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複製雙鏈同時完成機制

2020-11-29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DNA複製是活體生物的基本生命過程,允許細胞進行分裂和增殖,並維持原始細胞的遺傳編碼和適當功能。對於該過程或機制的理解,也出現了很多挑戰,比如雙螺旋的DNA分離成兩個股鏈後,這兩股鏈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複製,然而卻能同時完成複製。

根據12月17日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在一項由美國羅伯特伍德詹森醫學院和伊利諾斯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中,科學家關注了上述重要的問題。研究識別了3種重要的方式,解答了科學家關於DNA雙鏈同時完成拷貝的疑問。

DNA複製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對於活細胞的生存和增殖來說是必須的。這同樣也是一個已經被研究了十幾年的複雜問題,但是對於兩條鏈同時完成拷貝的機制還不是很清楚。Smita Patel教授介紹說,這項研究解釋了複製過程是如何協調完成的,DNA複製錯誤能夠導致機體缺陷和疾病,比如癌症。

解旋酶啟動DNA複製,然後通過DNA聚合酶雙鏈會重新生成。一條鏈叫前導鏈會連續不斷的再生,另一條鏈是隨從鏈,通過片段連接重新產生。

研究人員使用state-of-the-art方法在毫秒水平測量DNA合成的過程。研究表明,短片段是以很快的速率合成的,因此隨從鏈的合成能夠和前導鏈的合成保持一致。

研究人員捕獲了DNA生成過程中的複製酶,識別了3種DNA雙鏈同時完成複製的方式。研究人員注意到,隨從鏈的聚合酶會以更快的速度跟隨著前導鏈的聚合酶,這就給隨從鏈聚合酶額外的時間重新開始新片段的生成。這項發現也支持了先前由加利福尼亞大學生化教授Bruce Alberts提出的模型。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根據RNA引物的產生過程,複製的時間將進一步縮減。因此,隨從鏈合成酶的快速移動,使得RNA引物產生提前,聚合酶能夠快速捕獲RNA引物,使得雙鏈能夠同時完成複製。(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2, 940-943 (17 December 2009) | doi:10.1038/nature08611

Coordinating DNA replication by means of priming loop and differential synthesis rate

Manjula Pandey1, Salman Syed2, Ilker Donmez1, Gayatri Patel1, Taekjip Ha2,3 & Smita S. Patel1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 Piscataway, New Jersey 08854, USA
2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Urbana, Illinois 61801, USA
3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he Center for the Physics of Living Cell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Illinois 61801, USA

Genomic DNA is replicated by two DNA polymerase molecules, one of which works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helicase to copy the leading-strand template in a continuous manner while the second copies the already unwound lagging-strand template in a discontinuous manner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Okazaki fragments1, 2. Considering that the lagging-strand polymerase has to recycl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every Okazaki fragment through the slow steps of primer synthesis and hand-off to the polymerase3, 4, 5, it is not understood how the two strands are synthesized with the same net rate6, 7, 8, 9. Here we show, using the T7 replication proteins10, 11, that RNA primers are made 『on the fly』 during ongoing DNA synthesis and that the leading-strand T7 replisome does not pause during primer synthesis, contrary to previous reports12, 13. Instead, the leading-strand polymerase remains limited by the speed of the helicase14; it therefore synthesizes DNA more slowly than the lagging-strand polymerase. We show that the primase–helicase T7?gp4 maintains contact with the priming sequence during ongoing DNA synthesis; the nascent lagging-strand template therefore organizes into a priming loop that keeps the primer in physical proximity to the replication complex. Our findings provide three synergistic mechanisms of coordination: first, primers are made concomitantly with DNA synthesis; second, the priming loop ensures efficient primer use and hand-off to the polymerase; and third, the lagging-strand polymerase copies DNA faster, which allows it to keep up with leading-strand DNA synthesis overall.

相關焦點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Curr Opin S在DNA複製過程中解開雙螺旋結構的酶稱為複製解旋酶(replicative helicase),本文中簡稱為解旋酶。它通過ATP水解提供能量,斷裂雙鏈間的氫鍵。原核生物的解旋酶是DnaB,真核生物是Mcm2-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微染色體維持蛋白)複合物。
  • DNA雙鏈複製存在極大的隨機性
    通過使用複雜的成像技術和付出很大的耐心,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在來自大腸桿菌的DNA複製時觀察它,並且測量複製體(replisome)如何在不同的DNA單鏈上發揮作用。DNA複製基礎知識DNA雙螺旋是由兩條方向相反的DNA單鏈組成的。每條單鏈是由一系列鹼基(A、T、C和G)組成的。兩條單鏈按照鹼基配對(A→T,C→G)的原則形成DNA雙鏈。
  • Nature:揭秘PARP酶修復癌細胞斷裂DNA雙鏈的分子機制 有望幫助開發...
    2020年9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聖猶大兒童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PARP酶對雙鏈DNA進行斷裂修復的結構,相關研究結果表明,PARP2能填補這一缺口並將兩條斷裂的DNA端連接在一起。
  • 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原標題: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溫安洛研究所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所科學家和洛克菲勒大學合作,成功破解CMG解旋酶參與真核生物內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的結構過程,並首次觀察到其與DNA間的相互作用。
  • RecA–DNA突觸和D環結構的鏈交換機制
    RecA–DNA突觸和D環結構的鏈交換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02:12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Nikola P. Pavletich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Nature:鑑定出新的細菌DNA複製起始點元件DnaA-trio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鑑定出DnaA-trio,並且確定出它促進DNA複製的機制。DnaA-trio被描述為細菌複製起始點的一個核心元件,代表著科學理解取得的重大進展。複製起始點在所有細胞中,基因組DNA複製需要被稱作起始蛋白的關鍵蛋白在被稱作複製起始點的特定位點上解開DNA雙螺旋。DNA解旋讓細胞內的複製體(replisome)接觸到作為模板的單鏈DNA,從而開展新一輪DNA合成。
  • DNA的半保留複製與複製子
    關於DNA複製的基本機制,即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沃森和克裡克在1953年5月就已經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Nature. 1953;171:964–67.),與其發表雙螺旋模型論文僅隔一個月。
  • ...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
    遺傳信息載體DNA在細胞內的複製受到嚴格的調控。雙鏈DNA的複製包括解旋和複製兩個過程,複製起始的一個關鍵步驟是DNA解旋酶的結合和激活。MCM2-7複合物負責在DNA複製起始和延伸階段進行雙鏈DNA的解螺旋。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這項研究來自荷蘭皇家科學院Hubrecht研究所和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的身體當中存在一種「解毒」機制,能夠在不切斷DNA的情況下,讓「綁」住DNA雙鏈、導致DNA無法解旋複製的連結交聯(crosslink)裂解。這一結論為降低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調節DNA複製起點機制
    2020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DNA複製是一種受到嚴格控制的過程,這可確保在細胞增殖過程中基因組的精確複製。複製起點(replication origin)決定了基因組複製的起始位置,並調節了整個基因組複製程序。人類基因組包含成千上萬個的複製起點。但是,每個細胞周期僅使用其中的10%。那麼如何選擇複製起點呢?
  • 研究揭示CRISPR-Cas12a蛋白複合體切割雙鏈DNA的動態調控機制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春來研究組在Cell期刊新推出的子刊《i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crRNA和DNA的匹配度對Cas12a蛋白複合體切割雙鏈因此Cas12a切割雙鏈DNA的分子機制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該研究利用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通過標記在crRNA和DNA上的螢光FRET對,來直接觀測LbCas12a複合體在切割雙鏈DNA過程中的動態構象變化,最終構建的定量動力學模型如圖。首先,Cas12a/crRNA二元複合物識別靶標DNA序列,形成三元複合物,並在PAM序列近端開始形成R-loop(low FRET態)。
  • 多篇Nature論文解析出結合到DNA上的起點複製複合物的高清晰結構
    2018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細胞通過基因組複製產生自身的拷貝而進行增殖。按理說,DNA複製是所有生命形式中最基本和最保守的機制。破解這一過程是如何最精確地實現的秘密是理解生命秘密的關鍵。
  • 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
    (二)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如果兩條鏈都是完整的環,這種質粒DNA分子稱為共價閉合環狀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CCC DNA)。
  • 顛覆教科書,DNA複製方式或遭改寫
    儘管這段11秒的視頻看起來像是一款上個世紀的視頻遊戲,但它清楚地記錄下DNA複製時散發螢光的單鏈由左向右延伸的過程。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DNA聚合酶構建DNA雙鏈的過程是相互協調以某種方式協同工作的。然而,這項新研究卻有一些意外發現。有時候,一條單鏈會不可預測地停止延伸,而另一條單鏈還在持續;DNA複製的過程也會突然改變速率。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複製過程中,DNA鏈的合成方向只能由5′端→3′端方向進行
    因為複製過程中,DNA鏈的合成方向只能由5′端→3′端方向進行,因此其中有一條新鏈的合成是不連續的。起初生成的是許多短鏈。需要DNA連接酶將它們連接起來。4.參與DNA解旋、解鏈的酶及因子。已知DNA具有超螺旋結構。複製時必須鬆弛DNA模板的超螺旋結構,並使DNA的雙鏈分開,暴露鹼基,否則不可能在模板上按鹼基配對原則合成新的互補DNA鏈。
  • 科學網—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DNA分子的複製學習
    即解旋→合成子鏈→母、子鏈組成雙螺旋。4、特點:半保留複製,即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模板鏈——連續性)。5、結果:1個DNA分子形成了2個DNA分子。新複製的2個子代。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在真核生物細胞內,雙鏈DNA遭受紫外線或某些化學物質的傷害而產生斷裂之後,會啟動DNA修復途徑。同源重組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修復機制。人源重組酶RAD51會被招募並包繞在斷裂之後經過酶複合物剪切產生的單鏈DNA上,呈現規則有序的螺旋結構。此複合體會在附近尋找並捕獲雙鏈DNA,使其與被包繞的單鏈DNA進行配對,以此檢測序列是否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