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 國產替代可期

2020-11-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國產替代可期

  機構:方正證券

  報告摘要

  化學發光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國內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免疫診斷是體外診斷市場佔比最大的類別,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 預計國內免疫診斷市場2018-2023年複合增速為21%,其中國內企業整體增速(+24.1%)高於外資企業(+19.3%)。我們認為,觀察各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指標包括:1、單臺儀器試劑產出;2、三級醫院銷售佔比;3、優勢檢測項目(常規檢測項目實力強才是真的強,尤其是腫瘤標誌物、傳染病);4、抗原抗體自產情況;5、醫院反饋的儀器穩定性。

  國產與進口的差距:1、國產廠家缺乏核心技術,學術認可度較低,文獻數量遠少於外資廠家;2、不同廠家的檢測結果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不管是國產與進口廠家之間、進口廠家與進口廠家之間都是如此,原因是技術原理、抗原表位、幹擾物質、儀器構造、試劑性能等各不相同;3、國內產品雖然已取得一定進步,但與外資相比仍有差距,主要體現在檢測精密度和穩定性方面;4、國內試劑上遊技術積累薄弱,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

  儀器產品對比:國產分析儀型號豐富,單機效率指標已趕超進口產品,目前與進口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單機的故障率和流水線的集成度與適配性。國產的流水線各有賣點:安圖採用最先進的第五代流水線系統,新產業依託在化學發光的產業優勢分別於賽默飛、日立推出兩天流水線,邁瑞流水線四大分析模塊是國內唯一全部自主生產,邁克的生化試劑與日立的生化儀適配性最好,亞輝龍流水線能兼容市場上90%的主流產品。

  試劑產品對比:國產在項目數量上已不輸進口,尤其是特殊項目更為豐富,以此實現差異化競爭。國產與進口的差距主要在常規項目上(腫瘤、激素、甲功等),未來繼續優化常規項目、不斷縮小與進口差距,是國產替代的唯一路徑。國產三大家(新產業、安圖、邁瑞)在常規項目上差距不明顯,其中新產業、安圖在某些特殊項目上各有優勢,而邁瑞的重心在常規項目上,且發展更為均衡。邁克、亞輝龍作為國內化學發光後起之秀,雖然產品上市時間較短,但是目前已取得一定的項目優勢,未來有望成為進口替代的新動能。

  公司對比分析:1)新產業:從磁珠入手搭建化學發光免疫體系,項目數量最齊全;2)安圖生物:從酶免過度到化學發光平臺,抗原抗

  體自產率77%最高;3)邁瑞醫療:依託儀器優勢,聚焦常規項目,綜合實力強;4)邁克生物:推出直接發光,原料技術實現突破;5 )亞輝龍:深耕自免檢測領域,實現差異化發展。最後,我們對各家公司的化學發光收入做了詳細測算,認為未來5年國產化率有望達到40%-50%,目前僅2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化風險、產品研發風險、產品降價風險、原材料供應和價格波動風險、儀器投放增長不達預期等。

(文章來源:格隆匯)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體外診斷行業: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報告摘要  國內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投資價值判斷,關鍵在於判斷當前行業階段和投資邏輯,對長期競爭格局演變的預判,最後落實到如何選擇投資標的。本篇化學發光行業報告將從以下幾點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行業所處發展階段,進口替代邏輯是否成立?
  • 體外診斷(IVD)行業深度解析:崛起中的朝陽行業|IVD|朝陽|深度|體外...
    生產環節,生化診斷及酶聯免疫診斷短期內仍將是市場主流,化學發光對酶聯免疫替代將是趨勢,龍頭企業有先發優勢。渠道環節,行業內多採用「儀器+試劑」捆綁代理銷售模式,大型企業有較強的議價能力。銷售環節,採購政策逐步清晰,不按方法學定價的省統一招標改革後,政策對國產傾斜,行業格局有望重新洗牌。下遊:消費主體的多樣性決定,全面解決方案是核心競爭力。
  • 免疫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免疫診斷側重於對樣本中微量物質的檢測, 靈敏度較高、出錯率小,近年發展較快、在IVD市場規模的佔比略有提升,從2013年的28.45%到 2018年的30.98%;其中化學發光分析方法靈敏度高、線性範圍寬、結果穩定、安全性好及使用期 長等方面的系統性優勢,在性能上對其他免疫方法形成全面超越,因此成為免疫診斷的主流,對 酶聯免疫等定性/半定量產品進行替代,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我們預計2019
  • 體外診斷報告—優質國產品牌的春天(下)
    臨床免疫市場作為近幾年最具有國產化替代潛質的細分市場而備受矚目容量增速雙高,產品先天護城河,國產替代恰逢時。化學發光市場容量為126億人民幣,預計2015年市場容量為156億,2012-2015年均增速為26.7%,未來3年依然會保持20-25%左右的高速增長。化學發光均為三類註冊,由儀器試劑組成封閉系統,無開放系統,技術門檻高,準入難,具有先天替代優勢。
  • 體外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四)——各細分市場容量與增速
    分子診斷在產前篩查中的應用也相對成熟,如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胎兒外周血游離DNA檢測已逐漸替代羊水穿刺技術。根據原理和平臺可分為如下幾個平臺:  幹化學:單層試紙、多層塗膜。  免疫:膠體金+免疫層析/滲濾,螢光+免疫層析,免疫比濁。  電化學:電流法、電位法、電阻法、酶電極。  化學發光:小型化化學發光。  色譜:高效液相色譜。  新技術:微流控、生物晶片等。  2.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259.77億IVD最大細分賽道「免疫診斷」如何實現國產替代
    國內免疫診斷行業還處於國產替代起步階段,跨國公司市場規模佔比63%,其客戶以三甲醫院為主,佔據高端市場80-90%份額;而國內公司佔比37%:安圖生物、邁瑞醫療、邁克生物、新產業等通過性價比優勢及跟隨配套試劑種類,形成國產替代態勢。未來,免疫診斷的主要看點即為化學發光類產品。
  • 疫情之下,體外診斷行業上演大變局
    低端市場主要對應的是手動或半自動的普通酶聯免疫產品,中端市場又可分為中低端(生化、血液檢測、尿液檢測等)和中高端(化學發光免疫產品、螢光定量 PCR分子診斷等)兩部分,而高端市場主要有流式細胞儀、高通量基因晶片等。 按照搭配試劑的方式,體外診斷儀器可以分為開放式系統和封閉式系統。
  • 600億IVD市場,300億發光需求,國產儀器代替進口路有多遠?
    1、化學發光是IVD行業的黃金細分領域  1.1體外診斷潛力大,發光增速達30%  體外診斷主要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凝血類診斷、組織診斷、尿液診斷、血液學和流式細胞診斷等
  • ...在免疫診斷技術難度最高的化學發光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獨立研報
    」A股體外診斷行業最賺錢的的公司是安圖生物,其次是新產業(300832.SZ)。(註:下載市值風雲App,搜索「安圖生物」,可獲得獨立研報:安圖生物,行業最賺錢、研發投入金額最高的體外診斷「中原王者」)但如果在化學發光領域,新產業則是國產NO.1。這篇研報也重點將新產業與安圖生物進行對比。
  • 科學網—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 成體外診斷領跑者
    如今的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經從1010/2010發展到e 411、e 601、e 602;檢測項目已增加到105項;檢測速度已加快到170 測定結果/小時。在全球,每天約有3.5萬臺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在同時運行,平均每一秒鐘就有60個檢測結果在電化學發光平臺上產生。 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成為體外診斷中免疫發光檢測系統的領跑者。
  • 國產IVD行業困局:價格優勢不再 高端產品突破艱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國產IVD行業困局: 價格優勢不再,高端產品突破艱難隨著樂普醫療分拆樂普診斷衝刺科創板IPO的消息不脛而走,國產IVD(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日前,樂普醫療(300003.SZ)公告稱擬分拆全資子公司樂普診斷進行科創板IPO,目前申請獲受理。
  • 2020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細分產品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下分子...
    中國體外診斷市場持續增長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713億,2015年-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8.47%。
  • 科美診斷聚焦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研發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除發行人(LiCA系列產品)和西門子(部分產品線)採用活性氧途徑均相化學發光外,其他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均採用酶促化學發光、直接化學發光、電化學發光等化學發光方法,屬於非均相反應模式。  針對發行人歷史上主營業務的演變情況,公司指出,自公司設立以來至收購博陽生物前,公司主要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技術平臺,依託自主研發創新,開發了CC系列產品。
  • 體外診斷試劑及耗材行業分析(圖)
    本報告以體外診斷試劑為核心,併兼顧部分耗材情況,探討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1.1 體外診斷試劑是什麼   體外診斷試劑隸屬於生物製品行業,是下屬診斷試劑行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   免疫診斷在原理上是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但是檢測端的方法就比較多了,檢測方式多樣化,比如利用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而準確測量抗原抗體結合的放射免疫(放免)、利用氯金酸在特定環境下通過靜電作用與蛋白質大分子結合的膠體金技術、利用活性酶作為標記物的酶聯免疫(酶免)、利用鑭系元素(稀土元素)螯合物螢光壽命長的特定進行檢測的時間分辨螢光法(TRFIA)和利用化學發光原理和免疫反應原理相結合的化學發光檢測
  • 新三板體外診斷之曠博生物:流式細胞診斷領域的領跑者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FCM)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高科學技術,集計算機技術、雷射技術、流體力學、細胞化學、細胞免疫學於一體,同時具有分析和分選細胞功能。流式細胞術不僅可測量細胞大小、內部顆粒性狀,還可檢測細胞表面和細胞漿抗原、細胞內DNA、RNA 含量等,可廣泛應用於血液學、免疫學、腫瘤學、藥物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
  •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檢驗科常見項目臨床意義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發展至今已成為主流診斷手段,市場份額逐年大幅遞增,國外進口品牌佔據90%的市場份額,其中代表廠家如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等。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明德生物試劑業務爆發淨利增近7倍 上市來籌劃超10億擴建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在疾病預防、診斷、監測以及指導治療的全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約有三分之二醫療決策基於診斷結果得出,其中80%以上診斷屬於體外診斷領域。研究機構預計中國體外診斷市場在2016-2021年的複合增速預計為15%,明德生物有望在行業高速增長中受益。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根據日本癌症統計中心數據顯示,不同臨床分期的消化道癌症患者生存率 差異較大,早期(I 期)消化道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遠高於進展期患者(III/IV 期)。 早發現、早診斷是控制消化道疾病和提升生存率的重要方式,而內鏡是消化道疾病篩 查的「金標準」。
  • 推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麥科田如何在化學發光紅海中突圍
    化學發光產品憑藉著靈敏度高、線性範圍寬、試劑有效期長、臨床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成為了免疫診斷市場的主流技術。隨著大型三甲醫院樣本量不斷增多,臨床對化學發光產品的檢測速度,以及操作便捷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成為醫院的必備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