於科學數據和交互式原理開發的,遊戲開發者Tom Piercy確保了遊戲的趣味性,並且難度水平與個體玩家相匹配,使用戶能夠享受認知訓練的挑戰。」目前,這款遊戲已授權給了應用程式開發商Peak。Peak為蘋果設備開發的「解碼器」已可以在應用程式商店免費獲得,Android版本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與用戶見面。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阿淼
責編: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