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誘導石墨烯或將取代可穿戴設備的電池

2020-11-22 cnBeta

去年,來自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利用計算機控制的雷射工藝來生產石墨烯的方法,所得的產品被他們稱為雷射誘導石墨烯(LIG)。研究人員現在提出,這種石墨烯很適合取代可穿戴電子設備目前所使用的電池。石墨烯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超級導體材料,擁有超薄、強韌以及靈活柔軟的特性,而雷射誘導石墨烯除了擁有上述特性之外,其製作工藝也比普通的石墨烯要容易得多。

一般情況下,石墨烯通常是通過一種被稱為「化學氣體沉積」的方法來製作的。在生產石墨烯的過程中,反應室中會加入氣體,讓石墨烯薄膜沉積在一塊板子上。

在生產這種新型石墨烯的過程中,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商用的聚醯亞胺塑料片以及計算機控制的雷射。除了碳之外,雷射能夠將聚醯亞胺塑料片上的其他所有材料都燒掉。

經過雷射處理之後所留下的材料就是石墨烯的其中一種形式。研究小組認為,這種生產雷射誘導石墨烯的方法將實現一種被稱為 roll-to-roll 的生產系統,省去了此前的那些複雜的生產條件,有助於提升微型超級電容的生產能力。

研究團隊表示,使用雷射誘導石墨烯生產出來的微型超級電容的能量密度跟薄膜鋰離子電池大致是一樣的,每平方釐米中的電容量為 943 微法,能量密度為 3.2 毫瓦/立方釐米。最關鍵的一點是,雷射誘導石墨烯打造的微型超級電容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性能下降的情況。

上個月底,我們曾經報導了科學家們在跟石墨烯相關的領域取得了最新的技術突破的消息,智慧型手機的電池壽命將因此得到難以想像的提升。

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石墨烯廉價製作方法使用了跟「化學氣體沉積」類似的工作原理,只是沉積板的材料換成了價格較低的銅箔。研究人員表示,銅質表面是形成石墨烯的一個非常棒的載體。跟傳統的生產方式相比,它的成本要低 100 倍以上。

從許多方面來看,石墨烯都能夠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其中包括超高速計算機、超輕可穿戴智能設備和柔性手機等等。跟目前智慧型手機中採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石墨烯能夠帶來更大容量的電池。

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是普通的石墨烯還是雷射誘導石墨烯,它們進入數碼設備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未來,數碼設備將不再需要每天一充,而是改為每周一充。當然,這種材料要想用到數碼設備上還有一些生產成本以外的問題,比如材料本身的採購問題。

相關焦點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3D列印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能的特性)的新型電子設備的難題。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可拉伸3D多孔雷射誘導石墨烯圖案上可監測威脅人體健康有毒氣體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波士頓)和中國廈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並測試了一種可拉伸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將rGO/MoS2複合材料集成在叉指電極或雷射誘導的多孔石墨烯導電圖案上,可得到超靈敏,可拉伸的室溫NO2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出色的選擇性和在機械變形時的穩健運行。可變形的氣體傳感器可以穿戴在皮膚或柔軟的表面上,以檢測各種氣態化合物,是準確、實時監控健康或環境狀況所不可或缺的。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打開APP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0-12-02 11:56:36
  • 雷射刺青可以製造可食用和穿戴的電子產品
    將來,它們可以變成可穿戴的甚至可食用的。Yieu Chyan是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一名化學家,他的團隊使用雷射將不同物體最外層的碳層轉化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有用材料,這種材料稱為石墨烯(GRAA-feen)。它是一種單原子厚度的碳,研究人員正在完善這項刺青技術,將它用於普通的含碳材料,這些材料包括紙、軟木、木材、紙板、布,甚至食物,如土豆和麵包。
  • 各種可穿戴電池優劣分析
    原標題《電池的未來:各種可穿戴電池的優劣分析》,IT之家編輯酌情修改。目前,可穿戴設備集中發展的很快,形式也變得多樣化,比如手錶,腕帶,眼鏡,襪子,衣服,等等。今年,可穿戴技術的發展速度尤為明顯,因為越來越多人已經開始接受可穿戴設備。不過,相比於快速創新的可穿戴設備,可穿戴電池的發展速度似乎比較緩慢。
  • 可穿戴福音:三星石墨烯顯示技術獲突破(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日前,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聯合宣布,它們已經合成一種能在更大尺度內保持導電性的石墨烯晶體。三星表示,這是一種可以用在柔性顯示屏和可穿戴設備上的屏幕顯示技術。4為何適合可穿戴為何適合可穿戴    可穿戴設備作為目前科技產品中最炙手可熱的新寵受到追捧。無論是華爾街的分析師,還是谷歌、三星、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都把可穿戴設備作為下一個科技革命。
  •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2016年10月31日 00:44作者:馬景東編輯:馬景東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石墨烯似乎是一種無所不能的材料
  • Scientific Reports :雷射列印石墨烯在製備大型防水和可拉伸超級...
    本文要點: 大規模防水和可拉伸紡織集成雷射列印石墨烯儲能製造和表徵 1 成果簡介 實現大規模可集成紡織的能量存儲和太陽能存儲用於傳感
  • 石墨烯電池真的能拯救可穿戴續航嗎?
    近幾年來,石墨烯這種獲過諾獎的材料一直廣受社會關注,在相關媒體上也充滿了各種「石墨烯電池」等方面的新聞。  廣大群眾此時可能會好奇:石墨烯這種材料到底有多少用處,能不能依靠它來解決目前材料、電池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技術瓶頸,幫助電動汽車、儲能、可穿戴等行業實現飛躍?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領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造起來更便宜、更綠色,且效率可與矽太陽能電池相媲美。因此,鈣鈦礦非常有望取代矽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的候選材料。技術金屬氧化物基電極(ITOs)已被用作傳統的透明導電電極,但由於其不具備柔性而容易斷裂,因此不適合應用於可穿戴設備。特別是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使用金屬基透明導電電極(TCE),主要障礙就是金屬和滷素離子在金屬電極和鈣鈦礦層之間相互擴散誘發的衰減。下圖所示:由CEP薄膜和GCEP組成的電極平臺。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因此,鈣鈦礦材料可應用於諸多領域,例如光電子器件、通信器件、自旋電子器件等。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領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造起來更便宜、更綠色,且效率可與矽太陽能電池相媲美。因此,鈣鈦礦非常有望取代矽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的候選材料。
  • 世界首塊彈性電池問世!可穿戴設備即將迎來技術革新
    據外媒Etnews報導,在韓國研究人員的努力之下,UNIST(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塊彈性電池。這電池在被拉伸的同時又可以保持其原有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廣泛應用於可穿戴設備。目前的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的集電器是由高導電率的物質和具有良好拉伸性能的聚合物混合而成。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電子紡織品/智能服裝是可穿戴技術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巨大的潛力,例如將電子設備、能量存儲和天線與紡織品結合在一起,因此備受關注。該技術能夠使無線通信、健康感應及監控和可以在智能城市、偏遠地區、電信和生物醫學行業中找到應用的發光器件適用於自足式下一代可穿戴設備。
  • 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中間還隔著一個石墨烯
    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它們中間還隔著一個石墨烯 " width="753" height="564" title="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更重要的是,液流電池具有可擴展性。液流電池不管存儲量如何,結構和控制方法幾乎都一樣,只要將儲能電解液混合均勻,就可以保證SOC(充放電深度)一致。如想製造同樣規模的鋰電池,則需要堆疊電池數量,同時運用極為複雜的BMS(電池管理系統)來管理每節電池的溫度及SOC。稍有不慎,過充、過放、過熱都會導致電池報廢甚至引發危險,這也是為何智慧型手機電池有時會發生爆炸的重要原因。
  • ACS納米:雷射直寫法製備石墨烯芳綸異質織物,用於智能防護服
    人們非常希望將現代可穿戴電子產品集成到傳統的防護服中,使其具有多功能的智能功能。然而,在保持紡織品固有的彈性和透氣性的同時,通過實用的方法將電子產品集成到服裝中仍然是具有挑戰性的。清華大學化學系有機光電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瑩瑩教授團隊通過優化實驗條件(雷射功率為6.5W,寫入速度為50 mm·s−1),可以在空氣中製備正面為多孔石墨烯(LIG),背面為Kevlar纖維的Janus石墨烯/Kevlar織物。Kevlar中的C=O和N-C鍵在雷射誘導的光熱效應下斷裂,剩餘的碳原子重新組裝成石墨烯。
  • 滬高校研製出智能可穿戴材料 石墨烯應用領域拓寬
    從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諾獎材料」石墨烯薄片在光熱刺激下,竟能自主行走與轉向,而用同樣材料製成的小手可以抓取物體。由此可以「編輯」其形態,受控產生形態改變,這使得智能可穿戴材料存在多種應用可能性。
  • 石墨烯可產生電流 將助力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石墨烯再次給人們帶來驚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新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該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項新技術由滑鐵盧大學工程師開發,將矽橡膠與超薄石墨烯層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材料,是製作腕帶或跑步鞋鞋墊的理想材料。當橡膠材料彎曲或移動時,高導電性的納米級石墨烯就會產生電信號,這種石墨烯嵌在其設計的蜂窩狀結構中。「矽樹脂為我們提供了生物監測應用所需的靈活性和耐久性,而添加的嵌入式石墨烯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