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職業高爾夫教練,我特別支持某類球員用「瞄準觀測法」(AimPoint)對果嶺的坡度進行評估,因為這種觀測法能給到球員最直觀的感受。對於那些「憑感覺」打球的球手,這種方法更適合在練習時使用,而不是在正式比賽中。對於那些有果嶺判讀困難症的球友,我也建議他們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方法。現在的球員在果嶺上需要掌握的技術也沒有過去那麼複雜,再加上當今的教練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下面要給大家看的是一個果嶺坡度對照表。這是來自於推特上一個網友的分享,在此我要對這位朋友說聲謝謝。
表中stimp代表的是果嶺速度。這三幅表分別為8、10和12三個級別的果嶺速度。8代表的是夏季打球旺季時常規高爾夫球場(指一般市政公共球場)的果嶺速度;10代表的是美國高端私人會所球場的果嶺速度;而12基本上屬於大賽事級別的果嶺速度。
了解了果嶺速度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坡度的影響。比如1%的坡度對我們普通球手意味著什麼呢?對此,我特意請教了果嶺方面的專家約翰·格拉漢姆(John Graham)教練。
「1%的坡度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平地,而2%的坡度很多人也會視而不見,3%的坡度對很多人來說是種挑戰,但通過努力仍然可以實現一推進洞,而4%的坡度會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並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兩推進洞。」
Aimpoint創始人馬克斯威尼(Mark Sweeney)表示,「人們需要知道的是,對於果嶺速度相同的兩處果嶺,由於坡度的增加,預設的滾動距離也應相應有所增加。還好幸運的是,全美球場果嶺的平均「前後坡度」僅為2%。」
上面的這幅圖表讓我們對果嶺速度與坡度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對我們推球有著極佳的指導意義。然而,上表數據並沒有將風速及果嶺紋理等因素考慮進去,在實際情況中,這些因素都會對球速產生影響。
下次當你在果嶺練習場上練球時,你的腦海中就應該回想起表中的這些數據,並據此練習上坡推球與下坡推球,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佳的推球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