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診斷行業: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2020-11-23 中投顧問

   報告摘要

  國內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投資價值判斷,關鍵在於判斷當前行業階段和投資邏輯,對長期競爭格局演變的預判,最後落實到如何選擇投資標的。本篇化學發光行業報告將從以下幾點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行業所處發展階段,進口替代邏輯是否成立?

  相較於此前在低級別醫院跑馬圈地,當前國產化學發光已經在高端市場開啟替代進口的崛起之路。

  回顧國產生化分析系統替代進口產品的進程,我們發現,需求(臨床使用廣泛)和供給(價格居高不下)的變化在生化分析系統的進口替代過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國產化學發光企業面臨類似的處境:化學發光方法應用廣泛、外資產品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國產技術在不斷追趕和突破中日益成熟、主流項目試劑價格可低至外資的一半。控費環境下產品性價比的重要性提升,進口替代邏輯成立,並且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行業進入壁壘在哪裡,未來格局如何演變?

  檢測需求決定技術壁壘:化學發光系統開發難度較大,主要原因在於被測物在樣本中的濃度低、對整個檢測系統的精密度要求高;基於檢測需求,化學發光檢測系統一般為封閉式。國產企業儀器開發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儀器決定下限,這也是在當前替代進口產品過程中最基礎的準入指標;雖然檢測試劑生產企業不少,但是性能達標、媲美進口產品的不多,因此試劑提升空間更大,決定檢測系統的上限,是能否最終在主戰場替代進口的決定性指標。

  化學發光產品具備明顯的「正反饋效應」,即優秀的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通過持續的產品改進和迭代、以及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和質量提升,在不斷做大的過程中超越對手,從而提升進入壁壘和品牌粘性。因此當替代進口到達一定程度後,競爭格局仍將比較穩定、頭部企業集中度較高,這是一門好生意。

  如何篩選優質企業?

  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化學發光診斷產品具備明顯的正反饋效應,  我們需要篩選在替代進口、搶佔份額過程中最先跑出來的企業。因為技術的追趕和突破為變革之根本、替代的主戰場仍為主流項目、市場為後續產品的持續改進和迭代提供基礎,我們以下從技術、項目、市場三個維度,對行業中潛力較大的部分企業進行分析。

  邁瑞醫療:平臺型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積累、營銷能力、品牌效應等方面優勢明顯,檢測領域的覆蓋也較為均衡。

  安圖生物:技術方面,原材料高自給率控制成本和質量,系統穩定性相對較好;項目方面,在主流的傳染病領域奠定先發優勢,同時向非傳染病過渡;市場方面,客戶結構以高等級醫院為主,儀器單產處於國產同行中較高水平。

  新產業:應用直接發光法和自產核心原材料彰顯技術功底,新系統推出後各項性能進一步提升;檢測菜單數量達126項首屈一指,術前八項齊備後有望全力進軍傳染病領域;14400臺儀器高存量提供客戶基礎,新品高速機推出後推動經營戰略轉型。

  邁克生物:檢測平臺全面升級後效率提升,檢測項目持續「補短板」滿足更多檢測需求,把握新冠機會多地中標提升知名度。

  亞輝龍:通過特色項目自免產品切入並贏得客戶口碑,目標客戶以綜合性大醫院為主、故儀器單產遠高於上述企業。

相關焦點

  • 免疫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生物活性材料(主要包括抗原、抗體等) 作為免疫類體外診斷試劑的關鍵原材料,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生物活性材料的尋找與篩選是 體外診斷產品研發中關鍵環節之一,生物活性材料一旦選定和投入生產,其相關技術和採購來源 也是各個體外診斷製造商核心的機密之一。
  • 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 國產替代可期
    原標題: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國產替代可期   機構:方正證券
  • 體外診斷(IVD)行業深度解析:崛起中的朝陽行業|IVD|朝陽|深度|體外...
    生產環節,生化診斷及酶聯免疫診斷短期內仍將是市場主流,化學發光對酶聯免疫替代將是趨勢,龍頭企業有先發優勢。渠道環節,行業內多採用「儀器+試劑」捆綁代理銷售模式,大型企業有較強的議價能力。銷售環節,採購政策逐步清晰,不按方法學定價的省統一招標改革後,政策對國產傾斜,行業格局有望重新洗牌。下遊:消費主體的多樣性決定,全面解決方案是核心競爭力。
  • 體外診斷報告—優質國產品牌的春天(下)
    在2012年以前,國產品牌大多集中在板式發光產品領域,到2015年底,拿到化學發光註冊證的國產廠家有50家,其中約15家為管式發光,剩下的都為板式發光。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不斷下降,管式發光的市場份額會逐漸增大。化學發光檢測的部分項目可與生化重疊,但與生化相比卻具有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檢測優勢,尤其是一些小分子物質,常用的套餐包括甲功、激素、貧血、腫瘤、傳染病等等。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發展至今已成為主流診斷手段,市場份額逐年大幅遞增,國外進口品牌佔據90%的市場份額,其中代表廠家如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等。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疫情之下,體外診斷行業上演大變局
    免疫診斷市場規模最大,高端免疫進口替代空間大。免疫診斷在我國IVD行業中佔據了超過30%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高端的化學發光已替代酶聯免疫成為我國主流的免疫診斷方法,市場規模已達免疫診斷總市場的70%以上。
  • 科學網—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 成體外診斷領跑者
    如今的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經從1010/2010發展到e 411、e 601、e 602;檢測項目已增加到105項;檢測速度已加快到170 測定結果/小時。在全球,每天約有3.5萬臺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在同時運行,平均每一秒鐘就有60個檢測結果在電化學發光平臺上產生。 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成為體外診斷中免疫發光檢測系統的領跑者。
  • 科美診斷聚焦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研發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除發行人(LiCA系列產品)和西門子(部分產品線)採用活性氧途徑均相化學發光外,其他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均採用酶促化學發光、直接化學發光、電化學發光等化學發光方法,屬於非均相反應模式。  針對發行人歷史上主營業務的演變情況,公司指出,自公司設立以來至收購博陽生物前,公司主要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技術平臺,依託自主研發創新,開發了CC系列產品。
  • ...在免疫診斷技術難度最高的化學發光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獨立研報
    」A股體外診斷行業最賺錢的的公司是安圖生物,其次是新產業(300832.SZ)。(註:下載市值風雲App,搜索「安圖生物」,可獲得獨立研報:安圖生物,行業最賺錢、研發投入金額最高的體外診斷「中原王者」)但如果在化學發光領域,新產業則是國產NO.1。這篇研報也重點將新產業與安圖生物進行對比。
  • 體外診斷試劑及耗材行業分析(圖)
    本報告以體外診斷試劑為核心,併兼顧部分耗材情況,探討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1.1 體外診斷試劑是什麼   體外診斷試劑隸屬於生物製品行業,是下屬診斷試劑行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   免疫診斷在原理上是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但是檢測端的方法就比較多了,檢測方式多樣化,比如利用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而準確測量抗原抗體結合的放射免疫(放免)、利用氯金酸在特定環境下通過靜電作用與蛋白質大分子結合的膠體金技術、利用活性酶作為標記物的酶聯免疫(酶免)、利用鑭系元素(稀土元素)螯合物螢光壽命長的特定進行檢測的時間分辨螢光法(TRFIA)和利用化學發光原理和免疫反應原理相結合的化學發光檢測
  • 體外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四)——各細分市場容量與增速
    根據原理和平臺可分為如下幾個平臺:  幹化學:單層試紙、多層塗膜。  免疫:膠體金+免疫層析/滲濾,螢光+免疫層析,免疫比濁。  電化學:電流法、電位法、電阻法、酶電極。  化學發光:小型化化學發光。  色譜:高效液相色譜。  新技術:微流控、生物晶片等。  2.
  • 600億IVD市場,300億發光需求,國產儀器代替進口路有多遠?
    1、化學發光是IVD行業的黃金細分領域  1.1體外診斷潛力大,發光增速達30%  體外診斷主要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凝血類診斷、組織診斷、尿液診斷、血液學和流式細胞診斷等
  • 259.77億IVD最大細分賽道「免疫診斷」如何實現國產替代
    國內免疫診斷行業還處於國產替代起步階段,跨國公司市場規模佔比63%,其客戶以三甲醫院為主,佔據高端市場80-90%份額;而國內公司佔比37%:安圖生物、邁瑞醫療、邁克生物、新產業等通過性價比優勢及跟隨配套試劑種類,形成國產替代態勢。未來,免疫診斷的主要看點即為化學發光類產品。
  • 2020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細分產品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下分子...
    體外診斷,簡稱IVD(In Vitro Diagnosis),是一種在人體外檢測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從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以此檢測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近幾年來體外診斷市場高速發展,體外診斷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是一種用於判斷人群中有無感染者的重要手段。
  • 國產IVD行業困局:價格優勢不再 高端產品突破艱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國產IVD行業困局: 價格優勢不再,高端產品突破艱難隨著樂普醫療分拆樂普診斷衝刺科創板IPO的消息不脛而走,國產IVD(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日前,樂普醫療(300003.SZ)公告稱擬分拆全資子公司樂普診斷進行科創板IPO,目前申請獲受理。
  • 明德生物試劑業務爆發淨利增近7倍 上市來籌劃超10億擴建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在疾病預防、診斷、監測以及指導治療的全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約有三分之二醫療決策基於診斷結果得出,其中80%以上診斷屬於體外診斷領域。研究機構預計中國體外診斷市場在2016-2021年的複合增速預計為15%,明德生物有望在行業高速增長中受益。
  • 推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麥科田如何在化學發光紅海中突圍
    化學發光產品憑藉著靈敏度高、線性範圍寬、試劑有效期長、臨床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成為了免疫診斷市場的主流技術。隨著大型三甲醫院樣本量不斷增多,臨床對化學發光產品的檢測速度,以及操作便捷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成為醫院的必備儀器。
  •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檢驗科常見項目臨床意義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發展至今已成為主流診斷手段,市場份額逐年大幅遞增,國外進口品牌佔據90%的市場份額,其中代表廠家如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等。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新三板體外診斷之曠博生物:流式細胞診斷領域的領跑者
    我國也已有不少廠家將先進的流式螢光技術平臺用於臨床檢驗領域高端的體外診斷試劑開發和生產,如國內的透景生命(股票代碼:300642)、益善生物(OC:430620)及協和洛克等。其中,透景生命是國內最早引入流式螢光技術的體外診斷試劑公司,也是Luminex公司在國內最大的開發型合作夥伴,在國內最早獲得CFDA批准將流式螢光技術用於臨床檢驗試劑的生產。
  • 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免疫診斷的又一裡程碑
    (ELISA)、再到當前的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CLIA),無非都是應免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產生。 近年來,研究者們通過探索非放射性免疫診斷技術,利用化學發光的基礎,先後將固相酶聯免疫法與化學發光法結合起來,形成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CLIA)。 據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生北控公司)免疫試劑研發部部長王法龍介紹,CLIA對檢測細菌、病毒、抗體和激素等方面都顯示了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