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22日訊(通訊員 牟曉丹)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也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最基本的途徑更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老師要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框架,激發幼兒的學習潛力,萌生幼兒的探索、創新素養,從而促進全面發展。通過「活」的環境、「活」的內容、「活」的途徑,在踐行「活精神」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主動探究、樂意探究、多元探究,通過「活精神」最終成就「活」的幼兒。《坡度的奧秘》這一生成課程來源於幼兒生活,伴隨著遊戲與學習,蘊含著挑戰與經驗,推動著思考與探索。
第一次:發現新大陸
戶外活動思宇在平地上進行滾筒活動,後來發現了一個斜坡,開始探索在斜坡上滾筒的滾動。
提出問題:在斜坡上滾動滾筒和在平地上滾動有什麼不同。
得出的結論是:在斜坡上滾動的速度較快。
回到教室後進行小結,大家開始了討論與探索。
第二次:經驗的遷移與應用
區域活動中,思宇又利用積木搭建了斜坡,利用圓柱積木開始探索坡度與速度的關係。
1.一塊木板墊高坡度,進行探索。
2.兩塊木板墊高坡度,進行探索。將長方體的木塊放在斜坡上進行探索。
3.三塊木板墊高坡度,進行探索。
將此區域活動錄成視頻給所有的孩子們看了之後,提出問題:
1.長木塊與圓柱積木在斜坡上往下滑,你看到了什麼?
2.在斜坡高度不同的情況下,圓柱積木往下滾動,你觀察到了什麼?
針對這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
第二次:經驗的遷移與應用
討論一:木板與圓柱積木在同一高度的斜坡上往下滑,你看到了什麼?
「老師,木塊一開始沒滑下來,思宇推了它一下,它才滑下來了。」善桉說。
「老師,把木塊放在斜坡上他就不動了。」晨語說。
「老師,還是圓柱積木滾動的速度快。」馨雨說。
提出問題:除了木塊和圓柱積木還有什麼可以放在斜坡上進行探索。
「老師,可以用區角裡的珠子。」俊凱說。
「醫院區的藥盒。」梓涵提出了建議。
「酸奶盒。」恩俊說。
討論總結:珠子、酸奶盒、飲料瓶、紙盒、插塑玩具的接頭可以放在斜坡上進行探索。
第二次:經驗的遷移與應用
討論二:在斜坡高度不同的情況下,圓柱積木往下滾動,你觀察到了什麼?
「斜坡高的速度快。」善桉說。
「老師,有的跑的遠。」俊凱說。
「老師。有的跑的近。」思宇。
對於看到的,孩子們又自發的進行了探索。
探索總結:坡度越高,圓柱物體滾動的越遠。
第三次:滿足操作體驗
針對孩子第二次的討論,孩子們將總結可以在斜坡上進行實驗的材料再次探索。
1.提出猜想:珠子、酸奶盒、飲料瓶、紙盒、插塑玩具是可以從斜坡上滑下來的。
2.探索操作
3.探索後得出的結論:圓柱體和球體滾動的最遠。其他物體則是靜止不動的
第四次:引發新思考
對於孩子們的探索結果我又提出了問題:
你們看到物體在斜面上運動了嗎?是怎樣運動的?可以統計出來嗎?
「老師,藥盒放上去是不動的。」
「老師,那個喝奶的罐子滾了好遠。」
我們怎麼把這些結果統計下來?經過討論,在老師的幫助下,做好了靜止不動、滑動、滾動的統計表,於是孩子們開始操作起來。
第五次 思考後再探索
觀察統計結果,找到存在問題。經過孩子們的觀察與討論,發現在滑動這一列沒有任何物體是滑動下來的。
這時孩子們都有疑問了,為什麼不會滑下來呢?我們可以讓靜止不動的物體滑下來。那怎麼才能讓他滑下來呢?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
經過孩子們的討論,總結了一個將斜坡坡度變高的辦法。
最後結論:
玩具需要6塊木塊墊高坡度由靜止不動變為滑動;藥盒需要5塊木塊墊高坡度由靜止不動變為滑動;酸奶盒需要6塊木塊墊高坡度由靜止不動變為滑動。
在斜坡的奧秘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通過實驗-調整-再實驗的探索過程,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體驗到斜坡的奧秘。雖然有的猜想失敗了,但失敗有可能就是下一次成功的開始呢。在與大家交流的時刻,孩子們並沒有結束活動,而是頭腦風暴碰撞出新的火花,孩子們還在繼續探究,還有哪種新材料能在斜坡上進行探索以及探索不同物體滾動的路徑軌跡。孩子們看似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遊戲,實質上他們也在輕鬆的遊戲中思考著、學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