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JL: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2020-09-24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範開等-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行星大氣(如大氣中的氧成分)能夠通過離子逃逸的形式損失至行星際空間,這一過程經過幾十億年的累積效應,改變了大氣成分的物質比例,可能是觸發生物物種滅絕事件的誘因之一。地球的全球性內稟磁場有效阻礙太陽風流與地球大氣的直接接觸,降低了地球離子成分逃逸至行星際空間導致的大氣損失。

由於火星缺乏類似地球的全球性磁場環境,其高層大氣中的氧離子、氧分子離子直接暴露在太陽風的剝蝕之中(圖1)。太陽風驅動的離子逃逸過程導致火星在三十餘億年裡損失了90%以上的大氣,也是造成火星地表液態水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年,人類首次在火星南半球發現區域性分布的地殼剩餘磁場(Crustal magnetic field)。但是,這一局部磁場能否阻礙太陽風與火星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否有效保護火星大氣引起了學術界的持續爭論。

圖1 行星磁場對太陽風流的阻礙作用(左圖自ESA,右圖自NASA)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範開博士研究生與導師魏勇研究員和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arkus Fraenz教授、中山大學崔峻教授等合作,根據美國MAVEN火星探測器2014至2018年高精度離子觀測數據,首次發現火星剩餘磁場在向陽面500至1000公裡區域能夠顯著阻隔太陽風等離子體向南半球強磁場區域的注入。其中,太陽風源的H+分布在北半球弱磁場區;而在火星南半球強剩餘磁場區域則與之相反,分布著火星電離層源的O+和O2+(圖2)。兩種不同來源的離子成分沿剩餘磁場邊界呈現典型的南-北不對稱分布,且離子速度流線在強磁場區發生明顯偏轉。另外,火星南半球強剩餘磁場區內O+和O2+的離子迴旋半徑比北半球無磁場區減少近兩個量級(圖3),表明剩餘磁場有效束縛了火星大氣離子使其更難發生直接性逃逸損失。

圖2 火星向陽面500-600公裡區域離子通量、速度流線分布圖

圖3 O+和O2+迴旋半徑分布圖

研究結果首次證實火星表面殘存的局域性剩餘磁場能夠有效阻礙太陽風-火星大氣相互作用並且在其上空束縛能量低於30eV的重離子成分。在伴隨火星自轉的過程中,剩餘磁場對背景離子流的晨-昏輸運過程同樣存在阻礙作用(圖4)。這些新發現不僅證實局部磁場對大氣成分的保護作用,對進一步認識行星磁場(全球內稟磁場或局部磁場)與行星大氣演化歷史之間的關係存在重要意義,對於研究地球地磁倒轉期間弱磁場環境下大氣逃逸過程對行星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圖4 剩餘磁場對離子流阻礙作用示意圖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範開,Fraenz M,魏勇,崔峻,戎昭金,柴立暉,Dubinin E. Deflection of Global Ion Flow by theMartian Crustal Magnetic Fields[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0,898: L54. DOI: 10.3847/2041-8213/aba519)。本研究得到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鴻鵠專項,XDA170102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校對:張崧

相關焦點

  • APJL: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範開等-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行星大氣(如大氣中的氧成分)能夠通過離子逃逸的形式損失至行星際空間,這一過程經過幾十億年的累積效應,改變了大氣成分的物質比例,可能是觸發生物物種滅絕事件的誘因之一
  • 火星大部分大氣去哪兒了?太陽風吹跑了
    「馬文號」發回的數據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今天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的速度。調查結果顯示,在發生太陽風暴期間,如日冕物質拋射等現象時,火星大氣逃逸速度顯著增加,甚至提高10到20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5日出版的《科學》和《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
  • 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火星周圍的電流圖,電流加速了大氣逃逸!
    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一定發生了一些與在地球上觀察到的不同的事情。 火星上發生了什麼事? 太陽風主要由帶電的電子和質子組成,以每小時約一百萬英裡的速度持續從太陽吹來。它圍繞著太陽系中的物體流動並與之相互作用。太陽風也是磁化的,這種磁場不容易穿透火星等未磁化行星的高層大氣。
  • 火星上原有的大氣和水消失去哪裡了?
    「馬文號」發回的資料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今天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的速度。調查結果顯示,在發生太陽風暴期間,如日冕物質拋射等現象時,火星大氣逃逸速度顯著增加,甚至提高10到20倍。在經過火星上層大氣時,太陽風帶來的磁場會產生電場,並電離火星大氣中的原子形成離子逃逸到太空中去。
  • 大氣層的逃逸,對火星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火星,便是擁有大氣層的行星之一,但火星的大氣層卻有些稀薄。同時,火星沒有全球性的內秉磁場,大氣層中的電離層直接暴露在太陽風中,太陽風能夠將能量和動量直接傳遞給高層大氣、電離層,引起大氣逃逸。火星為何會有大氣逃逸呢?火星大氣層的逃逸,與火星磁異常有關。
  • 大氣層的逃逸,對火星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火星,便是擁有大氣層的行星之一,但火星的大氣層卻有些稀薄。同時,火星沒有全球性的內秉磁場,大氣層中的電離層直接暴露在太陽風中,太陽風能夠將能量和動量直接傳遞給高層大氣、電離層,引起大氣逃逸。而太陽紫外輻照、電子撞擊或電荷交換,高層大氣中的原子氧一旦電離,新生的氧離子就直接暴露在太陽風中,受到環境電磁場的作用,大部分離子會被太陽風電場「拾取」,從而加速逃離行星。另外,火星離子和電子的加速、離子的外流,既有無磁行星電離層與太陽風直接耦合的特點,又與地球極間區場向電場加速相似的特徵,使得圍繞火星磁異常可能會形成離子加速的「熱點」。
  • 同樣沒有磁場,為什麼火星大氣被吹跑了,金星大氣卻比地球還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這可能很多朋友在科普行星磁場時各位朋友碰到的最大難題,因為同樣在沒有磁場(極微誘發磁場)的條件下,火星只有一個大氣壓只有地球大氣壓1%的二氧化碳大氣層,而金星卻有一個大氣壓是地球92倍、二氧化碳含量超過96%的超級大氣層,這如何解釋?下面來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正樣產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正樣產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奔赴火星行程。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天問一號」環繞器上搭載有該中心研製的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將對火星空間環境中的離子和中性粒子參數進行就位探測,研究火星大氣逃逸機制、太陽風與火星的相互作用。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正樣產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奔赴火星行程。
  • 每當太陽風暴襲擊地球時,那麼地球的磁場是如何保護我們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高能帶電粒子從各個方向落在地球上,它們其中大部分是由太陽產生的。如果不是因為地球的磁場,我們就會受到對人類有害的地面輻射的衝擊。更嚴重、更長期的影響則是大氣層被侵蝕。
  • 為什麼火星磁場消失40億年了,而地球的磁場還完好無損?
    即便我們的地球擁有相對更強大的保護性磁場,也難以在一場超強太陽風暴中不受到任何影響,又何況是早已消失全球性保護磁場的火星。那麼,同樣是太陽系內的類地行星,為什麼地球磁場在46億年之後依然穩定運行,而火星磁場卻已消失數十億年?而火星和地球在磁力線上的分布特徵不同,又對行星大氣逸散的速度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 水是如何從火星逃逸的?
    火星曾經有海洋,但現在已經乾涸了,許多人想知道火星上的水是如何流失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火星的高層大氣中發現了大量水分子,在那裡它迅速被破壞。機載NGIMS儀器是中性氣體和離子質譜儀的縮寫,它已經在離行星表面約160公裡的火星上層大氣中,測量了稱為離子的帶電水分子的豐度。根據這些信息,科學家可以推斷出大氣中存在多少水。過去使用MAVEN和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觀測表明,火星高空大氣層的水分流失隨季節而變化。
  • 太陽風「吹」掉了火星「外衣」
    題圖為太陽風吹走火星高層大氣示意圖。
  • NASA「大新聞」:太陽風暴剝掉了火星大氣層
    藝術家繪製的示意圖,展示了太陽風暴擊中火星時,火星高層大氣中的離子被剝離的場景。基於更早之前的觀測,科學家猜測,由於火星磁場不像地球磁場那樣強,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在途經火星的時候,有能力從火星大氣的頂層剝離掉分子和離子。3月8日,一場異常強烈的太陽風暴經過火星,讓MAVEN任務的科學家有了一次難得的良機去採集數據。
  • 首張火星大氣電流分布全景圖繪成
    這一成果推進了人們對紅色星球的理解,開啟了火星大氣研究的新時代。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在地球上,人們在南北極可以看到絢麗的極光,這是由於地球內部熔融的鐵鎳核心轉動產生的磁場。紅色星球同樣也具有磁場,但其與地球磁場的形成機制大為不同——火星本身並不產生磁場,而是太陽風在火星電離層產生的電流導致磁場堆積、增強,並形成火星上所謂的「感應磁層」。
  • 行星的磁場可以保護其大氣層?科學家:火星就是個例外
    數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擁有一個類似地球的磁場,這個磁場保護著火星免受太陽輻射的傷害,並幫助火星保持其大氣層的穩定,但是隨著火星地殼的溫度逐漸降低,其磁場也在不斷的減弱,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這個微弱的磁場可能要比沒有磁場的狀況還要糟糕。
  • 太陽的大氣——結構,磁場
    我們所能接收到的電磁輻射,尤其是低頻輻射,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太陽大氣的,在進一步了解太陽大氣發射出怎樣的輻射,以及如何發射出這樣的輻射之前,需要對太陽大氣的具體情況有很詳細的了解。日冕是太陽大氣中在空間尺度上最廣的成分,可以從太陽表面延伸到數個太陽半徑的距離,和太陽風區間銜接。日冕是一個稀薄,熱,空間不均勻,隨時間變化很大,性質受磁場影響很大的一個大氣成分,從x射線波段可以觀測到日冕的外圍邊緣以及日面內的形態,可以從發光區域看出,的確是非常的不均勻。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關於火星表面水的消失過程,科學界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火星表面的水以沉積巖的形式存在於火星地表以下;另一種觀點認為,由於缺少全球性偶極磁場的保護,強烈的太陽風和輻射逐漸剝奪了火星的大氣,水經過蒸發和電離變成帶電粒子,沿著火星磁力線逃逸出火星大氣。
  • 噴薄而出的太陽風,爆發的太陽耀斑,你可了解這些神奇的太陽現象
    大部分太陽風的等離子體被地球的磁場所偏轉,但時常,離子滲入並與地球的電離層相互作用形成極光:北極天空中閃爍的弧光,通常被稱為北極光。圖解:北極光-圖片來源:Pixabay通過偏轉粒子,磁場保護大氣層和我們免受毀滅性的輻射。
  • 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
    原標題: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劉園園)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3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WEN)探測任務發現了過去40億年中火星大氣演變的關鍵因素: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