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淬火油選擇原則與方法

2020-11-30 steeltuber

1.熱處理冷卻曲線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其中加熱是為了讓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保溫是完全奧氏體化,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因冷卻速度不同而分別轉變為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或混合組織。通常淬火時希望得到馬氏體,淬火之後進行回火時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分別得到回火馬氏體(低溫)、託氏體(屈氏體,中溫)、索氏體(高溫)。共析鋼等溫轉變曲線如圖1所示,基本反映了共析鋼在不同溫度下轉變需要的孕育時間和轉變完成時間及其轉變產物。

圖1 共析鋼等溫轉變曲線圖

實際熱處理生產中除分級等溫淬火工藝外連續冷卻的情況為多。淬火需要得到馬氏體組織速度必須大於臨界冷卻速度,零件表面冷卻速度一般大於心部冷卻速度。淬火油的選擇原則之一:淬火既想得到馬氏體,冷卻速度必須大於臨界冷卻速度,又要考慮減少變形,防止裂紋,冷卻速度必須適中,不可過大。如圖2所示。

圖2 共析碳鋼TTT曲線與CCT曲線

2.理想淬火方法

根據鋼冷卻轉變規律,希望在臨界區域溫度時冷卻速度大,儘快通過C曲線的鼻子區域,以免轉變成珠光體或貝氏體組織,在馬氏體轉變開始的危險區域,冷卻速度必須慢下來以減少組織轉變產生組織應力引起的變形甚至裂紋。雙液淬火先在水中淬火然後轉到油中冷卻的道理即是如此。單液淬火即要求冷卻介質具備這樣的冷卻特性:臨界區域溫度時冷卻速度快,危險區域溫度時冷卻速度要慢下來。淬火油的選擇原則之二:高溫時快冷低溫時慢冷,兼顧硬度與變形的要求。如圖3所示。

圖3 理想淬火方法示意

3.淬火油冷卻曲線

熱處理淬火油需要具備上述冷卻性能,在臨界區域溫度零件冷卻速度快,在危險區域溫度零件冷卻速度要慢下來。圖4為好富頓MT355淬火油在不同油溫下的冷卻特性曲線,顯示了試樣冷卻時間,冷卻速度與溫度的關係,表示淬火油在不同溫度時的冷卻能力。

圖 4

4.硬度要求與變形影響

不同材料的臨界冷卻速度不一樣,零件使用時的硬度要求也不一樣,零件的精度、控制變形要求也不同,這就需要根據硬度要求和控制變形的工藝技術要求的實際情況,選擇冷卻速度適當的淬火油。淬火油確定選用後,通過控制原材料(零件材料和油品材料)的質量與選擇調整淬火溫度、油溫、攪拌冷卻速度與時間,入油時間等各項控制措施,結合淬火後的回火工藝,回火溫度,回火時間參數試驗來滿足零件的硬度要求和金相組織要求,通過熱處理工藝過程參數調整與控制及與機加工的冷熱協調,控制熱處理變形在合理範圍內。

5.熱處理淬火油的選擇方法

前面從熱處理淬火工藝出發提到淬火油選擇原則:淬火油冷卻性能必須在達到要求的硬度(冷卻速度要求快)和絕不允許產生裂紋,控制熱處理變形在合理的最小範圍內(冷卻速度要求慢)兩者之間找到一種最佳結合,而這個矛盾的冷卻速度要求是對不同溫度區間提出的要求,這就為熱處理淬火油的研製提供了一種方向。鑑於檢測條件限制,以前在工廠的熱處理生產實踐中我們只能根據通用知識及經驗對淬火介質作一個大致的範圍選擇然後用試驗來驗證。冷卻特性儀的廣泛運用正是提供了一種檢測工具分析手段,為我們優化淬火油的科學選擇,分析對比給予幫助。我們可以有條件檢測或委外檢測或要求油品公司提供淬火油冷卻特性檢測數據報告,為淬火油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上述方法,符合使用要求的淬火油有很多種。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和公司品質政策,對符合冷卻性能要求的淬火油還要進行其它技術指標對比和綜合比較,從中篩選出最適合的。淬火油的穩定性與抗氧化性,冷卻性能的重複性與再現性、光亮性、安全、成本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QB/T0001-2007,JB/T7951,SH/T0220對熱處理冷卻用油的運動粘度、閃點、燃點、水分、傾點、腐蝕、光亮性、飽和蒸氣壓(真空淬火油)、熱氧化安定性、冷卻性能、最大冷速、冷卻時間都提出了必須滿足的技術要求。

6.結語

上面介紹了淬火油的選擇原則和方法。淬火油基礎油,添加劑,影響冷卻性能因素多,牽涉面廣。而淬火是熱處理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必須慎重選擇。通過分析,比較初步確定推薦可以使用的淬火油然後輔以試驗驗證,同業使用效果,市場反映調查,綜合考慮技術要求、安全、質量、成本等因素,最終確定淬火油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真空熱處理對淬火油的特殊要求
    淬火油是一種工藝用油,用做淬火介質。油在550~650℃範圍內冷卻能力不足,平均冷卻速度只有60~100℃/s,但在200~300℃範圍內,緩慢的冷卻速度對於淬火來說非常適宜。油用於合金鋼及小截面碳鋼淬火,既可以得到滿意的淬硬性和淬透性,又可防止開裂和減少變形。
  • 熱處理的四把火之鋼的淬火
    基本概念 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共析鋼與過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低於Accm)的溫度,保溫後以大於Vk的速度快速冷卻,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叫淬火。馬氏體強化是鋼的主要強化手段,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馬氏體,提高鋼的機械性能。淬火是鋼的最重要的熱處理工藝,也是熱處理中應用最廣的工藝之一。
  • 熱處理: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
    四、熱處理將金服加熱到定溫度,並保持段時間,然後按適宜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這個過程稱為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1.淬火將鋼加熱到A1(對過共折鋼)或A3線(對亞共析鋼)以上30-7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轉變成奧氏體,然後放人水中(或油中.鹽溶液中)快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合金元素來不及擴散而形成馬氏體組織,稱為淬火。淬火後可以提高鋼的硬度、抗拉強度及耐磨性。
  • 熱處理工藝及淬火冷卻-鋼結構螺栓硬度
    一:對於碳鋼及低合金鋼產品,為使其達到使用所要求的強度,將其加熱到GS線以上50°C的溫度保溫後,放於水中和油中急冷,然後在適當的溫度中進行回火。進行了淬火,高溫回火作業「調製」處理就算完成了。熱處理工藝最主要的兩個參數是溫度和時間。
  • 科普:淬火油,你懂嗎?
    那麼如何正確選擇並使用快速淬火油?下面介紹:  那麼如何正確選擇並使用快速淬火油呢?下面就由我們小編來為您講解一下吧。  1、  光亮快速淬火油(油溫在70℃下淬火)  光亮快速淬火油是零件在可控氣氛下加熱淬火的一種冷卻介質,主要特點是淬火後零件表面光亮。主要處理淬火後不再進行二次加工的小型零件。
  • 鋁型材熱處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他無機鹽、有機水溶液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材料為不平衡組織,通常很硬很脆,需要在高於室溫的某一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 卻,這種工藝叫回火(時效)。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不論是退火、正火、淬火還是回火,熱處理過程中都要對工件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
  • 熱處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什麼叫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 油淬火55crsi彈簧鋼
    55crsi是閥門用油淬火回火鉻矽彈簧鋼絲,有較強的疲勞強度,也用於較高工作溫度的高應力用於其他類似彈簧。彈簧鋼絲是用於做彈簧(SPRING)或鋼絲型件(WIRE FORM)的一種鋼絲。彈shu簧鋼絲也可以按製造工藝分類,如生拉彈簧鋼絲(拉拔前不經過鉛浴淬火處理)、鉛淬火彈簧鋼絲、鍍鋅彈簧鋼絲、油淬火彈簧鋼絲等。油淬火對材料有什麼好處呢?油淬火一回火(Oil Quenched and Tempered)處理又稱調質熱處理,油淬火一回火彈簧鋼絲的生產工藝特點是將冷拔到規定尺寸的鋼絲進行淬火和回火處理。
  • 熱處理變形的原因你都知道嗎?控制方法在這裡
    由於奧氏體比容最小,淬火冷卻時必然發生體積增加。淬火時表面先開始馬氏體轉變,體積增大,心部仍為奧氏體體積不變。由於心部阻礙表面體積增大,表面產生壓應力, 心部產生拉應力[1]。二、減少和控制熱處理變形的方法1.合理選材和提高硬度要求對於形狀複雜,截面尺寸相差較大而又要求變形較小的零件,應選擇淬透性較好的材料,以便使用較緩和的淬火冷卻介質淬火。
  • 熱處理工藝中回火的目的是什麼?用什麼油?
    熱處理行業的許多小夥伴們都了解熱處理工藝中的4把火:分別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在熱處理工藝中回火工藝是淬火後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步驟,一般又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終一道工藝程序。按加熱溫度的差異,把回火分成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
  • 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分析
    高溫滲碳淬火是熱處理重要的工藝方法,其在工件物理化學性能改善方面的機理作用突出,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價值,對進一步推動現代工業發展意義非凡,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文章對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進行分析,並就其應用進行了探究。關鍵詞: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工業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
  • 鋼條的手工熱處理流程
    淬火要根據鋼的不同種類具體分析,不鏽鋼有不鏽鋼的淬火時機和方法,高碳鋼有高碳鋼的時機和方法,大部分匠人用的是高碳鋼,今天以高碳鋼為例子,稍微提一下不鏽鋼大馬——託馬斯的淬火,對大部分愛好者來說,甚至用1095(或者O1)與15N20鍛造大馬士革的熱處理,下面的方法都適合。那些頂尖的鍛造師,是能夠在碳鋼裡加入鉻、鉬、釩等合金元素的,成分越複雜,熱處理就越難。
  • 減小熱處理變形的7個方法
    但是熱處理工藝除了具有積極的作用之外,在處理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形,而這又是機械加工中必須避免的,兩者之間是共存而又需要避免的關係,只能採用相應的方法儘量把變形量控制在儘量小的範圍內。一、溫度的測量與控制工業上實際應用的熱處理工藝形式非常多,但是它們的基本過程都是熱作用過程,都是由加熱、保溫和冷卻三個階段組成的。
  • 淬火時硬度不足的解決方法,使用!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在生產中,有時會出現淬火後硬度不足情況,這是熱處理淬火過程中常見的缺陷。「硬度不足」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為整個工件硬度值低,另一種表現為局部硬度不夠或出現軟點。
  • 漲知識 | 真空淬火油和普通淬火油,你真的懂嗎?
    如真空淬火油和普通淬火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不同,應根據工件要求選擇使用,以下介紹了普通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之間的差異,提高工件的加工質量。為了提高油品的冷卻性能,熱氧化安定性和防鏽性能,在機械油中加入了催冷劑、抗氧劑和防鏽劑,研製出不同牌號的普通淬火油,其性能優於機械油。普通淬火油主要可用於鹽浴爐、箱式爐、井式爐一般工藝淬火,不宜與其他油品混用。換油時,要徹底清理油槽。該油品最佳使用溫度為50~80℃,最高使用溫度不超過80℃,以免影響使用壽命。
  • 常用感應淬火鋼的熱處理規範及力學性能表
    感應加熱熱處理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用感應電流使工件局部加熱的表面熱處理工藝。這種熱處理工藝常用於表面淬火,也可用於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時也用於整體淬火和回火。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蘇聯先後開始應用感應加熱方法對零件進行表面淬火。
  • 熱處理淬火工藝類型有哪些?
    (1)液淬火單液淬火是將奧氏體工件迅速浸入某一種淬火介質,一直冷到室溫的淬火操作方法。單液淬火冷卻介質的選擇依據是:工件在該介質中的冷卻速度必須大於此工件鋼種的臨界冷卻速度,並應保證工件不會淬裂。單液淬火介質有水、鹽水、鹼水、油以及一些專門配製的水基淬火劑等。
  • 滲碳鋼和氮化鋼及其熱處理
    耐磨性的提高必須配合強韌化熱處理,同時設法提高表面硬度,其中工程上最有效、最實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化學熱處理,也就是滲碳及氮化來實現。1)滲碳鋼及其熱處理①滲碳鋼的服役條件和性能要求以齒輪為例分折滲碳鋼的工作條件及對使用性能的要求。
  • 淬火後齒輪加工刀具選擇
    通常這些齒輪都是經過熱處理後使用,熱處理後的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常見的齒輪類型有汽車齒輪,壓力容器齒輪和牽引機用的大齒輪等等。第二部分 齒輪的加工工藝一般是原材料製成粗毛坯,然後再用數控車床加工使齒輪基本成型,再經過熱處理後進行再加工,車削,磨削等。
  • 探索:四分之一齒輪熱處理工藝研究
    (2)淬火冷卻介質採用油冷,不同的回火溫度對材料性能及金相組織的影響 淬火工藝為(860±10)℃/3h,油冷。採取不同的回火工藝後,其性能及金相組織見表3。②粗銑齒後調質試驗:淬火溫度860℃/3.5h油冷,600℃/7h回火,切100mm後檢測淬透性、淬硬性、性能及金相組織,見圖3和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