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化學發光行業深度:體外診斷明珠,國產替代可期
機構:方正證券
報告摘要
化學發光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國內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免疫診斷是體外診斷市場佔比最大的類別,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 預計國內免疫診斷市場2018-2023年複合增速為21%,其中國內企業整體增速(+24.1%)高於外資企業(+19.3%)。我們認為,觀察各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指標包括:1、單臺儀器試劑產出;2、三級醫院銷售佔比;3、優勢檢測項目(常規檢測項目實力強才是真的強,尤其是腫瘤標誌物、傳染病);4、抗原抗體自產情況;5、醫院反饋的儀器穩定性。
國產與進口的差距:1、國產廠家缺乏核心技術,學術認可度較低,文獻數量遠少於外資廠家;2、不同廠家的檢測結果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不管是國產與進口廠家之間、進口廠家與進口廠家之間都是如此,原因是技術原理、抗原表位、幹擾物質、儀器構造、試劑性能等各不相同;3、國內產品雖然已取得一定進步,但與外資相比仍有差距,主要體現在檢測精密度和穩定性方面;4、國內試劑上遊技術積累薄弱,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
儀器產品對比:國產分析儀型號豐富,單機效率指標已趕超進口產品,目前與進口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單機的故障率和流水線的集成度與適配性。國產的流水線各有賣點:安圖採用最先進的第五代流水線系統,新產業依託在化學發光的產業優勢分別於賽默飛、日立推出兩天流水線,邁瑞流水線四大分析模塊是國內唯一全部自主生產,邁克的生化試劑與日立的生化儀適配性最好,亞輝龍流水線能兼容市場上90%的主流產品。
試劑產品對比:國產在項目數量上已不輸進口,尤其是特殊項目更為豐富,以此實現差異化競爭。國產與進口的差距主要在常規項目上(腫瘤、激素、甲功等),未來繼續優化常規項目、不斷縮小與進口差距,是國產替代的唯一路徑。國產三大家(新產業、安圖、邁瑞)在常規項目上差距不明顯,其中新產業、安圖在某些特殊項目上各有優勢,而邁瑞的重心在常規項目上,且發展更為均衡。邁克、亞輝龍作為國內化學發光後起之秀,雖然產品上市時間較短,但是目前已取得一定的項目優勢,未來有望成為進口替代的新動能。
公司對比分析:1)新產業:從磁珠入手搭建化學發光免疫體系,項目數量最齊全;2)安圖生物:從酶免過度到化學發光平臺,抗原抗
體自產率77%最高;3)邁瑞醫療:依託儀器優勢,聚焦常規項目,綜合實力強;4)邁克生物:推出直接發光,原料技術實現突破;5 )亞輝龍:深耕自免檢測領域,實現差異化發展。最後,我們對各家公司的化學發光收入做了詳細測算,認為未來5年國產化率有望達到40%-50%,目前僅2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化風險、產品研發風險、產品降價風險、原材料供應和價格波動風險、儀器投放增長不達預期等。
(文章來源:格隆匯)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