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意?你的日子只是在循環

2020-12-05 OURLIVES

你是否經常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奈。即使自己已經厭煩了,自己那些日復一日、重複的生活、工作狀態,卻也還是一直在重複著,因為自己懶於改變。

更形象的說法就是自己希望改變,卻不願改變,還是甘願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因為舒適。對大多數人來說,調適自己去適應新生活的厭惡感,要遠遠大於自己即將去嘗試新事物,帶來的期待感

所以一直都不曾改變,每天都只是過著和昨天一樣的日子。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上了發條,除了循環還是循環,不曾有任何改變,情緒也不曾有任何起伏。日子就是在不停地循環,日日夜夜都是這樣。

我們也未曾想過要做出一些改變,去嘗試某些新的生活狀態,因為自己實在是不知從何下手,所以一直都安於現狀。每天都被動地重複著一樣的生活,從而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平淡無奇。

每天不變的生活狀態,會導致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心生不滿,進而會崩潰,最後憤怒,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對自己現如今的生活狀態感到不滿意。

因為不曾改變,所以你的日子就陷入不斷的循環

你是否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醫院繳費口的工作人員總是會擺臉色,問他們一些事情,也總是會擺出不耐煩的姿態。不是因為他們脾氣不好,只是在他們的這一天裡,已經面對了太多和你一樣的人,問他們一樣的問題,麻煩他們做一樣的事情。

雖然他們已經不想在這同一個狀態持續,可是被生活所迫,他們還是需要一直這麼做。雖然他們已經對這些人,以及會問的這些問題厭煩,卻還是需要一直保持工作狀態,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

你對自己日復一日、相同的工作狀態,心裡都是怎樣的感受。一定會有的感覺可能是,就讓自己的日子這樣繼續過著吧,反正時間都是一樣在流,日子也都是一直在一樣過著,就這樣將就著就可以了。

可是你是否曾想過,自己的日子其實也可以過得很精彩。

只有每天都在進步的人,才能過上更精彩的生活

當日子開始循環,這些日子裡的人,自然就不會再進步。所以你就會逐漸開始感受到,那些自己對自身生活的不滿情緒,可是也只是在情緒上焦躁。

如果不想讓自己的日子有規則地循環,那就每天都去嘗試一些,自己之前從未嘗試過的事物,這樣的狀態,才有可能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不要讓自己一直都沉浸在同一個生活狀態裡。一直都做同一份工作,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自然會讓人越來越感到疲憊和不滿。要試著去嘗試不同種類的工作,只有嘗試過真正的人生百態,才有可能體會到那種,屬於自己人生的真正韻味。

只有自己嘗試去感受過,那些屬於不同種類生活的新鮮感,自己的生活才不會平淡,生活才會精彩。

要想不被取代,就要不停學習,豐富自己的生活

現在的我們,都還只是在日復一日地,重複著一樣的日子。

如果我們都只是在悶頭過日子,那這樣的日子,也會熬到頭。可是當我們處在機械化發展如此之快的社會裡,如果我們還是一直都在幹著那些,重複、不需要動腦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們會被替代,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應該要不斷學習,只有學會了某些不會被輕易取代的技能,才可以讓自己,一直以一個舒適的姿態,生活在這個社會裡。

誰都不會知道,未來將有什麼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是我們將會以怎樣的姿態,生活在這個社會裡。

永遠不讓自己的生活陷入有規律、無意義的循環,那樣的日子,只會讓人感到疲憊。想要自己能過上,讓自己滿意的生活,就要不斷地學習,去嘗試更多的新的生活狀態。

不讓自己的生活陷入無意義的循環,才能避免自己的情緒也陷入沒有意義的重複。一切的起因都是自己,只要自己勇於改變,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避免循環,防止重複,勇於嘗試,生活會從此煥然一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對自己的生活境況不滿意,卻又遲遲無法做出改變?
    (放膽去做會令你暫時失去節奏,不敢嘗試則會令你失去自我。)—Soren Kierkegaard最近,我在閱讀文獻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僵化的生活狀態。恰好,在後臺,我們也收到了一封與此相關的留言。「我感覺生活被我搞得一團糟。
  • 不要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無意義地循環
    所謂在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在圍城外的人想進來,以前做銷售的時候,一天何止八小時,每天晚上八九點下班,連清明節都在做活動,但拿到獎金時,看著自己的比別人多,那個時候,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很有成就感。可是做了幾年後,發覺自己越來越疲憊,越來越排斥這樣的生活,覺得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現在有時間了,卻依然還是停滯不前的自己,想做的事太多,沒一樣堅持下去,終究還是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
  • 我們為什麼不滿意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西亞當斯於1967年提出公平理論或者叫社會比較理論:職工對收入的滿意程度影響職工工作的積極性,而職工對收入的滿意程度取決於一個比較過程,一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絕對收入的多少,也關係自己相對收入的多少。
  • 《土撥鼠之日》的重複人生:在無限循環的日子裡,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一滴水」:在三點一線的生活之海中浮沉。我們的生活並不符合何冰老師口中的「後浪」生活,倒是符合經典喜劇電影《土撥鼠之日》裡,那種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的生活。《土撥鼠之日》以西西弗故事為原型,講的是氣象報導員菲爾被困在2月2日土撥鼠節,而無限循環這一天的奇幻故事。電影憑藉這個奇特而發人深省的故事獲得了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 《土撥鼠之日》:即使生活陷入了無限循環,我們也要學會享受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曾對自己的過去留有遺憾。假如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檔重來一次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感到心歡雀躍。如果生命可以重新來過,那便意味著我們能夠彌補過去的遺憾,也可以開始一段嶄新的人生。可是,對於電影《土撥鼠之日》中的主角菲爾而言,被困在過去的生活中卻並非是什麼好事。
  • 一切都是註定好的,你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
    01一個人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你覺得是由什麼決定的?是命中注定,還是靠緣分運氣?其實都不是,一個人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從來都是由他自己決定的。所以大多數人的努力方向,可以說都是錯的,就像他們以為,如果能賺來很多錢,換上大房子,那麼眼前難過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時間:2017-03-20 10:58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你一定還記得在1975年,一部經典的驚悚電影《大白鯊》令無數觀眾成為了深海恐懼症資深患者,大家談鯊色變,以至於很長時間都不敢去海邊遊泳,這樣的影響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 如今,一部名為《鯊灘》的新電影再次震撼   原標題: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
  • 你在分手以後會痛苦嗎?如果你特別喜歡一個人不會痛苦只是不甘心
    也許很多人在分手過後都很痛苦,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要痛苦,他已經不要你了,他已經把你拋棄了,你就不應該去痛苦啊,你應該堅強一點,我知道分手以後每個人都會傷心吧,但是為什麼不是讓自己變得堅強一點呢,你生活的日子裡面就算沒有她不還是可以生活的好好的嗎,難道說如果沒有她你會把自己憋死嗎?
  •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做一些相同的夢?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夢依舊是一種未知的語言,我們既不了解夢背後所隱藏的含義,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
  •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通常我們傾向於認為無聊是對單調乏味活動的一種非常直接的反應,畢竟很少有人聲稱自己喜歡洗碗或納稅,如果你喜歡這樣,那麼就讓人們認為你的思維不正常。無聊是一種非直接的情緒表達,數十年以來的研究表明,無聊情緒既神秘又痛苦,而且每個人對單調生活的處理能力存在驚人的差異。
  • 一個人的生活,90%的時間很爽,10%的時間也會感到孤單
    孤獨來自我們的內心,心都裝滿了滿足,孤獨是擠不進去的。朋友問我,你總是一個人生活,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追劇,一個人旅遊,一個人喝第二杯半價的奶茶……你一個人不會覺得孤單嗎?我不否認偶爾會羨慕那些恩愛的情侶,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更喜歡一個人,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孤獨的,這所謂的獨自一人生活不是說除了自己就什麼人都沒有了,家人的親情、朋友的友情這些都是有的,只不過缺少了愛情,但我依舊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 男子花錢將自己弄成美人魚,過著跟魚一樣的生活,不聽親友勸說
    美人魚一直是人們憧憬出來的在水裡生活的人類,從古至今也是經常會傳出美人魚和人相戀的美麗愛情。那麼美人魚竟然有雌性,也會有雄性。下面這個男子為了變成美人魚,花了很多錢,但是人們知道原因後,卻感到非常心酸,這是為什麼呢?
  • 走出抱怨的陰影,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生活,你的生活即將放晴
    朋友之間產生了矛盾,則抱怨朋友不夠意思,對自己不體諒;做事不順心,則抱怨上蒼對自己不公平…凡事皆有怨氣,越訴越怨,越怨越訴,以一種「別人對不起我」的感覺來達到異常的滿足,從而把自己困在了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之中。與此同時,這也養成了發牢騷者推卸責任的習慣一一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自己只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而已。
  • 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膨脹拉直了任何大尺度的曲率,導致了我們現在感覺宇宙是平的。物質也完全混合在一起,所以現在的宇宙在很大程度上顯得毫無特徵(哪裡都一樣)。雖然粒子團塊創造了星系和恆星,但這些只是宇宙畫布上微不足道的斑點。但它的概念讓一些人感到不安。在時空的大多數區域,快速膨脹永遠不會停止。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 近年來,斯坦哈特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他們重新提出了循環宇宙的概念:即周期性地膨脹和坍縮的宇宙。
  • 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膨脹拉直了任何大尺度的曲率,導致了我們現在感覺宇宙是平的。物質也完全混合在一起,所以現在的宇宙在很大程度上顯得毫無特徵(哪裡都一樣)。雖然粒子團塊創造了星系和恆星,但這些只是宇宙畫布上微不足道的斑點。但它的概念讓一些人感到不安。在時空的大多數區域,快速膨脹永遠不會停止。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
  • 吳伯凡:你為什麼會經常有負面情緒?
    原標題:吳伯凡:你為什麼會經常有負面情緒? 為什麼我們經常陷入幸福很少的狀態? 「心流」代表的是心,「現金流」代表的是企業的經營,這兩者之間有非常相通,卻經常被我們忽略的一個隱秘連結。
  •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今天小編給大家要說這一部電視劇是《我們無法成為野獸》這是一部日劇,你們有沒有對生活不滿過?有沒有對自己不滿過?如果有的話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來自新垣結衣松田隆平黑木華和菊地凜子的得分8.4分的好劇。女主角深海晶是一個獨自在東京打拼的職業女性,不僅相貌長得好看,而且工作能力非常的強,深深的得到了老闆的認可以及同事的信任。
  • 我們為什麼會抑鬱?在抑鬱時,我們能找到什麼方法來挽救自己
    ……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都有可能埋藏著刺痛神經的針,讓我們在剎那間就痛不欲生,好多次在心裡抱怨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倒黴?為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被我撞見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無數糟糕的感覺在心裡積壓,讓我們的世界沉淪於陰暗之中,這些「喪」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和釋放,最後會醞釀成一頭名叫抑鬱的魔鬼!
  • 高配生活距離你很遠,過平凡日子也挺好
    而,大多數平凡人用盡全力,為的就是過上高配生活。生活在平凡世界裡的我們,偏偏撲了個空,免不了要牢騷幾句,然後又埋頭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耕細作。悟空問答裡有一個有趣的提問:馬雲來給你打工,你會照顧他嗎?你會覺得有面子嗎?很多人說,這根本就不可能,幹嘛要想它。對,與其被不可能困擾,不如腳踏實地的活在當下,做最真實的自己。
  • 在日本生活真不容易!讓在日本的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10件事
    不論是到日本旅遊,或是居住在日本,應該都會對於日本的一些事情感到不可思議吧。這次金時訪問了在日本生活8年,歷經留學與就業,定居於東京的中國女性,分享她在日本生活時感到最不可思議的10件事與她的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