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從鏈的合成靠DNA polα和引發酶配合作用完成

2020-12-03 海邊陳小東

真核細胞在DNA複製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NA polα,主要負責染色體DNA的複製。DNa polβ的模板特異性是具有缺口的DNA分子,被認為它與DNA修復有關。DNa polγ在線粒體DNA的複製中起作用。DNA polδ不但有5′→3′聚合活性,而且還具有3′→5′外切酶活性,據認為真核生物DNA複製是在DNa polα和DNA polδ協同作用下進行的,前導鏈的合成靠DNA polδ催化,並且還需要一種細胞周期調節因子椩鮒誠赴絲乖?proliferatingcell nucleus antigen, PCNA)參與。而隨從鏈的合成靠DNA polα和引發酶配合作用完成。

DNA複製從起始點開始向一個方向複製時,局部的DNA雙鏈必須打開,主要靠解鏈酶的作用,打開後的單鏈還需要單鏈結合蛋白與其結合,在複製叉向前移動時造成其前方DNA分子所產生的正超螺旋,必須由拓撲異構酶來解決。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作用。

拓撲異構酶(topoisomerase)是一類改變DNA拓撲性質的酶。在體外可催化DNA的各種拓撲異構化反應,而在生物體內它們可能參與了DNA的複製與轉錄。在DNA複製時,複製叉行進的前方DNA分子部分產生有正超螺旋,拓撲酶可松馳超螺旋,有利於複製叉的前進及DNA的合成。DNA複製完成後,拓撲酶又可將DNA分子引入超螺旋,使DNA纏繞、摺疊,壓縮以形成染色質。DNA拓撲異構酶有Ⅰ型和Ⅱ型,它們廣泛存在於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

拓撲異構酶Ⅰ(TopoⅠ)的主要作用是將環狀雙鏈DNA的一條鏈切開一個口,切口處鏈的末端繞螺旋軸按照松馳超螺旋的方向轉動,然後再將切口封起來。這就使DNA複製叉移動時所引起的前方DNA正超螺旋得到緩解,利於DNA複製叉繼續向前打開。拓撲異構酶Ⅰ除上述作用外,對環狀單鏈DNA還有打結或解結作用,對環狀雙鏈DNA的環連或解連以及使環狀單鏈DNA形成環狀雙鏈DNA都有作用

相關焦點

  • & DNA複製過程詳解
    複製有固定起始點(僅有一個)2.DNA 解鏈需要多種蛋白質參與:DnaA、DnaB、DnaC、SSB(單鏈結合蛋白)和拓撲異構酶(見表 1)3. 引物合成和引發體形成引物是由引物酶(DnaG)催化合成的短鏈 RNA 分子,提供 3』-OH 末端。引物酶是一種特殊的 RNA 聚合酶。
  • 【倒計時 77 天】真核生物的 DNA 複製與延長
    真題回顧【1995 - 2 生物化學 A 型題】DNA 複製時,以 5'-TAGA-3'為模板,合成產物的互補結構為A. 5'-TCTA-3' B. 5'-UCUA-3'C. 5'-ATCT-3' D. 5'-AUCU-3'E. 5'-GCGA-3
  • Nature:DNA複製雙鏈同時完成機制
    專題:Nature報導DNA複製是活體生物的基本生命過程,允許細胞進行分裂和增殖,並維持原始細胞的遺傳編碼和適當功能。對於該過程或機制的理解,也出現了很多挑戰,比如雙螺旋的DNA分離成兩個股鏈後,這兩股鏈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複製,然而卻能同時完成複製。
  • 複製過程中,DNA鏈的合成方向只能由5′端→3′端方向進行
    3.DNA連接酶。因為複製過程中,DNA鏈的合成方向只能由5′端→3′端方向進行,因此其中有一條新鏈的合成是不連續的。起初生成的是許多短鏈。需要DNA連接酶將它們連接起來。4.參與DNA解旋、解鏈的酶及因子。已知DNA具有超螺旋結構。
  • 第二節 反轉錄作用
    至此,完成由RNA指導的DNA合成過程(圖16-17)。經過複製後的DNA分子中,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分子,另一條鏈是新合成的,這種複製方式叫做半保留複製。由於DNA分子複製時,兩條鏈分別做模板,有一條鏈是連續合成的,這條鏈為前導鏈,而另一條鏈合成時只能以5′→3′方向先合成崗崎片段,然後再靠連接酶將這些片段連接起來,形成隨從鏈,所以DNA複製是半不連續的合成。
  • 岡崎令治與DNA的半不連續複製
    從半不連續模型上看,似乎前導鏈和滯後鏈是由兩個酶分別合成,前進方向相反。但其實它們是由一個雙核心的pol III複合物催化的,兩條鏈前進的方向是相同的。這是布魯斯·阿爾伯茨(Bruce Alberts)提出的 「長號」 DNA循環模型(Trombonemodel)。
  • DNA複製
    1.DNA複製是半保留複製,按照G和C互補、A和T互補的規律進行配對;複製方向是5』→3』方向,正是由於複製方向是一定的,而解鏈方向只有一個方向,DNA兩條鏈之間又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就導致了其中一條鏈是半不連續複製;2.DNA複製的原料是dNTP;3.參與DNA複製的酶有:DNA聚合酶、核酸外切酶、DNA拓撲異構酶、DNA連接酶、解螺旋酶。
  • 催化RNA引物合成的酶是引物酶,實際上它是一種特殊的RNA聚合酶
    在此過程中,每個子代分子的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另一條鏈則是新合成的。這種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實驗證明,DNA半保留複製的方式是正確的。由於DNA在代謝上的穩定性,經過許多代的複製,DNA分子上的遺傳信息仍可傳給後代。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I(RNA pol I,RNAP I或RNA pol A)負責轉錄rRNA,但不包括5 S rRNA;RNAP II負責mRNA、大多數的lncRNA和snRNA,以及部分microRNA;RNAP III負責分子較小的RNA,如tRNA、5 S rRNA、U6 snRNA以及部分microRNA。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RNA 聚合酶
    合成 45S-rRNAB. 合成 hnRNAC. 合成 5S-rRNAD. 合成 tRNA題目解析1. 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Ⅱ的作用是合成 hnRNA,它是 mRNA 的前體。2.合成 4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Ⅰ;合成 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3. 合成 t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
  • 凝血酶本質為一種蛋白水解酶,作用於Aα和Bβ鏈上的精-甘肽鍵
    血液凝固的實質是纖維蛋白凝膠的生成,它是血漿中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酶作用下降解為纖維蛋白並聚合成不溶性的網狀結構。纖維蛋白原分子由兩對α鏈、β-鏈及γ-鏈組成,每3條肽鏈(α、β、γ)絞合成索狀,形成兩條索狀肽鏈,在N末端有二硫鍵使態個分子得到穩定。α及β肽鏈的N-端分別有一段16個及14個胺基酸的小肽,稱為纖維肽A及B。因此,纖維蛋白原可寫為(AαBβγ)2(圖10-8)。
  • 有些反轉錄酶還有DNA內切酶活性
    這一過程與一般遺傳信息流轉錄的方向相反,故稱為反轉錄,催化此過程的DNA聚合酶叫做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後來發現反轉錄酶不僅普遍存在於RNA病毒中,哺乳動物的胚胎細胞和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中也有反轉錄酶。
  • NPR 綜述專輯 | 化學合成中的酶學應用
    如今,來自生物工程化的生物合成酶已在工業上用於生產各種分子。這些生物催化過程包括單個酶促步驟,多酶級聯反應以及工程改造的天然和異源微生物菌株。這篇綜述將描述如何設計生物合成酶以實現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的商業和近商業合成。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總之,二者的相互作用使DUE區解鏈,然後才能將解旋酶(DnaB)募集到單鏈DNA上,進入第二階段。真核生物的起始蛋白是起點識別複合物(ORC),由6個亞基(Orc1-6)構成。此外,還有輔助因子Cdc6和Cdt1。複合物中具有類似原核起始蛋白的AAA+與WH(winged helix,有翼螺旋)結構域,後者具有DNA結合功能。
  • α-澱粉酶又叫澱粉內切酶,能隨機催化水解直鏈和支鏈澱粉上的α-1
    澱粉的水解有兩種途徑,即水解途徑和磷酸解途徑。澱粉水解時每切斷一個糖苷鍵吸收一分子水,主要的水解酶有α-澱粉酶和β-澱粉酶。澱粉磷酸解作用使磷酸根和產物葡萄糖結合在一起產生磷酸葡萄糖,主要的酶為澱粉磷酸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