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種樹 一路走來的一點感想(清華電子系)

2021-01-16 保研論壇


漫漫保研路終塵埃落定,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成功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一路走來頗多感慨有些建議想送給學弟學妹。


1.堅持。保研是一場馬拉松,要想順利走完漫漫保研路不僅僅依靠你的實力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因為一路上隨時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周圍的同學在保研過程中都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最後大家的保研結果都很好。所以無論過程中遇到多少坎坷都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2. 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不輕言放棄。今年復旦微電子的夏令營要求六級550+,好多人就望而卻步了,根本就沒有去試。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根本沒有卡6級成績,加上夏令營預錄取的人比較多,好多人就這樣與復旦失之交臂。所以在保研路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不要輕易放棄,最起碼可以諮詢下招生辦或者和導師聯繫下之類的,說不定就可以得到機會。


3. 有備才能無患。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一方面是看他的材料,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他的的面試表現。而你面試的成績怎麼樣,就取決於你的準備程度。以清華電子係為例,初審看的是你的材料,而一旦過了你的初審那就基本只看面試成績了。好多人一提到清華電子系的6輪面都有些發憷,覺得很難。其實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難易,準備的充分事情就很簡單,準備的不好自然會很難。我在面試前把之前所學的專業課都複習了一下,面試時遇到的問題基本都是學過的,所以感覺回答著都不太費勁。其他學校也是這樣,面試問的肯定都是你之前學過的,所以只要你複習的到位,把之前學過的東西撿起來,面試表現一定會很好。



最後感謝一路走來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保研論壇提供的信息,祝大家都可以保到自己心儀的學校。




相關焦點

  • 前輩種樹 2015年清華電子系保研經驗帖——清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註:我這裡講的所有情況僅代表清華電子系,其它系的請不要入座!
  • 《清華電子系學渣掙扎史》+體驗?
    (以下是正文)我有幸在清華電子系讀了將近四年書,說起來能活到現在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為什麼說能活著就很不錯了呢?首先,能來清華的都是人中龍鳳,自尊心極強,可是以前班級中,學校裡,甚至是全省市的第一第二在一個園子裡競爭,總是要有最後一名的。而且電子系更是清華出了名的大系,全年級整整三百多人,拉遠人際關係、競爭更為激烈。
  • 李一桐否認事業開掛:一路走來面對的困難只有我知道
    採訪中,談及被質疑「頭號資源咖」,她回應稱:一路走來面對的困難只有自己知道。談及「年初收了曹操、年尾收了諸葛亮」,她直呼被「三國盡歸李一桐」這個梗給笑死了。 今年,李一桐的另一部都市愛情劇《愛我就別想太多》也在東方衛視播出,被問及陸毅和陳建斌兩位資深前輩合作的不同感受時,李一桐說:「陳老師剛開始會比較嚴肅,但陸毅哥一上來就蠻好玩。」跟兩位前輩有大量對手戲並沒有讓她感到壓力:「我不要拖別人節奏就好,大家都在角色中,有太多雜念演不好戲。」
  • 又一門清華的課上了熱門,電子系概率論與隨機過程30%掛科
    在電子系的人都知道,電子系的當家課之一,或者說用來嚇唬人的課之一,就是概率論與隨機過程。每屆學生都是痛苦不堪,這門課的老師,無論誰教,都是被稱為名捕之一。今天在網上一看,關於這門課的討論已經上熱門了,30%的人掛科。得F+D的人數超2/3。很多人說這門課沒有調分,我的感覺已經調分了,否則D的人不會有1/3之多。這是2020年,清華第3門課上熱門了。
  • 清華電子系劉仿等的重大突破:
    清華電子系劉仿等的重大突破:無論速度多慢的電子都可以輻射電磁波首次實現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 顛覆傳統自由電子光源形式清華新聞網4月12日電  4月11日,電子系黃翊東教授課題組劉仿副教授在《自然·光子》(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了「集成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晶片
  • 做好同學的引路人——記清華電子系教學辦香紅麗老師
    在清華大學電子系隨意問一位研究生同學,幾乎每人都會給出這樣的答覆:「當然認識,她是我們研究生同學來清華認識的第一位老師,溫暖、熱心是她的標籤。」在電子系當你遇到了任何問題,無論是科研、學習、生活……大家都會來到羅姆樓5-205辦公室。
  • 清華電子系戴凌龍、周盛獲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通信學會亞太...
    清華電子系戴凌龍、周盛獲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通信學會亞太地區傑出青年學者獎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4-8日,由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通信學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辦的2017年全球通信大會(IEEE GLOBECOM 2017)在新加坡召開。
  • 清華電子系主任汪玉:生命、城市、太空,無處不在的電子信息,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清華電子系楊知行、宋健教授團隊提出時頻兼容傳輸體制,牽頭制定數位電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產品推廣到的一帶一路國家,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天線是把電磁波輻射出去,實現高速通信的關鍵器件。
  • 廣西理科探花、清華電子系學霸、阿里AI晶片帶頭大哥、新晉ACM Fellow
    而且在回顧清華電子系知名校友和廣西少年天才時,依然繞不過他。所以謝源究竟是誰?平頭哥大牛、UCSB教授,體系架構名人堂大滿貫得主謝源,阿里平頭哥首席科學家,阿里達摩院計算技術實驗室負責人、高級研究員,花名元尊。在入選2019 ACM Fellow之前,2014年,謝源就獲得了IEEE Fellow榮譽。
  • 源頭培養感想(三)
    經過4個多月來的實戰練兵,這些年輕乘務員不斷成長蛻變,收穫良多,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感想吧!在這段時間裡,我不斷的嚮導師、前輩們學習,逐步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在此期間,也考取了廣播詞資質,加強綜合素質,努力把自己向多元化發展。
  • 中國女排走進清華最美麗的季節
    中國女排走進清華最美麗的季節清華新聞網9月6日電(記者 李 婧)9月5日下午,「自強時代,自信中國——中國女排清華行」活動在綜合體育館舉行。從裡約奧運會載譽而歸的12名中國女排隊員亮相清華園,走進清華最美麗的季節,與師生近距離交流互動。
  • 清華微納電子系可重構計算團隊提出人工智慧計算晶片的存儲優化新...
    清華微納電子系可重構計算團隊提出人工智慧計算晶片的存儲優化新方法可大幅提升人工智慧計算晶片的能量效率清華新聞網6月7日電 6月2-6日,第45屆國際計算機體系結構大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簡稱ISCA)在美國洛杉磯召開。
  • 清華電子系《概率論與隨機過程1》加量不加時,近三成學霸掛科
    【新智元導讀】網傳清華大學電子系2020春《概率論與隨機過程1》幾近30%掛科。據悉,往年考試的「8選5」臨時改為「8選8」,同樣時間,考題量增加60%。成績分布成U型,「不及格」和GPA 1.3佔比極高。更有網友曬出試題,引發熱議。學霸也掛科。網傳清華大學電子系2020春 《概率論與隨機過程1》 幾近30%的掛科情況。
  • 清華電子院舉辦建院五周年系列活動啟動會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主任王國良,天津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劉中、市科技局副局長祖延輝、市醫保局副局長張鐵軍、市工信局二級巡視員胡旭東、濱海新區副區長夏青林、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勇,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翊東,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清華電子院院長汪玉,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王燕,清華控股總經理趙燕來,清華大學國內合作辦主任牛犇等出席活動。
  •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12月4日,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面向神經計算應用基於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材料的極低工作電流阻變存儲器》(「Extremely Low Operating Current Resistive
  • 世界不是只有白雲飄飄,還有一路走來的塵土飛揚
    世界不是只有白雲飄飄,還有一路走來的塵土飛揚。人越來越冷漠,冷漠的沒有溫度去關心別人,也沒有溫度去關心自己。一切都只有交易。不吃虧就是唯一的標準。人情成了過去式,愛情成了奢侈品。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卡米拉。
  • 清華舉行2013年學生獎勵大會 20名學子獲得特獎-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舉行2013年學生獎勵大會20名清華學子獲特等獎學金 外國留學生首次獲獎  清華新聞網12月20日電 (記者 李 含)12月19日下午,2013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比如曾獲四川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被保送清華的王佳明同學,在學校本科4年中獻血7次,畢業後申請去西藏支教,今年他再次成為清華研究生,又擔任了輔導員,他的身上體現了清華同學獻身公益的優秀品質。
  • 2020清華特獎入圍名單公布:電子系學霸兩篇頂會一作
    據清華小五爺園,2020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入圍名單已經公布,共有15名同學入圍。△名單來自公眾號「清華小五爺園」按程序,這15名同學將參加答辯,最終票選的前十名同學獲得特獎。15人中有4位同學與計算機相關,他們分別是:電子系劉泓、計算機系張晨、自動化系蔡燁怡、交叉信息學院呂欣。
  • 賈靜雯這一路走來,真的是荊棘遍布!
    說真的,賈靜雯這一路走來,真的是荊棘遍布,而如今,她終於知道,一切看起來美好的福利都是過眼雲煙,只有簡簡單單,踏踏實實才是最重要的。
  • 1988屆校友、核物理學家高海燕與清華學子暢談科研與人生
    「TopTalk+」是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於2015年發起的全英文國際化高層論壇,本次論壇由交叉信息院2019級碩士生朱繁誠(Lawrence Kurowski)主持,吸引了27個院系來自12個國家的150餘名清華學子一同探討以學術全球化帶動中國全球化的歷史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