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訓練」浪費時間? 學者解讀大腦認識誤區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6日電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一直試圖研究並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他們認為人類大腦的結構和運用還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但也有很多人對大腦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其中的一個誤區是大多數人都認為,目前人類只發揮了大腦10%的能力,還有90%的潛能有待開發。

  據報導,近日,來自劍橋大學的著名臨床神經心理學教授芭芭拉•薩卡金反駁了以上觀點,她表示,90%的大腦潛能未被開發的理論站不住腳,即使人類在閱讀時,大腦的諸多部分都在進行工作,比如前腦和枕葉負責視覺和理解,海馬體則負責記憶。

  芭芭拉稱,在閱讀的同時,腦幹和小腦讓人保持平衡以便保持坐姿,控制呼吸、血液循環,並且給胃部發出消化食物的指令,腦下垂體和海馬體則負責控制荷爾蒙分泌、體溫還有其他人體內分泌水平。

  報導稱,另有一批權威專家對人類大腦的認識誤區有了新的解釋。

  喝酒會損壞大腦?

  報導稱,雖然過度飲酒會導致人在行走和說話方面出現困難,但是不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酒精不會殺死腦細胞」,來自英國國家醫療總局下屬的伯明罕大學醫院,臨床神經學醫師如是說,「酒精只是暫時阻礙了腦細胞正常工作。」

  報導指出,2012年在華盛頓大學的實驗室內進行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將酒精直接倒在腦細胞上,但是腦細胞卻沒有死亡。他們觀察到,酒精只是妨礙了腦細胞的信息傳遞方式,這就是為什麼酒後人的語言能力、協調能力及判斷力都變遲鈍的原因。

  科學家指出,導致長期酗酒者神經損傷,記憶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營養失調。酗酒者的膳食很不平衡,所以他們缺少保證神經健康的維生素B1。

  但同時,科學家也警告稱,長期飲酒,酒精可導致大腦停止產生新的細胞,尤其是掌管記憶力、學習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海馬體,會受到酒精影響而停止產生新細胞。

  腦子越大就越聰明?

  據報導,專家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解釋:腦子的大小不能說明一個人聰明與否。調查顯示,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正常人的大腦還要輕將近200克。

  來自溫徹斯特的神經科醫生佛伊泰克•克威茨表示,人體大腦的體積或重量與智商沒有直接關係。女性的大腦通常比男性的小,但是世界上比男性聰明的女性比比皆是。

  但科學家也表示,通過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知識,可以在後天讓大腦的某些部分增大。報導稱,英國曾在倫敦對當地的計程車司機進行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上,負責記憶道路和方位的部分比普通人都要大。

  「大腦訓練」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報導稱,以前一直有研究建議人們多鍛鍊大腦,讓大腦保持活力,可以改善記憶力。而在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委託科研機構對「大腦訓練」遊戲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所謂的「大腦訓練」並不能使人變得更聰明。

  報導指出,科研團隊邀請了8600名18至60歲的人進行測試。參加測試的人需每周3次,每次10分鐘遊玩研究人員專門設計的可提高記憶力的「大腦訓練」遊戲。

  而研究人員同時邀請了另一批人,用同樣的頻率和時間上網學習知識。在經過了6周的試驗後,研究人員發現,進行「大腦訓練」的人並沒有比上網學習的人聰明,在一般認知能力方面,得分相同。甚至在某些測試中,「大腦訓練」後的人還不如上網學習的人。

  然而,研究人員也指出,如果經常進行複雜的智力遊戲,如填字遊戲,可以避免患上老年痴呆症。最近美國的一項研究發也證明了這一發現,而且經常打牌、下西洋棋和做拼字遊戲的人,在記憶力測試中也獲得高分。

  左腦型人格還是右腦型人格?

  報導稱,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習慣以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來界定一個人的性格,因為右腦控制左手,左腦控制右手。

  報導指出,左腦是控制語言和數學計算能力的,所以慣用右手的人被認為更有邏輯性,分析能力更強。而右腦是管理空間能力、面部識別和音樂能力的,所以左撇子通常被認為更有創造力和藝術天賦。

  但美國猶他大學在2013年,對1000名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後發現,幾乎沒有人會只使用左腦或右腦。研究人員表示,人類使用兩半腦的頻率幾乎是一樣的,左半腦和右半腦必須一起協同工作。

  聽古典樂可以讓孩子變聰明?

  報導指出,這一誤區起源於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當時的研究結果稱,在莫扎特音樂環境下學習的學生成績更優異。而在2010年,研究人員又複查了當年的40項實驗後稱,這些結果不能說明學生的成績和聽古典音樂有直接的聯繫。

  其中的一名研究人員卡普爾醫生稱:「如果你喜歡古典樂,那給孩子放來聽沒有什麼壞處。但是古典樂對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

  靠飲食能補腦嗎?

  報導稱,阿德萊德大學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關於飲食能促進大腦發育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孩子在15至24個月大時,能夠均衡膳食,如規律性地攝入豆類、奶酪、水果和蔬菜,那當他長到8歲時,智商會比同齡人高2個百分點。如果孩子在2歲前攝入餅乾、巧克力、甜食、飲料和薯片等食物,到8歲時智商會比同齡人低2個百分點。

  對於這項研究,佛伊泰克•克威茨則表示,根本不存在滋補大腦的食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明有食物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智商。就算是魚肝油也沒有這個功效。」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也在走下坡路嗎?

  報導稱,對於這個問題,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首席大腦科學家,保羅•馬修斯教授解釋說:「當人們到了70多歲後,的確會變得反應遲鈍。但是生活了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卻造就了大腦的『黃金時代』。」

  「人老了以後大腦的確變慢了,但是可以深思熟慮,做出一些明智的決定。緩慢的思考可以讓人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還可以避免受到感情和主觀偏見的幹擾。這就是為什麼高級法院的法官都年過70的原因。」

  但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老年精神病學臨床醫生羅伯•霍華德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記憶力確實是下降了。他指出,尤其是遇到不常見到的熟人後,在回想名字時非常痛苦。

相關焦點

  • 認識你自己,從認識大腦開始!
    那我們不妨從大腦入手來打開一扇認識自己的窗戶吧!大腦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身」和「心」,然而人類對自己的大腦,卻一直缺乏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不是指生理解剖上的了解,而是對大腦的能力、潛力的認識,人類所知不多。大腦在學習的時候是怎樣運作的?大腦的能力怎樣提升的?大腦各種能力可以提升到什麼程度?大腦還有什麼潛能有待開發?
  • 認識你的大腦從認識大腦潛力開始
    現在社會發展速度極快,不論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如果我們想表現得更出色,那麼就必須重視我們的大腦,讓大腦發揮出更大的潛力。遺憾的是,很少有人重視這一點。其實,你的大腦比你想像得要厲害得多。近年來,對大腦的開發和研究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注意,他們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過去10年中,人類對大腦的認識比過去整個科學史上所認識的還要多得多。
  • 改變字體能鍛鍊大腦 盤點7種訓練大腦的方法
    俄羅斯「醫學論壇」新聞網盤點7種訓練大腦的方法,幫助提高記憶力。1.早餐食用吐司拒絕食用碳水化合物會危害我們記憶力,調查發現,日常飲食中無碳水化合物的人的記憶力往往比其他人差。3.改變電腦上的字體或許你已經習慣了電腦中或者圖紙上的一成不變的字體,此時,嘗試運用另外一種更難於辨認的字體,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鍛鍊大腦的方法。
  • 認識大腦必看的5本書!
    下面推薦這5本書籍,以不同的角度認識大腦,讓我欲罷不能。而且這5本書,都非常新,有些甚至還沒有豆瓣評分,但是內容卻非常有價值,絕對不會浪費你寶貴的閱讀時間。先有荷爾蒙、再有性別、最後有了不同的大腦,最後才有了性格迥異的兩性社會。豆瓣評分:7.92. 大腦總指揮作者:埃爾克諾恩高德伯格,俄裔美國人。
  • 人類大腦認知六大迷思和誤區
    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大腦的認知仍存在種種誤區。 科學家已經證明,我們絕不只僅使用10%的大腦容量,就連說話這樣最簡單的任務都需要使用10%以上的大腦。 這一誤區可能是源自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908年的經典著作《人的能量》(The Energies of Men)一書。
  • 兒童大腦測評應用大腦課堂上線,幫兒童訓練「最強大腦」
    兒童大腦測評應用大腦課堂上線,幫兒童訓練「最強大腦」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甚至誤認大腦細胞死亡後不會再生。以下是有關大腦的七項迷思與事實。  迷思:人類只使用10%的大腦?其他有待開發?  事實:完全是謠言。人類即使在休息、睡覺,大腦許多部位都在活動。如果此說成立,人類傷了九成的大腦依然可以正常生活?事實上不可能。人類大腦的每一部分都在運作,消耗身體兩成的熱量,雖然重量只佔身體的百分之三。  迷思:大腦如果受傷,多半是永久性的?
  • 一份大腦的說明書
    根據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宣布,斯佩裡獲獎的主要原因是,發現了大腦左右兩半球在功能上的細化,使我們對大腦結構機能有了嶄新的認識。斯佩裡糾正了傳統中人們認為大腦左半球比右半球重要的錯誤認識,證實了大腦左右兩個半球擁有同樣複雜的智力、機能。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只是分工不同,但他們同樣聰明。
  • 「自由聯想」讓大腦「散散步」
    但是,自由聯想絕不是在浪費時間,因為自由聯想是大腦思維的基礎形式,自由聯想是無意志控制時的自動化進行著的、自發而單純的思維,但它是高級的、有目的性的思維賴以進行的基礎。因此,弗洛伊德將自由聯想及夢等這樣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目的、沒有邏輯、沒有具體意義的潛意識水平的思維叫做「初級思維過程」,而把意識水平的有目的的、受意志控制的思維叫做「次級思維過程」。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 | 靜——大腦訓練,開發潛能
    靜——大腦訓練,開發潛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關於大腦開發的奧秘!大腦分工明確,潛能無限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就是對大腦無限潛能的認識!」據說愛因斯坦聰明的大腦也只開發了不到10%。
  • 天才大腦跟右腦沒有必然關係!
    在我們的傳統認識中:右腦具有無限的潛能,右腦的開發比左腦更為重要,只要開發了右腦就可以讓自己或孩子獲得超強的記憶力、創造力、思維力等等。但事實上,很多你以為的都是錯誤的(沒有科學依據)!「左腦掌管語言、邏輯,而右腦負責情緒、藝術和創造力」這種「左右腦分工明確」的說法是對腦科學理解的三大誤區之一。另兩個誤區是:人的大腦利用率只有不到10%;腦細胞不能再生。而真相是:人的大腦利用率已經很高,接近飽和;部分腦細胞是有再生能力的。
  • 沒有最強大腦,怎麼訓練記憶力?
    但是大腦記憶要比肌肉記憶難得多了,所以要經過更加長期、持久的訓練才能見到成效。想想你學騎自行車還要幾天呢!訓練記憶力也是,不要急於求成,一口吃不成胖子。通過向消耗能量的大腦輸入額外的氧氣,鍛鍊能增強智力。3.定期回顧想一想你一天之中看到、聽到多少信息,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你每天專門留出一部分時間來回顧,或者叫複習。
  • 給大腦安裝個時間雷射尺
    一個紀錄片中,一個實驗,人在高空快速墜落時候,人的大腦對時間感觀會變慢人類只不過是化學物質驅動的奴隸,對時間感觀的變化,也是化學物質影響大腦特定區域的電信號。既然化學物質奴役著我們,是不是可以我們嘗試掌握這些化學物質,來提升自己。就像黑客帝國中,母體給人體電池餵料,用電信號刺激細胞分泌化學物質奴役人類的大腦渴望的欲。在以上的了解上,我似乎明白,我可以控制大腦去理解未來按照邏輯可能發生的。
  • 大衛•伊格曼《大腦的故事》:帶你領略大腦宇宙奇妙之處
    譯者:閭佳    定價:69.90元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53678399[內容簡介]    人體是一個複雜而精美的傑作,而大腦是其中神秘的存在。
  • 李飛飛對話頂級神經學家:大腦做「微積分」,最高效GPU但很浪費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這次頂級AI學者與神經科學家的碰撞!計算主導神經落後?紐瑟姆:計算的終極將是微觀解剖!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下這次的與會嘉賓。神經系統中的一個叫做『整合』的東西,對於學過微積分的人來說,這是很熟悉的,它逐字逐句地計算發生的事件,逐字逐句地整合一些時間序列,並積累出最後結果。事實證明,搞懂這個整合的原理對神經系統的研究十分重要,包括決策。
  • 關於大腦運轉的四個常見誤區
    編者按:你可能也聽說過「人類的大腦只使用了10%左右,我們的大腦尚有90%等待開發」這樣的說法,但這並不是真的。人類大腦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先進和複雜的器官,雖然數百年來人們試圖研究和揭開人腦之謎,但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有限。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大腦仍存在種種誤區,本文列出了四種常見說法,看看有沒有你聽說過的吧。
  • 我們的大腦與記憶機制
    短時記憶,在從幾秒或者幾分鐘的較短的時間內保持有限數量的信息;長時記憶,長時間地將信息保持在記憶中。感覺是最初級的認識過程,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當然感覺並不一定在某一時間內只反映一種屬性,而是可以反映許多種屬性,但在感覺中,各種屬性之間既無組織又無界限。正如一個人進入到某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雖然這個環境中既有各種聲響,又有各種氣味,但他分不清哪個聲響來自哪種東西,哪種氣味散發自哪個物體,這時對他來說,各種聲響和氣味只是雜亂無章的一大堆刺激。
  • 關於大腦的10個誤區?
    在2014年10月熱映的好萊塢電影《超體》中,摩根·弗裡曼飾演的神經病理學家在大禮堂發表了這樣的演講:「據估計, 人類的大腦只使用了10%左右,想像下,假如我們開發了100%……」我們的大腦尚有90%的潛力等待開發,這確實激動人心,但遺憾的是,它並不科學。生活中,我們還存在許多類似的常識性錯誤,以下是加拿大西方大學的兩名神經科學研究生搜集到的十個常見誤區。
  • 試試大腦訓練App
    Peak發布的「解碼器」,是基於劍橋大學的科研成果開發的一款大腦訓練遊戲,可幫助用戶提升注意力和專注度。eurekalert.org網站1月20日載文稱,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一款新的「大腦訓練」遊戲可以提高用戶的注意力。
  • 【2014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大腦中的「定位系統」
    他們發現,和別的記憶一樣,這種空間位置記憶既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遺忘,也可以通過反覆訓練來加強,乃至終身保留。但是這種記憶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擁有一定的可塑性:當環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時,這些記憶也可以根據環境改變作出一定的修正,這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能在周遭環境不斷變化時依然可以準確地記住那些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