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國內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投資價值判斷,關鍵在於判斷當前行業階段和投資邏輯,對長期競爭格局演變的預判,最後落實到如何選擇投資標的。本篇化學發光行業報告將從以下幾點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行業所處發展階段,進口替代邏輯是否成立?
相較於此前在低級別醫院跑馬圈地,當前國產化學發光已經在高端市場開啟替代進口的崛起之路。
回顧國產生化分析系統替代進口產品的進程,我們發現,需求(臨床使用廣泛)和供給(價格居高不下)的變化在生化分析系統的進口替代過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國產化學發光企業面臨類似的處境:化學發光方法應用廣泛、外資產品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國產技術在不斷追趕和突破中日益成熟、主流項目試劑價格可低至外資的一半。控費環境下產品性價比的重要性提升,進口替代邏輯成立,並且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行業進入壁壘在哪裡,未來格局如何演變?
檢測需求決定技術壁壘:化學發光系統開發難度較大,主要原因在於被測物在樣本中的濃度低、對整個檢測系統的精密度要求高;基於檢測需求,化學發光檢測系統一般為封閉式。國產企業儀器開發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儀器決定下限,這也是在當前替代進口產品過程中最基礎的準入指標;雖然檢測試劑生產企業不少,但是性能達標、媲美進口產品的不多,因此試劑提升空間更大,決定檢測系統的上限,是能否最終在主戰場替代進口的決定性指標。
化學發光產品具備明顯的「正反饋效應」,即優秀的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通過持續的產品改進和迭代、以及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和質量提升,在不斷做大的過程中超越對手,從而提升進入壁壘和品牌粘性。因此當替代進口到達一定程度後,競爭格局仍將比較穩定、頭部企業集中度較高,這是一門好生意。
如何篩選優質企業?
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化學發光診斷產品具備明顯的正反饋效應, 我們需要篩選在替代進口、搶佔份額過程中最先跑出來的企業。因為技術的追趕和突破為變革之根本、替代的主戰場仍為主流項目、市場為後續產品的持續改進和迭代提供基礎,我們以下從技術、項目、市場三個維度,對行業中潛力較大的部分企業進行分析。
邁瑞醫療:平臺型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積累、營銷能力、品牌效應等方面優勢明顯,檢測領域的覆蓋也較為均衡。
安圖生物:技術方面,原材料高自給率控制成本和質量,系統穩定性相對較好;項目方面,在主流的傳染病領域奠定先發優勢,同時向非傳染病過渡;市場方面,客戶結構以高等級醫院為主,儀器單產處於國產同行中較高水平。
新產業:應用直接發光法和自產核心原材料彰顯技術功底,新系統推出後各項性能進一步提升;檢測菜單數量達126項首屈一指,術前八項齊備後有望全力進軍傳染病領域;14400臺儀器高存量提供客戶基礎,新品高速機推出後推動經營戰略轉型。
邁克生物:檢測平臺全面升級後效率提升,檢測項目持續「補短板」滿足更多檢測需求,把握新冠機會多地中標提升知名度。
亞輝龍:通過特色項目自免產品切入並贏得客戶口碑,目標客戶以綜合性大醫院為主、故儀器單產遠高於上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