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鍵軸感應淬火變形,試試這個方法

2020-12-05 騰訊網

點擊了解

作者:郝豐林

單位:江蘇雙環齒輪有限公司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誌

我公司是傳動部件專業製造廠,有許多客戶的軸類產品要求中頻淬火,由於客戶眾多,產品多樣,不可能買很多種感應設備,只能對現有的感應設備調試。在調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下面主要介紹一種花鍵軸掃描淬火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提出問題

圖1是一種長軸類產品,技術要求:兩端花鍵部位硬化層3.5+3mm/500HV1(檢測部位離端面13mm處),中間部位硬化層6+2mm/500HV1、表面硬度要求56~64HRC,花鍵M值要求71.66~71.74mm。

感應淬火要求的長度較長,超過600mm。根據產品的要求和現有設備,我們只有採用掃描淬火,軸在試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花鍵變形不合格。經過多次試驗,最終找到一個合適的淬火方法,減少花鍵變形,達到批產合格。

圖1 產品裝夾圖

二、第一次試驗

第一次試驗做6件,熱前花鍵M值要求71.66~71.68mm。實測71.66~71.67mm,熱處理後實測開始點花鍵M值在71.70~71.74mm之間,花鍵能通能止,結束點花鍵M值在71.64~71.67mm,離端面有3~10mm花鍵止不住。硬化層形狀見圖2。

a)中頻開始點 b)中頻結束點

圖 2

三、第二次試驗

熱前花鍵M值要求71.68~71.70mm。這次試驗花鍵是熱前熱後花鍵敲點,做數據對比試驗。經過試驗發現中頻開始的部位花鍵漲0.04~0.08mm,結束點的部位花鍵縮0.01~0.02mm。這樣中頻後的產品開始點花鍵通不進,中頻結束點花鍵合格。檢測開始點M值在71.73~71.76mm之間。結束點M值在71.67~71.68mm之間。檢測見圖3。花鍵淬火在開始點漲,在結束點縮。

a)中頻結束點 b)中頻開始點

圖 3

四、第三次試驗

根據第二次試驗結果,根據圖樣檢測硬化層要求,檢測位置要求從端面13mm開始檢測,根據這個要求可以看出,要求端面可以部分不淬火。根據該要求我們對於花鍵M值在71.68~71.70mm之間的花鍵軸進行第三次試驗,主要是調整開始點淬火位置。同樣做標識測量淬火前後的M值,這樣處理的花鍵,開始點漲0.01~0.035mm,花鍵熱前M值只要在71.68~71.70mm之間,熱後就是合格。硬化層形狀檢測如圖4所示。

a)中頻開始點 b)中頻結束點

圖 4

花鍵熱前M值範圍差控制在0.02mm,對於批量生產有困難,尤其產品又重,批量生產材料淬透性的變化、調質質量的穩定性、感應淬火過程的控制還是會出現花鍵變形超差的產品。根據成品尺寸的要求71.66~71.74mm之間及感應淬火變形數據,開始點花鍵M值在71.65~71.705mm之間,結束點花鍵M值在71.68~71.75mm之間,花鍵過程加工M值控制在0.05~0.07mm之間可以保證,只要標識好,感應淬火按照標識淬火,但是這樣會增加加工過程的難度,因此這個方案不可行。

按照第三次試驗工藝,生產了部分產品,每次感應淬火都要用花鍵套檢測花鍵開始點變形。一般先做6件,只要有花鍵不合格就要檢測硬化層,通過調整硬化層深度、硬化層區域來保證變形合格,在工藝上主要是調整加熱時間、加熱始點位置、加熱功率。感應淬火後出現花鍵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熱前尺寸不在要求範圍內、調質質量問題、材料變化。出現不合格品花鍵M值尺寸在71.74~71.75mm之間(根據這個數據熱前M值範圍差可以控制在0.03mm),只要花鍵始點漲量減少0.01mm,熱後花鍵就會全部合格。

花鍵採用掃描淬火始點花鍵漲,終點花鍵縮。根據這個現象分析,花鍵從端面開始加熱時在熱應力下膨脹,加熱到淬火溫度後,開始冷卻,在冷卻時熱應力造成尺寸縮小,但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組織時,尺寸漲大。在這個過程中組織應力大於熱應力,表現為花鍵漲。如果把花鍵加熱的開始點為離端面一定距離時,花鍵加熱位置改變後,加熱時花鍵尺寸膨脹由於受兩端沒有加熱位置的影響,會減少加熱時的膨脹量,加熱到淬火溫度後,開始冷卻,在冷卻時熱應力造成尺寸縮小,但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組織時,尺寸漲大。由於受端面沒有組織轉變的影響,也會降低膨脹量。因此,花鍵改變淬火始點後尺寸變化量是0.010~0.030mm,而不是從端面開始淬火的0.040~0.080mm。產品尺寸較長,採用掃描淬火,到淬上端花鍵時,由於感應淬火硬化層相當於一根管子,其軸向組織應力遠大於橫向組織應力,在加熱的過程中這個硬化管不斷地膨脹,造成花鍵淬火後縮小(主要是組織應力影響大,熱應力影響較小)。根據以上分析對於始點淬火後只有減少漲量,才能保證花鍵變形合格。設備是西門子8402D控制系統,對於很多加熱方式可以控制。考慮端面預熱幾秒(加熱溫度低於850℃),然後停止加熱,停頓幾秒後,再開始加熱。根據這個原理重新制定始點感應淬火工藝,工藝為新工藝一。檢測始點花鍵M值漲量在0.005~0.015mm之間,硬化層形狀見圖5。

圖5 新工藝一金相試塊

這樣試驗了30支,在淬火的過程中,由於端面定位尺寸加工的變化,在淬火時看到端面有過熱的現象(考慮檢測位置在13mm處,不會影響質量)。從開始淬火到結束約4h。工件在箱式回火爐,在150℃回火,到溫保溫2h。第二天工件清理噴丸時看到有13件出現端面剝圈裂紋,見圖6。檢測花鍵變形全部合格。檢測有裂紋的工件主要是端面過熱造成的。

圖6 新工藝一處理

新工藝一處理的花鍵變形全部合格,只要解決了裂紋,這個處理方式就會保證花鍵變形合格,這樣熱前花鍵M值公差可以放大。由於端面定位孔的變化造成裂紋,那麼能否採用第三次試驗工藝的加熱位置來減少過熱。還是在新工藝一原位置預熱,停頓幾秒後回到第三次試驗工藝的加熱位置開始加熱,這樣由於端面溫度高,塑性好,加熱時尺寸膨脹可以向端面移動,由於端面溫度高應力小,組織應力可以沿軸向方向釋放,冷卻時組織轉變的應力也可以減少。根據這個思路我們重新優化了始點感應淬火工藝,這個工藝定為新工藝二,檢測漲量在0.010~0.015mm。檢測始點花鍵硬化層形狀見圖7。

圖7 新工藝二金相試塊

按新工藝二同樣處理了30件,回火後檢查沒有裂紋,花鍵變形都合格。新工藝二處理的產品,兩個端面硬化後的顏色及形狀都很類似(圖8與圖3比較)由於漲量減少,只要冷加工尺寸控制與原先一樣,感應淬火後的尺寸都是合格的。圖8與圖6比較,可以發現圖6淬火明顯比圖8的顏色深,端面基本顏色都變化了,說明淬火效果好,也就有裂紋的風險。

圖8 新工藝二處理的始點

通過多次試驗,找出變形的規律及變形的原因,保證了批量生產,減少了公司損失,希望對其他公司有所幫助。

購買熱處理設備、投遞廣告請諮詢:孫超

相關焦點

  • 滲碳淬火+感應淬火工藝案例分享
    圖1 十字軸結構圖2 15CrNi4MoA鋼殘留奧氏體為提高十字軸的滲碳淬火硬度,常用方法是在滲碳淬火後增加一道深冷處理工序,使殘留奧氏體繼續轉變成馬氏體,減少殘留奧氏體量,增加馬氏體量,從而提高硬度。
  • 如此異形零件,如何感應淬火?
    圖1a中d與D結合齒部淬火,硬化層如圖1b所示,淬火區在圖2中紅色方框內端面齒部,硬化層深:R1處≥1mm,A處3~9mm,B處≥1mm。 1、常規平面加熱感應器 淬火工藝過程:零件上料到達加熱位置零件旋轉感應器加熱啟動加熱到溫感應器加熱停止零件迅速到達噴水位置噴水起動噴水一定時間之後,噴水停止零件到達下料位置零件下料。
  • 無軟帶高頻感應淬火(軸承淬火)技術
    打開APP 無軟帶高頻感應淬火(軸承淬火)技術 暴食西藍花 發表於 2020-05-06 15:38:07 其最終熱處理工藝一般採用馬氏體分級淬火,模壓淬火,有時也採用中碳鋼調質後進行氣體滲氮處理。以上傳統熱處理一方面工藝時間長,特別是氣體滲氮處理,獲得0.8mm的滲氮層需要耗時100h以上,整體淬火的畸變大,需要整形處理,因此能耗很大;另一方面淬火會出現油煙、硝鹽殘渣等,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
  • 常用感應淬火鋼的熱處理規範及力學性能表
    感應加熱熱處理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用感應電流使工件局部加熱的表面熱處理工藝。這種熱處理工藝常用於表面淬火,也可用於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時也用於整體淬火和回火。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蘇聯先後開始應用感應加熱方法對零件進行表面淬火。
  • 熱處理淬火油選擇原則與方法
    淬火需要得到馬氏體組織速度必須大於臨界冷卻速度,零件表面冷卻速度一般大於心部冷卻速度。淬火油的選擇原則之一:淬火既想得到馬氏體,冷卻速度必須大於臨界冷卻速度,又要考慮減少變形,防止裂紋,冷卻速度必須適中,不可過大。如圖2所示。
  • 零件淬火的方法及工藝參數的確定
    零件的淬火分類方法很多,現根據冷卻方式來加以劃分,如圖所示 可見在整個冷卻過程中,鍛件表面與中心的溫差較大,這會造成較大的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從而易引起變形和開裂。但這種淬火方法簡便、經濟、易於掌握,故廣泛用於形狀簡單的鍛件淬火。 (二)雙液淬火法 它是將加熱好的鍛件,先在鹽水中冷卻至400℃左右,然後迅即轉至油中,如圖所示。
  • 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分析
    高溫滲碳淬火是熱處理重要的工藝方法,其在工件物理化學性能改善方面的機理作用突出,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價值,對進一步推動現代工業發展意義非凡,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文章對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進行分析,並就其應用進行了探究。關鍵詞: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工業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
  • 電磁感應加熱原理是什麼
    電磁感應加熱原理有哪些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在工件表面層產生密度很高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至奧氏體狀態,隨後快速冷卻得到馬氏體組織的淬火方法。  當感應圈中通過一定頻率的交流電時,在其內外將產生與電流變化頻率相同的交變磁場。
  • 齒輪傳動件高頻淬火變形且有裂紋,試試離子滲氮工藝
    這裡有最實用的技術,點擊↑↑關注
  • 雷射淬火技術及其應用分析
    雷射淬火技術,是利用聚焦後的雷射束快速加熱鋼鐵材料表面,使其發生相變,形成馬氏體淬硬層的過程。雷射淬火的功率密度高,冷卻速度快,不需要水或油等冷卻介質,是清潔、快速的淬火工藝。與感應淬火、火焰淬火、滲碳淬火工藝相比,雷射淬火淬硬層均勻,硬度高(一般比感應淬火高1-3HRC),工件變形小,加熱層深度和加熱軌跡容易控制,易於實現自動化,不需要象感應淬火那樣根據不同的零件尺寸設計相應的感應線圈,對大型零件的加工也無須受到滲碳淬火等化學熱處理時爐膛尺寸的限制,因此,在很多工業領域中,正逐步取代感應淬火和化學熱處理等傳統工藝。
  • 減小熱處理變形的7個方法
    但是熱處理工藝除了具有積極的作用之外,在處理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形,而這又是機械加工中必須避免的,兩者之間是共存而又需要避免的關係,只能採用相應的方法儘量把變形量控制在儘量小的範圍內。一、溫度的測量與控制工業上實際應用的熱處理工藝形式非常多,但是它們的基本過程都是熱作用過程,都是由加熱、保溫和冷卻三個階段組成的。
  • 熱處理變形的原因你都知道嗎?控制方法在這裡
    一、熱處理變形產生的原因鋼在熱處理的加熱、冷卻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其原因是由於淬火應力的存在。淬火應力分為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兩種。由於熱應力和組織應力作用,使熱處理後零件產生不同殘留應力,可能引起變形。當應力大於材料的屈服強度時變形就會產生,因此,淬火變形還與鋼的屈服強度有關,材料塑性變形抗力越大,其變形程度越小。
  • 感應加熱電源哪家好_感應加熱設備廠家排名
    什麼是感應加熱   電磁感應加熱,或簡稱感應加熱,是加熱導體材料比如金屬材料的一種方法。它主要用於金屬熱加工、熱處理、焊接和熔化。顧名思義,感應加熱是利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被加熱的材料的內部產生電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加熱目的。感應加熱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感應線圈,交流電源和工件。
  • 淬火時硬度不足的解決方法,使用!
    當出現硬度不足的現象時,要用硬度試驗或金相分析等方法分析是哪種「硬度不足」,然後從原材料、加熱工藝、冷卻介質、冷卻方法以及回火溫度等方面找原因,從而找出解決辦法。例一:應當採用45鋼製造的齒輪,其淬火硬度應為60HRC 左右,而錯誤地選擇為25鋼,結果是硬度380HBS左右。 例2:應該用 9Mn2V製造的模具,而錯用成T8鋼,由於9Mn2V與T8鋼的火花較難分 辨,淬火時誤按9Mn2V的淬火工藝淬火,採用油冷,結果硬度只有50HRC左右。
  •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的感應線圈製作
    高頻感應加熱也可以稱為高頻電磁感應加熱,或者簡稱感應加熱,是加熱導體材料比如金屬材料的一種方法。它主要用於金屬熱加工、熱處理、焊接和熔化。顧名思義,感應加熱是利用電磁磁場感應的方法使被加熱體或被加熱的材料的內部自身產生電流,形成磁場渦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被加熱體被加熱目的。
  • 20Cr2Ni4A齒輪滲碳淬火變形問題探討
    問題:廠裡的20Cr2Ni4A齒輪在滲碳淬火後發生較為嚴重的變形,外徑還行,齒面在後續的精滾齒中有些地方的工作面滾出來了,但是另一些地方(90°或180°)的工作面還沒有滾出來(繼續滾齒的話非工作面的滲碳層就沒了)。
  • 淬火造句和解釋_淬火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淬火(cuì huǒ)。反義詞有:退火。 淬火參考例句: 1、表面淬火如圖感應線圈流過很大的中頻電流而將工件表面加熱。 2、用於剪毛機刀片代替球化退火作毛坯預處理,淬火後刀片壽命大幅度提高。
  • 一次性完成車、銑和雷射焊接、淬火
    來自Monforts公司的UniCen 504型加工工具機將車削功能、4軸銑削功能、雷射淬火功能和雷射焊接功能集於一體,工件只需一次性裝卡就可完成全部加工。這一工具機平臺可使雷射處理在加工車間內完成,從而縮短了交貨時間,有利於更好地控制二次雷射操作,提高了工作的靈活性,進一步滿足了客戶需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