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網站上9月18號發表文章《Why mis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s origins keeps going viral(為什麼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錯誤信息會廣為流傳)》,先摘譯如下:
20年前開始,數據分析家Sinan Aral開始研究在社交媒體上,不實信息是如何快速傳播的。今天,作為麻省理工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的主管,他說:
「今天的人們更願意接受那些符合自己閱歷的故事,而不是對自己來說陌生而又深奧的解釋」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來自中國的生物學家閻麗夢9月14號上傳到Zenodo --- 一個開放式信息分享網站上的論文。這篇26頁的論文聲稱SARS-CoV-2病毒是人為製造並洩露到自然界的動物身上。這篇論文沒有經歷過同行評審,也沒有接受過科學刊物的審核。(《國家地理》曾經嘗試著聯繫閻麗夢和其他三位共同作者,但都沒有收到回復)
在推特上,立即激起了對這篇文章反駁。權威的生物學家,例如來自 Scripps Research的 Kristian Andersen 和華盛頓大學的Carl Bergstrom 對其評價是毫無專業性可言。認為文章的作者完全無視了有關病毒起源以及傳播的最新研究成果。專家們同時指出,這篇文章完全是「斷章取義,顛倒是非」(格拉斯哥大學的David Robertson)
《國家地理》通過接觸這些學術權威,知道了閻的論文究竟錯在了哪裡,同時也得到了如何分辨有關SARS-CoV-2病毒起源的一些提示:
---病毒起源於自然界,而且可以感染許多種生物
---病毒源自於野生動物,可能性最高的就是蝙蝠
---精準地確定病毒的起源,難度似大海撈針
---要找出病毒的自然起源,還需要做海量的動物體 --- 包括蝙蝠和人---的抽樣研究
回到主題上來,早在2018年, Aral和他的麻省數字實驗室的團隊就發現:假消息要遠比真相傳播的要快,要深入,也更廣泛。一個重要的因素是:
「什麼東西只要你聽過了兩遍,肯定要比耳旁風給你的印象深」 (Lisa Fazio,Vanderbilt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