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怎麼辦?該打還是要打,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2021-01-15 小康育兒

自從熊孩子事件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很多家長對自家孩子的管教越發上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養出了一個「熊孩子」。孩子肯定都是調皮的,但最讓家長們頭疼的還是,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我們又該怎麼管教?

該打就打嗎?那肯定是不行的,畢竟孩子出了問題,肯定是要教育孩子,打孩子只是一個措施,而不是教育孩子關鍵。而且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懲罰的措施,也絕對不僅僅是只有打,面對現在的孩子,我們需要更合理的懲罰方法。

前段時間,湖南省的一則新聞,讓很多人哭笑不得,兩個五歲大的熊孩子,因為犯了錯,被奶奶綁在樹上打,一氣之下,把自家的房子給燒了。但仔細分析,這件事兒錯誤真的僅僅只帶孩子嗎?我相信孩子既然做出這樣的「反擊」,肯定是不服氣,也就側面反映了,孩子就算是挨打了,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犯錯了,不一定要打孩子,而是要起到懲罰的作用!而父母的嚴厲,也絕對不是在武力上佔優勢,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偏激。

首先要說我們為什麼要懲罰孩子?那肯定是因為孩子犯錯了,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犯的錯誤進行相應的懲罰。這也就代表著我們的懲罰方式,一定要根據孩子犯的錯誤而定,而不是單純的孩子一犯錯了,家長就打罵。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懲罰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讓他發自內心地想要改正。就比如說,之前看過一個很火的視頻,孩子在吃火鍋的時候把筷子放在火鍋裡攪,湯汁都撒到旁邊人的身上了。而孩子的媽媽當機立斷,拿著筷子把湯汁滴到孩子手上,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同時也知道自己這樣弄到別人身上,別人也會疼。

這就是懲罰的一種,讓孩子意識到,我這樣做會傷害到別人,我這樣做是不合適的,我想孩子面對這樣的懲罰,也不會像新聞上的那些孩子那麼偏激。

而另一種懲罰,則是在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之後,去彌補錯誤,這要比打孩子更讓孩子容易接受,同時也可以減少孩子心裡的愧疚感,不至於讓孩子在知道錯了之後留下心理陰影。

就像孩子弄壞了一塊玻璃,看到滿地的殘渣,孩子當然知道自己做錯了。這時候家長給孩子適當的小懲罰,比如說讓孩子刷碗,讓孩子幫家長揉肩捶腿,就能讓孩子在接受懲罰的同時,更深刻地記住自己做錯了。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方式,可以說是「防範於未然」,是針對於孩子一些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家長可以專門為這些問題,來設定一些規則,這樣可以糾正孩子的小毛病,如果孩子做錯了,就按照流程給孩子一些懲罰(不許看電視,不許吃零食),如果孩子很長很長時間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家長也可以根據情況給孩子一些小的獎勵(買喜歡的玩具,帶孩子出去旅行)。

所以說教育孩子絕對不是該打就打,打只能算是眾多懲罰措施中的一種,而且還是很偏激的一種。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儘量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懲罰方式,而不是單純的發洩自己的脾氣,而懲罰孩子。

相關焦點

  • 家有熊孩子,打了不服,訓了不聽,教了沒用!怎麼辦?
    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知書達理自然是最佳的選項,可如果家中已經有了熊孩子,又該怎麼治理呢?熊孩子背後未必是熊家長熊孩子的定義到底如何呢?根據百度其定義為: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個定義直接簡單粗暴地把熊孩子的養成等同於熊孩子缺乏家教,其實這種觀點比較偏頗。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你被老師打過嗎?」「上學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打手心了。」「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訓過。」但絕大多數都會感謝老師恨鐵不成鋼嚴加的管教,越是參加工作後有成就的人,越是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嚴厲管教。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的人上學挨訓挨打是正常現象,那個時期的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僅老師揍,回到家裡,爸爸媽媽也會用腳端,用手扭,甚至用棍子用皮帶打、罰站牆角等行為來訓斥打罵孩子。
  • 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其實一點也不難
    怎麼做才能讓熊孩子變成暖孩子?會被這個話題吸引進來的家長,一定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也非常希望有一個有效的辦法把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家講講如何做,才能改造熊孩子:1、產生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2、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麥迪森健康:家裡有個「熊孩子」怎麼辦?家長必看!
    「孩子在家老是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發脾氣,愛摔東西,有時候還會打家裡的打人們,真的讓人很苦惱」 看到類似這種評論,小麥想起了有一次帶家裡5歲的侄子到小區遊樂園玩,累了他就坐在一個健身器材上,這時過來一個小男孩,上來就指著侄子的位置說:「我要玩這個!」 然後不由分說就照著頭給了侄子一巴掌!
  •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從近日四川多名在30層高樓空中飛人的男孩說起
    孩子從出生的一刻起,父母就將其安危繫於心上,孩子的生命安全一直是家長最在意的事情。但僅僅是擔心卻不去正確引導與教育的話,還是有可能會將孩子置於危險之中。2021年1月11日,四川內江隆昌,多名「勇敢」熊孩子在30層高樓頂,身姿矯健,上下跳躍,玩得不亦樂乎。
  • 5歲女童被老師用戒尺狂打8分鐘:體罰,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事件中的老師教育孩子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打罵學生。反正不聽話就打,錯了就罰。 也有網友替老師鳴不平:「哪個做老師的一輩子沒打過學生?用戒尺打也是為學生好!」
  • 熊孩子屢次用購物車衝撞旁人,媽媽淡定旁觀,男子回手一巴掌爽翻
    文/陪伴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熊孩子」應該是誰都討厭的一種孩子了,也就是因為現在太多這樣的孩子,以至於很多夫妻對於孩子有心理陰影,遲遲不敢要孩子,這就像是樸樹說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是我看不慣的。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01 孩子發生爭執和打人情況的心理成因分析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人相處,這並非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體驗,孩子才能獲得這種成長能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適時調整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小社會」中越來越適應。
  • 需要自費的二類疫苗,家長該不該給孩子打?看看過來人的經歷
    曾經有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經歷:14個月的寶寶沒有打五價輪狀疫苗,結果她的寶寶就感染了輪狀病毒。醫生也說這種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暫時得到緩解,因此孩子進了兩次醫院,受了不少苦。因為當時孩子已經過了打疫苗的年紀,然後媽媽又覺得國外這種疫苗病毒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沒有特別留意,誰知道這麼巧合,自己的孩子就感染上了。
  • 李玫瑾: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三個毛病不能慣,該打就得打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擁有了自我意識,他們學會了對父母的各種要求說不,而且特別喜歡這樣做。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對很多事物都特別好奇,再加上他們的精力充沛,於是就開始惹出很多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鬧騰過程也就開始了。此時對他們進行管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就會形成不太好的習慣,以下這些習慣是不能慣的,該打就要打。
  • 遇上熊孩子和熊家長怎麼辦?教你幾招智鬥方式,內容引起極度舒適
    這時候你如果出面想教訓兩句,旁邊總有人瞪你一眼「孩子還小呢,不懂事」。這人就是熊孩子身後的靠山——熊家長。一般而言,熊孩子出沒的場所有兩個:公眾場所和你家。其實,公眾場所碰到熊孩子倒沒什麼,畢竟熊家長再熊也頂不住輿論壓力,多少會教育自家孩子克制些。再說遇見熊孩子還可以採取「眼不見心不煩」的策略,敵進我退,看不慣我就走掉好了。
  • 為什麼不能打孩子?有一種情況該打就打,娃可能長大後更優秀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當孩子犯錯時,到底要不要打孩子呢?有的父母認為肌膚止痛能讓娃長記性,不打不成器,而有的父母則認為簡單粗暴的體罰只會破壞親子關係,到底要不要打呢?當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屢教不改、明知故犯,甚至觸及道德和法律時,父母該打就打,尤其是對父母發脾氣、不尊重長輩、喜歡動手打人等行為,如果反覆說教不聽,可以採用懲罰的方式讓其長記性,為自身行為付出代價,以便養成良好的性格。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1991:要分清虐待和教育的區別,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聽話。@DJ驍:小時候被打得太多了,有些刻骨銘心的回憶至今想起仍感到痛苦。你以為「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從第一次下手開始,很多人就再也分不清「打」是在糾正孩子還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我不會以「打」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想上班的張阿姨:什麼時候設立個「不折磨媽媽日」呢?
  • 家有「熊孩子」咋管都不聽,「費斯汀格法則」,能助你一臂之力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調皮淘氣的情況。做父母的看到孩子這種行為大多都會馬上制止,畢竟手指比較髒,放在嘴裡容易生病。可是,也不知孩子是不長記性還是怎樣,不管怎麼勸阻都毫無效果。面對孩子這種屢教不改的情況,家長好多時候也是有苦說不清,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 別讓熊孩子一個人玩,你可能無法承受他的殺傷力,家長:腦殼痛
    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現在熊孩子可以說是一個家長們十分關注的話題了。由於不少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喜愛超過了一定的界限,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應該無限的釋放孩子的天性,更不要壓抑孩子的自由成長,不過多幹涉孩子的隨性發展。
  • 男童公車上被乘客暴摔:你媽媽不打你,這世界會打你!
    @大巖本色:這孩子是夠皮的,但是這個成年人如此暴戾,令人髮指!必須嚴懲!@伽藍yekaterina:一個孩子踢你兩下,他就該死麼?@一粒麥子:打人者固然不對,但是這個孩子也是調皮,公交車上要保持安靜,他在車上玩耍,如果急剎車就會發生事故,到時候又說是司機的錯!有人說,這孩子真是調皮,怎麼能隨便動陌生人呢?
  • 家有「小爆竹」怎麼辦?
    下午2:00,曹俊華老師為到場的小學1-3年級的家長上了一堂主題為《家有「小爆竹」怎麼辦》的家庭教育指導課。  據全國婦聯2015年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父母佔30.3%,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佔47.4%。
  • 家有翻箱倒櫃的「小老鼠」,你的熊孩子2.0已經上線,家長不要慌
    閨蜜淡定的說:柜子我都上了兒童鎖,打不開的。然而廚房傳來一聲巨響,走過去一看,冰箱裡被倆娃打開了,冰激凌摔了一地。閨蜜仰天長嘆:哎,冰箱也要上鎖了!寶寶一歲多,突然變身成翻箱倒櫃的小老鼠,對家裡所有的柜子抽屜都產生濃厚的興趣。媽媽晾個衣服,一轉身,客廳地板上已經開了集市。
  • 不想娃被蓋章「熊孩子」,以下行為家長要避開,免得過年傷和氣
    然而等到賠償的時候,我卻實在無法跟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計較,最後對方家長給兒子發了個兩百塊的紅包就告辭了,讓人無奈。眼看今年對方又打算來拜年,兒子聽到後立刻精神了,這才有了大半夜藏手辦的行為。這裡我就來提醒一下大家,不想你家娃被蓋章是「熊孩子」,這些行為還是避開為好,免得大過年的傷了兩家人的和氣,得不償失。
  • 熊孩子身上的幾個壞習慣,說明右腦發育好,培養好是個小學霸!
    文丨木棉媽媽對於熊孩子,大家都沒啥好印象,總覺得熊孩子就是那種經常搞「惡作劇」的孩子。其實呢,有些熊孩子只是表面上的熊孩子,內心並不壞,而且這些熊孩子身上的一些特質反而說明孩子右腦發育比較好,更加聰明,培養好了未來一準是個小學霸。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左腦發育比右腦發育好,所以說如果孩子大腦中左右腦發育都比較發達,那麼說明孩子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