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年前月球遭遇流星體轟擊

2020-12-03 金臺資訊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月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

地球上的侵蝕和表面更新過程,使科學家們研究古代流星體撞擊以及確定其日期變得有難度。不過,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些撞擊,那就是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因為在月球上,風化和侵蝕的影響大大減少。

日本大阪大學天文學家寺田健太郎及其同事,此次利用來自日本宇航探索局的月球探測器「月女神」的數據,估算了月球表面直徑大於20公裡的59個隕石坑的形成時間。「月女神」探測器於2007年發射,其成功幫助日本在登月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月女神」搭載的觀測儀器達15種之多,可分析月球化學成分構成、礦產分布、地表特徵等等,而其所採集到的數據,均用於研究月球起源並幫助推斷地球演化過程。

此次研究團隊根據探測器的數據發現,在大於20公裡的59個隕石坑中,有8個隕石坑是同時形成的,包括哥白尼隕石坑。根據對哥白尼隕石坑釋放物質的放射性測年結果,以及從一些阿波羅任務的撞擊玻璃球粒(隕石撞擊形成的玻璃珠)中獲得的數據,他們得出結論:月球在大約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雨。

根據碰撞概率,研究團隊分析表明這些流星體的總質量約為成冰期(約7.2億至6.35億年前)之前造成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隕石的30至60倍。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作出推測,既然月球上發生了小行星雨,那麼地球上肯定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他們利用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表明,一顆質量為4億億至5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

相關焦點

  • 8億年前月球遭遇小行星雨
    根據《自然-通訊》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的轟擊。根據碰撞概率,該研究表明,這些流星體的總質量約為成冰期(約7.2億至6.35億年前)之前造成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隕石質量的30至60倍。地球上的侵蝕和表面更新過程,使研究古代流星體撞擊及確定其日期變得困難。不過,科學家還可通過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些撞擊——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因為,在月球上,風化和侵蝕的影響大大減少。
  • 8億年前月球遭遇小行星雨
    根據《自然-通訊》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的轟擊。根據碰撞概率,該研究表明,這些流星體的總質量約為成冰期(約7.2億至6.35億年前)之前造成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隕石質量的30至60倍。 地球上的侵蝕和表面更新過程,使研究古代流星體撞擊及確定其日期變得困難。不過,科學家還可通過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些撞擊——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因為,在月球上,風化和侵蝕的影響大大減少。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行星科學研究:月球也經歷過流星雨?
    月球表面眾多隕石坑如何形成備受關注,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認為,月球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場小行星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
  • 太陽系44.8億年前發生大轟擊,地球和月球未能倖免,遭受重創!
    歡迎來到太陽系早期,就在45億年前行星形成之後,我們周圍的一片混亂。彗星、小行星甚至是原行星的浪潮湧向太陽系內部,其中一些還在途中撞上了地球。現在,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質學家史蒂芬·莫吉斯領導的一個小組,已經為我們地球歷史上這一暴力時期制定了一個新的時間表。
  • 45億年前太陽噴射物不斷轟擊 月球幫助地球保留大氣層並最終成為宜居星球
    45億年前太陽噴射物不斷轟擊 月球幫助地球保留大氣層並最終成為宜居星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表示,45億年前,我們的星球表面溫度極高,無法維持生命太陽不斷用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噴射轟擊地球,然而鄰近的一個磁性盾牌可能會幫助顆星球保留了大氣層,並最終轉變為一顆宜居星球。根據美國宇航局主導的一項研究完成後的報告顯示,這塊「盾牌」就是月球。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吉姆·格林表示,月球似乎為地球提供了一個抵禦太陽風的實質性保護屏障。這道屏障對於地球在其早期生命中維持大氣層的能力至關重要。
  •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你對他們了解嗎?
    目前,通過特定技術,已可探測到一億億分之克的微流星體,它比灰塵還要小。所謂微流星體,是指小於百萬分之一克的碎塊。據統計,全世界每天用肉眼總共可看到約1億個流星,其中絕大多數亮度在1等星至4等星之間,而又以2.5等星為最多。至於用望遠鏡或雷達,那就能看到更多更多的流星。
  •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固有軌道在繞太陽運行。流星體與地球相遇時,以每秒十幾公裡到七十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與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激烈碰撞而灼熱,它們在地球大氣中燃燒而形成一道亮線,即流星現象。
  • 什麼叫做流星體 來自星星的你
    流星體、流星、隕石這麼多名稱,怎麼區分呢?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他們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名稱,他們都是流星體。流星體是太陽系內顆粒狀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更大的則被稱為小行星,更小的則是星際塵埃。
  • 研究:地球可能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撞擊轟炸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月球軌道飛行器輝夜號(Kaguya)的觀測完成了對近60個月球環形山的研究。 他們發現大約8億年前,月球經歷了一次來自小行星撞擊的轟炸。這意味著地球幾乎肯定在同一時期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
  • 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月球上面到底有什麼?說起宇宙不得不提太陽系,太陽風每天都在不停地轟擊地球,那什麼是太陽風呢?其實太陽風就是太陽爆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以大約每秒四百公裡的速度轟擊著地球。他們的攻擊會使得地球的大氣發生電離,繼而慢慢地剝離地球大氣層。
  • 8億年前,地球遭受了小行星狂轟濫炸,改變了地球的氣候進程
    )科學家指出,地球可能在8億年前經歷過海量小行星的狂轟濫炸,甚至被炸得遍體鱗傷。來自大阪大學行星科學組的寺田健太郎教授所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在分析月亮女神的月球隕石坑圖像時,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向我們展示了地球和月球曾經遭遇到的恐怖撞擊事件。
  • 解密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月球上面到底有什麼?說起宇宙不得不提太陽系,太陽風每天都在不停地轟擊地球,那什麼是太陽風呢?其實太陽風就是太陽爆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以大約每秒四百公裡的速度轟擊著地球。他們的攻擊會使得地球的大氣發生電離,繼而慢慢地剝離地球大氣層。那麼若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地表上將無法保持液態水,溫度也將無法維持室溫,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乾燥寒冷不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
  •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一項研究表明,曾經的月球和如今的地球一樣,曾經有過很強的磁場,在大約1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突然消失了。科學家從月球巖石上找到了磁場產生的原因,流行或小行星通過撞擊月球形成新的巖石時產生磁場,月球的磁場從一個非常強大的實體,下降到只有0.1微特斯拉。當時月球上的磁場大約是目前地球上磁場的500倍,月球變成如今荒涼、孤冷的樣子可能和失去磁場有著必然聯繫。
  • 地球科普|前太古代:從約45-46億年前至38億年前
    冥古宙的最後一個代對應為月球地質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東海撞擊事件為結束時間(約為38.4億年),這也是內太陽系的後期重轟擊期的結束標誌。在整個冥古宙,地球從46億年前形成,從一個熾熱的巖漿球逐漸冷卻固化(計算表明僅需1億年),出現原始的海洋、大氣與陸地,但仍然是地質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遍布、熔巖四處流淌,在41億年前到38億年前地球持續遭到了大量小行星與彗星的轟擊,根據同時期月球撞擊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分大型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擊形成的),地球遭遇了撞擊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43「轟擊月球戰爭與地球史前戰爭是同一場戰爭」
    人類曾經被毀滅 343  那麼,月球真的是被銀河系互有往來的智慧生物擊傷的嗎根據中國神話敘事極強的內在邏輯關係,我們認為將月球被轟擊的事件放到中國完整的&34;神話系列中來是明智的,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再者,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都發現,在地球史前文明中有極強高溫造成的地質結構和被毀滅的城市遺址,這說明地球上確實經歷過一場十分殘酷的戰爭,將月球曾遭到轟擊與這場戰爭相互聯繫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想一想月球在太空中的位置,你就會覺得這樣聯想幾乎是唯一的可能。
  • 38億年前:一個消失的宇宙——冥古宙
    在整個冥古宙,地球從46億年前形成,從一個熾熱的巖漿球逐漸冷卻固化(計算表明僅需1億年),出現原始的海洋、大氣與陸地,但仍然是地質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遍布、熔巖四處流淌,在41億年前到38億年前地球持續遭到了大量小行星與彗星的轟擊