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膠帶撕出的「新材料之王」,甚至還拿下諾貝爾獎

2020-12-03 新經濟發展研究院


金剛石、石墨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碳的同素異形體,也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例如鑽戒上的鑽石,工業中的切割工具、電極材料等,這些三維結構的物質讓我們對碳單質的大家庭有了基本的印象,而這個大家庭中,還存在著一種二維結構的神秘物質——石墨烯


它面世至今只有16年,聽起來高端大氣神神秘秘,與我們卻僅相隔一支鉛筆的距離。

01 入木三分:「撕」出來的諾貝爾獎


石墨(Graphite)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黑色物質,也是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石墨中的每個碳原子都與另外三個碳原子相連,形成穩定的正六邊形環並伸展成片層結構,每層之間依靠較弱的分子間作用力連接。如果可以將石墨一層層剝開,剝離出最薄的單層碳原子薄膜就是石墨烯。也就是說,用鉛筆在紙上輕輕畫一筆,筆跡裡可能就有好幾層石墨烯。

掃描電鏡下的石墨烯,顯示出其碳原子組成的六邊形結構。圖片來源:Lawrence Berkley


雖然是從黑色的石墨中剝離而出,石墨烯(Graphene)卻是一種幾乎完全透明的物質,它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六角型蜂窩狀晶格結構二維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徵,是目前自然界最薄最強韌、導電性最好的材料,還能在常溫下觀測到量子霍爾效應。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 Andre Geim 與Konstantin Novoselov 通過撕膠帶這一簡單方式成功剝離出了石墨烯,自此加速了人類對石墨烯探索的步伐。2010年,兩位石墨烯的發現者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石墨烯具有的優異性能,全球80多個國家將其列為重點突破的前沿新材料之一;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IBM、Samsung、Fujitsu、Xolve、華為等多個龍頭企業也紛紛下場,成為各國發展石墨烯產業的主要推手。

02 渴驥奔泉: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


石墨烯的產業鏈可以分為上遊的原材料石墨礦、含碳氣體與CVD(化學氣相沉積)設備製造;中遊的石墨烯粉體與石墨烯薄膜產品;以及下遊的石墨烯在新能源行業、電子信息行業、複合材料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環保節能行業等領域的應用。產業鏈上遊石墨礦資源較集中,分布在中國、巴西等國,產業鏈中遊製備技術有待進一步發展,並且制約了下遊創新應用場景開發。


從產業鏈上遊來看,全球石墨礦儲備豐富,所以制約行業的關鍵節點在於CVD設備研發,但CVD設備領域的行業集中度非常高,全球70%的份額都被TEL、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三家寡頭企業壟斷,未來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防止概念炒作類虛假項目。


從中遊來看,中遊的產品主要分為粉體薄膜,但從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粉體製備技術相較薄膜更為成熟,在複合材料、導電材料等領域形成了廣泛的應用。從石墨烯薄膜來看,雖然在電子與光學領域形成一定應用,但總體上製備技術成熟度較低、成本較高,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性價比不高。在高品質石墨烯材料製備領域,規模化的製備技術尚未成熟,使得價格問題依然是石墨烯材料在工業化量產中的一大阻礙。


下遊市場應用方面,現階段的主流產品是發熱服飾防腐塗料電極材料等,石墨烯鋰電池、石墨烯手機觸控螢幕等領域尚處產業化臨界點,在物聯網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和健康管理、數據通信、超級汽車、晶片以及複合材料等高端前沿領域國內外取得了一定研究進展,但目前還不具備產業化條件。

03逐鹿中原:四強鼎立與區域領先

·全球

石墨烯產業的全球分布體現出四強鼎立的形式。


其中美國「財大氣粗」,在石墨烯科研能力強,產業布局較全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對石墨烯的資助達500項,美國國防部及其下屬機構也大力投入石墨烯研究項目;英國在石墨烯的基礎研究方面「一馬當先」,在石墨烯發現地曼徹斯特大學建設「石墨烯工程創新中心」作為國家石墨烯研究院的補充,加速石墨烯產品化、產業化、市場化;韓國「產學結合「,在石墨烯領域研發效率高,三星在柔性顯示屏等領域擁有全球領先技術;我國則「勤奮好學」,是2019年全球石墨烯專利的主要貢獻者和申請最為活躍的國家,申請專利的總量佔全球的71.61%,在專利申請數上全球第一,但科學成果轉化率與企業參與度較低。


此外,歐盟、日本等國也在石墨烯產業上布局較早,支持本地企業推動石墨烯產業研發與發展。


·中國

我國石墨烯產業已形成了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三大聚合區,多地分布式發展布局。


其中京津冀魯地區通過「技術+資本+產業「的模式,在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上形成較強的聯動效應,目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戰略性新興高地。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發展較早,通過「研究院+孵化器+產業園」的模式,加速推動一批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形成了「以江蘇常州為核心,浙江寧波為引領,上海安徽同步發展「的產業集聚區,涵蓋了從石墨烯設備研發、原料製備到市場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珠三角地區堅持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集中於下遊應用市場開拓,在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領域形成產業集群。


西南地區石墨烯產業集聚區以四川和重慶為首,已初具規模。


·成都

成都的石墨烯研發起步較早,擁有四川大學、西南交大等一批在在石墨烯的製備和應用領域具有先進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校,成立了西南首個石墨烯產業應用技術研究院。產業鏈初具規模,但總體來說高科技企業數量較少,產業規模較小;企業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潛力較大,目前在產學研合作及創新應用場景開發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可借鑑長三角地區發展經驗,通過強化產學研合作孵化出一批高科技企業。


04 波濤滾滾:創新應用與深度發展

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具備高比表面積,高強度,導熱性、導電性、透光性極佳等特性,是當今世界高端新材料領域的發展熱點,在新能源汽車、複合材料、電子器件、高溫發熱等領域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前景。當前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利用了石墨烯更優異的物化性質來替代石墨等原材料,缺乏對石墨烯材料的創新性深度應用。

·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是指介於傳統電容器和充電電池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它同時具備了電容器快速放電的特性和電池的儲能特性,是傳統的電解電容器容量的數百倍至千倍。擁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率、高密度等特性的石墨烯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材料,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與傳統電容器和傳統電池相比,石墨烯超級電容器利用更短的充電時間,能提供更強的功率。預計2020年,我國石墨烯超級電容的市場規模達到近6億元。


·複合潤滑材料

石墨烯具有特殊的二維納米層結構、高強度和高導熱性,同時也是碳質固體潤滑材料的基本結構單元,作為各種材質微納器件的抗黏、減摩防護薄膜,單層、三層及多層石墨烯基納米潤滑薄膜能夠顯著減小基底表面的摩擦係數和耐久壽命,因此適量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提高潤滑材料的潤滑效果。利用石墨烯替代石墨類產品,實現更高的產品性能。


·顯示器

石墨烯顯示屏是一款耐摔耐撞、透光率高、顯示度佳,且能像紙一樣捲曲的新型顯示屏。石墨烯薄膜比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柔性顯示屏ITO(氧化銦錫)擁有更好的導電性和透光性,可以摺疊程度更高,被認為優於不可再生且具有脆性的ITO膜,是更適用於未來可穿戴設備屏顯技術的新型材料。


·加熱膜

在石墨烯發熱膜兩端電極通電的情況下,電熱膜中的碳分子團產生熱能並以 5-12微米的遠紅外線形式以平面方式均勻地對外輻射,實現加熱的效果,可應用於地暖、牆暖、發熱畫等。同時利用石墨烯的高導熱性,也保證了發熱性能的穩定。效果優於傳統的對流供暖方式以及傳統的發熱材料,發熱功率也可以通過溫控開關進行調節,實現對發熱溫度的調節。


一支鉛筆讓我們認識了「新材料之王」,隨著製備技術的進步和大規模產業化成熟度的提高,石墨烯的應用將走向深度化發展。


在下篇,iNED將為大家繼續梳理石墨烯未來的發展趨勢,解鎖更多新機遇與前瞻應用場景,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神奇的「新材料之王」
    透明膠帶撕出來的諾貝爾獎石墨烯原本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1毫米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跡可能就是幾層石墨烯——它是由一層碳原子以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構成的二維碳材料。
  • 石墨烯:神奇的「新材料之王」
    透明膠帶撕出來的諾貝爾獎  石墨烯原本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1毫米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跡可能就是幾層石墨烯——它是由一層碳原子以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構成的二維碳材料。人們很早就發現了石墨,但直到2004年才發現石墨烯。
  • 撕透明膠帶撕出音爆?速度可達900米每秒,這是什麼原理?
    透明膠帶是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日常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貼很多東西但是你們知道嗎有些人就能將我們生活中普通的膠帶撕出別樣的感覺來我們都知道是用膠帶的時候撕下來會產生一種摩擦的聲音有些人根本聽不了這種聲音覺得特別刺耳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撕膠帶會產生這樣的聲音嗎這是一個來自國外的科學家他認為人在撕膠帶的過程中居然可以產生音爆這是因為膠帶在撕裂前所傳遞的波能速度可以達到900
  • 另一種徒手撕膠帶的方法,勝過折三角形撕膠帶
    膠帶我們平時經常會用到,如果沒有剪刀,那麼我們只能用手撕,如何沒技巧那肯定是由力氣又費膠帶還纏繞在一起,所以網上有人想出了用三角法來撕膠帶,但這也有個弊端,就是你連續要用的時候互粘的三角部分還是會影響下一次使用,沒有剪刀還是不行,而且這個發放也會費膠帶,那有什麼辦法又不費膠帶又能快速輕鬆的撕開呢
  • 0.05 毫米厚的透明膠帶紙,竟然有四層!
    1928 年,理查·德魯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發明了透明膠帶,但我們現在用的膠帶紙卻是日本人在二戰後改良出來的。這一層來頭還挺大,是二戰後日本某企業應麥克阿瑟將軍的要求研發出來的。由於膠帶紙是一層卷一層的,如果沒有剝離劑的話,那等於粘合劑層直接粘到上一層的玻璃紙上,撕膠帶就得摳、摳、摳,半天也弄不下來膠帶頭。進廠除塵與食品加工廠和精密電子產品工廠相同,膠帶廠也是需要十分清潔環境的,不能帶進去一點兒灰塵。進門時要經過一個除塵室,風扇以每秒 20 米的風速把身上附著的灰塵吹得乾乾淨淨,我以前參觀車間去過,那風...吹得有點小爽。
  • 繼膠帶撕出石墨烯之後,科學家又用微波爐「叮」出了納米石墨
    前兩天,我們回顧了雙料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用膠帶撕出石墨烯的往事(點此閱讀),而科學家們開腦洞「玩」新材料的故事還在繼續。「這種『金屬輔助微波一次成型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將豐富的煤炭資源轉化為具有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高價值材料。」研究負責人、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物理與天文學系副教授TeYu Chien表示,這種新方法既簡單又便宜。
  • 首都科學講堂第667期《神奇的石墨烯材料——機遇與挑戰》
    神奇的石墨烯材料:機遇與挑戰  從透明膠帶到諾貝爾獎,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都有哪些神奇之處?  第一講 改變世界的「新材料之王」  首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一頭大象站在一根細細的鉛筆上,鉛筆尖端立在一個薄薄的透明薄膜上面。我的問題是:世界上會有這樣結實的材料嗎?答案是有,它就是號稱「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為什麼石墨烯是最薄的材料?因為它只有一個原子層,完全由碳原子構成,是一種全新的全碳材料。
  • 石墨烯:神奇材料看這裡
    透明膠帶撕出來的諾獎石墨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1毫米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他們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後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石墨片一分為二。不斷這樣操作,薄片越來越薄,最後得到了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就是石墨烯。理論上不可能,實驗中卻偏偏被製備出來了!這個發現立即震撼了科學界。僅僅6年後,兩位發現者就共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大家經常講,石墨烯這個諾貝爾獎是用透明膠帶撕出來的。
  • 快速了解石墨烯,帶你分分鐘認識「材料之王」
    最近幾年石墨烯作為高科技材料的代表,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紗。在每日上下班的人群中,石墨烯也只是高科技的代表名次被灌入耳中。最初人們嘗試用不同碳原子的組合來生產新材料,於是就誕生了碳纖維,接下來是碳納米管,然後才是石墨烯。
  • 石墨烯是膠帶沾出來的
    甚至有些科學界的大牛們斷言,單層的石墨是不可能獨自存在的!所有妄想做出單層石墨的人,都是痴人說夢!英國曼徹斯特科學家安德烈·海姆根本不把大牛們的斷言當回事,果斷地把一塊石墨遞給一個研究生:「去,把它磨到最薄!」那個研究生當時就暈菜了...鐵杵磨成針已是極致,你居然讓我磨到原子量級...於是這個研究生天天苦逼地磨石墨,幾個月後,已經磨到最薄,實在磨不下去了。
  • 三個問題帶你認識「新材料之王」——石墨烯!
    如果說新材料呢?很多人都會想到石墨烯。石墨烯超薄超輕超強,還有很多神奇的性能,因此號稱「新材料之王」。膠帶撕出來的「寶藏」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後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
  • 人物|他的諾獎,是一根膠帶紙撕出來的
    當然,更有意思的是海姆教授給浙大師生作的那場演講,作為浙大120周年校慶之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之一,他的題目是:《Random Walk to Graphene(直譯是:漫步至石墨烯》。意譯過來,用中國詩人陶淵明的詩句再合適不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克服地心引力的透明膠帶,輕鬆變成居家小能手!
    所以所長今天直接就給你一卷吧,你自己要多少就剪多少——Monkey Grip Tape納米無痕魔力膠帶膠捲。和上次推薦過的Fixate黑科技膠墊有些不一樣,這次的膠墊做成了膠帶的造型,而且是透明的顏色,想用多少就剪多少。
  • 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僅憑任務驅動得不了諾貝爾獎
    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僅憑任務驅動得不了諾貝爾獎 10月22日,中科院研究生院舉行系列報告會,為研究生們詳細解讀今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成果。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教授在談到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時表示,興趣驅動成就了這項成果,他強調「僅憑任務驅動是獲不了諾貝爾獎的」。 因為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蘇剛認為他們能發現石墨烯,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
    只能按部就班的做著實驗,其實做實驗是門「玄學」,好的數據,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實驗還真發現不了;好的idea,顛覆性的創意,也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憑空想出來的,又或者你以為前無古人的idea,結果一查,可能也已經被別人做絕了。
  • 用了這麼多年的膠帶,這個功能還真的不知道
    透明膠帶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是有的,也是經常能用得到的。用了這麼多年的透明封箱膠帶,這個功能還是今天才知道,感覺自己白活了這麼多年了。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功能呢,讓小編如此的感慨呢!普通的封箱功能小編就不說了,這個也是人人都知道的,來說說這個封箱透明膠帶可以輕鬆地把地板上難清理的頭髮,不費吹灰之力就清掃得很乾淨。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準備掃帚一把,透明膠帶一卷,把透明膠帶撕一節下來,這個長度zui好是與掃帚的長度一樣,然後就直接粘貼在掃帚上,跟平時掃地一樣輕鬆打掃,整個地面的各種灰塵都會被粘貼上,比吸塵器掃過的都乾淨奧。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賽事
    只能按部就班地做著實驗,其實做實驗是門「玄學」,好的數據,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實驗還真發現不了;好的idea,顛覆性的創意,也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憑空想出來的,又或者你以為前無古人的idea,結果一查,可能也已經被別人做絕了。
  • 撕膠帶別再用剪刀了!教你一招,輕輕一扯就撕開!
    很多人在使用膠帶的時候,都需要藉助剪刀等工具才能將其撕下來。今天就來教大家一個方法,不需要藉助任何工具,徒手撕膠帶。你能猜到什麼方法嗎?其實這個方法很簡單。把膠帶拉出來之後,在要切斷的位置,折一個三角形。這裡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三角面平行,然後快速一拉,膠帶就能輕鬆斷開啦!大家在粘東西、封箱的時候,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一秒就斷,很輕鬆。
  • 透明膠帶如何製造的?
    來源:製造原理整理 意識夾928年透明膠帶理查·德魯,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1928年5月30日在英國和美國提出申請,德魯開發出了一種很輕的、一壓即合的黏合劑,最初的一次嘗試不夠粘,因而德魯被告知:「把這玩意兒拿回到你那些蘇格蘭老闆那裡去,要他們多放一些膠!」
  • 透明膠帶是好東西,幾個用途很多人不知道,粘一粘就解決不少麻煩
    透明膠帶是好東西,幾個用途很多人不知道,粘一粘就解決不少麻煩嗨嘍大家好,說起膠帶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平時家裡的紙張啊什麼的不小心被撕開了,就可以用透明膠帶粘一下,就可以大體的恢復原樣了,其實對於膠帶來說,並不是只有很少的幾種用途,用對了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