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經常覺得做夢很美好,因為在夢裡什麼都有,什麼都能實現,那做夢其實從從心理學來說是一種無意想像。今天大家就跟著老師的步伐,一起來探討一下什麼是想像吧!
想像這部分知識點在中學教資科目二考試中常以例子型單選進行考查,除此之外還會考查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理想和空想的辨析題,所以需要同學們掌握想像的概念以及分類。
1.概念
想像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所以要知道什麼是想像,我們得先知道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於事物的形象。因此想像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2.想像的分類
按照想像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區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1)無意想像
無意想像也稱不隨意想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地產生的想像。它是人們的意識減弱時,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種事物的過程。
做題關鍵: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
例子:①白日夢;②莊周夢蝶。
(2)有意想像(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考前衝刺直播課)
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像。根據想像的內容和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和幻想。
做題關鍵:有目的性,自覺進行。
①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據言語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做題關鍵:有提示。
例子:①讀者閱讀《西遊記》,頭腦中呈現關於西遊記的人物形象。(讀者通過書中言語的描述,形成事物的形象,這屬於再造想像)。
②創造想像
創造想像是在創造活動中,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人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做題關鍵:無提示,獨立創造。
例子:①作者編寫《西遊記》,頭腦中呈現關於西遊記的人物形象。(作者獨立創造出書中的人物形象,這屬於創造想像)。
【易錯糾正】
再造想像VS創造想像
再造想像強調有外在提示;創造想像強調獨立創造。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