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流星體

2020-08-15 閒蕭

流星體是太陽系內,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成為顆粒狀的碎片。流星體進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氣層之後,在路徑上發光並被看見的階段則被稱為流星。許多流星來自相同的方向,並在一段時間內相繼出現,則稱為流星雨。

流星體、流星、隕石,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名稱。而在流星的階段,還會產生離子尾、流星塵或發出聲音並留下煙塵的痕跡。

流星體是太陽系內顆粒狀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更大的則被稱為小行星,更小的則是星際塵埃。

由國際天文聯會制定的官方的定義是:運行在行星際空間的固體顆粒,體積比小行星小但比原子或分子還大。英國的皇家天文學會則提出較明確的新定義:流星體是直徑介於100微米至10米之間的固態天體。 近地天體( near-earth object)的分類上,則在定義中納入更大的,直徑達到50m的天體。

流星是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內發出可見的光亮,並且被看見的流星體或小行星。對一個大於大氣層內自由路徑(由10公分至數米)的物體而言,它的發光是來自於進入大氣層的撞擊壓力產生的熱(不是摩擦,這與一般人的認知不同)。因為絕大多數的流星都只是沙子到穀粒大小的流星體造成的,所以多數可以看見的光都來自於流星體被蒸發的原子和大氣層內的成分碰撞時,由電子所釋放的能量。流星單純的只是看見的現象而不是流星體本身。

火球是比平常看見的更亮的流星。國際天文聯會對火球的定義是:比任何一顆行星都要亮的流星。國際流星組織是一個由研究流星的業餘人士組成的團體,則有更具體的定義:火球是在天頂被看見時,亮度超過-3等的流星。 這樣的定義修改正了在地平線附近出現的流星和觀測者之間因距離所造成的差異。例如,一顆亮度為-1等的流星出現在距離地平5度之處時,就可以被稱為火球,因為換算成出現在天頂時,這顆流星的亮度將會達到-6等。

隕石是穿越過地球大氣層並與地面撞擊之後未被毀壞的小行星或流星體的殘餘部分。流星體有時,但不是都如此,可以在與高速撞擊有關係的撞擊火山口附近發現;在高能量的撞擊下,撞擊體如果沒有被完全汽化,就會留下隕石。

球被熔解的地函物質從火山口飛濺而出後,冷卻和變硬的礦物稱為玻璃隕石(雷公墨),經常會被誤認為隕石。

多數的流星體在進入大氣層時都會被毀壞掉,這些殘骸稱為流星塵。流星塵可以在大氣層內逗留數個月之久,經由大氣上層的化學反應催化和對電磁輻射的散色,可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

相關焦點

  • 流星體改變地球,火星,金星的氣氛
    流經地球,火星和金星等行星大氣層的流星體可以改變這些世界的空氣,研究人員剛剛開始理解這些方式。大多數行星大氣由簡單的低質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等化合物組成。但是當碎片顆粒或流星體通過時,它會釋放出更重,更奇特的元素,如鎂,矽和鐵。
  • 什麼叫做流星體 來自星星的你
    流星體、流星、隕石這麼多名稱,怎麼區分呢?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他們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名稱,他們都是流星體。流星體是太陽系內顆粒狀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更大的則被稱為小行星,更小的則是星際塵埃。
  • 關於流星體、流星和隕石,它們的關係和形成過程其實十分有趣
    在我們整個太陽系內,遍布著無數大小不等的碎石顆粒,雜質殘片,這就是所謂的「流星體」,當它們運行到地球附近時,由於受到地球強大引力的影響,就會改變軌道,以高速衝向大氣層,當與空氣分子摩擦生熱,迅速燃燒而產生一條光跡並馬上消失,這就是通常所見的流星了。
  • 流星體!流星!隕石!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
    其實,一切來自太空的固體物質,我們都可以稱為流星體,流星體在天空變得熾熱的現象被稱為流星。酶促,其實流星體到流星,最後到隕石,這三者是同一物質從外界來到地球的不同過程,其實就是同一種存在。可以說,激怒天文學家的第二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分流星和隕石。那第一好的方法呢?就是問他是什麼星座的。
  • 流星體的宿命,是在空中消逝,還是落入另一顆星球?
    當我們躺在後院,看著大塊冰冷巖石從天而降時,我腦中的作家思維就會開始想:如果從另一邊觀察這件事會是什麼樣呢…圖解: 拖曳在彗星73P和其碎片之間的流星體。設想你是彗星的一部分,一個由冰和巖石組成的的巨大球體的一部分,它在能把你帶向太陽系外的長長的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轉。
  • 流星、流星體、隕石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的科幻、災難大片中會看到以這種題材為主的災難故事,那麼,究竟什麼是流星,什麼是隕石,什麼是流星體呢?當小天體(彗星、小行星、碎片等)漂浮在宇宙中,此時的它是一個流星體;由於某種原因,它逐漸接近地球,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逐漸接近地球,在它與地球的大氣層接觸時,碰撞摩擦產生的熱量使它燃燒,並帶著長長的「尾巴」逐漸將自身的質量消耗殆盡,便成了一顆流星,流星的前身是流星體;如果流星體沒有充分燃燒
  •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你對他們了解嗎?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流星體與地球相遇時,以每秒十幾公裡到七十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與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激烈碰撞而灼熱,它們在地球大氣中燃燒而形成一道亮線,即流星現象。流星體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碎塊,大小差別極懸殊,我們肉眼看到的流星,一般要亮於5等星。
  • 8億年前月球遭遇流星體轟擊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月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
  • 6月14日一顆大質量流星體與地球擦肩而過,整個澳洲都被「綠」了
    所以根據比對,14日晚的應該是一顆闖入低層大氣的流星體強烈摩擦形成的現象。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MO)官網介紹,「火流星」(Fireball)是比平常更亮的流星。公開資料顯示,火流星的出現是因為它的流星體質量較大(質量大於幾百克),進入地球大氣後來不及在高空燃盡而繼續闖入稠密的低層大氣,以極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氣劇烈摩擦,因此產生出耀眼的光亮。而關於流星體的顏色,可以肯定流星是可以有多種色彩的。大多數情況下流星以白色和黃色居多,但也可以有其它顏色,如藍色、紅色、綠色、紫色等。
  • 流星體、流星和隕石與它又有什麼區別呢?
    同時,太空中也充滿了被稱為流星體的巖石和石頭。偶爾,這些流星體會從軌道上掉下來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幸運的是,地球的大氣層能夠保護地球免受絕大多數流星體的危害。當它們墜落時,這些流星體會在大氣層遭遇空氣帶來的風阻。這個阻力會引起摩擦,產生十分巨大的熱量。事實上,大多數流星體在到達地球表面之前就完全燒盡了。每天都有許多流星體落向地球。
  •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流星體與地球相遇時,以每秒十幾公裡到七十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與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激烈碰撞而灼熱,它們在地球大氣中燃燒而形成一道亮線,即流星現象。
  • 太陽系當中騷動的小體量星體:小行星、彗星、流星體
    3、流星體每當我們望向晴朗的夜空時,也許天空中就會劃出一道美麗的亮光,沒錯它就是流星。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時產生大量的光跡被稱為流星雨。
  • 看一顆掠地小行星流星體如何在掠過地球後「彈回」太空
    天空觀測攝像頭網絡Global Meteor Network日前稱發現了一個稀有的略地小行星流星體,另外還捕捉到了它優雅的運動曲線。動圖顯示,9月22日,該流星體在德國北部和荷蘭上空劃出了一道弧線,然後「彈回」了太空。
  • 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原標題:隕石、流星體……專家稱每天落入地球太空垃圾達百噸 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3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天文學研究所科研負責人鮑裡斯·舒斯託夫表示,每天大約有100噸太空塵埃、流星體和隕石落入地球。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百聞不如一見,木星發生流星體爆炸,一位攝影師拍下全過程
    木星發生流星體撞擊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至少在地球上,火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後於空中爆炸-十分常見,只不過地球不論是體積還是引力都比木星小了太多。另外,木星的引力足夠吸引其周圍的很多東西-比如短周期或長周期的彗星,以及來自木星與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小行星。
  • 科學(普)有道:關於流星的小知識
    流星雨是由流星體組成的,流星體是在大氣中蒸發並留下發光痕跡的微小物質。大多數流星體不會落到地球上。流星是流星碎片穿過大氣層時留下的發光痕跡。流星體撞擊地面時,就變成了隕石。每天都有數百萬顆這樣的太陽系碎片撞擊到我們的大氣層(或落到地球上),這告訴我們,我們所處的空間並不是完全純淨的。流星雨是特別集中的流星體。這些所謂的&34;實際上是我們太陽系歷史的遺蹟。
  • 嘟嘟聊科學:科學看世界,關於流星你了解多少?
    地球周圍有一些非常小的這種顆粒物,它被吸引就會掉落到大氣層當中,然後會燃燒發光,這樣的一種現象就被稱之為流星,而形成流星現象的這種小顆粒物質應該就叫做流星體,流星體也是可大可小的,我們說在這個尺寸上並沒有非常嚴格的界定,一般就是說直徑介於100微米到十米之間這樣一些固體顆粒都可以稱之為流星體,那超過十米呢?那可能就叫做近地小行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