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體的宿命,是在空中消逝,還是落入另一顆星球?

2020-12-03 天文在線

對我的孩子們來說,沒什麼比晚上熬夜欣賞流星雨更有意思了。當我們躺在後院,看著大塊冰冷巖石從天而降時,我腦中的作家思維就會開始想:如果從另一邊觀察這件事會是什麼樣呢…

圖解: 拖曳在彗星73P和其碎片之間的流星體。

設想你是彗星的一部分,一個由冰和巖石組成的的巨大球體的一部分,它在能把你帶向太陽系外的長長的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轉。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對你來說都很無聊,但隨著你接近太陽,一切都開始升溫,彗星的碎片破裂,在太空中留下一條塵埃的軌跡.

圖解: 在對角線上呈現紅光的是恩克彗星產生的流星體。

儘管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堅持下去,你仍舊被落下了。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彗星的一部分時你感到絕望而沮喪。現在你是個流星體:一塊漂浮在太空中的冰冷巖石。

很久以前…

起初,你因自己新得到的自由而欣喜,你不再附屬於那顆彗星,現在你可以自由地在你的軌道上穿行,儘管它看起來和之前彗星拖著你走的軌道差不多。

圖解:太空船拜訪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噴流。彗核的長度大約是2公裡,最窄的地點寬僅約400米。

正如你剛剛開始習慣這種新生活一樣,你會看到一團巨大的藍綠色球體朝你走來,地球,一個和你以及你的其他流星體朋友相比都大了很多的巨大球體,開始用它不可抵抗的地心引力把你拉向它。

圖解:在流星雨出現時,對天空中的固定的區域長時間曝光的照片。這些流星是分別以幾秒鐘至幾分鐘的間隔分別出現的。

很快你就會朝著地球表面飛奔去,笑著命運對你的安排,當你進入地球大氣的時候你決定拋下一切偽裝。你不再僅僅是個流星體,你是顆流星了:一塊飛馳穿過大氣層的冰冰冷巖石。

不過你現在想起來了,你不如之前冰冷了。一切真的在升溫了。你移動的如此之快以至於你面前的空氣都來不及讓開。你面前的空氣不得不壓通過縮來騰出空間,因此不幸地導致了它的升溫。

圖解:一顆(或許有2顆)掠過銀河前方的流星。

你身後燃燒的碎片發熱的尾跡持續升溫,變得使地面上敬畏的觀察者們肉眼可見。「火球!」他們高興地喊。

持續升高的壓力和摩擦開始造成損失,當你繼續以極快的速度前行時,你表面的一部分開始剝落,在你身後燃燒。你環視四周注意到你的一些體型更小的夥伴已經在張力下完全瓦解了。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這裡不太確定怎麼翻譯)

你不原意屈服。你身後燃燒的碎片發熱的尾跡持續升溫,變得使地面上敬畏的觀察者們肉眼可見。

圖解:17P/霍姆斯彗星和雙子座流星雨。

當你沉浸在你當之無愧的讚揚聲中時,一個附近的爆炸使你偏離了軌道,一個比你體積更大的同伴在大氣中爆炸了,觀眾們呼喊著一些關於「火流星」的話。或許那是你以前同伴的名字,對於從未真正認識他你感受到有些內疚,觀眾會因你們表現出相同的亮光,或是夜晚天空裡相同的起點而期待你們是朋友,不過這一切都沒辦法改變了,他離開了而你留下了。

你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回到地球上來,它飛得更近了,你會在幾秒內落地,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動情緒,不久後你將不再是一個流星,取而代之的是你將會被作為一個最稀有的太空天體之一:隕石被認識。

你等不及要看到觀眾們看到你時的臉——咔嘣!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Lee Falin- quickanddirtytips- tic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原標題: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3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天文學研究所科研負責人鮑裡斯·舒斯託夫表示,每天大約有100噸太空塵埃、流星體和隕石落入地球。
  • 關於流星體
    流星體是太陽系內,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成為顆粒狀的碎片。流星體進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氣層之後,在路徑上發光並被看見的階段則被稱為流星。許多流星來自相同的方向,並在一段時間內相繼出現,則稱為流星雨。英國的皇家天文學會則提出較明確的新定義:流星體是直徑介於100微米至10米之間的固態天體。 近地天體( near-earth object)的分類上,則在定義中納入更大的,直徑達到50m的天體。
  • 我們能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嗎?
    為此,專家就兩個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否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凱薩琳·丹寧,美國紐約大學人類學副教授,她擅長研究太空探索的社會和倫理方面等。從理論上講,部分人可以將轉基因生物帶到另一顆星球,但完全實現地球化是不太可能的,並不是所有地球生物都能在其他星球存活下來,然而有一些生物卻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人類技術還不能實現宇宙飛船到達太陽系之外的多數行星,但從理論上講,攜帶著休眠微生物載荷到達系外行星是可行的。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是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人類應當在太陽系某顆星球上種植轉基因農作物嗎?
  • 太陽系除地球之外的另一顆藍綠色星球,卻是一顆冰凍的星球
    天王星是唯一一顆幾乎橫躺著繞太陽公轉的行星。儘管它不是所有行星中離太陽最遠的,但卻是最寒冷的一顆。1781年3月13日,出生在德國的英國音樂家和業餘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曾寫道:一團奇怪的星雲,或許是一顆彗星。事實上,他是在土星以外的遠方新發現了一顆行星,這一下子就把已知太陽系的範圍擴大了一倍。
  •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你對他們了解嗎?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流星體與地球相遇時,以每秒十幾公裡到七十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與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激烈碰撞而灼熱,它們在地球大氣中燃燒而形成一道亮線,即流星現象。流星體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碎塊,大小差別極懸殊,我們肉眼看到的流星,一般要亮於5等星。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6月14日一顆大質量流星體與地球擦肩而過,整個澳洲都被「綠」了
    根據視頻拍攝地點判斷梵君繪製了飛行物軌道示意圖有天文學家認為,「綠色火球」很可能是一顆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可能是編號為2002 NN4的小行星,因為這顆小行星預計在這個時間行經地球。研究人員認為,儘管看到的綠色光芒十分清晰,但其實該行星距離我們約520萬公裡,約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13倍。
  • 什麼叫做流星體 來自星星的你
    流星體、流星、隕石這麼多名稱,怎麼區分呢?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他們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名稱,他們都是流星體。流星體是太陽系內顆粒狀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更大的則被稱為小行星,更小的則是星際塵埃。
  • 流星體改變地球,火星,金星的氣氛
    流經地球,火星和金星等行星大氣層的流星體可以改變這些世界的空氣,研究人員剛剛開始理解這些方式。大多數行星大氣由簡單的低質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等化合物組成。但是當碎片顆粒或流星體通過時,它會釋放出更重,更奇特的元素,如鎂,矽和鐵。
  • 木星是一顆氣態星球,如果太空人降落在木星上會不會直接穿過去?
    既然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那太空人如果降落到木星上會怎麼樣呢?會不會直接穿過去呢?其實,我們對氣態行星有一些誤解,雖然氣態行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但它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團氣體,我們並不能從這一邊穿到另一邊。我們看一下木星的情況就知道了。
  •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或將誕生另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世界末日可能會來臨,但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透露,人類屆時或許可以在另一顆外星天體上找到居住之地。專家們相信,在大約50億年後,位於太陽系中心、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的這顆恆星將耗盡能量,並徹底改變宇宙。
  • 流星、流星體、隕石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的科幻、災難大片中會看到以這種題材為主的災難故事,那麼,究竟什麼是流星,什麼是隕石,什麼是流星體呢?當小天體(彗星、小行星、碎片等)漂浮在宇宙中,此時的它是一個流星體;由於某種原因,它逐漸接近地球,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逐漸接近地球,在它與地球的大氣層接觸時,碰撞摩擦產生的熱量使它燃燒,並帶著長長的「尾巴」逐漸將自身的質量消耗殆盡,便成了一顆流星,流星的前身是流星體;如果流星體沒有充分燃燒
  • 為什麼車里雅賓斯克和通古斯卡的隕石會在空中爆炸?
    2018年12月,一顆流星在俄羅斯附近的白令海上空爆炸,其威力是二戰結束時美國投在廣島原子彈的10倍,這顆流星讓人記憶猶新,但絕對不是劇烈的一次。現代最著名的兩起流星空中爆炸事件都發生在俄羅斯,分別是2013年的車里雅賓斯克流星爆炸事件和1908年的通古斯卡事件。
  • 8億年前月球遭遇流星體轟擊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月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
  • 流星體!流星!隕石!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
    其實,一切來自太空的固體物質,我們都可以稱為流星體,流星體在天空變得熾熱的現象被稱為流星。酶促,其實流星體到流星,最後到隕石,這三者是同一物質從外界來到地球的不同過程,其實就是同一種存在。可以說,激怒天文學家的第二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分流星和隕石。那第一好的方法呢?就是問他是什麼星座的。
  • 13年俄羅斯上空,一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卻在空中被不明物體擊穿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自誕生以來過了五百多年了,從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直到學會語言文字,最後出現社會,不得不說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在人類這五百萬年的「童年」裡,並沒有經歷什麼大的風浪,地球母親把我們保護得好好的,所以才有了此時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